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千秋功与过(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方庆被丁大可暂时收押了,罪名是办事不力,险失军饷。
在得知李舒崇回来了以后,丁大可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理了。他知道李舒崇会来找他算账的。
十年前,李舒崇传授给他很多的武功,也为他指点了迷津,告诉他日后一定是雁门关总兵。可是,李舒崇还是低估了丁大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在刚开始的时候,丁大可也是专心练功,同时暗中招募了一些人成为了书院派的弟子,也把李舒崇传授给他的武功再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他渐渐发现,自己的武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实力也在渐渐增强。现任总兵江峰年事已高,丁大可作为第一顺位的人选,五年到七年之内,雁门关总兵的位置非他莫属。可惜丁大可没能经受住王振抛出的诱惑。
王振,河北蔚州人,略通经书,屡试不第,只好做了教官,后来王振破釜沉舟,甘愿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明宣宗很喜欢他,让他专门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明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欢的人,于是任命王振为司礼太监。于是,王振既是宫里的太监总管,又是特务机构“东厂”的提督,大权在握,终于实现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图谋。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罢黜。就这样,王振把自己的心腹分别安插到各个重要部门,迅速形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从中央到地方的朋党集团。
再说说王振与瓦剌的关系。瓦剌是蒙古的一部,明朝初期,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几十年后,瓦剌逐渐强大,统一了蒙古,进而想恢复大元的天下,统一全国。于是对明朝不断骚扰,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王振专权后,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例如,王振让自己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千万别误会,不是射雕里的郭大侠)每年私造大量弓箭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还赠良马报答王振。
可惜王振的这一套在雁门关行不通,原先的总兵周健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周健弃官后,新上任的雁门关总兵江峰也坚持执行周健遗留下来的策略,这就非常不利于王振暗中与瓦剌贵族进行的走私交易。第二年,王振派人告诉丁大可,只要他承诺今后会听命于王振,马上就可以当上雁门关的总兵。
就这样,丁大可提前当上了雁门关总兵,代价是成为了王振的朋党,对王振唯命是从。由于前任总兵周健,成立的金刀寨,在瓦剌和大明之间建立了一个百里左右的缓冲地带,这对于大明王朝和大明百姓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可对于王振和瓦剌贵族来说,简直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才有了这次王振授意丁大可,与瓦剌暗中勾结,试图围攻剿灭金刀寨的计划。谁知道被金刀寨主周健识破,这才有了这一出“劫走军饷又放回”的好戏。
自知理亏的丁大可很害怕见到李舒崇,不过,他并没有加强总兵府的防卫措施,他也期待着能见到李舒崇,希望李舒崇给他指点迷津。这几年来,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总兵,但他知道自己在助纣为虐,王振暗中的资敌卖国行为迟早要让大明朝付出代价的,丁大可每天都要接受自己内心深处良知的拷问。这种日子,对于从小家风严谨的丁大可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简单点说,丁大可后悔了,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通过明查暗访,李舒崇大体上知道了丁大可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时利欲熏心,投靠了大奸臣王振,其他方面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李舒崇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能否自救就看丁大可如何选择了。一天之后,李舒崇来总兵府找到了丁大可。
当丁大可再次见到李舒崇的时候,不禁惊呆了。十年时间过去了,丁大可已经是人到中年,可在李舒崇身上并没有一丝岁月流逝的痕迹(有痕迹才怪,两次穿越,在现实世界里只隔了一天而已)。丁大可这才知道李舒崇竟然是传说中的神仙似的人物,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加强防卫,这样不仅防不住李舒崇(确实防不住,李舒崇会隐身),还会让李舒崇对自己彻底失望。李舒崇能来见他,说明自己还有最后的机会。
