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三章
骨颜部首领花涂,领了大帅毕古塔的将领,率领所部兵马,攻打宜君县城。他一出手,不管是鲜卑人,还是城头上的汉人,都是大吃一惊,因为他的部队中,有着充足的攻城器械二十多架云梯,好几辆冲车撞木,这种阵容,用来攻打宜君县这样的小县城,那是绰绰有余。别看后世的历史剧上,攻城一方那云梯,就好像是摆设一样,不是被人推到,就是被人放火烧掉,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这云梯本就**米高,分量就不轻,再加上上面还有人,那就得有三四个人一起用力,才能推倒一架,要是人手充足的大城,倒是能应付过来,可宜君县人手不足啊,本来就只有六百来人的军队,经历了迷吞刚才这三次不要命的攻击,剩下的人也就还有四百来号,这么点人,分布在上百米的防御线上,那每一米也剩不下几个人。要说一个县城,怎么能有一百米的防御线,这不奇怪,就算是县城,方圆也有两三里,那城墙是成圈的,四道城门,四段城墙,东南西北,那都是有可能被攻击的地方,不能说,人家重点进攻西门和西段城墙,你就把其他的三面城墙都扔在那儿不管,那可就是自己找倒霉,哪一面的城墙都能上人,哪一个城门都能进军队。
所以这一圈好几百米的城墙,哪一段都得分派人手,进行防御。这战线一拉长,人员平均分布可就少了,何涛事先,已经预判到西门这一段,将是鲜卑人进攻的重点,所以把主力汉军,都放在西门这边,其他的三个城门,也有汉军防守,但大部分,都是城中的民兵。怎么县城里还有民兵呢,这就是刘宇当政所制定的政策,别看宜君县城归到刘宇手下时间不长,很多的人事任免,政务考核都没有来得及进行,但刘宇集团的基本政策,那都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县的,朱勇虽然觉得自己在政务考核中,难以及格,但该他处理的政务,他也是一点不敢耽误。毕竟,这政务办理不力,那是县令能力不足,大不了撤职丢官。但如果是把政务放在案头,办都不办,那可就是怠慢政事,按照朝廷的法令,那是官员恶意不作为,是要按律定罪处刑,轻则坐大牢,重则掉脑袋的勾当,而且按照刘宇严法治国,严法治吏的风格,掉脑袋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这条命,朱勇对于朝廷的这些基本政令,那是有一条办一条,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这民兵政策,就是刘宇集团的重点政策之一,要求,从县到乡、到村,都要积极的开展练兵活动,村里面要有乡勇,县里面,要有民兵,凡是农闲时节,县令、县尉都要认真的组织青壮进行军事训练,这个理由也很充分,如今是多事之秋,天下并不太平,时不常有外族、马贼侵扰各地,一个县城中的兵马有限,出于军费开支角度的考虑,在编正式军队的数目也不宜再继续增长,所以,保卫地方的任务,就要落到这些壮丁的手中,所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土地,不能总是指望别人来救护,村民们自己也要承担起守土之责。
当然,有人也担心,把这些壮丁都训练好了,到时候,民风彪悍,不容易地方治理。这种声音也被刘宇一手压下来,刘宇就直截了当的对手下的官员说,大汉朝如今烽烟四起,民风如果软弱,那就要吃亏挨打,受人欺凌,治世尚文,乱世尚武,此时天下战乱频仍,民风彪悍一些,恰到好处。至于说不好治理,更是无稽之谈,汉族的百姓那是天底下第一号能吃苦耐劳的,逆来顺受,小富即安,这几乎成了汉民族的美德,只要能有一口饭吃,有衣穿,有个遮风挡雨的处所安身,那老百姓就不会去变乱,但如果地方官肆意压迫百姓,盘剥良民,导致天怒人怨,让老百姓没有活路,那老百姓就是杀官造反,从我这儿起,那也是举双手赞成的你要是个清官,是个能吏,根本就不用考虑民风是否彪悍,但反之,你是个赃官,是个酷吏,那老百姓摘了你的脑袋,灭了你quan家,你也是咎由自取,朝廷也不会为了你这种败类出头
