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尽洗甲兵长不用7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了何国之后,我的麾下中已经拥有了可称得上八国随着军的藩属军队,最多的是拔汗那兵一千多人,最少是何国王子统带的王宫卫队一百多人,他们的存在更多是象征性的义务和排场,以示大唐在这片地区的号召力和威望。
这些藩国之君,在国为君对唐称臣,虽然在自己的传统地域内,享有内政自治的权力,却必须服从唐朝领导下的总体外交,军事上既受唐号令和指导,又受征召。构成一种当地的宗藩关系。
作为藩臣的义务,包括政权更替所必须的册封和授官程序:传统的朝贡、贺正、朝枧体系:纳质和亲,从血缘和文化上,世代加强与〖中〗央的纽带:受昭馈军和助国征伐,既出钱粮徭役输军和自募国人派兵从战等等。
人多马众的,走的路线也自然要讲究西域一河中地区,适合大规模行军的道路也就那么几条。
按照传统的,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回纥方向的丝路,在北庭汇集后,又在安西境内被分为南北中三条商路干道:南线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北缘的于阒道,其中又分为大小勃律(克什米尔)、护密吐火罗、青海一于阒三条支线:(最后这条支线,也曾今是建国初期,新疆解放军进入阿里藏区的路娄)
中线是沿着天山南麓山前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洲走廊的传统汉北道,也被称为安西道,也是玄奘等历代高僧,以及众多往来外域的使节所走的大道。
北线,被称为碎叶道又称热海道、北新道,因为这条线路的开发比较晚,兴起于北魏年间,从庭州出发沿着天山北麓,穿越突骑师、葛逻禄等大片游牧民族的山后草原地区,经过碎叶又分出五六条支线,或前往河中地区,或穿越锡尔河下游和图兰低地,最终抵达咸海沼泽所在huā刺子模。
而人眼最密集的中线以疏勒镇为枢纽,又分为两条通往外域干道,既传统前往河中的拔汗那康国(布哈拉)道,和经由葱岭以西,转道故象雄国(今西藏阿里地区)进入东天竺的五役斤道。
我现在走的就是拔汗那一康国道也是最长最好走的路线据说过了药杀水(阿姆河)之后,沿着河流冲击绿洲,向北最远可以经由里海北岸的可萨突厥,进入大秦即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向南则经由吐火罗、波斯故地进入大食的领土。
得益于沿途发达的农业灌溉区和商业文化,历史沿袭下来的道路状况相当的良好,而岭西行台唐军征服这片地区后,第一件事就是征发募集各族人役重新拓宽这条干道并令各国修缮道路的支线以联结至,因此大军行进而过,很容易获得补给和劳役。
但好的道路状况不能带来好的心情,大道上开始出现成群结队逃亡的难民,先是本地民族特征的土人然后是各色迁移来的归化人,然后是三三两两黑发黄肤的身影也夹杂在其中,并且这些唐人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多。
他们被拥堵在道路上,看起来绝望而颓丧,而越往西走,发现形式越是糟糕整个整个的村镇人眼绝迹,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原本繁忙的商栈和集市被烧成白地,只剩下一些躲在残垣废瓦里哭泣的当地人。
唐军取得河中这片地区的主要战斗都集中在布哈拉地区像撤马尔罕几乎是兵不血刃而下的,虽然一度地方上存在过战败逃散的矢食残兵和不甘心接受穆斯林后代组成的零散反抗力量,但基本都活动在边远地区,因此大多数富熟繁华的城邑,都得以保持完整。
因此,在这片地区采取了两套体制,唐人直接圈地的正设州县,和用来安置藩属军队部众的所谓熟羁縻州县,保持地方现状的生羁縻州县。
在唐人圈定的地区内,实行汉地相对严密的编户齐民制度,凡男女出生为黄(婴儿),四岁为小(儿童),十六为中(少年),二十为丁(青年),六十为老,生死皆入册,每岁一核,三年再造户籍。
户籍中有包括责簿、青苗薄、差簿等项目,分别用来编册不同等级的户税钱、土地及孳生物产税赋、徭役派遣名录等由于通过战争赶走大食人后,没收和圈占的无主之地,可谓相当充裕,因此在这里,除了地方驻军的营田和特定要点的编连军屯之外,继续沿袭了初唐的班田授受制。
