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莫做文抄公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名声是个奇物,即便是看不到亦摸不到,但人生百载尚且活在铜炉之间,名声便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简而言之,名声便是周围人对你的评判,如果名臭沆瀣,自是得不到他人认可,无论是言行举止亦或是为人谈吐都会遭人唾弃。反之亦然,若是你名声极是香若绿萝,那与别人品茶论道之时,势必徒生其好感大大加分,从而更易于达成目的。
古代对名声更加重视,不少人不惜于牺牲骨肉亲情,万贯家财等身外物,为的就是搏得一世美名,哪怕是统御河山的皇帝,亦寄心于可以流芳百世,让后世之人记住自己的功绩,这些都可以视为名声的范畴。
当初梅老先生被贬离京,郁郁而亡。李兰因此事放弃唾手功名,虽然金陵城百姓很多人认为他不值当,甚至把这件事当做饭后谈资酒后笑柄,但不可否认,还是有很多人敬佩李兰,将其视为大孝之人。
名声如浮云飘忽不定,若是平平碌碌,再如何感念孝道也抵不过人人争相攀附高官显贵,故而踩踏一个注定泯灭众人矣的李兰便可搏得似锦前程,想来很多人会如此作态,不会痴傻到得罪正风光的高家。但这是因为人们心中清楚得紧,李兰胸无点墨扶不上梁。可若是有所改观,亦不会讥讽于他。
此一时彼一时,人们看着李兰的目光微微起了变化,江南道文风盛行,故而对士子尤为看重,若是李兰真提出佳句来,百姓非但不加以讽刺,反而赞其喻为在渊潜龙,这些年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至于高家……大周朝重农抑商,秦淮两岸再如何形盛繁华,这一根骨决计不会视而不见。
当那封行泼墨章的宣纸呈到吴大人的眼前时,他并没有任何迟疑地伸手接住,颌首表示自当上禀府尹大人。
这时集市附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越聚越多,其中不乏有近些日子来正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自旁人口中明了其中关节后,不免览物之情如涛涛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当下径直就走到了吴大人面前,朗声道:“大人,既然是李兄所作之词,大人不妨当众颂读便是。若是文章才墨惊煞我等,且不说金陵城里的流言尽消,亦不失为一桩美谈。可若是虎头蛇尾臭文烂作,如此呈于府尹大人,岂不是有污府尹大人的眼?”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议论之声,不禁点头觉得这人的话似乎极有道理。
吴大人见对方是登第士子,不由心头一动,侧头看了属下一眼。那名属下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忙俯身在他耳边道:“大人切莫心急,此人说的不无道理。若真是臭文烂作,贸然呈于府尹大人,李兰是梅老先生的学生,府尹大人并不会拿他怎样,最多就是一顿训斥罢了。可若是我们……恐怕怪罪下来,免不了吃一记板子。”
吴大人闻言虽神色如常,但心里不免有些惶恐不安。他不过是初步调任,当然还是希望治下能有一片安宁之景,稍加思忖后,冷冽的目光凝于李兰的侧颊,沉声道:“不知李公子的意思是……?”
李兰一怔,看来是避不过去了,索性叹息一声:“在下固然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这位兄台适才言之有理,贸然叨扰府尹大人委实有些不妥,大人决断便是。”
吴大人见李兰首肯应允,并未多想,当下打开宣纸粗略翻览,不由微微侧目瞟了李兰一眼,嘴角微微抽搐,这字……怎得好生一个丑字了得。李兰感受到其目光,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人……丢大发了。
就在那书生冷眼相待,并且准备看他的笑话,幻想着明日金陵城传遍李兰胸无点墨败梅老先生清誉时,忽然只听吴大人犹如金石般的声音响起: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首荀子所著的《劝学》主谈学问的意义与应该持有的态度,乃是华夏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著作。结合诸士子刚刚登第的时机,简直是字字珠玑沁人心脾。
吴大人刚刚吟诵时,场上尚且还有人们的议论之声,然而当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时,整个集市却忽然鸦雀不闻,所有人都在倾听此篇文章,而当诵及“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之时,不少有名有姓的士子羞愧难当低下了头,方知李兰适才为何面对他人羞辱不与其争辩,只是当他们抬眼致歉之日,却发觉那人早已留痕于人海,散于温阳之中。
好半天,李兰带有小月等人离开后的集市才幡然醒悟过来,提议当众颂读文章那人更是第一个开口道:“好文章,虽不负气势磅礴之象,但却朴实雄浑,详尽严谨,直指我等学问之大忌。如此文章,理当登第楼前唱名三日,上呈府尹大人!”
