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王爷很头疼(二十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太后在宫中生活了这么多年,见多识广,对这种暗病有几分了解,闻言便疑道:“若非有人传染,皇帝所食所用无一不洁净,如何能得这种脏病?”
陆华浓有些窘,他要如何向一国太后解释□感染的致病原因?
倒是王润反应快,“可是跟你所说的消渴症有关?”
陆华浓从来没有像此时这般,觉得王润可爱极了。他点点头,指了指老皇帝的物件,又指了指老皇帝红肿溃烂的双足,道:“这暗病与足病皆由消渴症引起,属于消渴症的并发症状,并非独一而生,只要消渴症有所缓解,这两种病也会有所缓解,可若消渴症继续恶化,还会有更多的并发症状出现。”
“皇帝已经出现足病和暗病,是不是代表消渴症已经严重了?”到底是聪明人,孙太后一点就通,无须陆华浓过多解释。
陆华浓点点头,命人替老皇帝把衣服穿上。正待详说,却听得外头一阵吵杂。
孙太后当即厉声道:“何人胆敢在此造次,出去看看!”
内侍刚应了一声,还没能走出寑殿的大门,就有人闯了进来。
来的都是熟人,大家伙都认识,正是老皇帝的几个儿子和几个妃子。今次没有全体出动,皇子只有弘王、敏王和敬王三人,妃子只有弘王的生母淑妃、敏王的生母惠妃和敏王的姨母顾昭仪三人。
陆华浓心道:来得倒快!
敏王一马当先,率先发难:“奉阳王,你在做什么?”
陆华浓坦然地摊开手,讽刺道:“殿下看得再清楚不过,臣什么都没做!”
敏王喉咙一梗,继续问道:“那在本王进殿之前,你又做了什么?”
“臣只是来探望陛下,太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可以作证。”陆华浓漫不经心地说道。
孙太后很讲义气地附和道:“奉阳王的确是来探望皇帝的,哀家可以作证!”
敏王一脸狐疑,“父皇昏迷多日,不可能召见外臣,你私自进宫,擅闯父皇寝宫,形迹可疑,图谋不轨,其心可诛!”
“哟!殿下言重了!”陆华浓轻笑,“臣并非私闯禁宫,是太后娘娘召臣进宫的。”
孙太后不得不再次做了挡箭牌:“的确是哀家召奉阳王进宫的,莫非哀家堂堂一国太后,连这个权利也没有了?”
“孙儿并非这个意思,孙儿只是担忧父皇的龙体。”敏王顿时带了几分谦恭地回道。
孙太后却还是没给他好脸色,“你父皇有哀家照看着,最稳妥不过,难道哀家还能害了皇帝不成?”
敏王与孙太后交手这么久,自然学会了避其锋芒,也学会了把她摘开了去再问罪。
“皇祖母自然是心系父皇的,万没有害父皇的理由。孙儿只怕某人心存不轨,利用皇祖母的信任做出危害父皇的事来。”不等孙太后开口,敏王又道:“皇祖母自然是明察秋毫的,但俗话说,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皇祖母既要照顾父皇,又要管理禁宫,难免□乏术,给人可趁之机,更何况歹人素来狡诈,令人防不胜防。”
陆华浓闻言倒是有几分佩服敏王了,敏王这番话跟“并非**无能,实乃共匪太狡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就是不知他是有人指点还是无师自通了。
放下感慨不提,孙太后被敏王捧得高高的,摘了个干干净净,倒是不好再为陆华浓说话了。
倒是季贵妃,想是明白了陆华浓和她是统一战线的,难得地做起了好人:“本宫正和太后娘娘严查毒害陛下的凶手,这后宫的事本宫与太后娘娘尚且知道几分,但前朝之事却是不甚了解,因为奉阳王此前做御前行走,在陛下跟前伺候,想来对陛下的近况知道几分,而且他又曾以王爷之尊亲身为陛下试毒,忠心可表,是以太后娘娘才会召他进宫来问个明白。”
季贵妃这番话可谓说得在情在理,非常令人信服。
可惜,耐不住有人存心找茬。
此时,惠妃一脸惊慌地指着龙榻上衣衫不整的老皇帝,呼道:“陛下怎么会仪容不整?”
