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作者:夹生的小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日的大婚过后,江菱便搬到了翊坤宫里住。

    册封之后的日子,其实与皇贵妃没有什么差别。江菱每日还是在处理些零零碎碎的琐事儿,偶尔给康熙出出主意。唯一的变化是,康熙时不时会将她传到养心殿,让她呆在屏风后面,听听侍臣们的话,完后再议议近日发生的大事儿。

    五月中旬的时候,康熙照例将江菱传到养……唔,这回是乾清宫东暖阁。梁大总管亲自将江菱引到阁楼里,说了声“皇上在里边儿等着娘娘”,便躬身退了出去。江菱好奇地望望四周,大多是摆放整齐的案几,还有案几上面连篇的累牍,有些案几上还残留着尚未干涸的墨汁,显然在不久之前,这里是有别人在的。

    江菱走到最里面,看到了伏案奋笔疾书的康熙。

    与往日龙袍加身的样子不同,今日康熙换了一身常服,连平时佩戴在身上的物件儿,都缺省了不少。江菱默默推算了一下,发现今天是休沐日,便释然了。

    康熙察觉到江菱的到来,便抬起头道:“到朕跟前来坐。”

    江菱垂首道:“遵旨。”然后小心翼翼地绕过那些案几,来到康熙的身边坐下。康熙手头上堆着一摞未批阅的奏章,匣子里还搁着一些。他在奏章里面找了找,拣出一本来,递给江菱,道:“这是你阿玛刚刚送抵京城的折子。”

    江菱犹豫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封折子,展开来细看。

    奏章上倒是那位大人的笔迹,先是因为四年前的事情,跟康熙告了罪,言辞颇为恳切,还隐晦地提到了一些“当日南巡时说过的话”。江菱从右到左慢慢地翻阅过去,才发现这位大人,确实是老谋深算得很,非但简略提了提江菱的身份,而且还隐晦地提起,莫要让他们在朝堂之上的争斗,牵连到了宫里的娘娘。

    在那封折子的末尾,那位大人还提了提岭南的事儿,但这些事儿,都与江菱无关了。

    她看完那封折子,便将它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康熙的跟前。康熙停下笔,倒转笔头,用笔杆点了点那封折子的封皮,道:“这是一个半月之前,从岭南发往京城的。”

    二月初的时候,宫里出了那件事儿。

    三月中旬,康熙一封斥责的圣旨,发往岭南。

    三月末的时候,那位大人便回了一封折子,今日才到京城。

    江菱在心里推算了一下时间,暗想,康熙让自己看这封折子的意思,莫非是……

    “册封皇后的旨意,要等到月余之后,才能送抵岭南。”康熙调转笔杆,在砚台里蘸了蘸朱墨,在那封折子的末尾批了两个字,又将它垒在了面前的一摞折子上面。

    江菱道了声“多谢皇上”,想了想,又试探着问道:“今儿皇上宣我过来,是因为阿玛么?”

    康熙将面前阅了一半的奏章往前一推,道:“这是其中之一。朕想着你二人多日未曾见面,如今有了消息,应当让你瞧一瞧。你……”康熙似是沉思了片刻,才续道,“要是有话想跟你阿玛说,亦可写了书信,夹杂在这封奏章里,与朕的信使一道,送往岭南。”

    江菱愕然。

    好一会儿之后,她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多谢皇上恩典。”

    阁楼里的氛围有些静谧。江菱稍稍往后挪了一点,准备给那位大人写一封信,隐晦地感谢他的老谋深算。正在琢磨着,康熙忽然又递过来一封折子,道:“瞧瞧这个。”

    江菱下意识地接过那封折子,上面写着大大的江南两字。

    她又看了看康熙,康熙的眼睛里隐有鼓励之意。

    江菱将折子从右往左地细看。那上面写着,从江南到岭南,一共开了七个商埠,广州、泉州、杭州、扬州、苏州、金陵、金门,一切均如广州。诸外国使臣可在广州驻扎,遣本国商人,持手令,前往七埠,各行通商。无手令或不经本国使臣通禀者,押送至广州,遣回。

