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闻八娘入宫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果然诸人看皇帝和镇国公这样说了,想着几百两不多,也就一个两个地认捐了,因镇国公是一品,捐了九百两,其他人便按少一品少一百两的规格,你几百两我几百两地踊跃捐助了。
一时文武百官统计下来,按平均七百两算(能上朝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所以最低也是捐五百两的),皇帝也拉到了几万两赞助,心中高兴。
元鼎帝看镇国公首先带头,先前对镇国公的不满也就消散了,点点头,笑道:“诸君如此体恤黎民,实是黎民之幸,朕会将诸位臣工所捐之数尽数详记,抄传天下,以令百姓知之。”
这些官员最是爱名声的,听说会传之天下,自然满意,也就对那几百两损失越发不计较了,当下齐呼“皇恩浩荡”。
就在朝廷处理北方遭难、抚恤、春闱等事务的时间里,二月里,镇国公府宗三奶奶生产,诞下一女。
洪姨娘看生的是女儿,心里未免有些不高兴,古代人嘛,重男轻女,都想生儿子,所以看是姑娘,不高兴也很正常,不说古代了,现代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呢,这是跟男姓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要是规定生孩子跟女姓,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估计马上就要重女轻男了,反正他们只是想把姓传下去,而不是为了什么男的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有个儿子,抱养的都无所谓,要真是为了血脉,那肯定不会抱养个跟自己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嘛。
闻百翎不想宗三奶奶因为生了个女儿就被洪姨娘不喜,要是像有些三姑六婆那样,同是女人还不帮女人,而是跟在一起幸灾乐祸那像什么样子,于是便道:“先开花后结果嘛,再说了,小夫妻年纪都还小,日子长着呢,姨奶奶倒也不用这么急。”
这年头又不用计划生育,只要小夫妻感情好,同床次数多,怀孕次数多,总能生男孩的。
洪姨娘看闻百翎这样开导她,便笑道:“大奶奶的话有理,却是婢妾想岔了。”
于是便收起了那丝不高兴,跑去照顾“儿媳”了——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宗三奶奶的正经婆婆是高氏和小高氏,洪姨娘是不能在宗三奶奶跟前摆婆婆的款的,毕竟,就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妾是下人,顶多算半个主子,而宗三郎那是正经主子,他的妻子宗三奶奶,也是正经主子,没有下人在主子跟前摆谱的理,所以洪姨娘自然也不敢在宗三奶奶跟前摆谱,说宗三奶奶是“儿媳”,也不过是在心里想想罢了,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宗三奶奶为人还行,所以也还算尊重她就是了。
但这次生了女儿,还是让宗三奶奶心里有点打鼓,怕洪姨娘不高兴说自己什么难听的,毕竟就算对方只是个下人,要敢说什么,自己完全可以教训,但对方是宗三郎的生母,这层身份让她还是有点顾忌的,是,要按理,她是可以教训洪姨娘,但,要惹恼了宗三郎,教训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要是洪姨娘真说什么难听的,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
好在洪姨娘看起来虽然不是十分的高兴,但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这让她松了口气。
事后,她从下人那儿听说了经过,听说是闻百翎开导的洪姨娘,心中对闻百翎越发敬重了些,想着有这样一个知情达理的好嫂嫂,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不几日宗元娘的夫家,张家出孝,皇帝倒没为难张家,一出孝就复起了,但,已不是以前的天官吏部尚书,而换成了礼部尚书,虽然品级是一样的,但礼部尚书可没吏部尚书的权力大,是个人都知道,皇帝对张家,这是暗降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趁着张家人守孝,将吏部尚书的职位弄掉了,元鼎帝哪还会给他们家吏部尚书的职位!肯定是要分权,不让张家与镇国公这一支的势力过强的。
不过皇帝冠冕堂皇说的好,说是张尚书丁忧后,接任的吏部尚书这两年干的不错,不好换掉,刚好礼部尚书要致仕了,就让张尚书接替礼部的职位。
皇帝虽想压制一下镇国公这一支势力,但也不想把他们打压的太狠,顶不住立贤派和立长派的夹击,所以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样的局面,宗俊卿倒没什么不满意,毕竟这已比上一世好太多了,上一世张家可是因津州事件一蹶不振,直到外敌入侵他临危受命,需要一支自己的人马,免得手下不是自己人,给自己使绊子,所以申请启用姐夫,张家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当时元鼎帝也是看国家危急,同意了他的提议,要不然搁在平时,他这样弄,就要落一个任人唯亲的骂名,哪怕张大郎本事再好,人家也会说闲言碎语的,但在内外存亡之际,宗俊卿启用自己的人马,就没人说了,毕竟,谁都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启用自己的人马,却启用跟自己对着干的,还怎么办事?
