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营州经略(五)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钱五常进入都督府时,看见中庭、大堂、廊道、厢房中都布满了桌案,粗略一算,眼前已是上百人,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左顾右盼。有几个身着浅青色官衣的文员正缓步巡视其间,抽空看看考生们的纸卷。
宗副科长将钱五常领到一处厢房,那里空着几张桌椅。钱五常随意选了一处坐下,宗副科长又给他找来笔墨纸砚,吩咐他安心答题,不用太过计较用时。
等到真正坐定,钱五常才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太突兀了。科举考试他是听说过的,默义、贴经、策问、诗赋、经义等内容他在儿时读书时也了解过。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贴经,就是根据节选的某行经书,填写上下关联的经文。策问即根据题目发表对时事的见解和观点。诗赋要求作诗做赋。经义则要求针对经题发表见解。
无论是其中哪一题,都不是钱五常能够解答的。他只读过《蒙求》、《千字文》、《毛诗》,四书中也只念过《论语》和《孟子》,他的主要本事都在账目、数字和营生上,如果让他回答怎么走账、怎么盘账、怎么贩卖、怎么管理他都能回答得清楚明白,甚至对于商号营生的总体发展和经营,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要让他回答经义,他就真是要当场出丑了。
钱五常心情忐忑的将纸卷展开,就见上面已经写好了十道题,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他脸上露出极为古怪的神色。这些题与经义无关,极为粗浅,却又将明法、明算等考试内容加了进去,似乎就像一道大杂烩。
开头是三道释义题,要求分别解释《毛诗》、《千字文》和《论语》中三句话的涵义;然后是三道筹算题,数字也很简单,心算就能得出,以他的能力,看完这三道题目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紧接着是一道问案题,列举了一起案件,事关民生纠纷,询问应当怎么判罚。这七道题目让钱五常心中大定,他有些激动,也不管后面的题目,提起笔来就答,片刻工夫便回答完毕。尤其是三道筹算题,他不仅给出了答案,而且将算法也写了上去,写完之后自己都十分满意。
七道题答完,钱五常接着往下看,一道是农桑的,要求回答从播种到收获中的各个时段和步骤。这道题目钱五常挠着头放了过去,他不懂。再看下一道,要求回答火药的含量及配比。他只得继续空着,往下再看。
最后一道是策问,给出四个可选项,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回答。四项分别是兵事、农事、工事、商事,要求官府的角度针对当前营州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字数为三百至五百之间。
钱五常精神大振,习惯性的咬着笔杆沉思良久,然后开始书写。
等钱五常答完之后,天色已黑,他在浑浑噩噩中返回客栈,整夜里都在想这件事情,想到迷糊了,才终于睡着。
因为需要三天后才能出结果,钱五常便找了借口,让商队在柳城中继续等候。也不知这三天是怎么过去的,到了放榜这天,钱五常赶到都督府前的照壁下,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三三两两相互询问着彼此答题的情形,探讨着题目的答案。钱五常谁也不认识,只是一个人在那里静静的等待,或者听听身旁之人的议论。
又过了一个时辰,都督府前已经挤满了人,除了应考者外,还有许多陪同前来的家人,一些货郎小贩在人群中穿梭着,售卖松子、干葵、甜饼等吃食。钱五常掏钱买了一把松子,一颗一颗往嘴里塞,打发着时间。
这时候,几个军卒从衙门里出来,在照壁前清理出一块空地,几个仆役提了一卷大红纸,开始在照壁上张贴。人群立刻哄闹起来,几个军卒开始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
红纸分两榜,首先贴出来的是第二等,共计二十个名字,钱五常先以目光扫了一遍,似乎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心中就是一紧,然后一个一个细看,发现果然没有,心里开始不安起来,手心中攥了一把汗。
第一等的红榜贴出来后,钱五常有些不敢看,他闭了闭眼睛,定了定神,然后睁眼。
红榜上列了十个名字,排在第二的是钱五常三个大字。
钱五常紧咬嘴唇,想要迫使自己镇定下来,可扑腾扑腾的心跳却让他脸上涨的通红。
就见那天引他进去参考的宗副科长在照壁下大声道:“凡榜上具名者,为今次新录公务员,请即刻入府选试!”