    江菱抬起头望着康熙,有些不明所以。

    康熙言道:“你先前说过,国外的使臣们龙蛇混杂,朕便让他们拟了这个条陈。如果事情顺利,等今年年末,国外的物件儿便能送抵京城了。还有这个。”他又递了另一封折子过来。

    江菱接过了那第二封折子,仔细看去。

    那上面写着,扬州城和隔壁的几个小镇子,已经变成商人们南来北往的通商之所,偶尔还能见到几个西洋人。南洋和西洋的商人们,除了广州之外,所居最多的地方,便是苏州与扬州了。

    那上面还说,国外的客商们,去苏州是为了丝绸,到扬州,是为了茶叶。

    江菱想了想,慢慢说道:“还得防着他们,将烧制瓷器与烤制茶叶的法子,给学了去。”

    康熙唔了一声,道:“还是女子心细。”便将守制艺之秘五个字,批复在了折子的后面。江菱在一旁看着,忽然想到,南洋的客商们可不止来自南洋,还有一家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她犹豫了片刻,便试探着问道:“皇上,那些客商们,都是独个儿乘船过来的么?”

    康熙停下笔,亦问道:“怎么了?”

    江菱又犹豫了一会儿,决定撒个小谎,解释道:“上回在南边儿,他们提起过一个什么‘东印度公司’。据说,是大不列颠国曾经在从前的天竺国,留下了一批贵族,给天竺国的居民建国,又给他们定了新的规矩,现在是那边的头领。那头领,便是东印度公司了。但是,大不列颠国远在万里之外,但却能在天竺国建国。皇上,他们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

    她刻意留了一条小尾巴,又朝康熙御案前面的万国堪舆图,望了一眼。

    这份万国堪舆图,是西洋的传教士带来的,虽然有点变形,但基本的国家都画出来了。康熙的目光亦落在那上面,找到了大不列颠国,还有刚刚建国不久的印度,面色一下子就变黑了。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康熙比任何人都要敏.感。

    如果大不列颠国,将目标转移到了这里呢?

    康熙的目光落在那张万国堪舆图上,看了一会儿,又从旁边的那一摞折子里,抽出两本陈旧的,放到江菱手里:“你说的,可是这个?”

    那两本折子看起来相当陈旧,而且显然是经过同一个人抄写的。江菱猜想,应该是原件已经发往岭南,他们又手抄了一份,留在康熙皇帝身边。她翻了翻手里的折子,第一句话便是,兹东印度公司董事……惊得差点儿把手里的东西摔了出去。

    江菱定了定神,一路往下看去。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联名,给广州的领事进言,希望将云南和广西一带也作为商埠,理由是,他们走陆路,比走水路更加容易。这封折子应该是广西那儿的领事写的,经过幕僚的润色,虽然字词看起来非常英式,但基本的修辞和礼仪还是完备的。在最后的落款上,签着几个人的大名。

    江菱自然不可能现在去查,这几个人是否与东印度公司,或者英国王室有关。

    她思考了一会儿,又打开第二封折子,从右往左细看。第二封折子,是广州都督给康熙皇帝进言,东印度公司的船一靠岸,他们便按照惯例,上船检查,在上面找到了不少火器,请皇上示下,这些火器如何处置。后面的康熙批复是,严令详查。

    江菱合上那两本折子,低声道:“云南那地方,要是种了罂.粟,是鞭长莫及的。”

    康熙搁下笔,问道:“这是你阿玛告诉你的么?他曾在蜀中主政过一段时日。”

    江菱手一颤,差点儿将那两本折子摔下去。

    她稳住心神,垂首称是,脑海里渐渐浮现出了一张地图。云贵川那一带,在清末的时候,的确种过罂.粟,而且隔壁就是臭名昭著的金.三角。江菱谨慎地组织了一下措辞,解释道:“上回南巡时,无意中听到过一些。”

    康熙微微点了一下头,似乎是不欲追究。

    他搁下笔,注视着正前方的架子,有些出神地说道:“上回在南巡时,亦有人提醒过朕,要小心这个东印度公司。如此说来,他们倒是狼子野心,不可不防了。”说到这里,康熙转过头,望了江菱一眼,问道:“还看出了些什么?”

