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苍茫三国一诗收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落石谷一战,姜仲借古代大儒文意,仿当代大儒阵意,再以自己点星邀月才气一举击杀了人屠陈道略,而自己也中了当代大儒埋伏,虽侥幸逃生,但一颗文胆被彻底粉碎,再聚无望。
世人都知道姜仲有一颗惊世的文胆,不论是当初闪耀天下时,还是最后被废时,所有人都是见证者,但很少,甚至没有人知道姜仲在拥有一颗文胆的同时,还有一颗金色武魄。
金色武魄的隐秘一来是因为自身的桀骜不驯,不屑为人所知,二来是被玉月文胆遮住光华,连范老太爷那种武道大家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尽管如此,姜仲对金色武魄的重视一直是不够的,自从春秋阁上觉醒文胆武魄之后,姜仲自觉脑海中堆积着一座浩瀚书山,心里多少起了重文轻武的思想,觉得只要自己有一颗文胆,能调运文气,自己完全可以凭借那些传世诗文大杀四方,有一番作为,因此于武学一道,不免有所忽略。
直到姜仲从范老太爷那里得到那本《浩然九拳》拳谱,才正式开始修炼武学,最后甚至让他悟出了以文哺武、文武交融的修炼之法,于是他盏茶通幽,又很快入微坐照,金色武魄也随之茁壮成长,然而这些基于文气加持的修炼与破境,最终只能随着文胆的破碎而尽数消散,金色武魄也消失无踪,就好像最初凝聚成形的时候那样,连姜仲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把握得了。
不过,令人姜仲感到喜出望外的是,随着他身体的日益好转。那颗再次成为米粒的金色武魄似乎有东山再起的意思,姜仲已经清晰地感受过几次,直到自己可以行动自如之后,恢复晚上去打拳的习惯,已经基本确定它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用来教飞凰公主的那些诗外,姜仲还特地替飞凰公主写过一首诗,为范府姑娘们成立的梅花诗社写过一首诗,虽说这两首诗的文气最终未能为姜仲文胆所纳,但于姜仲本人终究是有益无害,如沐春风。尚且令人百脉舒适,更何况是沐浴文气。
所以当姜仲被刺客从马车中劫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努力唤醒那颗任性的金色武魄,以他现在的修为,固然无法发挥出金色武魄本身应当有的那种力量。但能调出来发发光,也足以唬得住刺客一时半刻了。
刺客见到那道细细的但锋利骄傲的金光之后,果然变得谨慎了很多,杀姜仲的自信也不如起初那般强大。
“世人都知道陈人中有一颗了不起的文胆,没想到还有一颗金色的武魄,比姜国太子还要高等的金色武魄,你果然是个深藏不露、阴险狡诈的人。”
女刺客虽然吃惊,但也大约看得出姜仲的斤两。因此并没有显得太过着急。
姜仲笑道:“这话说得有意思,明明是你使阴谋诡计把我劫到这里,现在倒说起来是我阴险狡诈。”
“我抓你的时候。你明明没有晕,为什么不逃,或者偷袭我?”
姜仲心里呵呵了一声,暗忖道:“你出现的时候,金色武魄没有任何示警,除非你完美地掩饰住了所有杀气。否则你今天根本没有想过要杀我,为什么要逃。再说,处于练气阶段的我。哪里有把握逃,万一没逃成,激怒你,岂非适得其反?”