有了刘宇的这种态度,那底下的官员还有什么可说的,毕竟刘宇集团的官员,待遇是整个大汉朝最好的,可吏治也是大汉朝所有诸侯之中最为严厉的,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实行了科举制,变革了察举制之后,在刘宇刻意的支持之下,门阀世族在刘宇集团中的势力不断的被打压,寒门士子在朝廷中,在地方上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刘宇不否认,世家由于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能够培养出十分优秀的人才继承家业,但他对于所谓千年世家,百年王朝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就是不信这个邪,一个家族,能够在千年之中,左右逢源,历经数朝而不倒,那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个家族就是毒瘤,王朝兴盛的时候,他跟着发大财,王朝衰落的时候,他也是财源不断,等到王朝覆灭的时候,他就能将脸皮一换,继续逢迎新的朝廷,像这种靠着政治投机存活,丝毫没有节气的世家,不将其收拾掉,实无天理。
因此,从掌握最高权力时起,刘宇就集中力量,对管辖地域的世家进行了大清理,如今整个益州境内的门阀势力已经被打压到历史低点,很多传承数十代的世族,都消失在暗部、情报部还有锦衣卫的手中,剩下的那些,也都是安分守己,小心做人,并且,从家族中拿出最大限度的资源,来支持刘宇集团,以图保全家门富贵。与这些世族的心惊胆战相比,寒门势力发展迅速,很多原来因为出身、地位,空有一身才学而无报国门路的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朝堂,进入官场,很多自地方上功绩卓著,但却不愿意依附世族,污损名节的能臣干吏,也都通过改良后的察举制,经过情报部门的推荐,经过暗部、锦衣卫的重重核实,被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大多是秉承着一股正气,而此时的朝廷中,在刘宇的推动下,那也是守正黜邪,所以刘宇集团政治清明,众人用力。而且,由于是出身寒门,这些官员,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地方上的很多歪门邪道、不正之风是了若指掌,也是恨之入骨,他们当初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些丑陋的方面,但如今有了权力,有了最高领导者的支持,他们就能够放开手脚,铲除积弊,同时,对于朝廷所制定的许多切中时弊,有德惠于百姓的政策,他们也都能很快的接受,并且认真的执行下去,像民兵政策,朝堂上下的寒门官员,几乎都秉持着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在地方,在基层的时候,对百姓遭受的战火,对由于地方兵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对下属村落进行救援,以致百姓遭殃的惨剧,都是有切实体会的,民兵制度的实施,无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德政,自然要支持。所以,在刘宇的全力推动,寒门士子的全力支持下,在刘宇手中各种隐形力量的全方位监控下,民兵制度推行的十分顺利。
这种情况在宜君县也是一样,朱勇是大家族出身,但不敢违背朝廷新贵蜀王刘宇的旨意,而县尉何涛是寒门子弟,因军功拔擢,当初在李家镇,干的就是民团这一行,此时自然对民兵政策格外赞同。