第六十章 大明江南尘埃定,了尘入世且随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一晃就是好几年过去了。李卫公临走之时演出来的那一场大戏,着实让金陵兵部以及各部衙门,乃至武官同僚们背上了好大一口黑锅。
官场从来都不可能铁板一块,如果铁板一块了,就说明这个皇帝实在无能且无知,而且这个王朝也肯定末路不远了。比如原本历史中应该百年之后出现的明懋孝烈皇帝。
金陵城下的丑闻是无论如何都遮盖不了的,城墙上下成千上万人看着呢!而且吃相如此难看,就别抱怨被人打成现行“秦侩”了。
至于李卫公率军杀害百姓士绅,乃至官员的事情。在人死为大,且在战胜了倭寇,保住了金陵的大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正德皇帝朱厚照终于找到机会动一动江南的官场了,大明远征西域,可谓大振国威。更重要的是西域到手之后,对蒙古高原形成的战略包围。
蒙古都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更有前来俯首称臣的可能。北方大胜之下,朱厚照自然容不下江南倭寇再在大明土地上横行无忌了。倭寇之患不但威胁了大明主要的财源之地,更是让大明丢尽了颜面。好几次正德皇帝都有派边军南下的意思。奈何江南官场以及地方士绅拼死反对。
没有江南的士绅配合,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无论派了多少边军南下,都会寸步难行,更可能遭遇一番灭顶之灾。
只是江南的士绅们真的宁愿自己的家乡被倭寇祸害,也不愿意大明的边军祸害?
大明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可不是末代奇葩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他可没有那么傻,去裁撤三厂一卫,自废武功地任人摆布。朱厚照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自然也就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奈何江南与海商有瓜葛的士绅实在太多,势力也太大。朱厚照空有决心,却无无计可施。
谁知道老天(了尘)竟然这么帮忙,想瞌睡就送来了枕头。金陵城下一场闹剧,总算让朱厚照找到了插手江南的借口,也找到了分化打击海商们在江南密不透风的关系网的机会。
事情出来不过三天,魏国公便率领着大军轰隆隆开进了金陵城。全面接管的金陵防务之后,马上奉旨接管了金陵所有的兵权。
说起来,魏国公自己都是江南关系网上的一环,海商们的利益自然也少不得他一份,而且还是很大的一份。只是这次魏国公自己都不过朱厚照指挥下的一环,如何还能强行改变皇帝对江南的处置结果。
魏国公一回到金陵,首先就是严令家中切断了和海商们的所有往来,然而待在了军营里哪儿都不去。
回到金陵几天,前来拜望的官员络绎不绝,魏国公愣是一个都不见。
魏国公的举动不无深意,这是明白着告诉江南的官员士绅,早作决断。
到现在就只看江南的官员士绅们自己如何选择了。
又过了三天之后,一支由厂卫沿途保护,然后由大理寺,监察御史,以及刑部,兵部,礼部,吏部等多衙门组成,携带了皇帝圣旨和内阁授权的“调查组“进入了金陵。”
大理寺负责审理士绅官员们和海商勾结的案件,监察御史负责弹劾不法,刑部负责审理普通为寇,兵部在于理清大明武官有无失职,渎职乃至勾结倭寇的情况。礼部更是带着消减江南士绅们的功名目的而来,至于吏部,自然要拔萝卜,然后考虑在找哪些新的官员来填坑。
来到金陵的官员没有一个是江南出身的官员,正德皇帝在派下这支队伍之前,便先整合了其中的利益矛盾——大明的省域,以及南北之争。摆明了就是要清洗江南官场而来。
一时间,江南官场风声鹤唳,哀鸿遍野。江南的士绅阶级遭到了沉重打击,江南的卫所武官也一大批一大批地被革职拿问。
大明朝廷经过这次清洗,对江南的控制空前加强。一时间江南在大明朝廷的话语权空前低落,再也挡不住朝廷向江南派军备倭的打算了。
至少在这几年里,在大明江南的倭寇之患大为减轻,但要真正消灭倭寇之患,还要等大明的海上水师建好,也要等日本的形势发生改变。不从根本上解决,只在陆地上,是怎么也消灭不了倭寇之患的。
这个了尘懂,朱厚照懂,朝廷诸公自然也明白,一时间要不要建立大明的海上水师闹得不可开交。
