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忍者始祖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占领据点的行动稳步推进的时候,李牧同时又做了另一件事。即,推翻倭国‘天皇’之说,重塑倭国的政治体系。
其实在唐初,倭国的天皇之说,也就是刚刚出现不久。第一个提出‘天皇’之说的人,正是山背大兄王的父亲圣德太子,在他摄政倭国的时候,写了一封国书给隋炀帝,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
同时,这位圣德太子还做了一件事情,堪称是开启了倭国弄虚作假之源头。他为了让后人接受‘天皇’,创造‘皇权天授’的法理性。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了“皇纪”。推古九年,辛酉年,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因辛酉年每六十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二十一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二十一轮的辛酉年为倭国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按照这种推算法,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倭国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为了填补这段空白,他又人为地安插了十余位虚构的天皇。并且为每一位天皇,都编了年表故事,堪称是老枪手了。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倭国史。并且,烧毁了几乎他能找到的所有民间史料,让他编写的历史,成为后人唯一能找到的历史依据。
但其实,倭国哪有那么长的历史?真正有据可查的天皇,从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开始,才有实物。
应神天皇,有陵寝现存,史料也记载得相对完整。他有过开发池沟,兴修过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应神十六年,百济人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来到倭国,汉字始传入倭国。倭国开始使用汉字--正式文书用汉字,且用汉字为日语注音。应神时代,对应中原的三国时期,大批的沿海百姓因战乱没有出路,这些人给倭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倭国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候,倭国开始有意识地派遣人员来中原交流。
从三国末年到唐初,最多也不超过三百年的历史。与泱泱华夏相比,可谓不值一提。
天皇之说,才出现不到一百年。即便在倭国,也没有根深蒂固。大部分的倭国人,还是只当自己是大和子民,而对天皇一说,并没有十分在乎。
这也是李牧决心,推翻天皇之说的底气。毕竟如果百姓已经认同了天皇之说,还是不好强行更改的,他想要殖民倭国,不能激起民愤是很重要的一点。
经过这么多天的调查和研究,李牧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倭国人对天朝上国,还是非常买账的。他们对中原有着无限的向往,任何跟中原沾边的事儿,他们都心向往之。
有一些几代之前迁居倭国的人,还会以祖上有中原血统而沾沾自喜。甚至不少投到山背大兄王阵营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山背大兄王,而是为了站在他这边的大唐。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凭借苏我氏父子,能够跟天朝上国开战。巨大的万石船,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天朝上国的实力是无限的。
在这一点上,后世的倭国也是没什么区别。
李牧便利用这一点,恩威并施。他给予亲唐的倭国人‘上升’的渠道,同时加深这种差距,保持两国之间的代差。他给予倭国的技术和任何形式上的帮助,都是大唐的淘汰品。让倭国人永远保持对大唐的向往,固化这种概念,让其根深蒂固。
另一边,他也在法理上面开始动脑筋了。
他纠集倭国的学者,重新修订倭国历史。虽然民间的史料已经很难找到了,但是人还是找得到。其中不少人,甚至参与了当年圣德太子编纂倭国历史的工作。毕竟圣德太子才死了没有几年,这些人活着也十分正常。
李牧对这些学者,给予了相当的尊重。他没有像圣德太子一样,强迫这些学者篡改史料,而是希望他们用严谨地态度,重新修订倭国史。因为李牧心里清楚,如果排除圣德太子造假的这些,倭国的历史没什么称道的地方,而且与中原王朝密切相关。
他找的这些学者,都是当年对圣德太子篡改历史心存不满的人。他们当年敢怒不敢言,现在有了李牧,有了大唐撑腰,一个个都憋着把被篡改的体无完肤的历史修正过来的念头,不用任何人督促,丝毫没有半点怠慢。
很快,他们便把圣德太子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十几个天皇都一一驳斥了,跟李牧记忆中一样,把现在这一系天皇的历史,缩短到了第十五代天皇,并且,对第十五代天皇的年龄重新修订了。
圣德太子编纂出来的历史中,应神天皇活了一百一十岁,这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岁数。订正之后,这个年龄变成了六十九,虽然年纪也不小,但相对来说靠谱得多。
同时,他们深挖历史。把应神天皇之前的倭国,称之为古倭国。在他们的定义里,古倭国是一个由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这也是有证据可寻的,有人见过,圣德太子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着五个字,汉委奴国王。而在李牧随船携带的书籍中,找到了印证。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这些记载,可以还原出一个事实。在东汉初年,古倭国大大小小有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朝皇帝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同时也体现出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倭国,还是奴隶制的社会。因为在《三国志·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诸国)不盗窃,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
根据这些考据,可以得出结论。即,现在的天皇一系,便是当年得到了中原王朝支持,统一了倭国的数百个小国中的一个,否则怎么解释圣德太子手里会有‘汉委奴国王’印这一说?