姜仲打了一个哈哈,道:“大丈夫男子汉,岂会行偷袭之事?再说,我心里也也很好奇,到底是哪家刺客要来刺杀我。”
那刺客正要接话,忽然感应到什么,偏了偏头,说了句“来得倒快”,又对姜仲说了一句“今日是我不想杀你,下次你便没那么好运了”,说到“下次你便”时,人影已经消失不见。
五音卫和范府两位秘卫随后出现在姜仲的面前。
“有劳各位跑一趟了,回去吧。”
姜仲对着大家拱了拱手,然后两个秘卫左右架住姜仲,五音卫站住五个方位,保护着姜仲快速往范府奔回。
回到范府之后,范老太爷和玄麟太子亲自去了朱阁看望,听姜仲说刺客是为了听《三国演义》才绑架他的时候,都忍俊不禁。
即便如此,范老太爷还是在朱阁周围布置了两个秘卫。
如庄玉雅所说,赤壁之战最终果然是一个连环计,从蒋干中计之后,黄盖献苦肉计,庞统献连锁计,最后周瑜在三江口纵火,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小计谋连着大战争,可谓大小得宜、相得益彰、精彩之极,这节故事说完,众人无不听得热血沸腾、大呼痛快,特别是诸葛亮智算华容道一节,更是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渲染得淋淋尽致。
正月就在这种热血的氛围中结束了。
二月二,龙抬头,太华城来了一位白胡须大学士,说是奉了西皇之令前来查看飞凰公主的功课。
妖族大学士来梁,自然是贵客,梁帝免不了隆重接待了一番,白大学士也传达了西皇对梁国接纳飞凰公主的感激,随后又跟秦拜尧、姚守朴等几位大学士切磋了一些学问。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白大学士正常待人接物非常谦逊有礼,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死板地遵循着圣贤书上规定的礼节,但他谈起学问、斗起诗文时,好像一下换了另外一个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睥睨四方,令人无奈的是,他不仅是客,而且还有真才实学,秦拜尧和姚守朴两人竟也拿他无可奈何,一番辩论下来,两人都败下阵。
“实话告诉二位,我此次前来是为考校陈人中的学问,我要看一看他究竟有没有真本事做飞凰公主的老师,至于别人,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白胡辩倒秦姚二人之后,拈须说道。
秦拜尧苦笑一声,道:“陈公子文胆已经不再,自然不是白先生您的对手。”
白胡道:“我又不与他斗文气,只看他诗才是否还在罢了。莫说他文胆不再,便是文胆完好无损,他又如何能是我的对手?”
白胡离开梁国王宫之后,径自去了范府,范老太爷亲自出门迎接了他,两人似乎有过一面之缘,简单寒暄之后,白胡说明了来意,范老太爷引着他去了朱阁。
姜仲这时正在和几个丫鬟一起修理花枝,见到来客,忙放下手头工作,不过当他看到白胡看着自己的眼神,又看到范老太爷递给自己的眼色,顿时猜到妖族客人的来意,不动声色见了礼,然后沉默是金。
白胡也未倨傲,跟姜仲行了平辈礼,礼毕之后,道:“先比文,还是先比诗?”
姜仲道:“素闻白先生博学多才,在下不敢班门弄斧,至于教授飞凰公主的诗句,已经装订成册,白先生若不介意,可予以斧正一二,先请进屋吧。”
姜仲把大家让进屋,然后把他挑选集成册的诗集拿给白胡看,这个诗集的诗,多半是王维的诗,他挑王维的诗教飞凰公主,乃是看重王维诗“天然去雕饰”这一特征,对一个初学诗歌的人来说,给她一身自然流畅的诗气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气质往往是由启蒙诗集才能赋予的。
白胡快速翻了一遍诗集,道:“倒也适合,陈先生功夫没有落下。”
姜仲只是微笑。
“不过老夫既然来到梁国,不与陈先生当面斗一斗诗,心中实在不甘,放眼整个大陆,有资格与老夫斗诗的不出一手之数,还望陈先生不要推却。”
姜仲摇头拒绝。
“陈先生……”
姜仲还是摇头。
“那老夫便在这梁国待到陈先生答应的一天为止。”
