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守墓异兽第一篇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本篇介绍了嬴鱼,穷奇,天狗,狰,肥遗,凤凰,九尾狐,旋龟,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梼杌,混沌,蛊雕十五头异兽。
1、嬴鱼:
嬴鱼是汉族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原文“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2、穷奇:
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穷奇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而且还是一种惩善扬恶的生物。
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益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灭了。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
穷奇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乃是邪恶的象征,代表至邪之物。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穷奇,外貌像牛,长着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也有的书籍记载穷奇一身雪白的毛发,额头长有两只淡金色的龙角,嘴巴则是鹰喙的样子,有一对黑色的羽翼,喜食人肉。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山海经·西山经》注中云:“似虎,蝟毛,有翼,铭曰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
《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道:“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嗥同暤。
《后汉书·礼仪》中说:“穷奇、腾根共食蛊”
3、天狗:
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日语里中国式的天狗读做“てんこう”,而RB式的则读做“てんぐ”。日文汉字也作“万骨坊”。天狗是RB最广为人知的妖怪之一。《山海经》中写着天狗是有如狐狸般的动物,在RB则被称之为天狐(住在天上的狐狸)。天狗脸是大红色,有着高高的鼻子,有点像长臂猿,手持团扇,长得十分高大。住在深山之中,具有神力和超能力,具有让人类感到恐怖的力量。背后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于天空中、具有将人类撕成碎片的力气,至今鞍马寺仍供奉着天狗的雕像。
据说天狗会把迷失在森林里的人拐走,所以古人称被拐走的小孩叫做「神隐」,顾名思义就是被神明藏起来了。天狗的传说,后来又融入了山岳信仰的宗教之中(天台、真言密教两宗),镰仓时代《是害坊绘卷》描绘出天狗与天台宗僧侣大战,结果败退的景象,动作如栩如生,相当有趣。据说在这个故事当中,来自中国的天狗军团,前来向RB的天狗求援,但是RB的天狗摆出一副傲慢的态度,即日语中所谓的「自慢」、「鼻高高」。因此原本古代以「老鹰」为主要形象的天狗,到了中世后期转变为「鼻高天狗」,并穿凿附会说那些修行未臻火候、态度傲慢的山僧,死后会变成天狗。到了后世,更产生了天狗出现便会招致天下大乱的说法。对于引起各种不可思议现象的山僧,到底与天狗传说是否有关联,至今仍是个谜。
在中国的传说中,日食、月食现象被说成是“天狗吃月亮”,恐慌的人们也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来驱赶天狗。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这种像狸而白首的动物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
对RB人来说天狗的存在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天狗最大的特征是一张赤红色的脸和一个长长的大鼻子,它还有一对翅膀,凭借翅膀天狗可以自由的翱翔于空中,这似乎和中国传说中天狗的形象相距甚远。
在RB作为山野神性与神秘性的具像化表现,天狗比其他的妖怪的地位多少要高出一些。在各种传说中并不只代表恶登场,事实上还有相当多是以善神的形象出现的。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鞍马山的鬼一法眼了。它在义经家破人亡之际收留了他,教他武功、兵法和妖术,最终使义经报仇雪恨。可见,天狗的善德形象在RB民话中还是很有地位的。
4、狰:
《山海经记载》:章我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翻译过来就是:章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声响,名称是狰。
5、肥遗:
肥遗是中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旱魃之兆。出自《山海经》。共有三种,两蛇一鸟。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璭(wei),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肥璭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的怪蛇,六足四翼。出现的地方就会有大旱。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这种肥遗是居住在浑夕山,一个头两个身子。出现的地方的国家会有大旱。
肥遗鸟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兽多?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
英山,山的北边有很多的铁矿,南边有很多黄金。禺河就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招河,禺河里面有很多的鱼,这种鱼的样子像甲鱼,发出的声音像是羊叫的声音。山的南边生长着很多的低矮的箭竹,山里的野兽多是体型较大的牛和羊。山里有种鸟,形状像鹌鹑,长着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嘴巴,它的名字叫肥遗,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麻风病,还能杀死身体里的寄生虫。
明人朱国桢《诵幢小品》卷三一记载,万历十四年,JC县今JXYX县先民在山林中碰见一条长着六只脚的大蛇,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肥遗。【万历丙戌1586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JS县志》卷一记载,明代末年,HBJS县一民宅水沟中,亦曾发现这种“六足如鸡距”的怪蛇。【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彭杨畈民家沟中见蛇出,长六尺,围尺许,身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6、凤凰:
《山海经》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丹穴山,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皇,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7、九尾狐:
《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类似,能吞食人。据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8、青龙: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准确的定位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神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9、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辟邪,攘灾,祈丰以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也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在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10、玄武:
玄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四象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壬癸与冬季。二十八宿,玄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出生后成为太子。
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威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HB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
《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关于玄武起源的最早传说来自于夏朝。据传,中国夏王朝的建立者禹的父亲叫做“鲧”,字玄冥,也可以叫做玄武,在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帮助舜治水。因其只采用塞堵而非疏导,虽然有神物息壤的帮助,但仍没有成功。通常鲧会被当作灵龟的化身,而夏族的一支——涂山氏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
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宋真宗授意宠臣,大搞“天书屡降”的神话。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所献芝草、嘉禾、瑞兽等不计其数,全国掀起了一场少见的崇道狂潮。过了几年,真宗又假托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说轩辕皇帝为赵氏的始祖,由此制造了一个“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并将此事布告天下,尊黄帝为“圣祖”,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为“元天大圣后”,以七月一日圣祖寿辰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临日为降圣节。从此,道教又多了一位仅次于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赵玄朗。
在古代,人们认为蛇机智、灵动,善于敛财,俗信认为梦蛇兆财;而龟腹背皆有硬甲,头尾与四肢能缩进甲内,耐饥渴,寿命极长,人们占卜用龟,筮用蓍,合称龟筮。龟背纹理称作龟文,占卜时灼烧龟甲,视所见坼裂之纹,以兆吉凶休咎。
11、旋龟: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12、朱雀:
朱雀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S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与的名称,朱雀等四象之名当然也赫然在列了。根据对殷墟出土卜辞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考证发现,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产生。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见于战国楚人屈原所作的《楚辞》:“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为Alphard,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旗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有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陵光神君是道教把四象人格化之后对朱雀的称谓。《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七宿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地利者,后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葛洪《神仙传》:“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处,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中府。”
而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13、梼杌:
梼杌(táowù)在上古时期华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四种怪物。古书《神异经》说:梼杌长得很像老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读《史通·六家第一》,有“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乎。”
《史通笺注》注云:“晋乘(读去声),梼(tao)杌(wu),鲁春秋,皆各国史书别名,而又通称为春秋。”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苗民。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
《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14、混沌: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神话名词,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差异。如在中国神话中,混沌是四大凶兽之一;而在希腊神话中,混沌(Chaos)则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此间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汇之间的一段黑暗时间,混沌虚无的状态。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15、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郭璞《图赞》:“纂雕有角,声若儿号。”
本篇介绍了嬴鱼,穷奇,天狗,狰,肥遗,凤凰,九尾狐,旋龟,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梼杌,混沌,蛊雕十五头异兽。
1、嬴鱼:
嬴鱼是汉族传说中的怪物。出自《山海经》,原文“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2、穷奇:
穷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穷奇很有意思,看见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由此可见,它应该是头凶兽,而且还是一种惩善扬恶的生物。
然而有些书上又说它也不是那么坏,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益处了,之后神话被历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穷奇逐渐演变为天下四凶之一,最后终于被舜帝灭了。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
穷奇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乃是邪恶的象征,代表至邪之物。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穷奇,外貌像牛,长着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也有的书籍记载穷奇一身雪白的毛发,额头长有两只淡金色的龙角,嘴巴则是鹰喙的样子,有一对黑色的羽翼,喜食人肉。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穷奇。”
《山海经·西山经》注中云:“似虎,蝟毛,有翼,铭曰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
《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道:“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史记正义》注引《神异经》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言此为大恶之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亦道:“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嗥同暤。
《后汉书·礼仪》中说:“穷奇、腾根共食蛊”
3、天狗:
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日语里中国式的天狗读做“てんこう”,而RB式的则读做“てんぐ”。日文汉字也作“万骨坊”。天狗是RB最广为人知的妖怪之一。《山海经》中写着天狗是有如狐狸般的动物,在RB则被称之为天狐(住在天上的狐狸)。天狗脸是大红色,有着高高的鼻子,有点像长臂猿,手持团扇,长得十分高大。住在深山之中,具有神力和超能力,具有让人类感到恐怖的力量。背后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于天空中、具有将人类撕成碎片的力气,至今鞍马寺仍供奉着天狗的雕像。
据说天狗会把迷失在森林里的人拐走,所以古人称被拐走的小孩叫做「神隐」,顾名思义就是被神明藏起来了。天狗的传说,后来又融入了山岳信仰的宗教之中(天台、真言密教两宗),镰仓时代《是害坊绘卷》描绘出天狗与天台宗僧侣大战,结果败退的景象,动作如栩如生,相当有趣。据说在这个故事当中,来自中国的天狗军团,前来向RB的天狗求援,但是RB的天狗摆出一副傲慢的态度,即日语中所谓的「自慢」、「鼻高高」。因此原本古代以「老鹰」为主要形象的天狗,到了中世后期转变为「鼻高天狗」,并穿凿附会说那些修行未臻火候、态度傲慢的山僧,死后会变成天狗。到了后世,更产生了天狗出现便会招致天下大乱的说法。对于引起各种不可思议现象的山僧,到底与天狗传说是否有关联,至今仍是个谜。
在中国的传说中,日食、月食现象被说成是“天狗吃月亮”,恐慌的人们也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来驱赶天狗。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这种像狸而白首的动物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
对RB人来说天狗的存在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天狗最大的特征是一张赤红色的脸和一个长长的大鼻子,它还有一对翅膀,凭借翅膀天狗可以自由的翱翔于空中,这似乎和中国传说中天狗的形象相距甚远。
在RB作为山野神性与神秘性的具像化表现,天狗比其他的妖怪的地位多少要高出一些。在各种传说中并不只代表恶登场,事实上还有相当多是以善神的形象出现的。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鞍马山的鬼一法眼了。它在义经家破人亡之际收留了他,教他武功、兵法和妖术,最终使义经报仇雪恨。可见,天狗的善德形象在RB民话中还是很有地位的。
4、狰:
《山海经记载》:章我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翻译过来就是:章我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声响,名称是狰。
5、肥遗:
肥遗是中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旱魃之兆。出自《山海经》。共有三种,两蛇一鸟。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璭(wei),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肥璭是一种居住在太华山的怪蛇,六足四翼。出现的地方就会有大旱。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嚣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这种肥遗是居住在浑夕山,一个头两个身子。出现的地方的国家会有大旱。
肥遗鸟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兽多?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
英山,山的北边有很多的铁矿,南边有很多黄金。禺河就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招河,禺河里面有很多的鱼,这种鱼的样子像甲鱼,发出的声音像是羊叫的声音。山的南边生长着很多的低矮的箭竹,山里的野兽多是体型较大的牛和羊。山里有种鸟,形状像鹌鹑,长着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嘴巴,它的名字叫肥遗,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麻风病,还能杀死身体里的寄生虫。
明人朱国桢《诵幢小品》卷三一记载,万历十四年,JC县今JXYX县先民在山林中碰见一条长着六只脚的大蛇,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肥遗。【万历丙戌1586年,建昌乡民樵于山,逢一巨蛇,头端一角,六足如鸡距,见人不噬亦不惊。民因呼群往视,亦不敢伤;徐徐入深林去。《华山记》云:“蛇六足者,名曰肥遗,见则千里之内大旱!”戊子,己丑之灾,其兆已先见之矣。】
《JS县志》卷一记载,明代末年,HBJS县一民宅水沟中,亦曾发现这种“六足如鸡距”的怪蛇。【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彭杨畈民家沟中见蛇出,长六尺,围尺许,身红绿色,六足如鸡距,不噬人。郝楚望曰:“肥遗也,主千里旱。”果验。】
6、凤凰:
《山海经》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丹穴山,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称是凤皇,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7、九尾狐:
《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类似,能吞食人。据说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8、青龙: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准确的定位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神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中,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9、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辟邪,攘灾,祈丰以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也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在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为它是白色的,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10、玄武:
玄武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灵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四象即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颛顼与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壬癸与冬季。二十八宿,玄武是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总称。
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为水神,居北海,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冥间亦在北方,故为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间问卜,因此玄武有别于其它三灵,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出生后成为太子。
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威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HB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
《经稗》:“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有龟蛇体,故曰玄武。”
《楚辞·远游》:“时暧(日逮)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属。”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上)》云:“玄武,龟也,龟有甲,能御侮用也。”
《周礼》云龟:“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郑注云:“属,言非一也。其色,天龟玄,所谓玄武是也。”