李舒崇“痛骂”丁大可,功名心太重了,为了提早做总兵竟然投靠阉党,不知礼义廉耻,简直是愧对祖先。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丁大可见李舒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知道自己有救了,于是坦白承认了自己忠奸不辨、是非不分的错误,好在雁门关外有金刀寨阻隔,就算丁大可想要为虎作伥,也没有太多的机会。
批评教育之后,李舒崇又问起丁大可,军饷事件如何善后?丁大可就把“将方庆革职拿问”的方案告诉了李舒崇,请李舒崇“指点”。
李舒崇知道,明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即将发生著名的“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樊忠的铁锤锤死,王振同党全都没有好下场。他含蓄地“告诉”丁大可:“王振飞扬跋扈,坏事做绝,祸国殃民,日后必有大难。虽然王振死有余辜,却害人不浅,如果你被朝中大臣认定为他的朋党,将来一定会被牵连,甚至会株连九族!这次军饷事件表面上看是祸,祸福相依,其实对你来说反而是福。如果你能自请处分,弃官归田,应该能与王振划清界限,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全家老小的安全。”
“自请处分?王振会不会对我心怀不满,痛下杀手?”丁大可惴惴不安地“问”道。
“王振目前处在鼎盛时期,势力极大,所谓小人得志,难免会挟怨报复,不可不防。你可速将一家老小秘密送到江南西道饶州府昌南县的高岭山,隐居于崇山峻岭之间,你自己可在昌南书院内任职。待王振伏诛,大局稳定之后才可抛头露面,并且绝不可再度为官,须知仕途凶险,难免有人会翻出你与王振的旧账。还有,要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以后要多传弟子,将书院派的武功和精神发扬光大。记住,千秋功与过,留与后人说!”
丁大可虽然一时糊涂,但在全家人性命攸关的时候,还是决绝果断地抛弃了荣华富贵,一边集中所有的书院派弟子,准备在几天后护送自己一家老小暗中来到昌南县高岭村。一边上书朝廷,把军饷事件的责任全部抗在自己身上,自请撤职。被无罪释放的方庆从此对丁大可死心塌地,至死追随,也成了书院派的人才。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舒崇将所有的书院派弟子集中起来传授武功,也把传承华夏文明,振兴书院派的重任托付给了这些弟子。临别之际,丁大可要把一幅雁门关的画送给李舒崇,被李舒崇谢绝了,留给他做传家之宝。只是提笔留下了一首藏尾诗: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值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方庆被丁大可暂时收押了,罪名是办事不力,险失军饷。
在得知李舒崇回来了以后,丁大可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理了。他知道李舒崇会来找他算账的。
十年前,李舒崇传授给他很多的武功,也为他指点了迷津,告诉他日后一定是雁门关总兵。可是,李舒崇还是低估了丁大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在刚开始的时候,丁大可也是专心练功,同时暗中招募了一些人成为了书院派的弟子,也把李舒崇传授给他的武功再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他渐渐发现,自己的武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实力也在渐渐增强。现任总兵江峰年事已高,丁大可作为第一顺位的人选,五年到七年之内,雁门关总兵的位置非他莫属。可惜丁大可没能经受住王振抛出的诱惑。
王振,河北蔚州人,略通经书,屡试不第,只好做了教官,后来王振破釜沉舟,甘愿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明宣宗很喜欢他,让他专门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明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欢的人,于是任命王振为司礼太监。于是,王振既是宫里的太监总管,又是特务机构“东厂”的提督,大权在握,终于实现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图谋。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罢黜。就这样,王振把自己的心腹分别安插到各个重要部门,迅速形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从中央到地方的朋党集团。
再说说王振与瓦剌的关系。瓦剌是蒙古的一部,明朝初期,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几十年后,瓦剌逐渐强大,统一了蒙古,进而想恢复大元的天下,统一全国。于是对明朝不断骚扰,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王振专权后,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例如,王振让自己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千万别误会,不是射雕里的郭大侠)每年私造大量弓箭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还赠良马报答王振。