原因就是钱,大明朝廷现在确实拿不出这么一大笔庞大的开支来,而且大明禁海百年,舟师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从造船的工匠,到水师的人选,再到那需要花费的如山似海的银子。都成了海商们困兽犹斗,拼死反对开海的理由。
朱厚照意志坚决,朝臣们也分成两派,两方斗得不可开交。
但至少,朱厚照分化群臣,开海通商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那就是群臣终于不再一致反对了。哪怕几年了,朝廷依旧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来,但至少有了支持的声音。
相信等朱厚照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和财力之后,大明海军的建立已经是可以望见的了。
朝廷的纷纷扰扰,打扰不到了尘的闲散日子。
以前,了尘的师傅还在的时候,玄光观就是了尘的家,可师傅故去之后,玄光观便只是了尘一个安身的所在了。
家可不光是一栋房子而已,没有家人算什么家?
了尘有徒弟,有洞府。可那也不是家。顶多算是了尘的修行之所。
了尘没有家的感觉,已经很多年了。
直到金陵的家中添了两个小家伙以后,了尘终于又有了一个家的感觉。
朱载墲每天清早就要急急忙忙地爬起床来,赶着去上学。小丫头每天都要眼泪汪汪地目送朱载墲出门,然后才会回转府中,跟着了尘请来的西席学东西。
了尘可以不在乎小丫头的三从四德,刺绣花红。但奈何人家学堂不收女娃啊!所以朱载墲能去学堂上课,小丫头就只能在家中上学。
小渔和小舟这两位了尘的债主也一天一个模样的长大。从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到迈着胖墩墩的小短腿开始阑珊学步。再到这一对双胞胎兄妹可以在床上,地板上,饭桌上无时无刻地随时互相开怼。了尘总算把两辈子的人生经历都补全了。
当师傅和当父亲的经历绝对是不一样。师者,更讲传道授业。而父亲,却是更讲究抚养成人。
到了了尘如今的境界,修炼打坐已经聊胜于无了。除了再次返回昆吾,或者再造一个真正洞天福地,了尘已经看不到再次修行进步的可能了。
现在了尘更注重心境的打磨,从红尘中来,到红尘中去。了尘努力忘记自己是个修真之人,而尽量让自己去是沉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中去。
了尘原本以为当年的债主姐妹会转世成为一对姐妹花来找自己,却没想到会是一对龙凤胎。
转成了男身的小舟是二妹,或许她在三途河畔,在轮回之前就已经放下了一切,所以才会转世成为了一个男孩子。
而小渔便是三妹,不曾放下的她,这辈子依旧还是一个女生。只是不知道宿世纠缠之下,老天爷有要如何了结这段因果。
了尘早早地认下这对兄妹作为养子女,无非就是希望加上一道砝码,让这对兄妹不要再起波澜。然后幸福快乐,平平安安的享受这一世的旅程就好。
六月的金陵简直就是个火炉,了尘倒是寒暑不觉,但几个小家伙可是受不了。眼巴巴地求了好几天之后,了尘终于答应全家一起去庄子上避暑了。
了尘在苏州天平山附近买了一个庄园。了尘不希望自己教导的几个小家伙是个五谷不分,不知稼穑的官家少爷大小姐。所以每年都有几个月,会带着孩子们去庄园里体验一番农家的生活,知道一下小农的艰辛。
特别是朱载墲,只有亲眼见识到了农家的一切,才会知道,如何才能保证大明乡村的稳定,才会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大明毕竟是个乡村社会,农民至少占了天下人口的八成。农民安则天下安,农民反,则天下不宁。
但似乎几个小家伙都把了尘的苦心当作了一场游戏,比起金陵的人来人往,他们似乎更喜欢在庄园里的无拘无束。
了尘这次去庄园,顺便带上了老管家。老管家年纪大了,了尘便让他儿子顶了管家的缺,让老管家颐养天年。只是老管家在忙碌惯了,闲下来反而不适应,家中没有主母,了尘不惯琐事。老管家便自动帮了尘管起了内院。
老管家阳寿不多了,这个了尘心知肚明。但强行逆改天寿,也不是那么好玩的事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终究不过世人杜撰而已。若是那么容易,天下神仙该何其之多?