所谓第一等的是那些军功将士和退役老兵,他们直接按照阶级和积功受最好的泽田或是青田,由当地官府派遣奴婢代耕分成,或是自募奴仆佃户经营:第二等是迁来唐人填口,无论男女随地落户,就可以无偿受口分田若干,享受一定超长期无偿借贷配额的补助:而再次一等是大量本地归化人的受田户,他们按照人口向官府申领耕种的土地,然后还需要五到十年的经营和赎买,才能获得相应田产物业的真正产权,但也有农具、种苗、日用方面的实物低息借贷,进行扶持。
前三者按照一定比例,组成集体农庄性质的,相对松散生产互助组织,然后以此为单位向官府承当少量赋税和徭役的派遣,定期组织人前往官驿、官属畜栏、厩场、工场、种植园、灌渠、围堰、桥渡口、
粮院所、长行坊、铺递等处执役。
而更重要的一些的看守仓房、桥津、烽燧等色役,以及参加团结兵的秋冬训,就只有唐人移民和两代以上的老归化户,才能充任。而里正、坊正、渠头、典狱、乡兵番头等基层职务,也比照此类。也可以用本地多产的大麻(亚麻)、白叠(棉huā)的编织品,或是牛马骆驼驴羊狗等畜类,来抵充服役所费另雇他人。
又次一等的是本地现存的土户,编户齐民后就予以保持现状他们也是赋税徭役征发的大头和主要成分,几乎要把出产的一大半都交出来,才能完成正杂税和售官的任务,但在摆脱了传统大食统治者和土地贵族的双重录削压榨之后,在唐人的州县乡里坊的制度下,各种负担其实反要相对轻薄的多。
但这次显然连这些地方也难以幸免了,几乎是前方摧枯拉朽的横扫之势下,是纷传而至的坏消息。
拔那汗的动乱,对西征军造成的巨大影响远不止如此由于大量兵力被一再抽调到呼罗珊前线的缘故,连河中地区也开始出现动乱的苗头,而前线溃退下来的各色藩军部队,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以至于我带兵进入河中的时候得到的是岭西行台已经战败的传闻和遍地的人心惶惶,大批新安置没多久的军民,开始成群结队的从屯所逃离想要逃回锡尔河的东岸。
因此我的麾下,也壮大了许多,仅仅三天沿途收拢的军民百姓,足足有数千人之多。为此我特别停了下来一天,搭建一个刑台。
“会不会稍微苛严了些。。”
这是随群殴前来的一众幕僚中某些人的建言。
“法不容轻,特别是我们已经身在外域,周围都是新归附的外族,其心难测,他们可都在盯着我们呢。。”
或者说岭西行台在这里建立的统治基础,还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巩固,需要铁血手段来加强一下印象广因为逃亡的人群中,不乏被指认出来的地方官吏,他们唯一的共同特点就是年轻,或者说这就是岭西行台在河中地区的常态,除了布哈拉所在康居都督府和康州防御使外,任命的官员都是普遍的年轻化,很多乡官、戍主都是从安西大学堂突击抽调过来的在校生。
虽然是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但是为了迅速稳定后方,构架起基本的统治秩序来,但也不算得什么,治政领民的经验不足,就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砺了,先把架子搭起来,站住这个名分和权限再说。
但是年龄少,也意味这涉世的经历有限,虽然作为安西境内军民出身的大多数人,往往很早就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和军队相关的各种熏陶,但这些空降下异域不过数年的年轻官员们,虽然碍于军队的强势,不至于有生命财产危险,在处理地方事务上,就不可避免的收到地方豪族势力的影响和诱导,甚至被玩弄与股掌之上,也不无可能。
因此这次动乱,就将这些弊端凸显出来,慌乱不知所措,处置适当,乃至率先逃亡,让局面更加失控。
几十名公开受刑的唐人,他们都是派遣在地方的屯戍之官,最高是一名镇将,最小也是一名戍主,丢下自己领下的军民,而只身出逃的无能之辈,明典斩首示众,以正军法:带领麾下军〖民〗主动出走的,也要武出身处以棍刑,文出身则处以鞭笞不等:坚守过一段时间,带领麾下军民撤退的,则暂不追究,但需待罪军中,将功赎过。
这也是我进入河中,第一次沾染上同胞的血,但是非常局势,惩警效尤,不得不发,血淋淋的事实初步震撼后,那些被强制拦截收拢的逃人中,顿时风气为止一肃,不管是羞愧,还是畏惧,或是同仇敌忾,让他们回复其了过去身为唐人荣耀和骄傲的记忆,这只新多出来的队伍,更多了一些哀兵之气。
有罚,就有赏,然后我在河中初次开帐,评定军功的时间。