张家人不笨,自然也能感觉得到皇帝对自家的虎视眈眈,虽对失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有点遗憾,但好歹继任了礼部尚书,也不错了,所以倒也没泄气。
张家没事,皇帝又松了口气,宗俊卿觉得,重生一世,总算帮到了姐姐家,这让他心情也不错,总之,算是皆大欢喜之事吧。
不过老话说的好,福无双至,这不,有好事,也有不好的事。
却说到了阳春三月,也到了闻八娘参选的日子。
但宗俊卿本准备让闻八娘生病,好让她没法参加宫选的事,却进展的并不怎么顺利,原因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宫选前夕,闻八娘进宫探望闻二娘的时候,遇到了皇上——当然是闻二娘安排的——据说皇上一眼就相中了,将她留在了宫中,提前获得了进宫为妃的机会,这自然给宗俊卿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当时设想的让闻八娘生病进而参加不了宫选的计划,只打算在宫选到来时执行,毕竟如果早就病了,到时招来大夫一瞧,很难一直让对方病下去,因为一直下毒会让人发现的,也只有临时生病了,等她招来了大夫瞧,瞧好了,宫选时机也过了。
哪知道对方根本没参加宫选,就提前进了宫呢,自是人算不如天算了,同时还让宗俊卿不由有些担心地暗暗揣测,想着是不是皇帝的暗探发现自己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了,幸好之后元鼎帝没任何异常的表现,这才让宗俊卿慢慢放下心来。
其实元鼎帝的确没发现宗俊卿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纳了闻八娘,纯粹是皇帝自己的原因。
却说闻八娘进宫探望自然是安排的了,但皇帝留下闻八娘却也是故意为之的——他了解到闻八娘与闻百翎的过节,为了将来节制镇国公府,看闻八娘有勾逗自己的意思,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故意放这女人进宫,想着将来也许可以靠她的仇恨,节制闻百翎,从而节制镇国公府,当然,将来如果何三娘不识好歹,还可以靠闻八娘平衡何三娘。
可以说,将闻八娘留在宫中,皇帝是有诸多方面考量的。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的出来,元鼎帝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皇帝,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跟文官集团周旋的时候没吃大亏。
闻八娘并不知道皇帝是要利用她,只以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不由在闻二娘有些嫉妒复杂的视线里,极为高兴。
当然,闻八娘就算知道皇帝是在利用她,只要能让闻百翎不快活,估计也不会拒绝的。
闻八娘成功入宫的消息传到康定侯府,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毕竟,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没有晋升到嫔以上特别是没有孩子前,一切都是虚的,只有有了皇子,且晋升到了嫔以上地位,才有谈的价值,毕竟,闻二娘不也成了嫔,但没孩子,就算成了嫔,康定侯府也没真正震动。
不过闻八娘进宫毕竟是得到了闻老太太支持的,自从闻百翎没给闻四老爷谋个肥差后,闻老太太对她极其不满,所以便想培养出个比闻百翎地位更高的人,给她一个狠狠的教训,而要比闻百翎地位更高,那就只有后宫娘娘了,所以闻老太太一听闻八娘说想进宫,便同意了,两人目标一致,让闻老太太对闻八娘的举动也非常赞同。
既然是得到她支持的,这会儿闻八娘进了宫,成了才人,闻老太太便吩咐闻大夫人:“以后八娘在宫中的使费,按以前老太爷在时,给二娘的使费一样处理,也给三千两。”
闻大夫人听了,不免不乐意了,便道:“二娘现在都没说给宫中使费了,却给八娘,这样不好吧?”
