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开始比赛(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等了个把月,全国各剧种戏曲交流大赛开始。
比赛地点就在京都戏剧院里面,本次大赛主题是发扬创新精神,参加比赛的曲目都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作品,李飞阳作为戏曲的原创作者,自然也得陪同剧团一起进入比赛现场。
三层高的环形大厅,此时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评委席就在高高的戏台下面,评委们有的是曲艺界的老人,有的是文学界的泰斗,还有职业曲艺评论家。
在评委席上,李飞阳发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黄世昌、王不知、黄河流三人俨然就坐在评委席的最前方。见到李飞阳打招呼,三人点头示意,黄征农竟然也陪坐在黄世昌的身边,估计他这是假公济私的跟着他老子想要见识一番。
开幕式自然是有关领导先在台上“简单说两句”,说了半个小时,歌颂完领导,歌颂完政府之后,大赛正式开始。
汉剧虽然在大汉国有名,但是很高雅二字还差点距离,在京能真正入的文化人眼睛里的却是京剧这个剧种。
汉剧虽然历史文化早,但相比于京剧就有点稍微显得有点“土腥气”,称不上高大上,只能说是接地气的地方剧种而已,如今被列为国剧的剧种还是京剧这个剧种。
因此上,汉剧虽然影响大,覆盖范围广,但是在上层人物的眼中,他们最为看重的剧种还是京剧。
因此上,第一个出现在舞台上面的就是一场京剧折子戏,戏名《柳云阳下南广》,讲述的是主角柳云阳本来是南广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如今定居在京都,改革开放之后,手里有点闲钱来,手头也不那么紧张了,就有了动身回家探望的念头。
戏中讲述的就是柳云阳在老觉的所见所闻,发现改革开放之后,本来贫苦落后的老家已经变了模样,高楼大厦平地起,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机,生活水平比在京都的自己还要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歌功颂德的现代戏,其中夸大之词令人哭笑不得。其实如今改革开放也就一年多一点,就算是南广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但也没有戏曲里表演的那么夸张。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偷渡去港城了。
唱词说不上经典,但也过得去,按李飞阳的欣赏水平,感觉这个折子戏也就是一般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作品。毕竟里面的矛盾冲突不大,没有什么拔高的段子,算不得精品。
一场结束后,满场掌声雷动,不管唱的好不好,这点礼貌的掌声还得是要表现出来的。
这场京剧演完,一个上午也就过去了,在座的评委开始在在下面发表自己对这场戏的看法。
黄世昌老先生是整个评委里面辈份最高,威望最重的老前辈,对于这部戏的点评自然是由他开头。
“总体来说,这故事编的还算合情合理,演员的唱功也还不错,但是亮点不够,虽然有所创新,但也只是带来了一个新故事,切合时代脉搏的作品不是不可以,只是这部作品未免失之粗糙。”
黄世昌点评起来,毫不留情,有一说一,说的这场京剧的几个原创者,个个面红耳赤,连声道:“是,是,是,黄老说的是!”
李飞阳看到暗暗好笑,心道:“没想到黄老爷子平日里这么和蔼可亲,现在一进入工作状态,却是这么严苛,说话毫不留情!”