钱五常从怀里掏出考试当日发给他的名牌来到都督府门口,经人检验后,被带到了大堂之外。等被录取的三十名公务员都到齐了,宗亮便开始唱名,一个一个进大堂选试。
选试即面试,朝廷科举重衣冠仪容,往往根据外在和谈吐来授予官爵,这一点钱五常是知道的。他排在第一等的第二名,是第二个被唱名叫入大堂的。
钱五常进了大堂之后,就见堂上坐着两个人,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将,一个眉眼清亮的文官。宗副科长道:“钱五常,这是李将军和冯长史,你好好回答,莫要紧张。”说罢便出去等待了。
见营州军政的两个最高官员亲自选试,钱五常不禁有些心慌,两只手都不知道该搁哪儿了,一会儿背在身后,又觉不恭敬,一会儿放在身前,又不自在。
却听李诚中道:“别紧张,坐。”
钱五常斜着签坐下来,低头道:“见过将军,见过长史。”
李诚中便开始发问,问的却是家庭、出生、籍贯、年岁等。钱五常回答之后,心情松解了许多,又轮到冯道发问,问的却是对一些时事的看法。等钱五常回答完毕,李诚中和冯道凑在一起小声嘀咕了几句,只听冯道问:“钱五常,从这次考试中来看,你似乎对筹算很在行,同时你的策论也写得很好。某和李将军商议之后,觉得有两个职务比较适合你,一为度支科副科长,二为商贸科副科长,秩陪戎校尉,从九品上,不知你的意思?”
钱五常在考试中的三道筹算题解答得很出色,但作的那篇策问却引起了李诚中和冯道的不同观点。策论开篇解释了商货贩卖的整个过程,由此提出了财货在输送流转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和增多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商行对于目前营州的重要作用——即供给所无、换出所有、惠及百姓、利在官府。
策论还大胆提出了官府应当重视商货贩运和营生买卖的建议,针对当前营州的情况,拟定出三条对策,一是提升从商人员的社会地位,解除商人不得科考等规定;二是维护商行经营秩序和环境,制定固定且可行的商税,不作随意变动,不任意征派加赋;三是由官府保护行商对外开拓商道,对商行与关外各族的买卖施加影响。
冯道对这篇策论中不是很理解,甚至嗤之以鼻。他是儒家弟子,始终认为行商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起到的仅是互通有无的作用,且其中充满了欺诈和骗取等不法行径,是以对大肆鼓吹商贸的观点并不认同。但目前营州读过书的人很少,冯道手下缺人缺得厉害,作为一个比较务实的官员,他觉得钱五常至少在筹算方面比较擅长,可以去度支科做事。
李诚中看到这篇策论的时候,却与冯道观点相反,他认为钱五常人才难得,应当去商贸科。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定了这么个折中的办法,即由张五常自己来挑选职位。
钱五常听说能让他在两者中二选一,并且都是副科长,秩从九品上的官阶,霎时间幸福得几欲晕厥,哆嗦着嘴道:“不论何职,某都愿意......”
李诚中道:“让你选你就选,觉得哪个适合你自己,你就选哪个。”
钱五常定神想了想,道:“某意商贸科似乎更佳。”
李诚中道:“如此,明日便来报到。”
钱五常答应了,却没离开,嚅嗫着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不瞒将军和长史,某......某乃行商,是幽州吴记商铺的三掌柜,这次来柳城是贩运货物的。见到官府文告后,心生念想,便来一试。”行商是贱籍,不得科举,这个问题几天来一直困扰着钱五常,此刻幸福过后,他逐渐冷静下来,还是不得不道出实情——欺瞒官府的罪名他还真当不起。
李诚中道:“文告已经写明,不论人等出身,只要考上公务员,长史府便录取,这一条不用担心。”
钱五常心下稍安,接着道:“可某与吴记商铺尚有三年契约,违约需要赔付的钱财某可以自出,某就是怕吴记不肯解约,到时或会吃上官司。”
李诚中想了想,问:“家中父老何在?”
钱五常道:“某家中大人已经过世......”