《左传》:“玄武在北方也。龟、蛇二虫共为玄武,故蛇是玄武之宿,虚危之星也。”
关于玄武起源的最早传说来自于夏朝。据传,中国夏王朝的建立者禹的父亲叫做“鲧”,字玄冥,也可以叫做玄武,在著名的大禹治水之前帮助舜治水。因其只采用塞堵而非疏导,虽然有神物息壤的帮助,但仍没有成功。通常鲧会被当作灵龟的化身,而夏族的一支——涂山氏认为蛇是自己的祖先。
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赵家圣祖的讳。宋真宗授意宠臣,大搞“天书屡降”的神话。在此期间,全国各地所献芝草、嘉禾、瑞兽等不计其数,全国掀起了一场少见的崇道狂潮。过了几年,真宗又假托梦见神人传玉皇之命,说轩辕皇帝为赵氏的始祖,由此制造了一个“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并将此事布告天下,尊黄帝为“圣祖”,上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为“元天大圣后”,以七月一日圣祖寿辰为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圣祖降临日为降圣节。从此,道教又多了一位仅次于玉皇的尊神——“保生大帝”赵玄朗。
在古代,人们认为蛇机智、灵动,善于敛财,俗信认为梦蛇兆财;而龟腹背皆有硬甲,头尾与四肢能缩进甲内,耐饥渴,寿命极长,人们占卜用龟,筮用蓍,合称龟筮。龟背纹理称作龟文,占卜时灼烧龟甲,视所见坼裂之纹,以兆吉凶休咎。
11、旋龟:
旋龟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出自《山海经·南山经》。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12、朱雀:
朱雀是传统文化中的四象之一,《三辅黄图》所谓的“天之四灵”之一。从先秦时代开始它就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丙丁与夏季。很多人将其认为是凤凰或是凤凰的一种,但实际上朱雀与凤凰存在极大的不同,且作为天之四灵与四方星宿之一的朱雀比礼记四灵之一的凤凰更加尊贵。亓鑫铭所著《泛亚论》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S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与的名称,朱雀等四象之名当然也赫然在列了。根据对殷墟出土卜辞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考证发现,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产生。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目前最早的典籍记载见于战国楚人屈原所作的《楚辞》:“飞朱鸟使先驱兮,驾太一之象舆。”
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贵、柳、星、张、翼、轸),其形象鸟,位于南方,属火,色赤,总称朱雀,亦名“朱鸟”。
井宿——有星八属双子座,《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博雅:“东井谓之鹑首。”《晋书天文志》:“南方东井八星,天之南门。”
鬼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积尸气,《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博雅:“舆鬼谓之天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星,见气而已。”
柳宿——有星八,均属长蛇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旦,柳中。”《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汉书天文志》:“柳为乌啄,主草木。”《晋书天文志》:“柳八星天之厨宰也。”
星宿——有星七,六属长蛇座,星宿一即此座α,西名为Alphard,孑然独照,光度列为二等,《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又:“孟冬之月,旦,七星中。”《史记天官书》:“七星主急事。”观象玩占:“周礼鸟旗七旒,以象鹑火。”谓七星也。
张宿——有星六,均属长蛇座。《史记天官书》:“张素为厨,主觞客。”《汉书天文志》:“张嗉为厨,主觞客”《广雅》:“张谓之鹑尾。”《观象玩占》:“张六星为天府,一曰御府,一曰天昌,实为朱鸟之嗉,火星也。”
翼宿——有星二十二,第一至第十一属巨爵座,十二至十四属长蛇座,外二星,又六星皆不明,为二十八宿中星数最多者,《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昏,翼中。”《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主远客。”《晋书天文志》:“翼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
轸宿——有星四,即乌鸦座γ、ε、δ、β。δ为美丽双星,其色一黄一紫。《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旦,轸中。”《史记天官书》:“轸为车,主风。”
陵光神君是道教把四象人格化之后对朱雀的称谓。《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南方朱雀七宿为:“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轸宿天街星君。”
《淮南子》天文训:“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淮南子》兵略训:“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地利者,后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风俗通义》卷六:“南方朱雀,为乐之本也,五分其身,以三为上,以二为下,三天两地之义也。上广下狭,尊卑之象也。中翅八寸,象八风。腰广四寸,象四时。轸圆象阴阳转而不穷也。”
葛洪《神仙传》:“我行青龙,彼行白虎,彼前朱雀,我后玄武,不死之道也。”
《千金翼方》卷第三十:“身形之中,非汝所处,形中五部各有所主,肝为青龙,肺为白虎,心为朱雀,肾为玄武,脾为中府。”
而辞书之祖《尔雅释天》云:“咮谓之柳,柳,鹑火也。”,郭璞、邢昺的《尔雅注释卷六·释天第八》又云:“鹑火,柳之次名也。”
《鹖冠子?度万第八》则曰:“凤凰者,鹑火之禽。”
13、梼杌:
梼杌(táowù)在上古时期华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四种怪物。古书《神异经》说:梼杌长得很像老虎,毛长,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常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读《史通·六家第一》,有“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乎。”
《史通笺注》注云:“晋乘(读去声),梼(tao)杌(wu),鲁春秋,皆各国史书别名,而又通称为春秋。”
《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春秋颛顼氏有不才子名梼杌是也,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苗民。春秋所谓三苗书云:“窜三苗于三危。”
《历代笔记小说选·汉魏六朝》《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14、混沌:
混沌是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神话名词,其含义在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差异。如在中国神话中,混沌是四大凶兽之一;而在希腊神话中,混沌(Chaos)则是孕育世界的神明。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此间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汇之间的一段黑暗时间,混沌虚无的状态。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15、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怪兽。
蛊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是食人。”再往东五百里,是座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山海经·南山经》记:“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
郭璞《图赞》:“纂雕有角,声若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