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第十章 老餐馆听故事(下)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风月镇是一个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本这个镇子并不是叫风月镇,而是叫月山镇,月山镇的前身是月山村。因为月山村在龙虎山东三十里,夜晚在龙虎山上看,好似每次月亮都是从这里升起的,所以得名月山村。月山村也因此兴起,经过了多年成了月山镇。
月山镇本就是流动商人很多,从东来向龙虎山朝拜的人都会路过月山镇,是必经之地。这里也就有很多商贩贩卖玄学相关的物品,如同护身符、护身宝剑等等诸如此类的。也是一些相互交流的道士停留驻足之地。
要说起为何改名成风月镇也是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清朝后期,记不清是什么皇帝当朝的时候了,有一支军队路过月山镇,随后又在距离月山镇北五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毕竟是官兵嘛,至于他们想干什么,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人敢多问。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不该打听的少打听。
这支军队驻扎下来没多久就成群的来到了月山镇找乐子。可是月山镇原本就是一个道教比较盛行的镇子,道士居多,根本就没有窑子,也就是风月场所。不如其他的镇子,有什么风月楼、春香院、春满楼的。这可是把这些官兵可憋坏了,过去的官兵不如现在这般管制严格,自然就因为没有窑子开始闹事了。
没有窑子,但是镇子里还是有女人的,于是他们就把注意打到了镇子里那些女人身上。
之后就出了一些良家妇女被官兵玷污之事,可是平常百姓出了这种事情也是上告无门啊,衙门和官兵都是官官相互,县太爷压根就不受理这些案子。没有办法很多家中有年轻女子的都搬到了龙虎山脚下,离开了月山镇,常言道,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这么一来,月山镇就冷清了不少,而那些走商似乎看准了时机,从别的镇里买了一些女子,来到月山镇,开起了风月场所。
谁成想,这些走商似乎都和商量好了似的,一下子就在月山镇开了八家,东南西北中,风月镇一共就八道主街道,这下每个街道都没清净下来,变得极度热闹起来。
每天走在街上,无论哪条街道,你都能听到这般声音,“大爷,来玩啊,六爷,下次再来哈!”
每天夜里整个月山镇都是灯火通明,这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夜生活极其丰富的城市。
一些老百姓看着这种情况,都叹气自语,“世风日下啊!”
看不过去的人觉得月山镇变了,气愤之下也纷纷搬离了月山镇,去了龙虎山脚下的镇子。也就是现在陆铭所在的龙虎山脚下的镇子。
那些官兵一听说月山镇开了八家的风月场所,都纷纷来玩,也不知为何,这些官兵都很有钱,并不像普通的官兵那般穷酸。当初的八家风月之地可都是靠着这些人来撑起场面的,否则怎么能在这么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八家风月场所都得维持下来呢?
有一天,那个军队的将军在一家风月之地喝酒寻乐的时候,戏言了一句,“这哪是什么劳什子月山镇,道士都没有了,就剩下风花月雪了,我看还不如叫风月镇。”
就这么一句,就传了出去,之后就开始有人叫这里风月镇,时间久了也就真成了风月镇。而当时的县太爷觉得这是那个将军故意这么说的,他一个文职当然得听武将的,为了讨好那位将军,他索性就真的把月山镇改成了风月镇。
县太爷都把这里改成了风月镇了,老百姓们更是不敢有什么怨言了。风月镇也就这么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当时把那里当成相互交流的地方的道士们也改换了地点,跑到了龙虎山脚下。
要说起风月镇那些开风月场所的商人老鸨还真是有两下的,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天天都有客人上门。居住在风月镇的老百姓好多都因为家中男人常年跑去逛窑子,闹的是家里鸡飞狗跳。而有些女人为了报复也起了风月之心。
于是,风月镇又开了三家鸭店。男人玩男人的,女人玩女人的。整个风月镇彻底沦为了风靡之地。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中了什么邪气,都似乎失去了理智一般。很多人都因为常年房事不节制而身体衰败,早早就结束了生命。更有甚者,在那窑子中就力竭身亡了。
随后赶上朝代动乱,经常有军队路过风月镇,这么一来本应该在战火中消退的风月镇变得生意兴隆,热闹朝天的。不得不说成为了一种奇葩。
风月镇之所以能这么多年都没有衰败就是因为它滋养了战争年代流动的军队和民众。许是因为它的特殊作用,这里成为了难得的和平之地。可谓是可悲、可叹。
而生活在龙虎山脚下的人们则认为风月镇很有可能是被人下了诅咒,或者有类似于狐妖这类的妖孽作祟,否则为何到了风月镇的人都似乎失去了理智一般不可自拔的在里面风花雪月呢?