可惜王振的这一套在雁门关行不通,原先的总兵周健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周健弃官后,新上任的雁门关总兵江峰也坚持执行周健遗留下来的策略,这就非常不利于王振暗中与瓦剌贵族进行的走私交易。第二年,王振派人告诉丁大可,只要他承诺今后会听命于王振,马上就可以当上雁门关的总兵。
就这样,丁大可提前当上了雁门关总兵,代价是成为了王振的朋党,对王振唯命是从。由于前任总兵周健,成立的金刀寨,在瓦剌和大明之间建立了一个百里左右的缓冲地带,这对于大明王朝和大明百姓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可对于王振和瓦剌贵族来说,简直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才有了这次王振授意丁大可,与瓦剌暗中勾结,试图围攻剿灭金刀寨的计划。谁知道被金刀寨主周健识破,这才有了这一出“劫走军饷又放回”的好戏。
自知理亏的丁大可很害怕见到李舒崇,不过,他并没有加强总兵府的防卫措施,他也期待着能见到李舒崇,希望李舒崇给他指点迷津。这几年来,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总兵,但他知道自己在助纣为虐,王振暗中的资敌卖国行为迟早要让大明朝付出代价的,丁大可每天都要接受自己内心深处良知的拷问。这种日子,对于从小家风严谨的丁大可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简单点说,丁大可后悔了,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通过明查暗访,李舒崇大体上知道了丁大可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时利欲熏心,投靠了大奸臣王振,其他方面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李舒崇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能否自救就看丁大可如何选择了。一天之后,李舒崇来总兵府找到了丁大可。
当丁大可再次见到李舒崇的时候,不禁惊呆了。十年时间过去了,丁大可已经是人到中年,可在李舒崇身上并没有一丝岁月流逝的痕迹(有痕迹才怪,两次穿越,在现实世界里只隔了一天而已)。丁大可这才知道李舒崇竟然是传说中的神仙似的人物,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加强防卫,这样不仅防不住李舒崇(确实防不住,李舒崇会隐身),还会让李舒崇对自己彻底失望。李舒崇能来见他,说明自己还有最后的机会。
李舒崇“痛骂”丁大可,功名心太重了,为了提早做总兵竟然投靠阉党,不知礼义廉耻,简直是愧对祖先。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丁大可见李舒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知道自己有救了,于是坦白承认了自己忠奸不辨、是非不分的错误,好在雁门关外有金刀寨阻隔,就算丁大可想要为虎作伥,也没有太多的机会。
批评教育之后,李舒崇又问起丁大可,军饷事件如何善后?丁大可就把“将方庆革职拿问”的方案告诉了李舒崇,请李舒崇“指点”。
李舒崇知道,明年,也就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即将发生著名的“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俘,王振被樊忠的铁锤锤死,王振同党全都没有好下场。他含蓄地“告诉”丁大可:“王振飞扬跋扈,坏事做绝,祸国殃民,日后必有大难。虽然王振死有余辜,却害人不浅,如果你被朝中大臣认定为他的朋党,将来一定会被牵连,甚至会株连九族!这次军饷事件表面上看是祸,祸福相依,其实对你来说反而是福。如果你能自请处分,弃官归田,应该能与王振划清界限,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全家老小的安全。”
“自请处分?王振会不会对我心怀不满,痛下杀手?”丁大可惴惴不安地“问”道。
“王振目前处在鼎盛时期,势力极大,所谓小人得志,难免会挟怨报复,不可不防。你可速将一家老小秘密送到江南西道饶州府昌南县的高岭山,隐居于崇山峻岭之间,你自己可在昌南书院内任职。待王振伏诛,大局稳定之后才可抛头露面,并且绝不可再度为官,须知仕途凶险,难免有人会翻出你与王振的旧账。还有,要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你以后要多传弟子,将书院派的武功和精神发扬光大。记住,千秋功与过,留与后人说!”
丁大可虽然一时糊涂,但在全家人性命攸关的时候,还是决绝果断地抛弃了荣华富贵,一边集中所有的书院派弟子,准备在几天后护送自己一家老小暗中来到昌南县高岭村。一边上书朝廷,把军饷事件的责任全部抗在自己身上,自请撤职。被无罪释放的方庆从此对丁大可死心塌地,至死追随,也成了书院派的人才。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舒崇将所有的书院派弟子集中起来传授武功,也把传承华夏文明,振兴书院派的重任托付给了这些弟子。临别之际,丁大可要把一幅雁门关的画送给李舒崇,被李舒崇谢绝了,留给他做传家之宝。只是提笔留下了一首藏尾诗: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值桑榆不种麻。百里并非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