根据《唐六典》,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谓军士战功之等级:首推牢城苦战第一等,酬勋三转,第二、第三等差减一转。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人,贼徒因而破者为跳荡:其次先锋受降者为降功。
以战前的条件分: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受最末等从九品下武官的武骑尉、飞骑尉等,只需要一转战功,以此向上类推,而从特进、柱国升为最高等的上柱国,则需要以本位阶评定十二转的军功。
不过到了这个层次,除非是一些早死的重臣或是正在等死的老家伙,是不会轻易授予的。像老子神位内枢密使,已经贵为总戎军国的第三号实权人物,也不过是个勋册第10转,比同正三品的上护军,比起相位的同中书门下三品,还差了半截。
而对底层积功上来的将士来说,只有获得了这个最基本比同门资、出身的勋官,才可以像那些获得进士科举出身的文官一样,谋求相应品阶的校尉、都尉、别将、旅帅、郎将等适任武职事。
再往上升的难度就变得越来越大,而职事官的品秩越高,相应勋散职的高阶低配程度就越是利害,以三、四品正阶,实任五六品职事的比比皆是,更多人还在辛苦熬资历等出一个合适的缺呢。。
“快快快。。”
幕天恩大声吼叫着,催促这押运物资的民夫,一边冷冷的警戒这沿途所见的人和村落。
这次述功论赏中,足足有数百人获得出身,近千名归还籍的将士获得正籍,某些人喜极而泣的样子,让幕天恩看的很有些唏嘘,要知道如果没有西键城里的死战,他数个月前,也还是和这些人一样的。
过了铁门关后,他们这些轻装的骑兵队,被分成十几只别遣队先行地方,驱逐绞杀叛匪乱民,宣达传缴大军前来的号令,然后乘势就近从地方大户、乡官中征集物资,以补大军用,同时就地征募一定的青壮年随军劳役,这既是人质也是义务,以消弭地方重新生变的土壤。
而本阵则放慢了脚步,以后队组建安定军,一路收拢流人难民,以附近军屯为核心,用征集来的物资,编成一个个临时军管性质的安置点,致力于恢复沿途地方的秩序。
作为恢复秩序的残酷和决心另一面,大军到来的消息传开后,除非能够证明身份,所有聚集在道路附近的团体,将视为匪类受到无差别的捕杀,一路上被斩杀的叛乱分子和盗匪的头颅,被仔细码成一个个金字塔状的“京观”作为路口的标志性路标。
。。。
。。。。。。。。。
法拉瓦日河上游,正午的艳阳高照,炙烤这大地蒸腾起熏人的热气,哪怕站在绿油油的草浪中,却依然是汗流不止如蒸笼一般让人充满煎熬。
作为召集人的卡德拉伊希纳,心中无比的冰凉手脚抽搐,因为事情已经超出他自己的预期了,对面阵营里代表“德赫干”的旗帜,足足有二十多面,五颜六色聚集在一起的各色士兵,至少有上万人。
作为这次目标拉夏城的泰拉家族铁标记,也成为夹杂在其中毫不起眼的一面,它们都附庸在一面最大的飞马旗帜周围。
那是当地最古老,也是历代幸存下来数一数二的“德赫干”人称“布哈拉的常青藤”的乌奈特家族旗帜作为同样源自卡什卡瓦氏族的较大分支,微是最先向征服者屈波底顺服并提供服务的当地贵族,因此一跃成为阿拉伯征服者的代言人之一,而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屈波底死后他们的地位却依旧得以沿袭下来,甚至一度将女儿嫁给伍麦叶王朝的最后一任呼罗珊总督纳尔希,并皈依了大食教,而成为上下法拉瓦日河地区的事实管领者。
发源于呼罗珊的阿巴斯人取代伍麦叶王朝的战争,同样借助了这些河中贵族的力量,比如他们提供的金钱和武器,但翻脸过来用屠刀和血泪清算这些昔日盟友的时候同样也毫不手软,只是轮到乌奈特家族时,却爆发了反阿拉伯的布哈拉大暴动,最终阿拉伯总督以布哈拉大暴动为由,残酷处决了布哈拉的王族,但对这些更东方的支系,却采取了相对怀柔的手段,以借助他们的力量〖镇〗压和录削地方。
赛里斯人进入索格底亚之前,乌奈特家族也被分为三支,一支逃往呼罗珊境内追随卡塔赫总督,一支进入南方吐火罗谋求发展,而留在当地的这支恭顺的迎合了新统治者,因此尽管经过大规模分裂,依旧是当地最有实力的德赫干之一。
而作为卡德拉的盟友,希纳家族邀约来的“德赫干”也有十几家,但都是较他家更弱一些的“小德赫干”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三四千人的规模,而且他们同样也露出畏惧和后悔的神情。说不定有人已经开始考虑临阵倒戈的代价。