白胡遂在庐州待了整整一个月。
三月桃花盛开。
姜仲的《三国演义》也已讲到尾声,而这个世界人们的“三国演义世界观”也逐渐定型,一如地球上的中国。
三月十五,姜仲最后一次说三国,早在头一天晚上,朋来客栈即被围得水泄不通,梁国,乃至十国,所有在跟《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观众都在等待这一天,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国的真正的结局,不过他们现在就是想听一听姜仲说出的三国结局。
姜仲特地把诸葛亮之死放在了最后一日来说,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北伐的失败,但当他们听到姜仲亲口说出来之后,还是忍不住发出惋惜的叹息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姜仲讲完三国,兴致正浓,心有所感,随口念出了杜甫的这首《蜀相》,正在和众人一起感慨诸葛亮大业未成的白胡忽然听到这首诗,霍然站起身,喃喃自语着那诗的最后两句,脸色由深沉转为释然,由释然转为微笑,最后轻一拊掌,道:“好诗!”(未完待续)
落石谷一战,姜仲借古代大儒文意,仿当代大儒阵意,再以自己点星邀月才气一举击杀了人屠陈道略,而自己也中了当代大儒埋伏,虽侥幸逃生,但一颗文胆被彻底粉碎,再聚无望。
世人都知道姜仲有一颗惊世的文胆,不论是当初闪耀天下时,还是最后被废时,所有人都是见证者,但很少,甚至没有人知道姜仲在拥有一颗文胆的同时,还有一颗金色武魄。
金色武魄的隐秘一来是因为自身的桀骜不驯,不屑为人所知,二来是被玉月文胆遮住光华,连范老太爷那种武道大家都没有发现它的存在。
尽管如此,姜仲对金色武魄的重视一直是不够的,自从春秋阁上觉醒文胆武魄之后,姜仲自觉脑海中堆积着一座浩瀚书山,心里多少起了重文轻武的思想,觉得只要自己有一颗文胆,能调运文气,自己完全可以凭借那些传世诗文大杀四方,有一番作为,因此于武学一道,不免有所忽略。
直到姜仲从范老太爷那里得到那本《浩然九拳》拳谱,才正式开始修炼武学,最后甚至让他悟出了以文哺武、文武交融的修炼之法,于是他盏茶通幽,又很快入微坐照,金色武魄也随之茁壮成长,然而这些基于文气加持的修炼与破境,最终只能随着文胆的破碎而尽数消散,金色武魄也消失无踪,就好像最初凝聚成形的时候那样,连姜仲自己都没有足够的自信能够把握得了。
不过,令人姜仲感到喜出望外的是,随着他身体的日益好转。那颗再次成为米粒的金色武魄似乎有东山再起的意思,姜仲已经清晰地感受过几次,直到自己可以行动自如之后,恢复晚上去打拳的习惯,已经基本确定它的存在。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用来教飞凰公主的那些诗外,姜仲还特地替飞凰公主写过一首诗,为范府姑娘们成立的梅花诗社写过一首诗,虽说这两首诗的文气最终未能为姜仲文胆所纳,但于姜仲本人终究是有益无害,如沐春风。尚且令人百脉舒适,更何况是沐浴文气。
所以当姜仲被刺客从马车中劫走的时候,他就一直在努力唤醒那颗任性的金色武魄,以他现在的修为,固然无法发挥出金色武魄本身应当有的那种力量。但能调出来发发光,也足以唬得住刺客一时半刻了。
刺客见到那道细细的但锋利骄傲的金光之后,果然变得谨慎了很多,杀姜仲的自信也不如起初那般强大。
“世人都知道陈人中有一颗了不起的文胆,没想到还有一颗金色的武魄,比姜国太子还要高等的金色武魄,你果然是个深藏不露、阴险狡诈的人。”
女刺客虽然吃惊,但也大约看得出姜仲的斤两。因此并没有显得太过着急。
姜仲笑道:“这话说得有意思,明明是你使阴谋诡计把我劫到这里,现在倒说起来是我阴险狡诈。”
“我抓你的时候。你明明没有晕,为什么不逃,或者偷袭我?”
姜仲心里呵呵了一声,暗忖道:“你出现的时候,金色武魄没有任何示警,除非你完美地掩饰住了所有杀气。否则你今天根本没有想过要杀我,为什么要逃。再说,处于练气阶段的我。哪里有把握逃,万一没逃成,激怒你,岂非适得其反?”