李诚中道:“便给你十天时间,回幽州把这件事情解决,唔......我给你写封书信,如果吴记刁难,就去少师府求助。”
钱五常大喜,激动得莫可名状。就见冯道当堂写了封信,李诚中用印,封好后交到他手里。钱五常接过来郑重的放入怀中,再次躬身施礼。
钱五常进入都督府时,看见中庭、大堂、廊道、厢房中都布满了桌案,粗略一算,眼前已是上百人,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左顾右盼。有几个身着浅青色官衣的文员正缓步巡视其间,抽空看看考生们的纸卷。
宗副科长将钱五常领到一处厢房,那里空着几张桌椅。钱五常随意选了一处坐下,宗副科长又给他找来笔墨纸砚,吩咐他安心答题,不用太过计较用时。
等到真正坐定,钱五常才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太突兀了。科举考试他是听说过的,默义、贴经、策问、诗赋、经义等内容他在儿时读书时也了解过。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贴经,就是根据节选的某行经书,填写上下关联的经文。策问即根据题目发表对时事的见解和观点。诗赋要求作诗做赋。经义则要求针对经题发表见解。
无论是其中哪一题,都不是钱五常能够解答的。他只读过《蒙求》、《千字文》、《毛诗》,四书中也只念过《论语》和《孟子》,他的主要本事都在账目、数字和营生上,如果让他回答怎么走账、怎么盘账、怎么贩卖、怎么管理他都能回答得清楚明白,甚至对于商号营生的总体发展和经营,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要让他回答经义,他就真是要当场出丑了。
钱五常心情忐忑的将纸卷展开,就见上面已经写好了十道题,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他脸上露出极为古怪的神色。这些题与经义无关,极为粗浅,却又将明法、明算等考试内容加了进去,似乎就像一道大杂烩。
开头是三道释义题,要求分别解释《毛诗》、《千字文》和《论语》中三句话的涵义;然后是三道筹算题,数字也很简单,心算就能得出,以他的能力,看完这三道题目后,答案已经呼之欲出;紧接着是一道问案题,列举了一起案件,事关民生纠纷,询问应当怎么判罚。这七道题目让钱五常心中大定,他有些激动,也不管后面的题目,提起笔来就答,片刻工夫便回答完毕。尤其是三道筹算题,他不仅给出了答案,而且将算法也写了上去,写完之后自己都十分满意。
七道题答完,钱五常接着往下看,一道是农桑的,要求回答从播种到收获中的各个时段和步骤。这道题目钱五常挠着头放了过去,他不懂。再看下一道,要求回答火药的含量及配比。他只得继续空着,往下再看。
最后一道是策问,给出四个可选项,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回答。四项分别是兵事、农事、工事、商事,要求官府的角度针对当前营州的实际情况来回答,字数为三百至五百之间。
钱五常精神大振,习惯性的咬着笔杆沉思良久,然后开始书写。
等钱五常答完之后,天色已黑,他在浑浑噩噩中返回客栈,整夜里都在想这件事情,想到迷糊了,才终于睡着。
因为需要三天后才能出结果,钱五常便找了借口,让商队在柳城中继续等候。也不知这三天是怎么过去的,到了放榜这天,钱五常赶到都督府前的照壁下,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三三两两相互询问着彼此答题的情形,探讨着题目的答案。钱五常谁也不认识,只是一个人在那里静静的等待,或者听听身旁之人的议论。
又过了一个时辰,都督府前已经挤满了人,除了应考者外,还有许多陪同前来的家人,一些货郎小贩在人群中穿梭着,售卖松子、干葵、甜饼等吃食。钱五常掏钱买了一把松子,一颗一颗往嘴里塞,打发着时间。
这时候,几个军卒从衙门里出来,在照壁前清理出一块空地,几个仆役提了一卷大红纸,开始在照壁上张贴。人群立刻哄闹起来,几个军卒开始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
红纸分两榜,首先贴出来的是第二等,共计二十个名字,钱五常先以目光扫了一遍,似乎没有自己的名字,他心中就是一紧,然后一个一个细看,发现果然没有,心里开始不安起来,手心中攥了一把汗。
第一等的红榜贴出来后,钱五常有些不敢看,他闭了闭眼睛,定了定神,然后睁眼。
红榜上列了十个名字,排在第二的是钱五常三个大字。
钱五常紧咬嘴唇,想要迫使自己镇定下来,可扑腾扑腾的心跳却让他脸上涨的通红。
就见那天引他进去参考的宗副科长在照壁下大声道:“凡榜上具名者,为今次新录公务员,请即刻入府选试!”