闻老夫人淡淡地道:“有什么不好的?老太爷在的时候,二房没分家,所以二娘有宫中使费很正常,现在二房分家离开了,自然不用给她了,而我还在呢,你们跟四房没分家,八娘的宫中使费,公中自然是要分担的。”R1152
果然诸人看皇帝和镇国公这样说了,想着几百两不多,也就一个两个地认捐了,因镇国公是一品,捐了九百两,其他人便按少一品少一百两的规格,你几百两我几百两地踊跃捐助了。
一时文武百官统计下来,按平均七百两算(能上朝的都是五品以上的,所以最低也是捐五百两的),皇帝也拉到了几万两赞助,心中高兴。
元鼎帝看镇国公首先带头,先前对镇国公的不满也就消散了,点点头,笑道:“诸君如此体恤黎民,实是黎民之幸,朕会将诸位臣工所捐之数尽数详记,抄传天下,以令百姓知之。”
这些官员最是爱名声的,听说会传之天下,自然满意,也就对那几百两损失越发不计较了,当下齐呼“皇恩浩荡”。
就在朝廷处理北方遭难、抚恤、春闱等事务的时间里,二月里,镇国公府宗三奶奶生产,诞下一女。
洪姨娘看生的是女儿,心里未免有些不高兴,古代人嘛,重男轻女,都想生儿子,所以看是姑娘,不高兴也很正常,不说古代了,现代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呢,这是跟男姓的风俗习惯导致的,要是规定生孩子跟女姓,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估计马上就要重女轻男了,反正他们只是想把姓传下去,而不是为了什么男的血脉,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了有个儿子,抱养的都无所谓,要真是为了血脉,那肯定不会抱养个跟自己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嘛。
闻百翎不想宗三奶奶因为生了个女儿就被洪姨娘不喜,要是像有些三姑六婆那样,同是女人还不帮女人,而是跟在一起幸灾乐祸那像什么样子,于是便道:“先开花后结果嘛,再说了,小夫妻年纪都还小,日子长着呢,姨奶奶倒也不用这么急。”
这年头又不用计划生育,只要小夫妻感情好,同床次数多,怀孕次数多,总能生男孩的。
洪姨娘看闻百翎这样开导她,便笑道:“大奶奶的话有理,却是婢妾想岔了。”
于是便收起了那丝不高兴,跑去照顾“儿媳”了——按这个时代的规矩,宗三奶奶的正经婆婆是高氏和小高氏,洪姨娘是不能在宗三奶奶跟前摆婆婆的款的,毕竟,就这个时代的规矩来说,妾是下人,顶多算半个主子,而宗三郎那是正经主子,他的妻子宗三奶奶,也是正经主子,没有下人在主子跟前摆谱的理,所以洪姨娘自然也不敢在宗三奶奶跟前摆谱,说宗三奶奶是“儿媳”,也不过是在心里想想罢了,肯定是不敢说出来的,不过宗三奶奶为人还行,所以也还算尊重她就是了。
但这次生了女儿,还是让宗三奶奶心里有点打鼓,怕洪姨娘不高兴说自己什么难听的,毕竟就算对方只是个下人,要敢说什么,自己完全可以教训,但对方是宗三郎的生母,这层身份让她还是有点顾忌的,是,要按理,她是可以教训洪姨娘,但,要惹恼了宗三郎,教训自己,那就完蛋了,所以要是洪姨娘真说什么难听的,她还真不知道怎么应付。
好在洪姨娘看起来虽然不是十分的高兴,但也没说什么难听的话,这让她松了口气。
事后,她从下人那儿听说了经过,听说是闻百翎开导的洪姨娘,心中对闻百翎越发敬重了些,想着有这样一个知情达理的好嫂嫂,也是她前世修来的福气了。
不几日宗元娘的夫家,张家出孝,皇帝倒没为难张家,一出孝就复起了,但,已不是以前的天官吏部尚书,而换成了礼部尚书,虽然品级是一样的,但礼部尚书可没吏部尚书的权力大,是个人都知道,皇帝对张家,这是暗降了。
开玩笑,好不容易趁着张家人守孝,将吏部尚书的职位弄掉了,元鼎帝哪还会给他们家吏部尚书的职位!肯定是要分权,不让张家与镇国公这一支的势力过强的。
不过皇帝冠冕堂皇说的好,说是张尚书丁忧后,接任的吏部尚书这两年干的不错,不好换掉,刚好礼部尚书要致仕了,就让张尚书接替礼部的职位。
皇帝虽想压制一下镇国公这一支势力,但也不想把他们打压的太狠,顶不住立贤派和立长派的夹击,所以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这样的局面,宗俊卿倒没什么不满意,毕竟这已比上一世好太多了,上一世张家可是因津州事件一蹶不振,直到外敌入侵他临危受命,需要一支自己的人马,免得手下不是自己人,给自己使绊子,所以申请启用姐夫,张家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当时元鼎帝也是看国家危急,同意了他的提议,要不然搁在平时,他这样弄,就要落一个任人唯亲的骂名,哪怕张大郎本事再好,人家也会说闲言碎语的,但在内外存亡之际,宗俊卿启用自己的人马,就没人说了,毕竟,谁都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启用自己的人马,却启用跟自己对着干的,还怎么办事?