这样县令和县尉,意见统一,训练民兵的事情,就十分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要说,这个民兵政策在面对像这一次这样外族入侵的情况时,正好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但问题是,雍州实施这个政策时间实在是太短,从刘宇接管雍州,到现在鲜卑入侵,不到五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从组建民兵,到安排训练,根本就不够用,所以,不管是宜君县下属的乡村,还是宜君县本身,民兵都只有个架子而已,里面的人员没有完全编制好,训练也只进行了那么几次,所以,在鲜卑人第一次入侵的时候,宜君县才会出现数万百姓大逃亡的情况,如果当时这些乡村的民兵建设,已经和益州的程度相同的话,那只要几个村子联合起来,结成堡垒,那就凭鲜卑娄乞部那两千来人,根本讨不到多少便宜,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怎么说都没用。
好在,宜君县中的民兵,因为是县尉何涛亲自在抓,而且何涛也有管理民团的经验,加上县令朱勇在政策上的支持,组织建设,比起下面的乡村快了很多,现在尽管还是没有办法和正规军相比,但从人员架构,到组织训练上,都已经走上了正规,何涛心里明白,鲜卑人这次来的军队很多,一万六千余人,仅凭着自己手下的这几百官兵,凭着这城防并不太牢固的宜君县城,怕是到时候连个水花都冒不出,就会被淹没在鲜卑人的人山人海之中,所以,在战斗发起之前,他就命人,将城中的民兵都组织起来,就在城下待命,一旦出现危机,马上就登上城头协助防御。
按理说,就凭这些刚刚组建起来,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民兵,那就是到了城头上,也不管用,没准,他们一乱,或许还得给城头上那些人添乱,可何涛这边还有一层保险,那就是他当年在李家镇所训练的那支民团,此时也在宜君县的民兵之中在之前,鲜卑人第一次入侵的时候,李家镇的位置,在宜君县以东,他们听到鲜卑人要来的消息,并没有像其他村落一样惊慌失措,到县城去避难。这人经历过战场和没见过杀戮,完全就是两个精神境界,李家镇的民团,当年是何涛一手带出来的,那本事,不能和大汉朝的精锐相比,但比起宜君县城中的守军,那也差不许多。当初,何涛带领着这些人,多次打退鲜卑人和马贼的入侵,让李家镇成为附近这些村落中,受侵扰最少的村落。后来,何涛受到地方的举荐,到宜君县城担任县尉,可李家镇的这支民团,却没有因此而解散。尽管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者,但这民团的气候已经成了,即便是换个人指挥,只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一意的守土安民,那也是足够应付。
因为有这个底气,所以李家镇的百姓,没有到县城那里去避难,结果,也就躲过了在县城之下的那场大灾难,当然,也有一些鲜卑人来到李家镇,妄图劫掠一番,但来的人只不过是娄乞部的散兵游勇,三五十人一伙,要是去别的村子,或许这些人还能有所斩获,但到了李家镇,那镇中的民团连数百人拼杀的大场面都见识过,那里会把这几十人放在眼里,结果这些鲜卑人往李家镇这边一冲,没得到好处,反而被李家镇的民团一拥而上,乱刃分尸。这李家镇的民团也有好几百好人呢,又都经历过战阵,那砍几十个鲜卑小兵还不是手到擒来嘛可把这一拨人都给收拾了,李家镇的那些个老人心里面可就不安生了,他们活得长,经历的多,知道,这些黄须奴,都是十分记仇的,一个部族之间的人,那都十分的团结,要是被鲜卑人的大部队知道这几十个人被自己村里的人给灭了,那说不定人家鲜卑族的大军很快就会来到此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自己这个小小的村庄给抹平了尤其是,在他们从打县城逃回来的,邻村的那些人说起这次鲜卑人入侵,声势浩大,千军万马,李家镇的人心里面就更没底了,大家一合计,与其在这里疑神疑鬼,等着鲜卑人来报复,不如收拾细软,大家到县城中去避避风头,虽然逃回来的那帮人说,宜君县令不让流民进城,但县尉大人那是咱们李家镇的自己人,他能不照顾着这些乡里乡亲的人嘛?所以,这些人计议停当,便拖家带口,感到宜君县城。