此人的称赞也终于引得人群轰鸣如雷,所有人都开始讨论适才李兰那篇文章,没有人会怀疑李兰是抄借梅老先生遗作,因为当初那个风光无两的年轻人不屑于此道,这一点早在金陵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只是李兰早些年间不显山不露水,而且在士子登第后如此短时间便作出如此文章,此等才气方当得起梅老先生得意之徒矣。
“如此激勉警醒之文章,实在让我羞愧不已,我尚以为自得意满,殊不知早已落了下乘。羞愧,真乃羞愧矣……”那名士子深深埋下了头,片刻之后方才叹了口气道:“虽有功名在身,可眼光不及啊……”
在场其余士子亦有如此想法,方才他们尚且认为李兰为沽名钓誉之徒,可是只凭这篇文章,便完全逆转他们对李兰的看法。
有人默默注视李兰离去的方向许久,不禁暗想如此才情惊艳之人,岂是一个金陵城能够束缚的?亦或者说如此夫君,又岂是一个高家能够攀附的?可惜高家有眼不识慧珠,错过了此段姻缘,怪不得只拘泥于城北而久不腾达。
怎么……怎么可能?那书生此时还无法接受这种突然逆转的情况,明明他已经胜券在握,可是李兰竟真的可以作出文章来,甚至达到登第楼唱名的程度。这人怎么说开窍便突然开窍了,以往的李兰可是这般性情的啊……
……
……
今夜。
秦淮两岸美景不夜天,万口相谈君子贵其全也。
华灯初上,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驶进了金陵城。
名声是个奇物,即便是看不到亦摸不到,但人生百载尚且活在铜炉之间,名声便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简而言之,名声便是周围人对你的评判,如果名臭沆瀣,自是得不到他人认可,无论是言行举止亦或是为人谈吐都会遭人唾弃。反之亦然,若是你名声极是香若绿萝,那与别人品茶论道之时,势必徒生其好感大大加分,从而更易于达成目的。
古代对名声更加重视,不少人不惜于牺牲骨肉亲情,万贯家财等身外物,为的就是搏得一世美名,哪怕是统御河山的皇帝,亦寄心于可以流芳百世,让后世之人记住自己的功绩,这些都可以视为名声的范畴。
当初梅老先生被贬离京,郁郁而亡。李兰因此事放弃唾手功名,虽然金陵城百姓很多人认为他不值当,甚至把这件事当做饭后谈资酒后笑柄,但不可否认,还是有很多人敬佩李兰,将其视为大孝之人。
名声如浮云飘忽不定,若是平平碌碌,再如何感念孝道也抵不过人人争相攀附高官显贵,故而踩踏一个注定泯灭众人矣的李兰便可搏得似锦前程,想来很多人会如此作态,不会痴傻到得罪正风光的高家。但这是因为人们心中清楚得紧,李兰胸无点墨扶不上梁。可若是有所改观,亦不会讥讽于他。
此一时彼一时,人们看着李兰的目光微微起了变化,江南道文风盛行,故而对士子尤为看重,若是李兰真提出佳句来,百姓非但不加以讽刺,反而赞其喻为在渊潜龙,这些年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至于高家……大周朝重农抑商,秦淮两岸再如何形盛繁华,这一根骨决计不会视而不见。
当那封行泼墨章的宣纸呈到吴大人的眼前时,他并没有任何迟疑地伸手接住,颌首表示自当上禀府尹大人。
这时集市附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越聚越多,其中不乏有近些日子来正春风得意的登第士子,自旁人口中明了其中关节后,不免览物之情如涛涛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当下径直就走到了吴大人面前,朗声道:“大人,既然是李兄所作之词,大人不妨当众颂读便是。若是文章才墨惊煞我等,且不说金陵城里的流言尽消,亦不失为一桩美谈。可若是虎头蛇尾臭文烂作,如此呈于府尹大人,岂不是有污府尹大人的眼?”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议论之声,不禁点头觉得这人的话似乎极有道理。
吴大人见对方是登第士子,不由心头一动,侧头看了属下一眼。那名属下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忙俯身在他耳边道:“大人切莫心急,此人说的不无道理。若真是臭文烂作,贸然呈于府尹大人,李兰是梅老先生的学生,府尹大人并不会拿他怎样,最多就是一顿训斥罢了。可若是我们……恐怕怪罪下来,免不了吃一记板子。”
吴大人闻言虽神色如常,但心里不免有些惶恐不安。他不过是初步调任,当然还是希望治下能有一片安宁之景,稍加思忖后,冷冽的目光凝于李兰的侧颊,沉声道:“不知李公子的意思是……?”