张家人不笨,自然也能感觉得到皇帝对自家的虎视眈眈,虽对失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有点遗憾,但好歹继任了礼部尚书,也不错了,所以倒也没泄气。
张家没事,皇帝又松了口气,宗俊卿觉得,重生一世,总算帮到了姐姐家,这让他心情也不错,总之,算是皆大欢喜之事吧。
不过老话说的好,福无双至,这不,有好事,也有不好的事。
却说到了阳春三月,也到了闻八娘参选的日子。
但宗俊卿本准备让闻八娘生病,好让她没法参加宫选的事,却进展的并不怎么顺利,原因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宫选前夕,闻八娘进宫探望闻二娘的时候,遇到了皇上——当然是闻二娘安排的——据说皇上一眼就相中了,将她留在了宫中,提前获得了进宫为妃的机会,这自然给宗俊卿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当时设想的让闻八娘生病进而参加不了宫选的计划,只打算在宫选到来时执行,毕竟如果早就病了,到时招来大夫一瞧,很难一直让对方病下去,因为一直下毒会让人发现的,也只有临时生病了,等她招来了大夫瞧,瞧好了,宫选时机也过了。
哪知道对方根本没参加宫选,就提前进了宫呢,自是人算不如天算了,同时还让宗俊卿不由有些担心地暗暗揣测,想着是不是皇帝的暗探发现自己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了,幸好之后元鼎帝没任何异常的表现,这才让宗俊卿慢慢放下心来。
其实元鼎帝的确没发现宗俊卿想对闻八娘做手脚的事,纳了闻八娘,纯粹是皇帝自己的原因。
却说闻八娘进宫探望自然是安排的了,但皇帝留下闻八娘却也是故意为之的——他了解到闻八娘与闻百翎的过节,为了将来节制镇国公府,看闻八娘有勾逗自己的意思,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故意放这女人进宫,想着将来也许可以靠她的仇恨,节制闻百翎,从而节制镇国公府,当然,将来如果何三娘不识好歹,还可以靠闻八娘平衡何三娘。
可以说,将闻八娘留在宫中,皇帝是有诸多方面考量的。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的出来,元鼎帝其实是个能力不错的皇帝,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跟文官集团周旋的时候没吃大亏。
闻八娘并不知道皇帝是要利用她,只以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不由在闻二娘有些嫉妒复杂的视线里,极为高兴。
当然,闻八娘就算知道皇帝是在利用她,只要能让闻百翎不快活,估计也不会拒绝的。
闻八娘成功入宫的消息传到康定侯府,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毕竟,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没有晋升到嫔以上特别是没有孩子前,一切都是虚的,只有有了皇子,且晋升到了嫔以上地位,才有谈的价值,毕竟,闻二娘不也成了嫔,但没孩子,就算成了嫔,康定侯府也没真正震动。
不过闻八娘进宫毕竟是得到了闻老太太支持的,自从闻百翎没给闻四老爷谋个肥差后,闻老太太对她极其不满,所以便想培养出个比闻百翎地位更高的人,给她一个狠狠的教训,而要比闻百翎地位更高,那就只有后宫娘娘了,所以闻老太太一听闻八娘说想进宫,便同意了,两人目标一致,让闻老太太对闻八娘的举动也非常赞同。
既然是得到她支持的,这会儿闻八娘进了宫,成了才人,闻老太太便吩咐闻大夫人:“以后八娘在宫中的使费,按以前老太爷在时,给二娘的使费一样处理,也给三千两。”
闻大夫人听了,不免不乐意了,便道:“二娘现在都没说给宫中使费了,却给八娘,这样不好吧?”
闻老夫人淡淡地道:“有什么不好的?老太爷在的时候,二房没分家,所以二娘有宫中使费很正常,现在二房分家离开了,自然不用给她了,而我还在呢,你们跟四房没分家,八娘的宫中使费,公中自然是要分担的。”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