这个时候,鲜卑人已经满载而归了,因为出来的人太多,鲜卑人的军纪也不是多么严明,四散劫掠的人也很多,所以,在李家镇被消灭的那几十个人,还没有被娄乞部消灭,而宜君县这边呢,看到鲜卑人退兵了,而且,朱勇这个县令,因为坐视百姓被杀戮,心中也是有愧,对于剩下的那些百姓,开启城门,放他们进城,算是对他自己的良心有个交代。李家镇的这批人就是这么个当口来到县城。尽管县太爷已经发话,可以让流民进城,但是,像李家镇这近千人的大队伍,那守门的兵士也不敢轻易的放他们进去,这李家镇的人便跟守门兵丁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你们县尉何涛何大人的乡亲,是你们何大人让我们来的,你们如果不信,可以去问问何涛,就说李家镇的老少都来投奔他了
守城的兵士一听,吓了一跳,别看一个县中,县令最大,但县官不如现管,何涛是县尉,宜君县所有的兵马,都归他管辖,守城的部队也不例外,所以一听这些人是自己大上司的乡亲,守城官立马就换了一张笑脸,一边谢罪安抚这些人,一边派人飞马禀报何涛。何涛接到消息,心中十分的欢喜,连忙亲自到城门处,将李家镇的众人接到城中。这就是上面有人好办事,何涛跟李家镇的耆老叙了旧,跟自己当年的这些手下见了面,就将李家镇的这些人安置到了南门附近的一大片空场子上,你看其他的流民,那都在北门的收容所,由官兵围着,名为保护,实际上是看管他们,怕他们闹事,而李家镇的这帮人,托了何涛的福,在南门落脚,而且行动自由,不受约束。
就在鲜卑人第二次入侵的前些日子,何涛因为预感到会有一场大战要落在宜春县的头上,所以到李家镇的聚集地,提出,将原来李家镇的民团,纳入到宜君县的民兵部队中,一来,可以更为迅速的提高宜君县这些新晋民兵的军事素质,另外,还能享受到县里面分拨的用于民兵建设的军费,可以补贴家用。李家镇的这些人听了,自然是没有二话,本来嘛,自己等人背井离乡来到县城,没有地种,那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加入民团呢,还有军饷可拿,这可相当划算。
因此,在今天的这些民兵当中,就有李家镇的民团,作为主力支撑着,何涛早就已经把李家镇民团的精锐分散到民兵的各支队伍当中,他相信,只要有了带头的人,有了主心骨,那这近万人的民兵,就是自己最大的一张王牌现在,宜君县城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等到时机一到,何涛就会下令,让民兵登城,和鲜卑人血战城头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三,到网址
第一百七十三章
骨颜部首领花涂,领了大帅毕古塔的将领,率领所部兵马,攻打宜君县城。他一出手,不管是鲜卑人,还是城头上的汉人,都是大吃一惊,因为他的部队中,有着充足的攻城器械二十多架云梯,好几辆冲车撞木,这种阵容,用来攻打宜君县这样的小县城,那是绰绰有余。别看后世的历史剧上,攻城一方那云梯,就好像是摆设一样,不是被人推到,就是被人放火烧掉,但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这云梯本就**米高,分量就不轻,再加上上面还有人,那就得有三四个人一起用力,才能推倒一架,要是人手充足的大城,倒是能应付过来,可宜君县人手不足啊,本来就只有六百来人的军队,经历了迷吞刚才这三次不要命的攻击,剩下的人也就还有四百来号,这么点人,分布在上百米的防御线上,那每一米也剩不下几个人。要说一个县城,怎么能有一百米的防御线,这不奇怪,就算是县城,方圆也有两三里,那城墙是成圈的,四道城门,四段城墙,东南西北,那都是有可能被攻击的地方,不能说,人家重点进攻西门和西段城墙,你就把其他的三面城墙都扔在那儿不管,那可就是自己找倒霉,哪一面的城墙都能上人,哪一个城门都能进军队。