可是这一点直至到如今,也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具体是不是真的被下了诅咒,或者有妖孽作祟,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到了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外寇入侵,彻底打乱了风月镇的格局,这里的风月女子成了多国外寇争抢的对象。而风月镇的风月女子、男子虽然身份低贱,但也不愿意伺候这些外贼,都纷纷起来抵抗,所以风月镇也就被彻底放弃了。几场炮火下来,风月镇被炸的不成样子,死亡充满了整个风月镇,随后的瘟疫横行,又莫名的地震,灾祸连连。风月镇彻底破败,毁于一旦。所有的风月镇子民都在这些灾祸中丧生了,仅有少数的民众提前逃到了龙虎山脚下的镇子。
老人家的故事就讲了这么多,对于最近的关于几十年前风月镇的破败,老人家讲的很模糊,陆铭也听的模糊。可是从在柜台前的老妇人的异常反应来看,陆铭觉得老人家对风月镇的具体故事要了解的更深,或许还有些不为外人知道的秘辛,只是不方便对他这个外人细说罢了。
风月镇是一个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原本这个镇子并不是叫风月镇,而是叫月山镇,月山镇的前身是月山村。因为月山村在龙虎山东三十里,夜晚在龙虎山上看,好似每次月亮都是从这里升起的,所以得名月山村。月山村也因此兴起,经过了多年成了月山镇。
月山镇本就是流动商人很多,从东来向龙虎山朝拜的人都会路过月山镇,是必经之地。这里也就有很多商贩贩卖玄学相关的物品,如同护身符、护身宝剑等等诸如此类的。也是一些相互交流的道士停留驻足之地。
要说起为何改名成风月镇也是一个小故事。
相传,在清朝后期,记不清是什么皇帝当朝的时候了,有一支军队路过月山镇,随后又在距离月山镇北五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毕竟是官兵嘛,至于他们想干什么,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人敢多问。用一句老话说,就是不该打听的少打听。
这支军队驻扎下来没多久就成群的来到了月山镇找乐子。可是月山镇原本就是一个道教比较盛行的镇子,道士居多,根本就没有窑子,也就是风月场所。不如其他的镇子,有什么风月楼、春香院、春满楼的。这可是把这些官兵可憋坏了,过去的官兵不如现在这般管制严格,自然就因为没有窑子开始闹事了。
没有窑子,但是镇子里还是有女人的,于是他们就把注意打到了镇子里那些女人身上。
之后就出了一些良家妇女被官兵玷污之事,可是平常百姓出了这种事情也是上告无门啊,衙门和官兵都是官官相互,县太爷压根就不受理这些案子。没有办法很多家中有年轻女子的都搬到了龙虎山脚下,离开了月山镇,常言道,惹不起还躲不起嘛。
这么一来,月山镇就冷清了不少,而那些走商似乎看准了时机,从别的镇里买了一些女子,来到月山镇,开起了风月场所。
谁成想,这些走商似乎都和商量好了似的,一下子就在月山镇开了八家,东南西北中,风月镇一共就八道主街道,这下每个街道都没清净下来,变得极度热闹起来。
每天走在街上,无论哪条街道,你都能听到这般声音,“大爷,来玩啊,六爷,下次再来哈!”
每天夜里整个月山镇都是灯火通明,这放在现在来说,就是夜生活极其丰富的城市。
一些老百姓看着这种情况,都叹气自语,“世风日下啊!”
看不过去的人觉得月山镇变了,气愤之下也纷纷搬离了月山镇,去了龙虎山脚下的镇子。也就是现在陆铭所在的龙虎山脚下的镇子。
那些官兵一听说月山镇开了八家的风月场所,都纷纷来玩,也不知为何,这些官兵都很有钱,并不像普通的官兵那般穷酸。当初的八家风月之地可都是靠着这些人来撑起场面的,否则怎么能在这么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八家风月场所都得维持下来呢?
有一天,那个军队的将军在一家风月之地喝酒寻乐的时候,戏言了一句,“这哪是什么劳什子月山镇,道士都没有了,就剩下风花月雪了,我看还不如叫风月镇。”
就这么一句,就传了出去,之后就开始有人叫这里风月镇,时间久了也就真成了风月镇。而当时的县太爷觉得这是那个将军故意这么说的,他一个文职当然得听武将的,为了讨好那位将军,他索性就真的把月山镇改成了风月镇。
县太爷都把这里改成了风月镇了,老百姓们更是不敢有什么怨言了。风月镇也就这么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当时把那里当成相互交流的地方的道士们也改换了地点,跑到了龙虎山脚下。
要说起风月镇那些开风月场所的商人老鸨还真是有两下的,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天天都有客人上门。居住在风月镇的老百姓好多都因为家中男人常年跑去逛窑子,闹的是家里鸡飞狗跳。而有些女人为了报复也起了风月之心。
于是,风月镇又开了三家鸭店。男人玩男人的,女人玩女人的。整个风月镇彻底沦为了风靡之地。也不知道这些人是中了什么邪气,都似乎失去了理智一般。很多人都因为常年房事不节制而身体衰败,早早就结束了生命。更有甚者,在那窑子中就力竭身亡了。
随后赶上朝代动乱,经常有军队路过风月镇,这么一来本应该在战火中消退的风月镇变得生意兴隆,热闹朝天的。不得不说成为了一种奇葩。
风月镇之所以能这么多年都没有衰败就是因为它滋养了战争年代流动的军队和民众。许是因为它的特殊作用,这里成为了难得的和平之地。可谓是可悲、可叹。
而生活在龙虎山脚下的人们则认为风月镇很有可能是被人下了诅咒,或者有类似于狐妖这类的妖孽作祟,否则为何到了风月镇的人都似乎失去了理智一般不可自拔的在里面风花雪月呢?
可是这一点直至到如今,也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具体是不是真的被下了诅咒,或者有妖孽作祟,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到了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外寇入侵,彻底打乱了风月镇的格局,这里的风月女子成了多国外寇争抢的对象。而风月镇的风月女子、男子虽然身份低贱,但也不愿意伺候这些外贼,都纷纷起来抵抗,所以风月镇也就被彻底放弃了。几场炮火下来,风月镇被炸的不成样子,死亡充满了整个风月镇,随后的瘟疫横行,又莫名的地震,灾祸连连。风月镇彻底破败,毁于一旦。所有的风月镇子民都在这些灾祸中丧生了,仅有少数的民众提前逃到了龙虎山脚下的镇子。
老人家的故事就讲了这么多,对于最近的关于几十年前风月镇的破败,老人家讲的很模糊,陆铭也听的模糊。可是从在柜台前的老妇人的异常反应来看,陆铭觉得老人家对风月镇的具体故事要了解的更深,或许还有些不为外人知道的秘辛,只是不方便对他这个外人细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