惠妃动作迅速,三两步跑到龙榻前,飚泪道:“陛下素来重视仪容工整,本宫每次来陪着陛下的时候,都有为陛下整理仪容,怎么才一日不见,陛下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哭了一小会儿,惠妃抹干了泪,一巴掌扇向被这一系列变故弄得手忙脚乱的小太监,直把他扇得摔了个跟头。
“狗奴才!你是怎么伺候陛下的!”惠妃一脸厉色。
小太监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又被惠妃一巴掌打蒙了,一时竟只会呆呆地捂着脸,跪坐在地上。惠妃见状更怒,竟气得要上前踢上几脚。
还是淑妃上前扶住了惠妃,姿态端庄地说道:“惠妃妹妹是多尊贵的人,何必为这等奴才脏了自己的脚,快别跟这奴才计较。”说罢,她转头看向小太监,略带深意地说道:“本宫认识你,这些日子一直是你在陛下跟前伺候,你的尽心尽力本宫都看在眼里,怎么今日竟如此马虎大意了?”
那小太监还蒙着,也没反应过来,傻乎乎地实话实说了:“是奉阳王叫奴才脱陛下的衣裳的。”
淑妃顿时一脸错愕地看向陆华浓,似乎很为这个答案惊讶。
惠妃更夸张,眼泪珠子不要钱地直往下掉,指着陆华浓道:“奉阳王,本宫知道先前是敏王冤枉了你,可你已经证明你的无辜了,敏王也没有再找你的不是,你再气愤也不能报复到陛下的身上啊,从来只有父债子偿的,哪有子债父偿的,你趁陛下昏迷时脱去陛下的衣裳,如此侮辱陛下,教陛下颜面何存啊?”
此时此刻,陆华浓只觉敏王果然是惠妃亲生的,母子俩一个德行,指鹿为马的事干得炉火纯青。他陆华浓怎么说也是堂堂王爷,要什么女人有什么女人,就是想要男人,也有的是年轻英俊的少年供他选,何必对一个老头子做出趁其昏迷脱其衣服侮辱其人的恶心事来?说出去,连狗都不会信。
这一屋子的精明人,只需看几眼,就会明白老皇帝的衣服定然不会是小太监和太医们擅自脱的,他们没有那个胆子,那么下令的人只可能在陆华浓、孙太后和季贵妃三人之中。若是季贵妃下的令,她有可能是为天子擦身和换衣服,因为孙太后在场,季贵妃势必是得到孙太后的同意的。若是陆华浓下的令,无论何种原因,他必然是得到孙太后和季贵妃同意的。若是孙太后下的令,无论何种原因,她都是有理的。
可惠妃就是在这一屋子的精明人面前演了一出人人都知道是假的戏。
惠妃这么一哭,太医们顿时找到了切入口,一个个的都老泪纵横,声泪俱下地指责陆华浓如何如何包藏祸心,对天子是如何如何不敬,几乎要哭得断了肠。太医令一边哭,一边把陆华浓和张太医的那番冲突详细地说给弘王听,求弘王做主。
无论惠妃演得有多夸张,她的声泪俱下有多么的不可信,只要加上太医们的指控,这件猥琐得异常荒谬的事似乎就成了事实。
敏王冷笑:“奉阳王,你怎么说?”
能怎么说?陆华浓耸耸肩,没有解释的意思。
王润见状,开口解释道:“是……”
王润刚开了个头,敏王就给堵上了,“本王问的是奉阳王,王将军还是慎言的好。”
王润顿时气炸了,立刻就想把敏王痛打一顿,论单打独斗,敏王可不是他的对手。可惜这种场合容不得他造次,而且他答应了陆华浓要把他安全带出宫的,所以绝对不能冲动。
思忖了一会儿,王润刚要开口,却被孙太后抢先了:“奉阳王是哀家请进宫来替皇帝断症的。”
“断症?”敏王嗤笑,“奉阳王并非太医,不懂诊脉,如何能给父皇断症?”
“因为皇帝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而太医的说法漏洞百出,哀家不得不怀疑太医的诊断有误。哀家知道奉阳王见多识广,似乎对皇帝的病症有几分了解,遂请奉阳王来替皇帝检查一次,为陛下断症,也好对症下药。”孙太后解释道。
以孙太后的立场,能说出这番话已属不易,她确实有心护住陆华浓。
可孙太后既然开了这口,敏王这个叮皮的跳蚤也就不客气地咬上去了,“皇祖母糊涂!奉阳王就算再见多识广,也并非大夫,如何能与经验丰富的太医相比?退一万步说,他真的断对了症,那他可有对症医治之法?”