要知道上法拉瓦日河流域,稍有实力的大部分领主都聚集在这里了,足以构成一场流传史诗的战争了。但没有人希望自己站在明显要失败的另一方。
连这乌奈特家族这样,收到新统治者重视和的大德赫干,也放下矜持和城府加入了地区的局部争斗中,这说明那些赛里斯人政权的制约力,已经败坏虚弱到了什么程度。泰拉家族的姻亲关系,或者只是个借口面已。
经过了这场战斗后,上法拉瓦日河流域或许会诞生一个新的大藩主,卡德拉,伊希纳甚至心灰意冷的开始考虑起,比较体面的投降,以及希纳家族如何在一片旧日敌对家族的觑觎和侵夺下,忍辱负重的将家名和血脉继续沿袭下去。
搭起一个罩着华丽凉棚的高台,德赫干们带着亲近的家臣,围绕着乌奈特家的首领聚集在高台上,由穿着丝绸的侍女端上茶水和饮料,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欣赏这一场压倒性的战斗了,在猎猎的数名旗手护卫下“以公正、权威的乌奈特之名,给予你们的恩德。。
头戴翎盔,垂着长长睢尾的泰拉家族使者驱马上前,对着这些乌合之众骄傲的昂起头颅高声道“降服,还是去死。。”
也打断了卡德拉伊希纳的思绪,他骑马出众,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对方的阵营突然吹起了遇警的号角,让这场交涉半途而废,一队人马随着风尘出现天边,呼啸着奔驰而近,他们的形容,让卡德拉心中再次升起一线希望,huā了巨大的代价,邀约游牧骑兵,一支流窜到小部族,他们号称可以提供一千名骑马战斗的男女,而成为关键时刻出现在战场中的奇兵。只要有这些足够外力的介入,以相对小的代价退出战场,也不是不可以商榷的。
随即对面那些敌人就哄笑了起来,卡德拉赋予期待的这支援军衣裳褴褛,装备不全,甚至有人拿着黑曜石的武器,光着两只毛茸茸的大腿骑在马背上,看起来狼狈不堪。
随后就失去了取笑的声音,因为更多的游牧骑兵,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视野中,他们装备更好,拥有铁制的兵器和相对整齐的皮甲,但同样也追逐这烟尘而来,他们的数量已经达到,足以改变战场对峙的态势。
。
小心警戒这这些突然乱入战场的游牧人,直到他们头也不回的绕过双方的阵营,没有丝毫的减速也没有停下交涉的意向,在一片目瞪口呆中绝尘渐去。
就仿佛在马匹的屁股后面,有极其可怕的恐榫事物在追逐这他们一般,更多的游牧骑兵再次出现,这次甚至可以看到大队穿着皮甲的骑兵和身着链甲的游牧贵族们,簇拥着代表一位吐屯的旗帜,急匆匆的穿过战场,他们的旗帜大都被丢掉,仅有的武器也仅仅绑放在鞍具上,丝毫没有进入战斗的状态。
要知道在西突厥人统治索格底亚的时代,一位吐屯就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幕后操控者,虽然如今的吐屯名不符其实而已不如往昔,但其麾下的部帐之众,也是多位德赫干倾尽全力联手,才能抗拒的对象。
经过了这番变故之后,大多数人心中的战斗意志,都已经消散了大半,变成浓浓的疑惑和忧虑。直到风中再次送来马蹄的声音。
“绿海”的地平线与天际之交处,一个旗尖慢慢地升起,那是一名塞里斯的先锋骑兵,他越升越高,终于停了下来,举着呼呼摆动的旗帜,在望见了聚集在战场上的德赫干之后,他来回挥舞了几下旗子。
乌奈特家的首领,忽然觉得自己身边的茶几在微微抖动着,他好像听见了压抑咆哮的海啸,但是他眼前的草原并没有刮起风来,杯中那淡青色的茶水不断地在震动中溢出。
那是数千名塞里斯骑兵的铁蹄声,无数高高竖起的长枪慢慢地在那先锋骑兵身后“浮”了出来。站在前列德赫干的将军们,几乎觉得对方就是一座正在移动的“铁城”。
那是数千名浑身包满鳞甲的人和马,他们盔顶上苍白色的流缨宛如深夜中的星星万点,每支长枪上都绑着信标,每人手中都举着狭长的手排,浑身的盔甲、盾牌、马甲发出细细碎碎的摩擦声,但是五千种这样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无数只蚊蚋在这些河中士兵耳边飞舞一样。
领军大将,被簇拥在如滚动银色浪潮中的骑兵队的中间一耀眼的金色鉴兜护面下,是一双骄傲而冷漠的眼睛,打量着这些杂乱而的军阵,因为到处都充满了可以攻杀的破绽和漏洞,身后负着巨大的青龙旗和血色战旗。
“果然是东方大帝国的气势嘛?也许我不该前来的。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这些德赫干及其家将们,在惊惧和担忧中,心中不由这样想到,而他们的士兵中,很多人变的全身僵硬,腿脚发软。