马车一路南行,很快就到了天平山脚下。这里离苏州不远,却也是个留下了大量文人墨宝的地方。这里有以怪石、清泉、红枫。当然也有万笏朝天的形胜。只是山势太小,却太过分散,可滋养文气,却难出大家罢了。
以了尘的风水造诣自然早早地选定了一个绝佳之处作为别院所在。虽然了尘和朱载墲肯定用不上这里的风水福缘。但小舟却是个男孩。有了这里的文气加持,再有以后朱载墲的刻意照料,小舟将来的仕途不会差。
小渔和小舟是同胞兄妹,小舟有了出息,小渔的幸福便有了底气。
在了尘不方便不刻意干涉命运之下,了尘也要为小渔小舟先行埋下最好的因由。
藏风聚气,面山纳水就是一个风水之地起码的要素。至于是不是真的宝穴福地,看看是不是冬暖夏凉就知道。阳宅风水也是一个居家之道,阴阳平衡之下,很少会让人住的不舒服的。
马车到达庄园,得到了消息的庄头早就带着一大堆村民在村口迎候了。自从了尘买下的庄园之后,就立刻消减了村民的天租。到后来更是带着朱载墲制定了一番富村的计划。比如养家养鸭,自家包销。比如鼓励种果树,自家也全数收购等等。
几年时间下来,庄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裕了起来,傲视周围七里八乡的。道最后一算账,了尘买下庄园之后,每年的收入并没有下降,反而增加。而村民却是的的确确得到了好处。
经营之道,和治国之道本就相通。哪怕朱载墲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但了尘却没有去解释。这一切都要等朱载墲自己长大之后,去寻求答案。
只有他自己找到的答案,才能有更深的体悟和了解。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唾沫甩在那“一帮子天下财货有定数”的酸儒脸上。
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对主家归心。庄子里红红火火,自然也会为主家带来一番了不起的口碑和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从了尘他们的马车一进入庄园,村民的热情就知道了。
朱载墲在庄子里很有几个小伙伴。作为主家少爷的他,并没有多少富家少爷的自觉。了尘和老管家很满意朱载墲能抛下身份,和一帮子村民的孩子打成一片。
老管家是认为男孩子得摔打,不能养的太精细。了尘却是在可以培养朱载墲和平易之心。
作为一个皇帝,能在老百姓中间放下架子。便会是一个让老百姓爱戴的最好理由。皇帝也只有站在了老百姓一边,拥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和朝中大臣们扳扳手腕。
不然势单力孤的朱载墲将来还要依靠太监来和自己的臣子斗法吗?