陆华浓当然没有医治之法,不然就不会躲着孙太后,直到今日才被请进宫了。
敏王见无人出声,便笑了,“奉阳王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实在不足为信。”
太医们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孙太后在宫中生活了这么多年,见多识广,对这种暗病有几分了解,闻言便疑道:“若非有人传染,皇帝所食所用无一不洁净,如何能得这种脏病?”
陆华浓有些窘,他要如何向一国太后解释□感染的致病原因?
倒是王润反应快,“可是跟你所说的消渴症有关?”
陆华浓从来没有像此时这般,觉得王润可爱极了。他点点头,指了指老皇帝的物件,又指了指老皇帝红肿溃烂的双足,道:“这暗病与足病皆由消渴症引起,属于消渴症的并发症状,并非独一而生,只要消渴症有所缓解,这两种病也会有所缓解,可若消渴症继续恶化,还会有更多的并发症状出现。”
“皇帝已经出现足病和暗病,是不是代表消渴症已经严重了?”到底是聪明人,孙太后一点就通,无须陆华浓过多解释。
陆华浓点点头,命人替老皇帝把衣服穿上。正待详说,却听得外头一阵吵杂。
孙太后当即厉声道:“何人胆敢在此造次,出去看看!”
内侍刚应了一声,还没能走出寑殿的大门,就有人闯了进来。
来的都是熟人,大家伙都认识,正是老皇帝的几个儿子和几个妃子。今次没有全体出动,皇子只有弘王、敏王和敬王三人,妃子只有弘王的生母淑妃、敏王的生母惠妃和敏王的姨母顾昭仪三人。
陆华浓心道:来得倒快!
敏王一马当先,率先发难:“奉阳王,你在做什么?”
陆华浓坦然地摊开手,讽刺道:“殿下看得再清楚不过,臣什么都没做!”
敏王喉咙一梗,继续问道:“那在本王进殿之前,你又做了什么?”
“臣只是来探望陛下,太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可以作证。”陆华浓漫不经心地说道。
孙太后很讲义气地附和道:“奉阳王的确是来探望皇帝的,哀家可以作证!”
敏王一脸狐疑,“父皇昏迷多日,不可能召见外臣,你私自进宫,擅闯父皇寝宫,形迹可疑,图谋不轨,其心可诛!”
“哟!殿下言重了!”陆华浓轻笑,“臣并非私闯禁宫,是太后娘娘召臣进宫的。”
孙太后不得不再次做了挡箭牌:“的确是哀家召奉阳王进宫的,莫非哀家堂堂一国太后,连这个权利也没有了?”
“孙儿并非这个意思,孙儿只是担忧父皇的龙体。”敏王顿时带了几分谦恭地回道。
孙太后却还是没给他好脸色,“你父皇有哀家照看着,最稳妥不过,难道哀家还能害了皇帝不成?”
敏王与孙太后交手这么久,自然学会了避其锋芒,也学会了把她摘开了去再问罪。
“皇祖母自然是心系父皇的,万没有害父皇的理由。孙儿只怕某人心存不轨,利用皇祖母的信任做出危害父皇的事来。”不等孙太后开口,敏王又道:“皇祖母自然是明察秋毫的,但俗话说,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皇祖母既要照顾父皇,又要管理禁宫,难免□乏术,给人可趁之机,更何况歹人素来狡诈,令人防不胜防。”
陆华浓闻言倒是有几分佩服敏王了,敏王这番话跟“并非**无能,实乃共匪太狡猾”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就是不知他是有人指点还是无师自通了。
放下感慨不提,孙太后被敏王捧得高高的,摘了个干干净净,倒是不好再为陆华浓说话了。
倒是季贵妃,想是明白了陆华浓和她是统一战线的,难得地做起了好人:“本宫正和太后娘娘严查毒害陛下的凶手,这后宫的事本宫与太后娘娘尚且知道几分,但前朝之事却是不甚了解,因为奉阳王此前做御前行走,在陛下跟前伺候,想来对陛下的近况知道几分,而且他又曾以王爷之尊亲身为陛下试毒,忠心可表,是以太后娘娘才会召他进宫来问个明白。”
季贵妃这番话可谓说得在情在理,非常令人信服。
可惜,耐不住有人存心找茬。
此时,惠妃一脸惊慌地指着龙榻上衣衫不整的老皇帝,呼道:“陛下怎么会仪容不整?”