    江菱缓缓地抚过那两封折子,闭上眼睛,喃喃道:“他们非但是狼子野心,而且还是一早便计划好的。”她将折子翻到最后面,在那封所谓东印度公司董事的落款边上,印着一个繁复且古怪的花纹,看起来像是家徽。康熙的目光亦落在了那上面,不解道:“这个?”

    江菱轻声道:“皇上日理万机,怕是忘记了,上回在广州,看西洋钟的时候……”

    他们见过这个家徽。在广州十三行。

    康熙立刻便想起来,那时江菱提醒他,去查查上面的两个西洋人,说他们的衣服上的花纹,像是家族的家徽。当时康熙查过,是大不列颠的一个什么贵族。但因为是正儿八经的商人,便略过去了。

    现在江菱一提醒,康熙才记起来,这两个族徽,明显是一样的。

    他牢牢地捏住笔杆,目光渐渐变得暗沉起来。良久之后,才低声道:“朕听闻你过目不忘,倒并非是诳语。”随后,康熙便将那两封折子叠好,用朱笔将族徽牢牢地圈住,写了一些话,将等候在外的梁大总管叫进来,让他把这两封存底的折子,送到理藩院去。

    梁大总管为难道:“皇上,今儿是休沐日。”

    康熙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来,道:“那便明天早晨送过去。搁这儿。”

    梁大总管唉了声,又将两封折子小心翼翼地搁在御案前,躬身退下去了。

    康熙站起身来,背着手,在阁楼里一圈圈地踱步。江菱看了他好一会儿,又低下头去,研究起那份万国堪舆图来。老实说,这幅图比起后世的地图,堪称小儿涂鸦,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错的了。那上面描绘了东亚到西欧的很大一部分国家,还有北美的一小片,但剩下的部分,要么是厚厚的冰川,要么是覆盖着海洋,唯独留着一块大陆在那儿,没有标注任何国家。

    东亚到西欧的路线,被压缩了一部分,看起来距离更近了。

    江菱琢磨了一会儿,又将目光投向有右上角,看见了一片标注着“尼布楚”的地方。那片儿地方有点泛黑,显然是被反复绘制过多次。稍稍往下一点的地方,是瑷珲,同样有点泛黑。

    从蒙古大草原直往西面的一大片,被康熙用朱笔勾了三条线。

    准噶尔部。

    江菱一眼便认出了那三条线的范围,原因无他,这半年多以来,康熙为了漠西蒙古的事儿,时不时带两个传教士进宫,让江菱帮着他试探。江菱虽然记得一些事情,但因为年代久远,没办法精确到人,再加上自己不通俄语,同样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

    再往南,便又是一片大洋了。

    江菱留意到,在近海的地方,似乎还多画了几个小圆点。

    这个、该不会是、海防图、罢……江菱倏然收回了目光,低垂着头,不敢再看。

    康熙慢慢地踱完了步,又走回到御案前,从存底的手抄本里取出整整一大摞,一页页地翻看。江菱没有打扰他,又稍稍往侧边移了移,看着案角的砚台发愣。

    康熙出声道:“过来替朕研墨。”

    江菱回过神来,取了一块墨锭,在康熙的右侧弯下腰来,一点点地慢慢研磨。赤红.色的墨汁在清水里晕开,一丝一丝的,如同秋日里里的残阳余晖。

    那份万国堪舆图被康熙压在最底下,又有四五封作为留底的手抄本,被康熙摆在了跟前。江菱稍稍掠过一眼,见上面大多写了广州、岭南、海禁几个字,应该是这三四个月,从岭南发往京城,又被康熙批复过的奏章。不过都是些留底的手抄本。

    康熙将第一份奏章上的家徽,还有第二份奏章上的火.器圈了起来,横着叠放在一起,又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