民心说它虚无,也的确虚无。但说他实在,却也能让一个王朝旋起旋灭,更是君王和朝臣在朝堂之上斗法的不二借口跟利器。
了尘希望小时候的时光,能让朱载墲和老百姓更亲近一些。将来继位之后,也能找到办法,撇开士绅,在民间建立起一番声望来。
朱载墲一下马车,就跑得没影了。小丫头被朱载墲无情“抛弃”之后,默默伤感了半天,直到她自己的几个闺蜜前来,邀她去玩。
了尘点了点头之后,小丫头这才放下了对朱载墲的怨念,去和姐妹淘们走了。唯有两个最小的家伙,摇摇晃晃地,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组织。(未完待续。)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一晃就是好几年过去了。李卫公临走之时演出来的那一场大戏,着实让金陵兵部以及各部衙门,乃至武官同僚们背上了好大一口黑锅。
官场从来都不可能铁板一块,如果铁板一块了,就说明这个皇帝实在无能且无知,而且这个王朝也肯定末路不远了。比如原本历史中应该百年之后出现的明懋孝烈皇帝。
金陵城下的丑闻是无论如何都遮盖不了的,城墙上下成千上万人看着呢!而且吃相如此难看,就别抱怨被人打成现行“秦侩”了。
至于李卫公率军杀害百姓士绅,乃至官员的事情。在人死为大,且在战胜了倭寇,保住了金陵的大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正德皇帝朱厚照终于找到机会动一动江南的官场了,大明远征西域,可谓大振国威。更重要的是西域到手之后,对蒙古高原形成的战略包围。
蒙古都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更有前来俯首称臣的可能。北方大胜之下,朱厚照自然容不下江南倭寇再在大明土地上横行无忌了。倭寇之患不但威胁了大明主要的财源之地,更是让大明丢尽了颜面。好几次正德皇帝都有派边军南下的意思。奈何江南官场以及地方士绅拼死反对。
没有江南的士绅配合,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无论派了多少边军南下,都会寸步难行,更可能遭遇一番灭顶之灾。
只是江南的士绅们真的宁愿自己的家乡被倭寇祸害,也不愿意大明的边军祸害?
大明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可不是末代奇葩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他可没有那么傻,去裁撤三厂一卫,自废武功地任人摆布。朱厚照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自然也就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奈何江南与海商有瓜葛的士绅实在太多,势力也太大。朱厚照空有决心,却无无计可施。
谁知道老天(了尘)竟然这么帮忙,想瞌睡就送来了枕头。金陵城下一场闹剧,总算让朱厚照找到了插手江南的借口,也找到了分化打击海商们在江南密不透风的关系网的机会。
事情出来不过三天,魏国公便率领着大军轰隆隆开进了金陵城。全面接管的金陵防务之后,马上奉旨接管了金陵所有的兵权。
说起来,魏国公自己都是江南关系网上的一环,海商们的利益自然也少不得他一份,而且还是很大的一份。只是这次魏国公自己都不过朱厚照指挥下的一环,如何还能强行改变皇帝对江南的处置结果。
魏国公一回到金陵,首先就是严令家中切断了和海商们的所有往来,然而待在了军营里哪儿都不去。
回到金陵几天,前来拜望的官员络绎不绝,魏国公愣是一个都不见。
魏国公的举动不无深意,这是明白着告诉江南的官员士绅,早作决断。
到现在就只看江南的官员士绅们自己如何选择了。
又过了三天之后,一支由厂卫沿途保护,然后由大理寺,监察御史,以及刑部,兵部,礼部,吏部等多衙门组成,携带了皇帝圣旨和内阁授权的“调查组“进入了金陵。”
大理寺负责审理士绅官员们和海商勾结的案件,监察御史负责弹劾不法,刑部负责审理普通为寇,兵部在于理清大明武官有无失职,渎职乃至勾结倭寇的情况。礼部更是带着消减江南士绅们的功名目的而来,至于吏部,自然要拔萝卜,然后考虑在找哪些新的官员来填坑。
来到金陵的官员没有一个是江南出身的官员,正德皇帝在派下这支队伍之前,便先整合了其中的利益矛盾——大明的省域,以及南北之争。摆明了就是要清洗江南官场而来。