黄世昌说完,王不知、黄河流以及众多评委接连发言,开始给这场戏打分,满分是十分,黄世昌给的是六分,在他眼里,这部戏也就刚刚及格。
但是别的评委就不能像他这么随心意而打分,他们毕竟是属于体制内的人,身上背负的职位决定了他们不能靠一己的好恶来评价戏曲节目的好坏,对一个节目的好坏已经不是单单看它的文艺性,更要看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而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面,政治性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文艺性。
黄世昌也清楚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百无忌惮,他可以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无人能及,完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但是别人要养家糊口,要生存,只能随波逐流,因此黄世昌看到这些人给这部京剧的打分都是七分以上时,也只是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戏曲大赛,每天只能演出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下午参演的昆曲。
昆曲是大汉国最为古老的戏曲,被誉为戏曲界里的活化石,以其唱腔美妙,身段优雅,动作细腻而闻名于海内外。
在大汉国,昆曲的黄金时代是在明清之际,那时候出了许多词曲大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段子,风靡天下。
不过正因为创作的文人多了,过分追求唱腔的缓慢优雅,已经完全脱离了大众的欣赏水平,除了一些文人墨客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外,普通的老百姓已经看不懂了,他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土壤,已经成了无根之木,到了现在,整个大汉国已经没有一家像样的昆曲剧团,眼看就要灭绝了。
这次为了抢救国家濒临灭绝的文化种类,才有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开始对这个古老剧种的编撰和整理,从新组建了昆曲剧团。这次参加比赛的就是新近组建的昆曲团,他们参赛的节目并不新创作的作品,表演的还是老曲目。他们参赛的目的就是秀一下存在感,为大汉国全国全剧种戏曲比赛凑个份子。
其实也不是昆曲团体不想创作新的作品,实在是昆曲的创作难度太高了,没有及其深厚的文学修养,根本就不能填词作曲。昆曲的创作难度比之所有的剧种都要困难,没办法,只能出演老的曲目调子。
李飞阳前世其实也不喜欢昆曲,但是在所有的剧种里面,昆曲的艺术成就最高,文化韵味也最高。有时候为了附庸风雅一下,陪同几个同样也附庸风雅的朋友们一起去SZ剧院里面听评弹,听昆曲,时间长了,倒也看出一点门道,发现这个剧种还不错,已经慢慢的能够看进去了。
此时,舞台上的昆曲演员开始表演后,李飞阳发现这部戏曲在前世也有,乃是大大有名的《长生殿》。
一曲唱罢,掌声热烈,但是点评的人却是不多。在场的评委们还真没有几个对昆曲有深度研究的。最后,还得看黄世昌老先生怎么说。
等了个把月,全国各剧种戏曲交流大赛开始。
比赛地点就在京都戏剧院里面,本次大赛主题是发扬创新精神,参加比赛的曲目都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作品,李飞阳作为戏曲的原创作者,自然也得陪同剧团一起进入比赛现场。
三层高的环形大厅,此时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评委席就在高高的戏台下面,评委们有的是曲艺界的老人,有的是文学界的泰斗,还有职业曲艺评论家。
在评委席上,李飞阳发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黄世昌、王不知、黄河流三人俨然就坐在评委席的最前方。见到李飞阳打招呼,三人点头示意,黄征农竟然也陪坐在黄世昌的身边,估计他这是假公济私的跟着他老子想要见识一番。
开幕式自然是有关领导先在台上“简单说两句”,说了半个小时,歌颂完领导,歌颂完政府之后,大赛正式开始。
汉剧虽然在大汉国有名,但是很高雅二字还差点距离,在京能真正入的文化人眼睛里的却是京剧这个剧种。
汉剧虽然历史文化早,但相比于京剧就有点稍微显得有点“土腥气”,称不上高大上,只能说是接地气的地方剧种而已,如今被列为国剧的剧种还是京剧这个剧种。
因此上,汉剧虽然影响大,覆盖范围广,但是在上层人物的眼中,他们最为看重的剧种还是京剧。
因此上,第一个出现在舞台上面的就是一场京剧折子戏,戏名《柳云阳下南广》,讲述的是主角柳云阳本来是南广人,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如今定居在京都,改革开放之后,手里有点闲钱来,手头也不那么紧张了,就有了动身回家探望的念头。
戏中讲述的就是柳云阳在老觉的所见所闻,发现改革开放之后,本来贫苦落后的老家已经变了模样,高楼大厦平地起,人人家里都有电视机,生活水平比在京都的自己还要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歌功颂德的现代戏,其中夸大之词令人哭笑不得。其实如今改革开放也就一年多一点,就算是南广身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但也没有戏曲里表演的那么夸张。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偷渡去港城了。
唱词说不上经典,但也过得去,按李飞阳的欣赏水平,感觉这个折子戏也就是一般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作品。毕竟里面的矛盾冲突不大,没有什么拔高的段子,算不得精品。
一场结束后,满场掌声雷动,不管唱的好不好,这点礼貌的掌声还得是要表现出来的。
这场京剧演完,一个上午也就过去了,在座的评委开始在在下面发表自己对这场戏的看法。
黄世昌老先生是整个评委里面辈份最高,威望最重的老前辈,对于这部戏的点评自然是由他开头。
“总体来说,这故事编的还算合情合理,演员的唱功也还不错,但是亮点不够,虽然有所创新,但也只是带来了一个新故事,切合时代脉搏的作品不是不可以,只是这部作品未免失之粗糙。”
黄世昌点评起来,毫不留情,有一说一,说的这场京剧的几个原创者,个个面红耳赤,连声道:“是,是,是,黄老说的是!”
