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故宫3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大和力乃利贞”。
“太”即大,“和“即和谐。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和,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太和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
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藻井又称天井、龙井等。太和殿的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中心雕蟠龙俯首下视,龙口衔宝珠。
宝碧珠涂以水银,人称轩辕镜,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为轩辕子孙正统嫡脉。藻井的设置主要是起粪托帝王尊严的作用皇帝在太和殿内宝座上的位置高出地面3米。
如果宝座上方就是天花板,空间受到压抑有碍观瞻,藻井的空间给人以望之弥高、神圣庄严之感。
除太和殿之外,紫禁城中的重要场合,比如乾清宫、养心殿内均有藻井。民间许多重要的坛庙寺观也用藻井的方法突出神佛的伟大。
太和殿正厅中的藻井,龙口悬一宝珠,名曰轩辕镜,据说你要不是真龙天子,敢往下面一坐,那龙一张嘴,这大铜球就得砸他好受。
为这个还闹了个故事,袁世凯想登基的时候,也想在太和殿搞庆典,可又怕这球真砸下来,于是派人把宝座往后挪了那么几米,就这样,他还是没敢在太和殿登基。
太和殿屋檐特写。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
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
太和殿用到了10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太和殿用了10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
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7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XJ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从三大殿高大白石台基之后下来,有一个东西宽广的庭院,这里即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处。后三宫主体建筑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在它们的东西两侧又有东西各六个宫院相联,因而被称为三宫六院共有十五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面宽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乾清宫,这可是内庭重殿,明朝时候皇上就住在这儿,清朝顺治和康熙也住在这里,到了雍正登基,不知是心里有鬼还是真敬重他老爸,是既不住一块儿,也不埋一块儿,家搬到养心殿去了,坟也到西陵去了。
不过皇上驾崩之后,都得在这儿停灵,那意思是“寿终正寝”。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交泰殿是BJ故宫内廷后三宫的中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其建筑很似中和殿,但比中和殿小一号。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
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
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立、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坤宁宫是BJ故宫内廷后三宫的后殿,始建于明朝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大和力乃利贞”。
“太”即大,“和“即和谐。意为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合和,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太和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
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藻井又称天井、龙井等。太和殿的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中心雕蟠龙俯首下视,龙口衔宝珠。
宝碧珠涂以水银,人称轩辕镜,以示下面宝座上的皇帝为轩辕子孙正统嫡脉。藻井的设置主要是起粪托帝王尊严的作用皇帝在太和殿内宝座上的位置高出地面3米。
如果宝座上方就是天花板,空间受到压抑有碍观瞻,藻井的空间给人以望之弥高、神圣庄严之感。
除太和殿之外,紫禁城中的重要场合,比如乾清宫、养心殿内均有藻井。民间许多重要的坛庙寺观也用藻井的方法突出神佛的伟大。
太和殿正厅中的藻井,龙口悬一宝珠,名曰轩辕镜,据说你要不是真龙天子,敢往下面一坐,那龙一张嘴,这大铜球就得砸他好受。
为这个还闹了个故事,袁世凯想登基的时候,也想在太和殿搞庆典,可又怕这球真砸下来,于是派人把宝座往后挪了那么几米,就这样,他还是没敢在太和殿登基。
太和殿屋檐特写。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
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放在建筑脊端,寓意着逢凶化吉。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
太和殿用到了10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
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用九个来举例,它们依次是:鸱吻(龙的九子之一)、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故宫太和殿在最后增加了一个行什。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太和殿用了10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
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
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
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
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7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XJ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从三大殿高大白石台基之后下来,有一个东西宽广的庭院,这里即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处。后三宫主体建筑为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在它们的东西两侧又有东西各六个宫院相联,因而被称为三宫六院共有十五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面宽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乾清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乾清宫,这可是内庭重殿,明朝时候皇上就住在这儿,清朝顺治和康熙也住在这里,到了雍正登基,不知是心里有鬼还是真敬重他老爸,是既不住一块儿,也不埋一块儿,家搬到养心殿去了,坟也到西陵去了。
不过皇上驾崩之后,都得在这儿停灵,那意思是“寿终正寝”。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交泰殿是BJ故宫内廷后三宫的中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约为明嘉靖年间建,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其建筑很似中和殿,但比中和殿小一号。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方玉玺都有专门的用途。
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
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立、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交泰殿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坤宁宫是BJ故宫内廷后三宫的后殿,始建于明朝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