钱五常从怀里掏出考试当日发给他的名牌来到都督府门口,经人检验后,被带到了大堂之外。等被录取的三十名公务员都到齐了,宗亮便开始唱名,一个一个进大堂选试。
选试即面试,朝廷科举重衣冠仪容,往往根据外在和谈吐来授予官爵,这一点钱五常是知道的。他排在第一等的第二名,是第二个被唱名叫入大堂的。
钱五常进了大堂之后,就见堂上坐着两个人,一个身材高大的军将,一个眉眼清亮的文官。宗副科长道:“钱五常,这是李将军和冯长史,你好好回答,莫要紧张。”说罢便出去等待了。
见营州军政的两个最高官员亲自选试,钱五常不禁有些心慌,两只手都不知道该搁哪儿了,一会儿背在身后,又觉不恭敬,一会儿放在身前,又不自在。
却听李诚中道:“别紧张,坐。”
钱五常斜着签坐下来,低头道:“见过将军,见过长史。”
李诚中便开始发问,问的却是家庭、出生、籍贯、年岁等。钱五常回答之后,心情松解了许多,又轮到冯道发问,问的却是对一些时事的看法。等钱五常回答完毕,李诚中和冯道凑在一起小声嘀咕了几句,只听冯道问:“钱五常,从这次考试中来看,你似乎对筹算很在行,同时你的策论也写得很好。某和李将军商议之后,觉得有两个职务比较适合你,一为度支科副科长,二为商贸科副科长,秩陪戎校尉,从九品上,不知你的意思?”
钱五常在考试中的三道筹算题解答得很出色,但作的那篇策问却引起了李诚中和冯道的不同观点。策论开篇解释了商货贩卖的整个过程,由此提出了财货在输送流转的过程中能够逐渐积累和增多的观念,并进一步指出商行对于目前营州的重要作用——即供给所无、换出所有、惠及百姓、利在官府。
策论还大胆提出了官府应当重视商货贩运和营生买卖的建议,针对当前营州的情况,拟定出三条对策,一是提升从商人员的社会地位,解除商人不得科考等规定;二是维护商行经营秩序和环境,制定固定且可行的商税,不作随意变动,不任意征派加赋;三是由官府保护行商对外开拓商道,对商行与关外各族的买卖施加影响。
冯道对这篇策论中不是很理解,甚至嗤之以鼻。他是儒家弟子,始终认为行商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起到的仅是互通有无的作用,且其中充满了欺诈和骗取等不法行径,是以对大肆鼓吹商贸的观点并不认同。但目前营州读过书的人很少,冯道手下缺人缺得厉害,作为一个比较务实的官员,他觉得钱五常至少在筹算方面比较擅长,可以去度支科做事。
李诚中看到这篇策论的时候,却与冯道观点相反,他认为钱五常人才难得,应当去商贸科。
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定了这么个折中的办法,即由张五常自己来挑选职位。
钱五常听说能让他在两者中二选一,并且都是副科长,秩从九品上的官阶,霎时间幸福得几欲晕厥,哆嗦着嘴道:“不论何职,某都愿意......”
李诚中道:“让你选你就选,觉得哪个适合你自己,你就选哪个。”
钱五常定神想了想,道:“某意商贸科似乎更佳。”
李诚中道:“如此,明日便来报到。”
钱五常答应了,却没离开,嚅嗫着犹豫了半天,终于开口:“不瞒将军和长史,某......某乃行商,是幽州吴记商铺的三掌柜,这次来柳城是贩运货物的。见到官府文告后,心生念想,便来一试。”行商是贱籍,不得科举,这个问题几天来一直困扰着钱五常,此刻幸福过后,他逐渐冷静下来,还是不得不道出实情——欺瞒官府的罪名他还真当不起。
李诚中道:“文告已经写明,不论人等出身,只要考上公务员,长史府便录取,这一条不用担心。”
钱五常心下稍安,接着道:“可某与吴记商铺尚有三年契约,违约需要赔付的钱财某可以自出,某就是怕吴记不肯解约,到时或会吃上官司。”
李诚中想了想,问:“家中父老何在?”
钱五常道:“某家中大人已经过世......”
李诚中道:“便给你十天时间,回幽州把这件事情解决,唔......我给你写封书信,如果吴记刁难,就去少师府求助。”
钱五常大喜,激动得莫可名状。就见冯道当堂写了封信,李诚中用印,封好后交到他手里。钱五常接过来郑重的放入怀中,再次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