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一章 功过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于冲汉和肖林一场争执,酒桌上气氛已经变了味道,最后说不上不欢而散,但也是草草收场。
大面上的礼节该走还得走到,肖林亲自将袁金铠和于冲汉送出大门外,一路上默默无语,彼此尴尬。好在这座宅子是张作相临时寻来过渡用的,只有两进院落,所以很快就来到了大门外,尴尬的时间并不长。
“肖将军,告辞。”
于冲汉生硬地拱拱手,不等肖林答礼就自顾转身而去,明显肚子还有气。他今天屈尊来拜会肖林这个后辈,就是想试探下少帅易帜的决心,不料却被肖林教训了一场,心中着实有气。
袁金铠一如既往地打圆场:“肖将军不必介意,云章做学问做的痴了,在老帅面前都是这个样子。”
“知道,恃才傲物嘛,文人风骨……”肖林不愿与这两位奉系前辈闹僵,袁金铠如此折节亲近,当然不能让他的面子掉在地上。
“呵呵,肖将军如此年轻,却是个稳重老成的性子,真是难得。若不嫌弃我高攀,就叫你一声老弟如何?”
袁金铠顺手又递过一顶高帽,明面上好像是夸肖林这两句话回答的谦逊,但今天晚上肖林在酒桌上锋芒毕露,和于冲汉争持不下,无论如何都和稳重老成沾不上边,袁金铠这番夸奖似乎还有些别的意思。
但是肖林一时也想不了许多,只做出又惊又喜的样子连连推辞:“这可实在当不起,小子何德何能,能得袁先生垂青?”
“哎——,不要这样嘛,自古英雄出自少年,你我意气相投,堪称忘年之交,咱们以后亲近的机会多着呢!”袁金铠笑吟吟地看着肖林。如同看着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言语中跳跃性极大,似乎隐有所指,不待肖林有何反应,又接着说道:“好了。时候不早。我也该告辞了,今日冒昧登门,能结识到肖林兄这样一位青年才俊。老朽不虚此行呀!”
如出世的高人,袁金铠也不坐车,自顾信步随意走远,只是胖乎乎的是身影在夜色中越发庞大,怎么看都不像堂堂的东北临保会副委员长,倒像一位心宽体胖的饭馆老板。
袁于二人身份尊贵,突兀上门来拜访自己,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奉天,甚至连日本的特务机关都会注意到。肖林作为张学良倚重的干将。在易帜的关键时刻当然要冲杀在前,毫不犹豫地反击元老派的试探。
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一向亲日,坚决反对易帜,学院派讲武系却支持易帜,两方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元老派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从袁金铠和于冲汉的态度来看。元老派在两方不同意见的挤压之下,正处于左右为难、犹豫观望之中。
奉系本来是个军阀集团,并没有多么鲜明的政治诉求,奉系元老派之所以对易帜抱有抵触情绪,一是出于对奉系集团的多年感情。二是担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
这是不可避免的,易帜之后奉系就不是独立的小朝廷,上头多了一个国民政府,随便来个人都是指手划脚的中央要员,奉系这帮人哪有现在过得轻松滋润。
手下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三分之一的人支持,还有三分之一在摇摆不定,张学良能坚定推行易帜并取得成功,还是拿出了很大的魄力。
从古至今,任何军阀系统都依靠强人维系,一旦首脑辞世,手下难免四分五裂,袁世凯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张作霖之死对奉系是个沉重的打击,奉系内部又派系林立,各怀心思,如果没有少帅压制,奉系内部极有可能发生分裂,甚至爆发内战。日本人如果趁机在其中煽风点火,混水摸鱼,东北的局势很难说恶化成什么样子。
无须讳言,自从20世界初的日俄战争后,整个东北俨然已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就连张作霖发家之初也是靠着日本人的支持。整个奉系都对日本又敬又怕,如果东三省发生内乱,各派都会去找日本人帮忙,处于下风的恐怕就会直接卖身投靠。
张学良一生中行事率意随性,个人的军政才能也极为平庸,对东三省的沦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平心而论,在易帜这件事上,少帅于国于民都立有大功。
不过在易帜的过程中,张学良还是过于简单直接,不顾士官派和元老派的反对,仗着自己东三省总司令的身份强行推行易帜,以至于激化了和杨宇霆的矛盾,最后自毁长城……
做为一位领袖,张学良缺乏平衡驾驭之术,遇到不同意见缺乏手腕和变通,以粗暴的武力手段处理复杂的政治分歧。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以至于整个奉系离心离德,表面还拥有三十万大军,数省之地,实际上却如同一棵烂到根上的老树,日本人只轻轻一推就轰然倒下。
张学良强行易帜,奉系内很多人都有不同看法,虽然少帅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大家却把他看成了一个败家子——崽卖爷田不心疼。
(张学良晚年亲口承认不该杀害杨宇霆,奉系元老本来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看不起他,但他杀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之后,大家一看这个小孩这么狠,都对他起了提防之心。后来日本人入侵热河,张学良召汤玉麟进北*京开会,汤玉麟都吓得不敢去。)
在易帜这件事上,张学良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支持,而不是简单的一意孤行,负面影响就会小上很多。
像袁金铠和于冲汉这样的政客,只要能在新政权中得到重用,就会转为支持易帜,他们最善于钻营投机,每次权力分配都是一次难得的盛宴。
妥协、平衡、团结、渐变……年轻的少帅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些概念,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寿终正寝,历史跨入了新的一页。
因为于冲汉和肖林一场争执,酒桌上气氛已经变了味道,最后说不上不欢而散,但也是草草收场。
大面上的礼节该走还得走到,肖林亲自将袁金铠和于冲汉送出大门外,一路上默默无语,彼此尴尬。好在这座宅子是张作相临时寻来过渡用的,只有两进院落,所以很快就来到了大门外,尴尬的时间并不长。
“肖将军,告辞。”
于冲汉生硬地拱拱手,不等肖林答礼就自顾转身而去,明显肚子还有气。他今天屈尊来拜会肖林这个后辈,就是想试探下少帅易帜的决心,不料却被肖林教训了一场,心中着实有气。
袁金铠一如既往地打圆场:“肖将军不必介意,云章做学问做的痴了,在老帅面前都是这个样子。”
“知道,恃才傲物嘛,文人风骨……”肖林不愿与这两位奉系前辈闹僵,袁金铠如此折节亲近,当然不能让他的面子掉在地上。
“呵呵,肖将军如此年轻,却是个稳重老成的性子,真是难得。若不嫌弃我高攀,就叫你一声老弟如何?”
