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子 第223 汉世边疆政策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23汉世边疆政策
“刘石擢迁河东太守,夏育下放金城太守,刘伯兴入雒为虎赍中郎将。”董卓毫无犹豫的,提出和解条件。
从董卓角度看来,刘石出身于洪波亭侯府家奴,平素为刘杲打理事务,几乎算是刘杲分身。
刘杲整顿盐池之事,波及司隶、三辅各州郡士族,董卓也大略知道一些。盐池利润,董卓虽不曾接触过,但是也有模糊印象,晓得是个好经营。董卓以为,刘杲这是为将来九门侯府筹划一些长远经营,以便以后兴盛家族,也没太过在意。
汉世人,大多看重家族,认为只有家族长久兴盛,那才是毫无遗憾的成功。董卓也不免俗。因为此,董卓便越例,将刘石擢升至河东太守,守护刘杲在盐池的筹划。
大汉百余郡国,同为太守,若非军事需要,其地位截然不同。司隶附近太守,尽是官场达人,四方名士,而边鄙野郡,虽为郡太守,地位尚不如内地一县令。
刘石担任校尉,戍守边疆数年后,迁为陇西太守。当时陇西尚乱,刘石之所以挂名陇西太守,多因军事方略,而非行政因素。挂职陇西太守又许久后,刘石才被调迁为金城太守。至此时,刘石才算真正完成,自单纯武将向常规官员的转变。
汉世金城郡荒芜,刘石虽任职金城太守,但是比起河东郡这样的富饶大郡太守,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能相提并论。
董卓擢升刘石为河东太守,便是向刘杲表达诚心,并顺便保证刘杲的盐池筹划。
夏育,乃是当年段颎名下左膀右臂,十数年前,就是名动汉帝国之大将。自夏育走出鲜卑大败阴影,因刘杲在金城郡复出后,凉州鼎沸,关西震惊。
无数当年段颎部下,以及山间汉化义胡,纷纷递交诚意,相聚于夏育旗下。借助于昔日段颎威名,夏育不曾开口,已经聚集来无数部曲。直至朝廷诏书照夏育入雒后,凉州四方势力才渐渐回复平静。
汉世,自孝武帝跃马扬鞭,并两越,灭朝鲜,败匈奴,开西域,降服西南夷以来,周围已无能对抗汉帝国之大敌。然而因为早在三代建朔年代,中原王朝已经将良田美地尽数霸占,孝武皇帝四方开辟的领土,多是丘林、高原、层峦山脉。
自孝武皇帝开疆以来,汉世中原的农耕文明逐渐向新开辟疆土传播,譬如后世的陕北,便是在孝武皇帝之后,才缓慢发展农耕,逐渐繁衍生息;又如湟水流域,亦是孝武皇帝之后,才开辟田地,种植经营;再如交州,许多汉世习俗也是孝武皇帝之后,才缓慢传播的。
因为农耕条件限制,且南方云梦泽尚未改造,当此时,后世湖南南部、云贵、两广、越南,大多数地方都是相当荒芜,少有人烟。对汉帝国来说,这些地方,非但不能盈利,反而时常面临土著反叛。
自孝武皇帝开疆至今,汉帝国一直在缓慢的消化这些疆土,移民繁衍、改良当地风俗、更换耕作器械。又因为地广人稀,后世两广、云贵、越南一带,大汉政策多是委派中央官吏,协调当地土著大族、或是移民大族,治理一方。
泛而论之,便是官吏统帅大族,大族掌辖当地土著,除非特殊事务,官吏很少直接处理土著相关事宜。改风易俗,缓慢开发,这是汉帝国统辖边疆的不文制度,条目称之曰“仁义教化”。
以东亚地形图来看,凡是稍稍能改造成良田的区域,无不被汉帝国牢牢掌握,派去戍卒守卫,置郡县官吏劝善。譬如后世越南,有汉之前,空占良田,却不熟悉耕种,至汉帝国开疆置郡县后,才迅速将这一块平原改革为农耕文明。