所以这一圈好几百米的城墙,哪一段都得分派人手,进行防御。这战线一拉长,人员平均分布可就少了,何涛事先,已经预判到西门这一段,将是鲜卑人进攻的重点,所以把主力汉军,都放在西门这边,其他的三个城门,也有汉军防守,但大部分,都是城中的民兵。怎么县城里还有民兵呢,这就是刘宇当政所制定的政策,别看宜君县城归到刘宇手下时间不长,很多的人事任免,政务考核都没有来得及进行,但刘宇集团的基本政策,那都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县的,朱勇虽然觉得自己在政务考核中,难以及格,但该他处理的政务,他也是一点不敢耽误。毕竟,这政务办理不力,那是县令能力不足,大不了撤职丢官。但如果是把政务放在案头,办都不办,那可就是怠慢政事,按照朝廷的法令,那是官员恶意不作为,是要按律定罪处刑,轻则坐大牢,重则掉脑袋的勾当,而且按照刘宇严法治国,严法治吏的风格,掉脑袋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这条命,朱勇对于朝廷的这些基本政令,那是有一条办一条,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这民兵政策,就是刘宇集团的重点政策之一,要求,从县到乡、到村,都要积极的开展练兵活动,村里面要有乡勇,县里面,要有民兵,凡是农闲时节,县令、县尉都要认真的组织青壮进行军事训练,这个理由也很充分,如今是多事之秋,天下并不太平,时不常有外族、马贼侵扰各地,一个县城中的兵马有限,出于军费开支角度的考虑,在编正式军队的数目也不宜再继续增长,所以,保卫地方的任务,就要落到这些壮丁的手中,所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土地,不能总是指望别人来救护,村民们自己也要承担起守土之责。
当然,有人也担心,把这些壮丁都训练好了,到时候,民风彪悍,不容易地方治理。这种声音也被刘宇一手压下来,刘宇就直截了当的对手下的官员说,大汉朝如今烽烟四起,民风如果软弱,那就要吃亏挨打,受人欺凌,治世尚文,乱世尚武,此时天下战乱频仍,民风彪悍一些,恰到好处。至于说不好治理,更是无稽之谈,汉族的百姓那是天底下第一号能吃苦耐劳的,逆来顺受,小富即安,这几乎成了汉民族的美德,只要能有一口饭吃,有衣穿,有个遮风挡雨的处所安身,那老百姓就不会去变乱,但如果地方官肆意压迫百姓,盘剥良民,导致天怒人怨,让老百姓没有活路,那老百姓就是杀官造反,从我这儿起,那也是举双手赞成的你要是个清官,是个能吏,根本就不用考虑民风是否彪悍,但反之,你是个赃官,是个酷吏,那老百姓摘了你的脑袋,灭了你quan家,你也是咎由自取,朝廷也不会为了你这种败类出头
有了刘宇的这种态度,那底下的官员还有什么可说的,毕竟刘宇集团的官员,待遇是整个大汉朝最好的,可吏治也是大汉朝所有诸侯之中最为严厉的,当然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实行了科举制,变革了察举制之后,在刘宇刻意的支持之下,门阀世族在刘宇集团中的势力不断的被打压,寒门士子在朝廷中,在地方上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刘宇不否认,世家由于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能够培养出十分优秀的人才继承家业,但他对于所谓千年世家,百年王朝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就是不信这个邪,一个家族,能够在千年之中,左右逢源,历经数朝而不倒,那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这个家族就是毒瘤,王朝兴盛的时候,他跟着发大财,王朝衰落的时候,他也是财源不断,等到王朝覆灭的时候,他就能将脸皮一换,继续逢迎新的朝廷,像这种靠着政治投机存活,丝毫没有节气的世家,不将其收拾掉,实无天理。
因此,从掌握最高权力时起,刘宇就集中力量,对管辖地域的世家进行了大清理,如今整个益州境内的门阀势力已经被打压到历史低点,很多传承数十代的世族,都消失在暗部、情报部还有锦衣卫的手中,剩下的那些,也都是安分守己,小心做人,并且,从家族中拿出最大限度的资源,来支持刘宇集团,以图保全家门富贵。