李兰一怔,看来是避不过去了,索性叹息一声:“在下固然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过这位兄台适才言之有理,贸然叨扰府尹大人委实有些不妥,大人决断便是。”
吴大人见李兰首肯应允,并未多想,当下打开宣纸粗略翻览,不由微微侧目瞟了李兰一眼,嘴角微微抽搐,这字……怎得好生一个丑字了得。李兰感受到其目光,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这人……丢大发了。
就在那书生冷眼相待,并且准备看他的笑话,幻想着明日金陵城传遍李兰胸无点墨败梅老先生清誉时,忽然只听吴大人犹如金石般的声音响起: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首荀子所著的《劝学》主谈学问的意义与应该持有的态度,乃是华夏文学史不可或缺的著作。结合诸士子刚刚登第的时机,简直是字字珠玑沁人心脾。
吴大人刚刚吟诵时,场上尚且还有人们的议论之声,然而当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时,整个集市却忽然鸦雀不闻,所有人都在倾听此篇文章,而当诵及“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之时,不少有名有姓的士子羞愧难当低下了头,方知李兰适才为何面对他人羞辱不与其争辩,只是当他们抬眼致歉之日,却发觉那人早已留痕于人海,散于温阳之中。
好半天,李兰带有小月等人离开后的集市才幡然醒悟过来,提议当众颂读文章那人更是第一个开口道:“好文章,虽不负气势磅礴之象,但却朴实雄浑,详尽严谨,直指我等学问之大忌。如此文章,理当登第楼前唱名三日,上呈府尹大人!”
此人的称赞也终于引得人群轰鸣如雷,所有人都开始讨论适才李兰那篇文章,没有人会怀疑李兰是抄借梅老先生遗作,因为当初那个风光无两的年轻人不屑于此道,这一点早在金陵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只是李兰早些年间不显山不露水,而且在士子登第后如此短时间便作出如此文章,此等才气方当得起梅老先生得意之徒矣。
“如此激勉警醒之文章,实在让我羞愧不已,我尚以为自得意满,殊不知早已落了下乘。羞愧,真乃羞愧矣……”那名士子深深埋下了头,片刻之后方才叹了口气道:“虽有功名在身,可眼光不及啊……”
在场其余士子亦有如此想法,方才他们尚且认为李兰为沽名钓誉之徒,可是只凭这篇文章,便完全逆转他们对李兰的看法。
有人默默注视李兰离去的方向许久,不禁暗想如此才情惊艳之人,岂是一个金陵城能够束缚的?亦或者说如此夫君,又岂是一个高家能够攀附的?可惜高家有眼不识慧珠,错过了此段姻缘,怪不得只拘泥于城北而久不腾达。
怎么……怎么可能?那书生此时还无法接受这种突然逆转的情况,明明他已经胜券在握,可是李兰竟真的可以作出文章来,甚至达到登第楼唱名的程度。这人怎么说开窍便突然开窍了,以往的李兰可是这般性情的啊……
……
……
今夜。
秦淮两岸美景不夜天,万口相谈君子贵其全也。
华灯初上,一辆青蓬双辕的马车驶进了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