姜仲打了一个哈哈,道:“大丈夫男子汉,岂会行偷袭之事?再说,我心里也也很好奇,到底是哪家刺客要来刺杀我。”
那刺客正要接话,忽然感应到什么,偏了偏头,说了句“来得倒快”,又对姜仲说了一句“今日是我不想杀你,下次你便没那么好运了”,说到“下次你便”时,人影已经消失不见。
五音卫和范府两位秘卫随后出现在姜仲的面前。
“有劳各位跑一趟了,回去吧。”
姜仲对着大家拱了拱手,然后两个秘卫左右架住姜仲,五音卫站住五个方位,保护着姜仲快速往范府奔回。
回到范府之后,范老太爷和玄麟太子亲自去了朱阁看望,听姜仲说刺客是为了听《三国演义》才绑架他的时候,都忍俊不禁。
即便如此,范老太爷还是在朱阁周围布置了两个秘卫。
如庄玉雅所说,赤壁之战最终果然是一个连环计,从蒋干中计之后,黄盖献苦肉计,庞统献连锁计,最后周瑜在三江口纵火,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小计谋连着大战争,可谓大小得宜、相得益彰、精彩之极,这节故事说完,众人无不听得热血沸腾、大呼痛快,特别是诸葛亮智算华容道一节,更是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渲染得淋淋尽致。
正月就在这种热血的氛围中结束了。
二月二,龙抬头,太华城来了一位白胡须大学士,说是奉了西皇之令前来查看飞凰公主的功课。
妖族大学士来梁,自然是贵客,梁帝免不了隆重接待了一番,白大学士也传达了西皇对梁国接纳飞凰公主的感激,随后又跟秦拜尧、姚守朴等几位大学士切磋了一些学问。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白大学士正常待人接物非常谦逊有礼,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死板地遵循着圣贤书上规定的礼节,但他谈起学问、斗起诗文时,好像一下换了另外一个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睥睨四方,令人无奈的是,他不仅是客,而且还有真才实学,秦拜尧和姚守朴两人竟也拿他无可奈何,一番辩论下来,两人都败下阵。
“实话告诉二位,我此次前来是为考校陈人中的学问,我要看一看他究竟有没有真本事做飞凰公主的老师,至于别人,我并没有放在心上。”
白胡辩倒秦姚二人之后,拈须说道。
秦拜尧苦笑一声,道:“陈公子文胆已经不再,自然不是白先生您的对手。”
白胡道:“我又不与他斗文气,只看他诗才是否还在罢了。莫说他文胆不再,便是文胆完好无损,他又如何能是我的对手?”
白胡离开梁国王宫之后,径自去了范府,范老太爷亲自出门迎接了他,两人似乎有过一面之缘,简单寒暄之后,白胡说明了来意,范老太爷引着他去了朱阁。
姜仲这时正在和几个丫鬟一起修理花枝,见到来客,忙放下手头工作,不过当他看到白胡看着自己的眼神,又看到范老太爷递给自己的眼色,顿时猜到妖族客人的来意,不动声色见了礼,然后沉默是金。
白胡也未倨傲,跟姜仲行了平辈礼,礼毕之后,道:“先比文,还是先比诗?”
姜仲道:“素闻白先生博学多才,在下不敢班门弄斧,至于教授飞凰公主的诗句,已经装订成册,白先生若不介意,可予以斧正一二,先请进屋吧。”
姜仲把大家让进屋,然后把他挑选集成册的诗集拿给白胡看,这个诗集的诗,多半是王维的诗,他挑王维的诗教飞凰公主,乃是看重王维诗“天然去雕饰”这一特征,对一个初学诗歌的人来说,给她一身自然流畅的诗气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气质往往是由启蒙诗集才能赋予的。
白胡快速翻了一遍诗集,道:“倒也适合,陈先生功夫没有落下。”
姜仲只是微笑。
“不过老夫既然来到梁国,不与陈先生当面斗一斗诗,心中实在不甘,放眼整个大陆,有资格与老夫斗诗的不出一手之数,还望陈先生不要推却。”
姜仲摇头拒绝。
“陈先生……”
姜仲还是摇头。
“那老夫便在这梁国待到陈先生答应的一天为止。”
白胡遂在庐州待了整整一个月。
三月桃花盛开。
姜仲的《三国演义》也已讲到尾声,而这个世界人们的“三国演义世界观”也逐渐定型,一如地球上的中国。
三月十五,姜仲最后一次说三国,早在头一天晚上,朋来客栈即被围得水泄不通,梁国,乃至十国,所有在跟《三国演义》这个故事的观众都在等待这一天,虽然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国的真正的结局,不过他们现在就是想听一听姜仲说出的三国结局。
姜仲特地把诸葛亮之死放在了最后一日来说,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北伐的失败,但当他们听到姜仲亲口说出来之后,还是忍不住发出惋惜的叹息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姜仲讲完三国,兴致正浓,心有所感,随口念出了杜甫的这首《蜀相》,正在和众人一起感慨诸葛亮大业未成的白胡忽然听到这首诗,霍然站起身,喃喃自语着那诗的最后两句,脸色由深沉转为释然,由释然转为微笑,最后轻一拊掌,道:“好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