毕竟河中地区是轻取而下的,除了传说中的强大,很多人并没有亲眼真正见识过塞里斯大军的威赫和强势
过了何国之后,我的麾下中已经拥有了可称得上八国随着军的藩属军队,最多的是拔汗那兵一千多人,最少是何国王子统带的王宫卫队一百多人,他们的存在更多是象征性的义务和排场,以示大唐在这片地区的号召力和威望。
这些藩国之君,在国为君对唐称臣,虽然在自己的传统地域内,享有内政自治的权力,却必须服从唐朝领导下的总体外交,军事上既受唐号令和指导,又受征召。构成一种当地的宗藩关系。
作为藩臣的义务,包括政权更替所必须的册封和授官程序:传统的朝贡、贺正、朝枧体系:纳质和亲,从血缘和文化上,世代加强与〖中〗央的纽带:受昭馈军和助国征伐,既出钱粮徭役输军和自募国人派兵从战等等。
人多马众的,走的路线也自然要讲究西域一河中地区,适合大规模行军的道路也就那么几条。
按照传统的,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回纥方向的丝路,在北庭汇集后,又在安西境内被分为南北中三条商路干道:南线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北缘的于阒道,其中又分为大小勃律(克什米尔)、护密吐火罗、青海一于阒三条支线:(最后这条支线,也曾今是建国初期,新疆解放军进入阿里藏区的路娄)
中线是沿着天山南麓山前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洲走廊的传统汉北道,也被称为安西道,也是玄奘等历代高僧,以及众多往来外域的使节所走的大道。
北线,被称为碎叶道又称热海道、北新道,因为这条线路的开发比较晚,兴起于北魏年间,从庭州出发沿着天山北麓,穿越突骑师、葛逻禄等大片游牧民族的山后草原地区,经过碎叶又分出五六条支线,或前往河中地区,或穿越锡尔河下游和图兰低地,最终抵达咸海沼泽所在huā刺子模。
而人眼最密集的中线以疏勒镇为枢纽,又分为两条通往外域干道,既传统前往河中的拔汗那康国(布哈拉)道,和经由葱岭以西,转道故象雄国(今西藏阿里地区)进入东天竺的五役斤道。
我现在走的就是拔汗那一康国道也是最长最好走的路线据说过了药杀水(阿姆河)之后,沿着河流冲击绿洲,向北最远可以经由里海北岸的可萨突厥,进入大秦即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向南则经由吐火罗、波斯故地进入大食的领土。
得益于沿途发达的农业灌溉区和商业文化,历史沿袭下来的道路状况相当的良好,而岭西行台唐军征服这片地区后,第一件事就是征发募集各族人役重新拓宽这条干道并令各国修缮道路的支线以联结至,因此大军行进而过,很容易获得补给和劳役。
但好的道路状况不能带来好的心情,大道上开始出现成群结队逃亡的难民,先是本地民族特征的土人然后是各色迁移来的归化人,然后是三三两两黑发黄肤的身影也夹杂在其中,并且这些唐人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多。
他们被拥堵在道路上,看起来绝望而颓丧,而越往西走,发现形式越是糟糕整个整个的村镇人眼绝迹,偶尔还能看到一些,原本繁忙的商栈和集市被烧成白地,只剩下一些躲在残垣废瓦里哭泣的当地人。
唐军取得河中这片地区的主要战斗都集中在布哈拉地区像撤马尔罕几乎是兵不血刃而下的,虽然一度地方上存在过战败逃散的矢食残兵和不甘心接受穆斯林后代组成的零散反抗力量,但基本都活动在边远地区,因此大多数富熟繁华的城邑,都得以保持完整。
因此,在这片地区采取了两套体制,唐人直接圈地的正设州县,和用来安置藩属军队部众的所谓熟羁縻州县,保持地方现状的生羁縻州县。
在唐人圈定的地区内,实行汉地相对严密的编户齐民制度,凡男女出生为黄(婴儿),四岁为小(儿童),十六为中(少年),二十为丁(青年),六十为老,生死皆入册,每岁一核,三年再造户籍。
户籍中有包括责簿、青苗薄、差簿等项目,分别用来编册不同等级的户税钱、土地及孳生物产税赋、徭役派遣名录等由于通过战争赶走大食人后,没收和圈占的无主之地,可谓相当充裕,因此在这里,除了地方驻军的营田和特定要点的编连军屯之外,继续沿袭了初唐的班田授受制。