一时间,江南官场风声鹤唳,哀鸿遍野。江南的士绅阶级遭到了沉重打击,江南的卫所武官也一大批一大批地被革职拿问。
大明朝廷经过这次清洗,对江南的控制空前加强。一时间江南在大明朝廷的话语权空前低落,再也挡不住朝廷向江南派军备倭的打算了。
至少在这几年里,在大明江南的倭寇之患大为减轻,但要真正消灭倭寇之患,还要等大明的海上水师建好,也要等日本的形势发生改变。不从根本上解决,只在陆地上,是怎么也消灭不了倭寇之患的。
这个了尘懂,朱厚照懂,朝廷诸公自然也明白,一时间要不要建立大明的海上水师闹得不可开交。
原因就是钱,大明朝廷现在确实拿不出这么一大笔庞大的开支来,而且大明禁海百年,舟师也不是说建就能建的。从造船的工匠,到水师的人选,再到那需要花费的如山似海的银子。都成了海商们困兽犹斗,拼死反对开海的理由。
朱厚照意志坚决,朝臣们也分成两派,两方斗得不可开交。
但至少,朱厚照分化群臣,开海通商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那就是群臣终于不再一致反对了。哪怕几年了,朝廷依旧没有争论出一个结果来,但至少有了支持的声音。
相信等朱厚照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和财力之后,大明海军的建立已经是可以望见的了。
朝廷的纷纷扰扰,打扰不到了尘的闲散日子。
以前,了尘的师傅还在的时候,玄光观就是了尘的家,可师傅故去之后,玄光观便只是了尘一个安身的所在了。
家可不光是一栋房子而已,没有家人算什么家?
了尘有徒弟,有洞府。可那也不是家。顶多算是了尘的修行之所。
了尘没有家的感觉,已经很多年了。
直到金陵的家中添了两个小家伙以后,了尘终于又有了一个家的感觉。
朱载墲每天清早就要急急忙忙地爬起床来,赶着去上学。小丫头每天都要眼泪汪汪地目送朱载墲出门,然后才会回转府中,跟着了尘请来的西席学东西。
了尘可以不在乎小丫头的三从四德,刺绣花红。但奈何人家学堂不收女娃啊!所以朱载墲能去学堂上课,小丫头就只能在家中上学。
小渔和小舟这两位了尘的债主也一天一个模样的长大。从他们开始牙牙学语,到迈着胖墩墩的小短腿开始阑珊学步。再到这一对双胞胎兄妹可以在床上,地板上,饭桌上无时无刻地随时互相开怼。了尘总算把两辈子的人生经历都补全了。
当师傅和当父亲的经历绝对是不一样。师者,更讲传道授业。而父亲,却是更讲究抚养成人。
到了了尘如今的境界,修炼打坐已经聊胜于无了。除了再次返回昆吾,或者再造一个真正洞天福地,了尘已经看不到再次修行进步的可能了。
现在了尘更注重心境的打磨,从红尘中来,到红尘中去。了尘努力忘记自己是个修真之人,而尽量让自己去是沉入一个普通人的角色中去。
了尘原本以为当年的债主姐妹会转世成为一对姐妹花来找自己,却没想到会是一对龙凤胎。
转成了男身的小舟是二妹,或许她在三途河畔,在轮回之前就已经放下了一切,所以才会转世成为了一个男孩子。
而小渔便是三妹,不曾放下的她,这辈子依旧还是一个女生。只是不知道宿世纠缠之下,老天爷有要如何了结这段因果。
了尘早早地认下这对兄妹作为养子女,无非就是希望加上一道砝码,让这对兄妹不要再起波澜。然后幸福快乐,平平安安的享受这一世的旅程就好。
六月的金陵简直就是个火炉,了尘倒是寒暑不觉,但几个小家伙可是受不了。眼巴巴地求了好几天之后,了尘终于答应全家一起去庄子上避暑了。
了尘在苏州天平山附近买了一个庄园。了尘不希望自己教导的几个小家伙是个五谷不分,不知稼穑的官家少爷大小姐。所以每年都有几个月,会带着孩子们去庄园里体验一番农家的生活,知道一下小农的艰辛。
特别是朱载墲,只有亲眼见识到了农家的一切,才会知道,如何才能保证大明乡村的稳定,才会知道农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大明毕竟是个乡村社会,农民至少占了天下人口的八成。农民安则天下安,农民反,则天下不宁。
但似乎几个小家伙都把了尘的苦心当作了一场游戏,比起金陵的人来人往,他们似乎更喜欢在庄园里的无拘无束。
了尘这次去庄园,顺便带上了老管家。老管家年纪大了,了尘便让他儿子顶了管家的缺,让老管家颐养天年。只是老管家在忙碌惯了,闲下来反而不适应,家中没有主母,了尘不惯琐事。老管家便自动帮了尘管起了内院。
老管家阳寿不多了,这个了尘心知肚明。但强行逆改天寿,也不是那么好玩的事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终究不过世人杜撰而已。若是那么容易,天下神仙该何其之多?