李飞阳看到暗暗好笑,心道:“没想到黄老爷子平日里这么和蔼可亲,现在一进入工作状态,却是这么严苛,说话毫不留情!”
黄世昌说完,王不知、黄河流以及众多评委接连发言,开始给这场戏打分,满分是十分,黄世昌给的是六分,在他眼里,这部戏也就刚刚及格。
但是别的评委就不能像他这么随心意而打分,他们毕竟是属于体制内的人,身上背负的职位决定了他们不能靠一己的好恶来评价戏曲节目的好坏,对一个节目的好坏已经不是单单看它的文艺性,更要看节目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而在他们的评价标准里面,政治性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文艺性。
黄世昌也清楚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百无忌惮,他可以随心所欲,那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无人能及,完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但是别人要养家糊口,要生存,只能随波逐流,因此黄世昌看到这些人给这部京剧的打分都是七分以上时,也只是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戏曲大赛,每天只能演出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下午参演的昆曲。
昆曲是大汉国最为古老的戏曲,被誉为戏曲界里的活化石,以其唱腔美妙,身段优雅,动作细腻而闻名于海内外。
在大汉国,昆曲的黄金时代是在明清之际,那时候出了许多词曲大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段子,风靡天下。
不过正因为创作的文人多了,过分追求唱腔的缓慢优雅,已经完全脱离了大众的欣赏水平,除了一些文人墨客能津津有味的看下去外,普通的老百姓已经看不懂了,他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土壤,已经成了无根之木,到了现在,整个大汉国已经没有一家像样的昆曲剧团,眼看就要灭绝了。
这次为了抢救国家濒临灭绝的文化种类,才有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开始对这个古老剧种的编撰和整理,从新组建了昆曲剧团。这次参加比赛的就是新近组建的昆曲团,他们参赛的节目并不新创作的作品,表演的还是老曲目。他们参赛的目的就是秀一下存在感,为大汉国全国全剧种戏曲比赛凑个份子。
其实也不是昆曲团体不想创作新的作品,实在是昆曲的创作难度太高了,没有及其深厚的文学修养,根本就不能填词作曲。昆曲的创作难度比之所有的剧种都要困难,没办法,只能出演老的曲目调子。
李飞阳前世其实也不喜欢昆曲,但是在所有的剧种里面,昆曲的艺术成就最高,文化韵味也最高。有时候为了附庸风雅一下,陪同几个同样也附庸风雅的朋友们一起去SZ剧院里面听评弹,听昆曲,时间长了,倒也看出一点门道,发现这个剧种还不错,已经慢慢的能够看进去了。
此时,舞台上的昆曲演员开始表演后,李飞阳发现这部戏曲在前世也有,乃是大大有名的《长生殿》。
一曲唱罢,掌声热烈,但是点评的人却是不多。在场的评委们还真没有几个对昆曲有深度研究的。最后,还得看黄世昌老先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