所谓第一等的是那些军功将士和退役老兵,他们直接按照阶级和积功受最好的泽田或是青田,由当地官府派遣奴婢代耕分成,或是自募奴仆佃户经营:第二等是迁来唐人填口,无论男女随地落户,就可以无偿受口分田若干,享受一定超长期无偿借贷配额的补助:而再次一等是大量本地归化人的受田户,他们按照人口向官府申领耕种的土地,然后还需要五到十年的经营和赎买,才能获得相应田产物业的真正产权,但也有农具、种苗、日用方面的实物低息借贷,进行扶持。
前三者按照一定比例,组成集体农庄性质的,相对松散生产互助组织,然后以此为单位向官府承当少量赋税和徭役的派遣,定期组织人前往官驿、官属畜栏、厩场、工场、种植园、灌渠、围堰、桥渡口、
粮院所、长行坊、铺递等处执役。
而更重要的一些的看守仓房、桥津、烽燧等色役,以及参加团结兵的秋冬训,就只有唐人移民和两代以上的老归化户,才能充任。而里正、坊正、渠头、典狱、乡兵番头等基层职务,也比照此类。也可以用本地多产的大麻(亚麻)、白叠(棉huā)的编织品,或是牛马骆驼驴羊狗等畜类,来抵充服役所费另雇他人。
又次一等的是本地现存的土户,编户齐民后就予以保持现状他们也是赋税徭役征发的大头和主要成分,几乎要把出产的一大半都交出来,才能完成正杂税和售官的任务,但在摆脱了传统大食统治者和土地贵族的双重录削压榨之后,在唐人的州县乡里坊的制度下,各种负担其实反要相对轻薄的多。
但这次显然连这些地方也难以幸免了,几乎是前方摧枯拉朽的横扫之势下,是纷传而至的坏消息。
拔那汗的动乱,对西征军造成的巨大影响远不止如此由于大量兵力被一再抽调到呼罗珊前线的缘故,连河中地区也开始出现动乱的苗头,而前线溃退下来的各色藩军部队,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以至于我带兵进入河中的时候得到的是岭西行台已经战败的传闻和遍地的人心惶惶,大批新安置没多久的军民,开始成群结队的从屯所逃离想要逃回锡尔河的东岸。
因此我的麾下,也壮大了许多,仅仅三天沿途收拢的军民百姓,足足有数千人之多。为此我特别停了下来一天,搭建一个刑台。
“会不会稍微苛严了些。。”
这是随群殴前来的一众幕僚中某些人的建言。
“法不容轻,特别是我们已经身在外域,周围都是新归附的外族,其心难测,他们可都在盯着我们呢。。”
或者说岭西行台在这里建立的统治基础,还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巩固,需要铁血手段来加强一下印象广因为逃亡的人群中,不乏被指认出来的地方官吏,他们唯一的共同特点就是年轻,或者说这就是岭西行台在河中地区的常态,除了布哈拉所在康居都督府和康州防御使外,任命的官员都是普遍的年轻化,很多乡官、戍主都是从安西大学堂突击抽调过来的在校生。
虽然是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但是为了迅速稳定后方,构架起基本的统治秩序来,但也不算得什么,治政领民的经验不足,就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砺了,先把架子搭起来,站住这个名分和权限再说。
但是年龄少,也意味这涉世的经历有限,虽然作为安西境内军民出身的大多数人,往往很早就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和军队相关的各种熏陶,但这些空降下异域不过数年的年轻官员们,虽然碍于军队的强势,不至于有生命财产危险,在处理地方事务上,就不可避免的收到地方豪族势力的影响和诱导,甚至被玩弄与股掌之上,也不无可能。
因此这次动乱,就将这些弊端凸显出来,慌乱不知所措,处置适当,乃至率先逃亡,让局面更加失控。
几十名公开受刑的唐人,他们都是派遣在地方的屯戍之官,最高是一名镇将,最小也是一名戍主,丢下自己领下的军民,而只身出逃的无能之辈,明典斩首示众,以正军法:带领麾下军〖民〗主动出走的,也要武出身处以棍刑,文出身则处以鞭笞不等:坚守过一段时间,带领麾下军民撤退的,则暂不追究,但需待罪军中,将功赎过。
这也是我进入河中,第一次沾染上同胞的血,但是非常局势,惩警效尤,不得不发,血淋淋的事实初步震撼后,那些被强制拦截收拢的逃人中,顿时风气为止一肃,不管是羞愧,还是畏惧,或是同仇敌忾,让他们回复其了过去身为唐人荣耀和骄傲的记忆,这只新多出来的队伍,更多了一些哀兵之气。
有罚,就有赏,然后我在河中初次开帐,评定军功的时间。