与这些世族的心惊胆战相比,寒门势力发展迅速,很多原来因为出身、地位,空有一身才学而无报国门路的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制,进入朝堂,进入官场,很多自地方上功绩卓著,但却不愿意依附世族,污损名节的能臣干吏,也都通过改良后的察举制,经过情报部门的推荐,经过暗部、锦衣卫的重重核实,被提拔到更高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大多是秉承着一股正气,而此时的朝廷中,在刘宇的推动下,那也是守正黜邪,所以刘宇集团政治清明,众人用力。而且,由于是出身寒门,这些官员,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于地方上的很多歪门邪道、不正之风是了若指掌,也是恨之入骨,他们当初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些丑陋的方面,但如今有了权力,有了最高领导者的支持,他们就能够放开手脚,铲除积弊,同时,对于朝廷所制定的许多切中时弊,有德惠于百姓的政策,他们也都能很快的接受,并且认真的执行下去,像民兵政策,朝堂上下的寒门官员,几乎都秉持着支持的态度,因为他们在地方,在基层的时候,对百姓遭受的战火,对由于地方兵力不足而无法及时对下属村落进行救援,以致百姓遭殃的惨剧,都是有切实体会的,民兵制度的实施,无疑,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德政,自然要支持。所以,在刘宇的全力推动,寒门士子的全力支持下,在刘宇手中各种隐形力量的全方位监控下,民兵制度推行的十分顺利。
这种情况在宜君县也是一样,朱勇是大家族出身,但不敢违背朝廷新贵蜀王刘宇的旨意,而县尉何涛是寒门子弟,因军功拔擢,当初在李家镇,干的就是民团这一行,此时自然对民兵政策格外赞同。这样县令和县尉,意见统一,训练民兵的事情,就十分顺利的推行了下去。要说,这个民兵政策在面对像这一次这样外族入侵的情况时,正好是它发挥作用的时候,但问题是,雍州实施这个政策时间实在是太短,从刘宇接管雍州,到现在鲜卑入侵,不到五个月,这么短的时间,从组建民兵,到安排训练,根本就不够用,所以,不管是宜君县下属的乡村,还是宜君县本身,民兵都只有个架子而已,里面的人员没有完全编制好,训练也只进行了那么几次,所以,在鲜卑人第一次入侵的时候,宜君县才会出现数万百姓大逃亡的情况,如果当时这些乡村的民兵建设,已经和益州的程度相同的话,那只要几个村子联合起来,结成堡垒,那就凭鲜卑娄乞部那两千来人,根本讨不到多少便宜,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怎么说都没用。
好在,宜君县中的民兵,因为是县尉何涛亲自在抓,而且何涛也有管理民团的经验,加上县令朱勇在政策上的支持,组织建设,比起下面的乡村快了很多,现在尽管还是没有办法和正规军相比,但从人员架构,到组织训练上,都已经走上了正规,何涛心里明白,鲜卑人这次来的军队很多,一万六千余人,仅凭着自己手下的这几百官兵,凭着这城防并不太牢固的宜君县城,怕是到时候连个水花都冒不出,就会被淹没在鲜卑人的人山人海之中,所以,在战斗发起之前,他就命人,将城中的民兵都组织起来,就在城下待命,一旦出现危机,马上就登上城头协助防御。
按理说,就凭这些刚刚组建起来,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民兵,那就是到了城头上,也不管用,没准,他们一乱,或许还得给城头上那些人添乱,可何涛这边还有一层保险,那就是他当年在李家镇所训练的那支民团,此时也在宜君县的民兵之中在之前,鲜卑人第一次入侵的时候,李家镇的位置,在宜君县以东,他们听到鲜卑人要来的消息,并没有像其他村落一样惊慌失措,到县城去避难。这人经历过战场和没见过杀戮,完全就是两个精神境界,李家镇的民团,当年是何涛一手带出来的,那本事,不能和大汉朝的精锐相比,但比起宜君县城中的守军,那也差不许多。当初,何涛带领着这些人,多次打退鲜卑人和马贼的入侵,让李家镇成为附近这些村落中,受侵扰最少的村落。后来,何涛受到地方的举荐,到宜君县城担任县尉,可李家镇的这支民团,却没有因此而解散。尽管少了一个优秀的指挥者,但这民团的气候已经成了,即便是换个人指挥,只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一意的守土安民,那也是足够应付。