袁金铠顺手又递过一顶高帽,明面上好像是夸肖林这两句话回答的谦逊,但今天晚上肖林在酒桌上锋芒毕露,和于冲汉争持不下,无论如何都和稳重老成沾不上边,袁金铠这番夸奖似乎还有些别的意思。
但是肖林一时也想不了许多,只做出又惊又喜的样子连连推辞:“这可实在当不起,小子何德何能,能得袁先生垂青?”
“哎——,不要这样嘛,自古英雄出自少年,你我意气相投,堪称忘年之交,咱们以后亲近的机会多着呢!”袁金铠笑吟吟地看着肖林。如同看着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言语中跳跃性极大,似乎隐有所指,不待肖林有何反应,又接着说道:“好了。时候不早。我也该告辞了,今日冒昧登门,能结识到肖林兄这样一位青年才俊。老朽不虚此行呀!”
如出世的高人,袁金铠也不坐车,自顾信步随意走远,只是胖乎乎的是身影在夜色中越发庞大,怎么看都不像堂堂的东北临保会副委员长,倒像一位心宽体胖的饭馆老板。
袁于二人身份尊贵,突兀上门来拜访自己,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奉天,甚至连日本的特务机关都会注意到。肖林作为张学良倚重的干将。在易帜的关键时刻当然要冲杀在前,毫不犹豫地反击元老派的试探。
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一向亲日,坚决反对易帜,学院派讲武系却支持易帜,两方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元老派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从袁金铠和于冲汉的态度来看。元老派在两方不同意见的挤压之下,正处于左右为难、犹豫观望之中。
奉系本来是个军阀集团,并没有多么鲜明的政治诉求,奉系元老派之所以对易帜抱有抵触情绪,一是出于对奉系集团的多年感情。二是担心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
这是不可避免的,易帜之后奉系就不是独立的小朝廷,上头多了一个国民政府,随便来个人都是指手划脚的中央要员,奉系这帮人哪有现在过得轻松滋润。
手下三分之一的人反对,三分之一的人支持,还有三分之一在摇摆不定,张学良能坚定推行易帜并取得成功,还是拿出了很大的魄力。
从古至今,任何军阀系统都依靠强人维系,一旦首脑辞世,手下难免四分五裂,袁世凯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张作霖之死对奉系是个沉重的打击,奉系内部又派系林立,各怀心思,如果没有少帅压制,奉系内部极有可能发生分裂,甚至爆发内战。日本人如果趁机在其中煽风点火,混水摸鱼,东北的局势很难说恶化成什么样子。
无须讳言,自从20世界初的日俄战争后,整个东北俨然已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就连张作霖发家之初也是靠着日本人的支持。整个奉系都对日本又敬又怕,如果东三省发生内乱,各派都会去找日本人帮忙,处于下风的恐怕就会直接卖身投靠。
张学良一生中行事率意随性,个人的军政才能也极为平庸,对东三省的沦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平心而论,在易帜这件事上,少帅于国于民都立有大功。
不过在易帜的过程中,张学良还是过于简单直接,不顾士官派和元老派的反对,仗着自己东三省总司令的身份强行推行易帜,以至于激化了和杨宇霆的矛盾,最后自毁长城……
做为一位领袖,张学良缺乏平衡驾驭之术,遇到不同意见缺乏手腕和变通,以粗暴的武力手段处理复杂的政治分歧。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以至于整个奉系离心离德,表面还拥有三十万大军,数省之地,实际上却如同一棵烂到根上的老树,日本人只轻轻一推就轰然倒下。
张学良强行易帜,奉系内很多人都有不同看法,虽然少帅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大家却把他看成了一个败家子——崽卖爷田不心疼。
(张学良晚年亲口承认不该杀害杨宇霆,奉系元老本来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看不起他,但他杀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之后,大家一看这个小孩这么狠,都对他起了提防之心。后来日本人入侵热河,张学良召汤玉麟进北*京开会,汤玉麟都吓得不敢去。)
在易帜这件事上,张学良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支持,而不是简单的一意孤行,负面影响就会小上很多。
像袁金铠和于冲汉这样的政客,只要能在新政权中得到重用,就会转为支持易帜,他们最善于钻营投机,每次权力分配都是一次难得的盛宴。
妥协、平衡、团结、渐变……年轻的少帅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些概念,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寿终正寝,历史跨入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