根据《唐六典》,凡以军功授勋的,战场上或战后由随军的〖书〗记员记录战前的情况,战争的过程和胜负的结果,同时要记录每个官、兵杀死或俘虏敌人的数字,上报到尚书省吏部。吏部的司勋郎中反复审查,验证为实,然后拟定官阶,奏上皇帝,等待授官。谓军士战功之等级:首推牢城苦战第一等,酬勋三转,第二、第三等差减一转。凡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人,贼徒因而破者为跳荡:其次先锋受降者为降功。
以战前的条件分: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受最末等从九品下武官的武骑尉、飞骑尉等,只需要一转战功,以此向上类推,而从特进、柱国升为最高等的上柱国,则需要以本位阶评定十二转的军功。
不过到了这个层次,除非是一些早死的重臣或是正在等死的老家伙,是不会轻易授予的。像老子神位内枢密使,已经贵为总戎军国的第三号实权人物,也不过是个勋册第10转,比同正三品的上护军,比起相位的同中书门下三品,还差了半截。
而对底层积功上来的将士来说,只有获得了这个最基本比同门资、出身的勋官,才可以像那些获得进士科举出身的文官一样,谋求相应品阶的校尉、都尉、别将、旅帅、郎将等适任武职事。
再往上升的难度就变得越来越大,而职事官的品秩越高,相应勋散职的高阶低配程度就越是利害,以三、四品正阶,实任五六品职事的比比皆是,更多人还在辛苦熬资历等出一个合适的缺呢。。
“快快快。。”
幕天恩大声吼叫着,催促这押运物资的民夫,一边冷冷的警戒这沿途所见的人和村落。
这次述功论赏中,足足有数百人获得出身,近千名归还籍的将士获得正籍,某些人喜极而泣的样子,让幕天恩看的很有些唏嘘,要知道如果没有西键城里的死战,他数个月前,也还是和这些人一样的。
过了铁门关后,他们这些轻装的骑兵队,被分成十几只别遣队先行地方,驱逐绞杀叛匪乱民,宣达传缴大军前来的号令,然后乘势就近从地方大户、乡官中征集物资,以补大军用,同时就地征募一定的青壮年随军劳役,这既是人质也是义务,以消弭地方重新生变的土壤。
而本阵则放慢了脚步,以后队组建安定军,一路收拢流人难民,以附近军屯为核心,用征集来的物资,编成一个个临时军管性质的安置点,致力于恢复沿途地方的秩序。
作为恢复秩序的残酷和决心另一面,大军到来的消息传开后,除非能够证明身份,所有聚集在道路附近的团体,将视为匪类受到无差别的捕杀,一路上被斩杀的叛乱分子和盗匪的头颅,被仔细码成一个个金字塔状的“京观”作为路口的标志性路标。
。。。
。。。。。。。。。
法拉瓦日河上游,正午的艳阳高照,炙烤这大地蒸腾起熏人的热气,哪怕站在绿油油的草浪中,却依然是汗流不止如蒸笼一般让人充满煎熬。
作为召集人的卡德拉伊希纳,心中无比的冰凉手脚抽搐,因为事情已经超出他自己的预期了,对面阵营里代表“德赫干”的旗帜,足足有二十多面,五颜六色聚集在一起的各色士兵,至少有上万人。
作为这次目标拉夏城的泰拉家族铁标记,也成为夹杂在其中毫不起眼的一面,它们都附庸在一面最大的飞马旗帜周围。
那是当地最古老,也是历代幸存下来数一数二的“德赫干”人称“布哈拉的常青藤”的乌奈特家族旗帜作为同样源自卡什卡瓦氏族的较大分支,微是最先向征服者屈波底顺服并提供服务的当地贵族,因此一跃成为阿拉伯征服者的代言人之一,而攫取了巨大的利益:屈波底死后他们的地位却依旧得以沿袭下来,甚至一度将女儿嫁给伍麦叶王朝的最后一任呼罗珊总督纳尔希,并皈依了大食教,而成为上下法拉瓦日河地区的事实管领者。
发源于呼罗珊的阿巴斯人取代伍麦叶王朝的战争,同样借助了这些河中贵族的力量,比如他们提供的金钱和武器,但翻脸过来用屠刀和血泪清算这些昔日盟友的时候同样也毫不手软,只是轮到乌奈特家族时,却爆发了反阿拉伯的布哈拉大暴动,最终阿拉伯总督以布哈拉大暴动为由,残酷处决了布哈拉的王族,但对这些更东方的支系,却采取了相对怀柔的手段,以借助他们的力量〖镇〗压和录削地方。
赛里斯人进入索格底亚之前,乌奈特家族也被分为三支,一支逃往呼罗珊境内追随卡塔赫总督,一支进入南方吐火罗谋求发展,而留在当地的这支恭顺的迎合了新统治者,因此尽管经过大规模分裂,依旧是当地最有实力的德赫干之一。
而作为卡德拉的盟友,希纳家族邀约来的“德赫干”也有十几家,但都是较他家更弱一些的“小德赫干”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三四千人的规模,而且他们同样也露出畏惧和后悔的神情。说不定有人已经开始考虑临阵倒戈的代价。
要知道上法拉瓦日河流域,稍有实力的大部分领主都聚集在这里了,足以构成一场流传史诗的战争了。但没有人希望自己站在明显要失败的另一方。
