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图文公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八十二章
顾致秋隔壁的双层小酒楼站地很大,原本楼上有好几个包间楼下是大厅。租金相对来说很贵,原来开的那家饭店就迁到了同一条街不远处。
王雅芝一直都在关心张翠莲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店。如果是饭店的话,是不是跟顾致秋一样。期间还去找了安荣嚼舌根,而安荣也信以为真以为张翠莲要跟女儿打擂台。
最终张翠莲说她也就是开一个文具店而已,把原本顾致秋二楼的租书店给兑过来。现在顾致秋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楼上弄一个这个太不专业了。有时候楼下客人太多,拼桌加座还没有位子。
安荣也觉得顾致秋弄一个餐馆里面还租小说实在是不伦不类,听见儿媳妇要接手心里这才松懈下来。
王亚芝以及她婆婆六姑心里也有了一个谱,八月底在不远的胡同里找了一个租了一个门市开一家小饭馆。
六姑一家来市里目的目的一直很明确,那就是为了孩子能在市里面上学。家里有地的就包出去,一家子都留在市里面打工。不过六姑两口子还是要经常回农村的,自己家的房子不能空着小菜地也不能荒着。
来了这么久眼见顾致秋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都能拼命干活,同时也发现学生的钱最好赚。他们选了很久,最终还是觉得顾致秋饭馆附近非常好。三个高中一个小学,还挨着大学的一个校区。客流量足够了,只要能挨过寒暑假应该没啥问题。
原来的饭馆东西都是现成的,打扫一下卫生就能开门营业。六姑父一个人留在乡下看房子种菜地,六姑与儿子儿媳妇两口子照看这一个小店。
说起来王雅芝两口子也是能吃苦的,农闲时节跟着家里的亲戚跑“大棚”。农村所谓的‘大棚’就是一般人家红白喜事,去不起饭店就在家里面起灶做流水席。
所以王雅芝两口子手艺还算不赖,开一个小饭馆做快餐那是绰绰有余。
雅芝快餐的主打项目就是砂锅、烧饼、炒饭、炒面。中午晚上忙活一阵子,白天就准备食材。过了八点就下班回家,日子过得倒比从前更安逸了许多。
张翠莲曾经想过做一个小买卖,不图日进斗金但求小富即安。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她倒是觉得如果自己这么不上进真的白费了自己重生的这个机会。
眼见顾致城创业干物流,不出几年随着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地商人。正所谓陪伴大雁的永远都不会麻雀,她也要与之匹配才行。
恰巧这个店往外出兑,张翠莲便想着要想稳扎稳打还是要跟学校学生有点关系才行。
也是她机缘巧合,有一日听见婆婆抱怨。说离店一条街的那个重点初中实在是太会精打细算了。这个学校本来就以压力大出名,什么周考、月考层出不穷。学生的练习册也是五花八门,每天都有不同的老师过来翻阅寻找合适的练习册。
后来老师们觉得这样不合算,毕竟有些练习册的重点内容不一样。与他们的教学进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买太多练习册也给家长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
最终变成了老师们从不同的练习册里挑出合适的题型,然后印刷出来发给学生们。安荣当时很不理解:“家长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么。用得着他们跟着省什么钱,又不给他们发奖金!真烦人!”
张翠莲当时就想着,杨庄那个废弃的小纸厂。要是原来的领导能够跟各个学校合作,没准就能维持下去了。
直到这个店面的出现,张翠莲心里有了主意。不如自己开一个既可以出售文具同时也可以进行图文设计及印刷的公司。是不是会很容易赚钱,想到这里就跟顾致秋商量了一下。
顾致秋毕竟跟学生打了很长时间的交道,虽然不知道张翠莲是怎么想到的。但觉得这个想法确实非常的好,而且现在这也是一种趋势。
“嫂子,现在学生找地方复印也挺贵的。你看那种带复印的店,卖本卖笔卖磁带啥都干。复印一张三毛钱,真的老贵了。专业一点的都在政.府对面,连带着快照、复印、打印啥都有了。”
张翠莲笑着说道:“而且咱们对面就是大学东区,大学生们平时要写论文打资料也可以来我这里。”
顾致秋眼睛一亮:“你说的真对,我们大学附近就有好多家呢。你看那小小的门市地方不大,可赚钱了呢!”
张翠莲想得当然更长远,她上一世曾经在图文公司做过保洁员。原本她以为就是所谓的图文设计就是设计牌匾复印个资料,没想到人家能干的可多了呢。那些设计软件多的让她说都说不完,什么CAD专职人员什么PS专职人员她都分不清楚。还有专门为别人制作标书的小姑娘,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忙的脚打后脑勺。
虽然现在自己还不知道应该如何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心里面已经有了方向。从小做到大,一点一点的突围。手里有钱心里有底,在寻找商机的过程中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而她所解决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寻找合作学校。这方面穆晋南认识的人就非常多了,当初为了胡瑾萌这个小混蛋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光是她上的那所高中,就给领导送了不少的好东西。
穆晋南也是竭尽全力的为张翠莲介绍各种关系,趁着还没有正式开学先拿下了两所重点初中一所重点高中。
“就光给学生复印练习题,你不怕饿死你啊。”穆晋南对张翠莲的思路表示质疑,觉得她根本就是在搞笑。
“你根本就没上过学,哪知道学生的痛苦。你知道我高三的孩子,每天光是作业就得有七八张的卷子。你算算,一年下来得多少张,这三年得多少张?”
一个人就这么多,那三个年级组多少人?三个学校多少人?