当应神天皇统一了倭国,建立了天皇一系的时候,正赶上中原战乱。所以天皇一系便不再依附中原,自成一派了。这才有了后来,圣德太子弄虚造假,鼓吹万世一系的事情来。
而真实的情况,倭国的国王就是要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才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圣德太子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让后世子孙跳出桎梏,才选择胡编乱造的。
李牧要做的是拨乱反正,剔除掉圣德太子胡编乱造的故事,还原历史的本真。如今核心的问题就很明确了,如果要证明学者们说的话有依据,直接把那枚金印找出来就可以了。
李牧询问了山背大兄王,他有没有见过金印。山背大兄王表示见过,并且形容了那枚金印的外观,大小,重量等,都与提出这件事的学者说说分毫不差。但是问及金印在何处,他却说不清了。
当年苏我虾夷立新天皇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落在了他的手上。也许他把这枚金印,交给了现在的舒明天皇,又或许他把这枚金印私自留下了,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但是现任天皇的皇居在江户,距离不近,而且那里是苏我氏的大本营,必有蹭蹭的把手。想要找到一枚小小的金银,何其困难。
就在李牧一筹莫展之际,返回扬州港的舰船,满载着物资回来了。随着舰船一起来的,还有独孤九和二十名暗卫。独孤九是护送白巧巧等人来扬州的,到了扬州之后,刚好遇到了赶来扬州看儿子的卢夫人。虬髯客一直在卢夫人左右,有他在,便是所有江洋大盗来了,也肯定近不得身,根本不需要独孤九保护。刚好舰船回港,独孤九便跟着舰船过来了。
兄弟三人多日不见,自然要接风洗尘。独孤九见李牧闷闷不乐,便问缘由。李重义把李牧遇到的困难说了,独孤九便笑了起来。他让李牧稍等,不多时拉了一个尖嘴猴腮的小个子过来。
“大哥,我给你介绍,这是我手底下暗卫,他姓时,名叫时三儿。他可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大哥对他可有印象么?”
“时三儿?”李牧打量了一下时三儿,心中暗道,时三儿我不认识,时迁我倒是认得——但仔细盯着这人看了一会儿,李牧便想起来了,指着时三儿道:“当初我在大理寺监牢,是不是你挖洞进来要救我?”
时三儿咧嘴笑道:“正是小人,当时在白掌柜手下做事,现在承蒙镇抚使不嫌弃,已经是暗卫的一员了。”
独孤九解释道:“暗卫招人不拘一格,只要是有特殊本事的,我们就要。时三儿虽然打架不成,但是偷鸡摸狗,挖洞撬锁,寻人找物却是有独到之处,我看重他的本事,便招他进来,着实得力过几回。”
“你有信心能找到?”
时三儿便详细询问了起来,李牧把金印的情况对他说了,时三儿听完之后,却没有像料想中似的满口答应,而是皱起了眉头。
“侯爷容禀,非是小人不尽心竭力。实在是这件事,确实有难办的地方。”
李牧没好气道:“我不知道难办么?好办我早就办了!”
“小人说的难办是这么回事儿、”见李牧急了,时三儿急忙加快了语速:“小人不会说倭国话,除非小人一个人碰不见,也不说话,否则一定会露馅儿啊。而这东西,又不知道准确在哪儿,肯定得打探消息,小人不会说倭国话,这消息如何打探?要是能确定知道,这个金银在哪儿,在什么人的手上,小人有十足的把握为侯爷取来!”