连这乌奈特家族这样,收到新统治者重视和的大德赫干,也放下矜持和城府加入了地区的局部争斗中,这说明那些赛里斯人政权的制约力,已经败坏虚弱到了什么程度。泰拉家族的姻亲关系,或者只是个借口面已。
经过了这场战斗后,上法拉瓦日河流域或许会诞生一个新的大藩主,卡德拉,伊希纳甚至心灰意冷的开始考虑起,比较体面的投降,以及希纳家族如何在一片旧日敌对家族的觑觎和侵夺下,忍辱负重的将家名和血脉继续沿袭下去。
搭起一个罩着华丽凉棚的高台,德赫干们带着亲近的家臣,围绕着乌奈特家的首领聚集在高台上,由穿着丝绸的侍女端上茶水和饮料,似乎已经迫不及待的欣赏这一场压倒性的战斗了,在猎猎的数名旗手护卫下“以公正、权威的乌奈特之名,给予你们的恩德。。
头戴翎盔,垂着长长睢尾的泰拉家族使者驱马上前,对着这些乌合之众骄傲的昂起头颅高声道“降服,还是去死。。”
也打断了卡德拉伊希纳的思绪,他骑马出众,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对方的阵营突然吹起了遇警的号角,让这场交涉半途而废,一队人马随着风尘出现天边,呼啸着奔驰而近,他们的形容,让卡德拉心中再次升起一线希望,huā了巨大的代价,邀约游牧骑兵,一支流窜到小部族,他们号称可以提供一千名骑马战斗的男女,而成为关键时刻出现在战场中的奇兵。只要有这些足够外力的介入,以相对小的代价退出战场,也不是不可以商榷的。
随即对面那些敌人就哄笑了起来,卡德拉赋予期待的这支援军衣裳褴褛,装备不全,甚至有人拿着黑曜石的武器,光着两只毛茸茸的大腿骑在马背上,看起来狼狈不堪。
随后就失去了取笑的声音,因为更多的游牧骑兵,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视野中,他们装备更好,拥有铁制的兵器和相对整齐的皮甲,但同样也追逐这烟尘而来,他们的数量已经达到,足以改变战场对峙的态势。
。
小心警戒这这些突然乱入战场的游牧人,直到他们头也不回的绕过双方的阵营,没有丝毫的减速也没有停下交涉的意向,在一片目瞪口呆中绝尘渐去。
就仿佛在马匹的屁股后面,有极其可怕的恐榫事物在追逐这他们一般,更多的游牧骑兵再次出现,这次甚至可以看到大队穿着皮甲的骑兵和身着链甲的游牧贵族们,簇拥着代表一位吐屯的旗帜,急匆匆的穿过战场,他们的旗帜大都被丢掉,仅有的武器也仅仅绑放在鞍具上,丝毫没有进入战斗的状态。
要知道在西突厥人统治索格底亚的时代,一位吐屯就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幕后操控者,虽然如今的吐屯名不符其实而已不如往昔,但其麾下的部帐之众,也是多位德赫干倾尽全力联手,才能抗拒的对象。
经过了这番变故之后,大多数人心中的战斗意志,都已经消散了大半,变成浓浓的疑惑和忧虑。直到风中再次送来马蹄的声音。
“绿海”的地平线与天际之交处,一个旗尖慢慢地升起,那是一名塞里斯的先锋骑兵,他越升越高,终于停了下来,举着呼呼摆动的旗帜,在望见了聚集在战场上的德赫干之后,他来回挥舞了几下旗子。
乌奈特家的首领,忽然觉得自己身边的茶几在微微抖动着,他好像听见了压抑咆哮的海啸,但是他眼前的草原并没有刮起风来,杯中那淡青色的茶水不断地在震动中溢出。
那是数千名塞里斯骑兵的铁蹄声,无数高高竖起的长枪慢慢地在那先锋骑兵身后“浮”了出来。站在前列德赫干的将军们,几乎觉得对方就是一座正在移动的“铁城”。
那是数千名浑身包满鳞甲的人和马,他们盔顶上苍白色的流缨宛如深夜中的星星万点,每支长枪上都绑着信标,每人手中都举着狭长的手排,浑身的盔甲、盾牌、马甲发出细细碎碎的摩擦声,但是五千种这样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无数只蚊蚋在这些河中士兵耳边飞舞一样。
领军大将,被簇拥在如滚动银色浪潮中的骑兵队的中间一耀眼的金色鉴兜护面下,是一双骄傲而冷漠的眼睛,打量着这些杂乱而的军阵,因为到处都充满了可以攻杀的破绽和漏洞,身后负着巨大的青龙旗和血色战旗。
“果然是东方大帝国的气势嘛?也许我不该前来的。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
这些德赫干及其家将们,在惊惧和担忧中,心中不由这样想到,而他们的士兵中,很多人变的全身僵硬,腿脚发软。
毕竟河中地区是轻取而下的,除了传说中的强大,很多人并没有亲眼真正见识过塞里斯大军的威赫和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