因为有这个底气,所以李家镇的百姓,没有到县城那里去避难,结果,也就躲过了在县城之下的那场大灾难,当然,也有一些鲜卑人来到李家镇,妄图劫掠一番,但来的人只不过是娄乞部的散兵游勇,三五十人一伙,要是去别的村子,或许这些人还能有所斩获,但到了李家镇,那镇中的民团连数百人拼杀的大场面都见识过,那里会把这几十人放在眼里,结果这些鲜卑人往李家镇这边一冲,没得到好处,反而被李家镇的民团一拥而上,乱刃分尸。这李家镇的民团也有好几百好人呢,又都经历过战阵,那砍几十个鲜卑小兵还不是手到擒来嘛可把这一拨人都给收拾了,李家镇的那些个老人心里面可就不安生了,他们活得长,经历的多,知道,这些黄须奴,都是十分记仇的,一个部族之间的人,那都十分的团结,要是被鲜卑人的大部队知道这几十个人被自己村里的人给灭了,那说不定人家鲜卑族的大军很快就会来到此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自己这个小小的村庄给抹平了尤其是,在他们从打县城逃回来的,邻村的那些人说起这次鲜卑人入侵,声势浩大,千军万马,李家镇的人心里面就更没底了,大家一合计,与其在这里疑神疑鬼,等着鲜卑人来报复,不如收拾细软,大家到县城中去避避风头,虽然逃回来的那帮人说,宜君县令不让流民进城,但县尉大人那是咱们李家镇的自己人,他能不照顾着这些乡里乡亲的人嘛?所以,这些人计议停当,便拖家带口,感到宜君县城。
这个时候,鲜卑人已经满载而归了,因为出来的人太多,鲜卑人的军纪也不是多么严明,四散劫掠的人也很多,所以,在李家镇被消灭的那几十个人,还没有被娄乞部消灭,而宜君县这边呢,看到鲜卑人退兵了,而且,朱勇这个县令,因为坐视百姓被杀戮,心中也是有愧,对于剩下的那些百姓,开启城门,放他们进城,算是对他自己的良心有个交代。李家镇的这批人就是这么个当口来到县城。尽管县太爷已经发话,可以让流民进城,但是,像李家镇这近千人的大队伍,那守门的兵士也不敢轻易的放他们进去,这李家镇的人便跟守门兵丁说,我们这些人,都是你们县尉何涛何大人的乡亲,是你们何大人让我们来的,你们如果不信,可以去问问何涛,就说李家镇的老少都来投奔他了
守城的兵士一听,吓了一跳,别看一个县中,县令最大,但县官不如现管,何涛是县尉,宜君县所有的兵马,都归他管辖,守城的部队也不例外,所以一听这些人是自己大上司的乡亲,守城官立马就换了一张笑脸,一边谢罪安抚这些人,一边派人飞马禀报何涛。何涛接到消息,心中十分的欢喜,连忙亲自到城门处,将李家镇的众人接到城中。这就是上面有人好办事,何涛跟李家镇的耆老叙了旧,跟自己当年的这些手下见了面,就将李家镇的这些人安置到了南门附近的一大片空场子上,你看其他的流民,那都在北门的收容所,由官兵围着,名为保护,实际上是看管他们,怕他们闹事,而李家镇的这帮人,托了何涛的福,在南门落脚,而且行动自由,不受约束。
就在鲜卑人第二次入侵的前些日子,何涛因为预感到会有一场大战要落在宜春县的头上,所以到李家镇的聚集地,提出,将原来李家镇的民团,纳入到宜君县的民兵部队中,一来,可以更为迅速的提高宜君县这些新晋民兵的军事素质,另外,还能享受到县里面分拨的用于民兵建设的军费,可以补贴家用。李家镇的这些人听了,自然是没有二话,本来嘛,自己等人背井离乡来到县城,没有地种,那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加入民团呢,还有军饷可拿,这可相当划算。
因此,在今天的这些民兵当中,就有李家镇的民团,作为主力支撑着,何涛早就已经把李家镇民团的精锐分散到民兵的各支队伍当中,他相信,只要有了带头的人,有了主心骨,那这近万人的民兵,就是自己最大的一张王牌现在,宜君县城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等到时机一到,何涛就会下令,让民兵登城,和鲜卑人血战城头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百七十三,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