惠妃动作迅速,三两步跑到龙榻前,飚泪道:“陛下素来重视仪容工整,本宫每次来陪着陛下的时候,都有为陛下整理仪容,怎么才一日不见,陛下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哭了一小会儿,惠妃抹干了泪,一巴掌扇向被这一系列变故弄得手忙脚乱的小太监,直把他扇得摔了个跟头。
“狗奴才!你是怎么伺候陛下的!”惠妃一脸厉色。
小太监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又被惠妃一巴掌打蒙了,一时竟只会呆呆地捂着脸,跪坐在地上。惠妃见状更怒,竟气得要上前踢上几脚。
还是淑妃上前扶住了惠妃,姿态端庄地说道:“惠妃妹妹是多尊贵的人,何必为这等奴才脏了自己的脚,快别跟这奴才计较。”说罢,她转头看向小太监,略带深意地说道:“本宫认识你,这些日子一直是你在陛下跟前伺候,你的尽心尽力本宫都看在眼里,怎么今日竟如此马虎大意了?”
那小太监还蒙着,也没反应过来,傻乎乎地实话实说了:“是奉阳王叫奴才脱陛下的衣裳的。”
淑妃顿时一脸错愕地看向陆华浓,似乎很为这个答案惊讶。
惠妃更夸张,眼泪珠子不要钱地直往下掉,指着陆华浓道:“奉阳王,本宫知道先前是敏王冤枉了你,可你已经证明你的无辜了,敏王也没有再找你的不是,你再气愤也不能报复到陛下的身上啊,从来只有父债子偿的,哪有子债父偿的,你趁陛下昏迷时脱去陛下的衣裳,如此侮辱陛下,教陛下颜面何存啊?”
此时此刻,陆华浓只觉敏王果然是惠妃亲生的,母子俩一个德行,指鹿为马的事干得炉火纯青。他陆华浓怎么说也是堂堂王爷,要什么女人有什么女人,就是想要男人,也有的是年轻英俊的少年供他选,何必对一个老头子做出趁其昏迷脱其衣服侮辱其人的恶心事来?说出去,连狗都不会信。
这一屋子的精明人,只需看几眼,就会明白老皇帝的衣服定然不会是小太监和太医们擅自脱的,他们没有那个胆子,那么下令的人只可能在陆华浓、孙太后和季贵妃三人之中。若是季贵妃下的令,她有可能是为天子擦身和换衣服,因为孙太后在场,季贵妃势必是得到孙太后的同意的。若是陆华浓下的令,无论何种原因,他必然是得到孙太后和季贵妃同意的。若是孙太后下的令,无论何种原因,她都是有理的。
可惠妃就是在这一屋子的精明人面前演了一出人人都知道是假的戏。
惠妃这么一哭,太医们顿时找到了切入口,一个个的都老泪纵横,声泪俱下地指责陆华浓如何如何包藏祸心,对天子是如何如何不敬,几乎要哭得断了肠。太医令一边哭,一边把陆华浓和张太医的那番冲突详细地说给弘王听,求弘王做主。
无论惠妃演得有多夸张,她的声泪俱下有多么的不可信,只要加上太医们的指控,这件猥琐得异常荒谬的事似乎就成了事实。
敏王冷笑:“奉阳王,你怎么说?”
能怎么说?陆华浓耸耸肩,没有解释的意思。
王润见状,开口解释道:“是……”
王润刚开了个头,敏王就给堵上了,“本王问的是奉阳王,王将军还是慎言的好。”
王润顿时气炸了,立刻就想把敏王痛打一顿,论单打独斗,敏王可不是他的对手。可惜这种场合容不得他造次,而且他答应了陆华浓要把他安全带出宫的,所以绝对不能冲动。
思忖了一会儿,王润刚要开口,却被孙太后抢先了:“奉阳王是哀家请进宫来替皇帝断症的。”
“断症?”敏王嗤笑,“奉阳王并非太医,不懂诊脉,如何能给父皇断症?”
“因为皇帝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而太医的说法漏洞百出,哀家不得不怀疑太医的诊断有误。哀家知道奉阳王见多识广,似乎对皇帝的病症有几分了解,遂请奉阳王来替皇帝检查一次,为陛下断症,也好对症下药。”孙太后解释道。
以孙太后的立场,能说出这番话已属不易,她确实有心护住陆华浓。
可孙太后既然开了这口,敏王这个叮皮的跳蚤也就不客气地咬上去了,“皇祖母糊涂!奉阳王就算再见多识广,也并非大夫,如何能与经验丰富的太医相比?退一万步说,他真的断对了症,那他可有对症医治之法?”
陆华浓当然没有医治之法,不然就不会躲着孙太后,直到今日才被请进宫了。
敏王见无人出声,便笑了,“奉阳王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实在不足为信。”
太医们闻言,纷纷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