第四百八十二章
顾致秋隔壁的双层小酒楼站地很大,原本楼上有好几个包间楼下是大厅。租金相对来说很贵,原来开的那家饭店就迁到了同一条街不远处。
王雅芝一直都在关心张翠莲开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店。如果是饭店的话,是不是跟顾致秋一样。期间还去找了安荣嚼舌根,而安荣也信以为真以为张翠莲要跟女儿打擂台。
最终张翠莲说她也就是开一个文具店而已,把原本顾致秋二楼的租书店给兑过来。现在顾致秋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楼上弄一个这个太不专业了。有时候楼下客人太多,拼桌加座还没有位子。
安荣也觉得顾致秋弄一个餐馆里面还租小说实在是不伦不类,听见儿媳妇要接手心里这才松懈下来。
王亚芝以及她婆婆六姑心里也有了一个谱,八月底在不远的胡同里找了一个租了一个门市开一家小饭馆。
六姑一家来市里目的目的一直很明确,那就是为了孩子能在市里面上学。家里有地的就包出去,一家子都留在市里面打工。不过六姑两口子还是要经常回农村的,自己家的房子不能空着小菜地也不能荒着。
来了这么久眼见顾致秋一个娇滴滴的大小姐都能拼命干活,同时也发现学生的钱最好赚。他们选了很久,最终还是觉得顾致秋饭馆附近非常好。三个高中一个小学,还挨着大学的一个校区。客流量足够了,只要能挨过寒暑假应该没啥问题。
原来的饭馆东西都是现成的,打扫一下卫生就能开门营业。六姑父一个人留在乡下看房子种菜地,六姑与儿子儿媳妇两口子照看这一个小店。
说起来王雅芝两口子也是能吃苦的,农闲时节跟着家里的亲戚跑“大棚”。农村所谓的‘大棚’就是一般人家红白喜事,去不起饭店就在家里面起灶做流水席。
所以王雅芝两口子手艺还算不赖,开一个小饭馆做快餐那是绰绰有余。
雅芝快餐的主打项目就是砂锅、烧饼、炒饭、炒面。中午晚上忙活一阵子,白天就准备食材。过了八点就下班回家,日子过得倒比从前更安逸了许多。
张翠莲曾经想过做一个小买卖,不图日进斗金但求小富即安。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她倒是觉得如果自己这么不上进真的白费了自己重生的这个机会。
眼见顾致城创业干物流,不出几年随着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地商人。正所谓陪伴大雁的永远都不会麻雀,她也要与之匹配才行。
恰巧这个店往外出兑,张翠莲便想着要想稳扎稳打还是要跟学校学生有点关系才行。
也是她机缘巧合,有一日听见婆婆抱怨。说离店一条街的那个重点初中实在是太会精打细算了。这个学校本来就以压力大出名,什么周考、月考层出不穷。学生的练习册也是五花八门,每天都有不同的老师过来翻阅寻找合适的练习册。
后来老师们觉得这样不合算,毕竟有些练习册的重点内容不一样。与他们的教学进度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买太多练习册也给家长带来太大的经济压力。
最终变成了老师们从不同的练习册里挑出合适的题型,然后印刷出来发给学生们。安荣当时很不理解:“家长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么。用得着他们跟着省什么钱,又不给他们发奖金!真烦人!”
张翠莲当时就想着,杨庄那个废弃的小纸厂。要是原来的领导能够跟各个学校合作,没准就能维持下去了。
直到这个店面的出现,张翠莲心里有了主意。不如自己开一个既可以出售文具同时也可以进行图文设计及印刷的公司。是不是会很容易赚钱,想到这里就跟顾致秋商量了一下。
顾致秋毕竟跟学生打了很长时间的交道,虽然不知道张翠莲是怎么想到的。但觉得这个想法确实非常的好,而且现在这也是一种趋势。
“嫂子,现在学生找地方复印也挺贵的。你看那种带复印的店,卖本卖笔卖磁带啥都干。复印一张三毛钱,真的老贵了。专业一点的都在政.府对面,连带着快照、复印、打印啥都有了。”
张翠莲笑着说道:“而且咱们对面就是大学东区,大学生们平时要写论文打资料也可以来我这里。”
顾致秋眼睛一亮:“你说的真对,我们大学附近就有好多家呢。你看那小小的门市地方不大,可赚钱了呢!”
张翠莲想得当然更长远,她上一世曾经在图文公司做过保洁员。原本她以为就是所谓的图文设计就是设计牌匾复印个资料,没想到人家能干的可多了呢。那些设计软件多的让她说都说不完,什么CAD专职人员什么PS专职人员她都分不清楚。还有专门为别人制作标书的小姑娘,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忙的脚打后脑勺。
虽然现在自己还不知道应该如何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心里面已经有了方向。从小做到大,一点一点的突围。手里有钱心里有底,在寻找商机的过程中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而她所解决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寻找合作学校。这方面穆晋南认识的人就非常多了,当初为了胡瑾萌这个小混蛋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思。光是她上的那所高中,就给领导送了不少的好东西。
穆晋南也是竭尽全力的为张翠莲介绍各种关系,趁着还没有正式开学先拿下了两所重点初中一所重点高中。
“就光给学生复印练习题,你不怕饿死你啊。”穆晋南对张翠莲的思路表示质疑,觉得她根本就是在搞笑。
“你根本就没上过学,哪知道学生的痛苦。你知道我高三的孩子,每天光是作业就得有七八张的卷子。你算算,一年下来得多少张,这三年得多少张?”
一个人就这么多,那三个年级组多少人?三个学校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