马车一路南行,很快就到了天平山脚下。这里离苏州不远,却也是个留下了大量文人墨宝的地方。这里有以怪石、清泉、红枫。当然也有万笏朝天的形胜。只是山势太小,却太过分散,可滋养文气,却难出大家罢了。
以了尘的风水造诣自然早早地选定了一个绝佳之处作为别院所在。虽然了尘和朱载墲肯定用不上这里的风水福缘。但小舟却是个男孩。有了这里的文气加持,再有以后朱载墲的刻意照料,小舟将来的仕途不会差。
小渔和小舟是同胞兄妹,小舟有了出息,小渔的幸福便有了底气。
在了尘不方便不刻意干涉命运之下,了尘也要为小渔小舟先行埋下最好的因由。
藏风聚气,面山纳水就是一个风水之地起码的要素。至于是不是真的宝穴福地,看看是不是冬暖夏凉就知道。阳宅风水也是一个居家之道,阴阳平衡之下,很少会让人住的不舒服的。
马车到达庄园,得到了消息的庄头早就带着一大堆村民在村口迎候了。自从了尘买下的庄园之后,就立刻消减了村民的天租。到后来更是带着朱载墲制定了一番富村的计划。比如养家养鸭,自家包销。比如鼓励种果树,自家也全数收购等等。
几年时间下来,庄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富裕了起来,傲视周围七里八乡的。道最后一算账,了尘买下庄园之后,每年的收入并没有下降,反而增加。而村民却是的的确确得到了好处。
经营之道,和治国之道本就相通。哪怕朱载墲有点想不通为什么,但了尘却没有去解释。这一切都要等朱载墲自己长大之后,去寻求答案。
只有他自己找到的答案,才能有更深的体悟和了解。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讲唾沫甩在那“一帮子天下财货有定数”的酸儒脸上。
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自然会对主家归心。庄子里红红火火,自然也会为主家带来一番了不起的口碑和利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从了尘他们的马车一进入庄园,村民的热情就知道了。
朱载墲在庄子里很有几个小伙伴。作为主家少爷的他,并没有多少富家少爷的自觉。了尘和老管家很满意朱载墲能抛下身份,和一帮子村民的孩子打成一片。
老管家是认为男孩子得摔打,不能养的太精细。了尘却是在可以培养朱载墲和平易之心。
作为一个皇帝,能在老百姓中间放下架子。便会是一个让老百姓爱戴的最好理由。皇帝也只有站在了老百姓一边,拥有老百姓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和朝中大臣们扳扳手腕。
不然势单力孤的朱载墲将来还要依靠太监来和自己的臣子斗法吗?
民心说它虚无,也的确虚无。但说他实在,却也能让一个王朝旋起旋灭,更是君王和朝臣在朝堂之上斗法的不二借口跟利器。
了尘希望小时候的时光,能让朱载墲和老百姓更亲近一些。将来继位之后,也能找到办法,撇开士绅,在民间建立起一番声望来。
朱载墲一下马车,就跑得没影了。小丫头被朱载墲无情“抛弃”之后,默默伤感了半天,直到她自己的几个闺蜜前来,邀她去玩。
了尘点了点头之后,小丫头这才放下了对朱载墲的怨念,去和姐妹淘们走了。唯有两个最小的家伙,摇摇晃晃地,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组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