“唉……”李牧叹了口气,他知道时三儿说的是实情。这里不比中原,倭国人虽然写汉字,但是说的话却是倭国话。唐人就算学习了倭国话,说出来的语调也很奇怪,想不被人发现是不可能的。
“要不……”时三儿小声建议道:“小人的本事,其实不难学,如果侯爷信得过本地倭人,找几个身材矮小的来,小人稍加训练一番,这件事应该也不难做到。”
“训练?”
忽然一阵灵光从李牧脑海中闪过,为了方便办事儿,何不训练一批情报人员,就像锦衣卫的暗卫——在倭国这应该叫什么,忍者,对,忍者!
李牧派人把利兵卫找来,询问了忍者的事儿。没想到利兵卫竟然没听过忍者这个词,李牧只好把忍者需要做的事儿形容了一下,利兵卫琢磨了一会儿,吃不准道:“依稀听说过,当年圣德太子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但是在圣德太子死后,这个人也自尽了。除了这个人之外,没有再听说过有类似的人了,就连苏我氏也没有这样的人。”
这话李牧是相信的,如果苏我氏有这样的人,他早就派过来暗杀自己了。
李牧不得不佩服圣德太子了,这家伙该不会也是穿越回来的吧,怎么好像倭国这个历史时间段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儿,都跟他脱不了干系啊。
虽然搞不清楚,圣德太子身边的那个忍者是什么情况。但是忍者计划刻不容缓,人员也很不难找。李牧清楚地记得,在他前世,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伊贺流忍者的想法,只会用武士刀比划……”
在占领据点的行动稳步推进的时候,李牧同时又做了另一件事。即,推翻倭国‘天皇’之说,重塑倭国的政治体系。
其实在唐初,倭国的天皇之说,也就是刚刚出现不久。第一个提出‘天皇’之说的人,正是山背大兄王的父亲圣德太子,在他摄政倭国的时候,写了一封国书给隋炀帝,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
同时,这位圣德太子还做了一件事情,堪称是开启了倭国弄虚作假之源头。他为了让后人接受‘天皇’,创造‘皇权天授’的法理性。借道教辛酉年之说,编排了“皇纪”。推古九年,辛酉年,圣德太子在斑鸠宫推行改革。因辛酉年每六十年出现一次,亦称一轮。按道教的说法,每一轮辛酉年是发生变革之年。而第二十一轮的辛酉年则是发生彻底的大变革之年。于是,圣德太子以推古九年为起点再往上推第二十一轮的辛酉年为倭国建国之年。规定该年的阴历一月一日为神武天皇登极之日。按照这种推算法,把皇统向前多推算了大约一千年。
在这一千年的空白中,倭国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为了填补这段空白,他又人为地安插了十余位虚构的天皇。并且为每一位天皇,都编了年表故事,堪称是老枪手了。圣德太子按照这种逻辑编修了倭国史。并且,烧毁了几乎他能找到的所有民间史料,让他编写的历史,成为后人唯一能找到的历史依据。
但其实,倭国哪有那么长的历史?真正有据可查的天皇,从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开始,才有实物。
应神天皇,有陵寝现存,史料也记载得相对完整。他有过开发池沟,兴修过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应神十六年,百济人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来到倭国,汉字始传入倭国。倭国开始使用汉字--正式文书用汉字,且用汉字为日语注音。应神时代,对应中原的三国时期,大批的沿海百姓因战乱没有出路,这些人给倭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倭国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候,倭国开始有意识地派遣人员来中原交流。
从三国末年到唐初,最多也不超过三百年的历史。与泱泱华夏相比,可谓不值一提。
天皇之说,才出现不到一百年。即便在倭国,也没有根深蒂固。大部分的倭国人,还是只当自己是大和子民,而对天皇一说,并没有十分在乎。
这也是李牧决心,推翻天皇之说的底气。毕竟如果百姓已经认同了天皇之说,还是不好强行更改的,他想要殖民倭国,不能激起民愤是很重要的一点。
经过这么多天的调查和研究,李牧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倭国人对天朝上国,还是非常买账的。他们对中原有着无限的向往,任何跟中原沾边的事儿,他们都心向往之。
有一些几代之前迁居倭国的人,还会以祖上有中原血统而沾沾自喜。甚至不少投到山背大兄王阵营的人,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山背大兄王,而是为了站在他这边的大唐。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凭借苏我氏父子,能够跟天朝上国开战。巨大的万石船,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天朝上国的实力是无限的。
在这一点上,后世的倭国也是没什么区别。
李牧便利用这一点,恩威并施。他给予亲唐的倭国人‘上升’的渠道,同时加深这种差距,保持两国之间的代差。他给予倭国的技术和任何形式上的帮助,都是大唐的淘汰品。让倭国人永远保持对大唐的向往,固化这种概念,让其根深蒂固。
另一边,他也在法理上面开始动脑筋了。
他纠集倭国的学者,重新修订倭国历史。虽然民间的史料已经很难找到了,但是人还是找得到。其中不少人,甚至参与了当年圣德太子编纂倭国历史的工作。毕竟圣德太子才死了没有几年,这些人活着也十分正常。
李牧对这些学者,给予了相当的尊重。他没有像圣德太子一样,强迫这些学者篡改史料,而是希望他们用严谨地态度,重新修订倭国史。因为李牧心里清楚,如果排除圣德太子造假的这些,倭国的历史没什么称道的地方,而且与中原王朝密切相关。
他找的这些学者,都是当年对圣德太子篡改历史心存不满的人。他们当年敢怒不敢言,现在有了李牧,有了大唐撑腰,一个个都憋着把被篡改的体无完肤的历史修正过来的念头,不用任何人督促,丝毫没有半点怠慢。
很快,他们便把圣德太子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十几个天皇都一一驳斥了,跟李牧记忆中一样,把现在这一系天皇的历史,缩短到了第十五代天皇,并且,对第十五代天皇的年龄重新修订了。
圣德太子编纂出来的历史中,应神天皇活了一百一十岁,这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岁数。订正之后,这个年龄变成了六十九,虽然年纪也不小,但相对来说靠谱得多。
同时,他们深挖历史。把应神天皇之前的倭国,称之为古倭国。在他们的定义里,古倭国是一个由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组成的联合体。这也是有证据可寻的,有人见过,圣德太子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着五个字,汉委奴国王。而在李牧随船携带的书籍中,找到了印证。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这些记载,可以还原出一个事实。在东汉初年,古倭国大大小小有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朝皇帝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同时也体现出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当时的倭国,还是奴隶制的社会。因为在《三国志·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诸国)不盗窃,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下户与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传辞说事,或蹲或跪,两手据地,为之恭敬。”
根据这些考据,可以得出结论。即,现在的天皇一系,便是当年得到了中原王朝支持,统一了倭国的数百个小国中的一个,否则怎么解释圣德太子手里会有‘汉委奴国王’印这一说?
当应神天皇统一了倭国,建立了天皇一系的时候,正赶上中原战乱。所以天皇一系便不再依附中原,自成一派了。这才有了后来,圣德太子弄虚造假,鼓吹万世一系的事情来。
而真实的情况,倭国的国王就是要得到中原王朝的认可,才有法理上的正当性。圣德太子也许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让后世子孙跳出桎梏,才选择胡编乱造的。
李牧要做的是拨乱反正,剔除掉圣德太子胡编乱造的故事,还原历史的本真。如今核心的问题就很明确了,如果要证明学者们说的话有依据,直接把那枚金印找出来就可以了。
李牧询问了山背大兄王,他有没有见过金印。山背大兄王表示见过,并且形容了那枚金印的外观,大小,重量等,都与提出这件事的学者说说分毫不差。但是问及金印在何处,他却说不清了。
当年苏我虾夷立新天皇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落在了他的手上。也许他把这枚金印,交给了现在的舒明天皇,又或许他把这枚金印私自留下了,这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但是现任天皇的皇居在江户,距离不近,而且那里是苏我氏的大本营,必有蹭蹭的把手。想要找到一枚小小的金银,何其困难。
就在李牧一筹莫展之际,返回扬州港的舰船,满载着物资回来了。随着舰船一起来的,还有独孤九和二十名暗卫。独孤九是护送白巧巧等人来扬州的,到了扬州之后,刚好遇到了赶来扬州看儿子的卢夫人。虬髯客一直在卢夫人左右,有他在,便是所有江洋大盗来了,也肯定近不得身,根本不需要独孤九保护。刚好舰船回港,独孤九便跟着舰船过来了。
兄弟三人多日不见,自然要接风洗尘。独孤九见李牧闷闷不乐,便问缘由。李重义把李牧遇到的困难说了,独孤九便笑了起来。他让李牧稍等,不多时拉了一个尖嘴猴腮的小个子过来。
“大哥,我给你介绍,这是我手底下暗卫,他姓时,名叫时三儿。他可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大哥对他可有印象么?”
“时三儿?”李牧打量了一下时三儿,心中暗道,时三儿我不认识,时迁我倒是认得——但仔细盯着这人看了一会儿,李牧便想起来了,指着时三儿道:“当初我在大理寺监牢,是不是你挖洞进来要救我?”
时三儿咧嘴笑道:“正是小人,当时在白掌柜手下做事,现在承蒙镇抚使不嫌弃,已经是暗卫的一员了。”
独孤九解释道:“暗卫招人不拘一格,只要是有特殊本事的,我们就要。时三儿虽然打架不成,但是偷鸡摸狗,挖洞撬锁,寻人找物却是有独到之处,我看重他的本事,便招他进来,着实得力过几回。”
“你有信心能找到?”
时三儿便详细询问了起来,李牧把金印的情况对他说了,时三儿听完之后,却没有像料想中似的满口答应,而是皱起了眉头。
“侯爷容禀,非是小人不尽心竭力。实在是这件事,确实有难办的地方。”
李牧没好气道:“我不知道难办么?好办我早就办了!”
“小人说的难办是这么回事儿、”见李牧急了,时三儿急忙加快了语速:“小人不会说倭国话,除非小人一个人碰不见,也不说话,否则一定会露馅儿啊。而这东西,又不知道准确在哪儿,肯定得打探消息,小人不会说倭国话,这消息如何打探?要是能确定知道,这个金银在哪儿,在什么人的手上,小人有十足的把握为侯爷取来!”
“唉……”李牧叹了口气,他知道时三儿说的是实情。这里不比中原,倭国人虽然写汉字,但是说的话却是倭国话。唐人就算学习了倭国话,说出来的语调也很奇怪,想不被人发现是不可能的。
“要不……”时三儿小声建议道:“小人的本事,其实不难学,如果侯爷信得过本地倭人,找几个身材矮小的来,小人稍加训练一番,这件事应该也不难做到。”
“训练?”
忽然一阵灵光从李牧脑海中闪过,为了方便办事儿,何不训练一批情报人员,就像锦衣卫的暗卫——在倭国这应该叫什么,忍者,对,忍者!
李牧派人把利兵卫找来,询问了忍者的事儿。没想到利兵卫竟然没听过忍者这个词,李牧只好把忍者需要做的事儿形容了一下,利兵卫琢磨了一会儿,吃不准道:“依稀听说过,当年圣德太子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但是在圣德太子死后,这个人也自尽了。除了这个人之外,没有再听说过有类似的人了,就连苏我氏也没有这样的人。”
这话李牧是相信的,如果苏我氏有这样的人,他早就派过来暗杀自己了。
李牧不得不佩服圣德太子了,这家伙该不会也是穿越回来的吧,怎么好像倭国这个历史时间段稍微重要一点的事儿,都跟他脱不了干系啊。
虽然搞不清楚,圣德太子身边的那个忍者是什么情况。但是忍者计划刻不容缓,人员也很不难找。李牧清楚地记得,在他前世,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伊贺流忍者的想法,只会用武士刀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