而后,国家混乱时,后世越南这块土地也是常有反叛,但是无一不被汉帝国轻松镇压。凡是来交州镇压反叛的,基本上都属于镀金,但凡不是战略出问题,大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些辖区之外的蛮夷,愿来投降,接受庇护之;不愿来降的也不勉强。只要无人在汉帝国郡县辖区内反叛,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也是因为汉帝国诸公认为开疆收益太小,不值得进行耗费钱财。
譬如后世海南岛,因为当地气候不合中原,且又属于海岛,难以快速出兵镇压反叛,又不曾有少许收益,历经数次反复,汉帝国终于将此地抛弃。这种处置,却是限制于生产条件,以及难以维持数万里补给战线,汉帝国对偏远之地,无能为力。
自后世海南岛被弃之后,汉帝国高层便泛起开疆无用论,认为化外之地,虽方圆两千里,税收难比内郡一县。若非土著自愿来降,请求庇护,不可再兴刀兵,空费钱财,收编不毛之地,浪费大汉之财帛,养化外之蛮夷。
本质一句话,汉世生产条件下,开疆辟土对朝廷诸公来说是一种负担,难以见到盈利,认为所谓开疆辟土,只是简单的炫耀武力。
孝武皇帝开疆,其主要目的是击溃匈奴大患。
贵霜帝国统辖后世北印度,安息帝国据中亚并与罗马交战,但是两国却始终不能与匈奴对抗。横向比较,汉世匈奴与后世蒙古强盛时,几无差别,甚至更强。
孝武皇帝为击败匈奴,除国家大患,这才广派使节,探索匈奴国家详情,以及匈奴周围敌对势力,欲行合纵连横之术,围击匈奴。
譬如孝武皇帝之所以收编西南夷,原因便是自西域使节传递来的资料,研究出自后世缅甸过孟加拉国,陆地能直接通往北印度、巴基斯坦。孝武皇帝为探索后世南亚次大陆通道,连番派出数位使节。
不过因为连续几次,使节大都是死于路上,经久无消息传至长安,孝武皇帝才无奈放弃自南方,连势贵霜等大小中亚国家计策。南行方针,也只至后世缅甸,便因为道路艰难,草草终结。
后世读史者,常常感慨,若是当时使节中,再出现一位张骞这般人物,打通南亚次大陆通道,汉帝国自南道经印度,那历史又该如何演化?
后世殖民时代,土地意味着资源。但是汉世条件下,运输资源的收益,还没有运输本身损耗大,所以汉世商人,多是选择千里之内交易,不乐意长途经营,拔山越水,行走蛮荒中。唯有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丝绸等物品一出敦煌郡,价格数倍数十倍上翻,虽然道路损耗严重,但是仍有收获,最能吸引汉世商人目光。因此汉帝国对四周之地,也就对西域略略关心。
一旦商道被断,汉帝国必定会出兵来伐,驱除其他势力。这是因为丝绸之路道上的商人,多是关西士族,在朝廷中影响深远。甚至有时大军出征西域军费,便是这些商人凑出。
是以,虽然西域是匈奴、贵霜、安息、大宛、康居、乌孙等各方势力的焦点,但是一旦商道被断,汉军立即兵出敦煌,不似后世海南岛那般,随手抛弃之后,再也不管不问。
闲话絮叨如此多,却是说汉世军将,志向大多趋向于安定边疆,诛杀叛逆,维护汉帝国正在开发的地盘,对于开疆辟土,将周遭“不毛之地”纳入大汉版图,却是兴趣乏乏,亦不以为然。
董卓生于汉世边疆陇西郡,又担任过西域戊己校尉,可谓说对汉帝国的边疆政策感悟良多。
刘杲出湟水大破韩遂后,董卓就开始关注刘杲。
刘杲命令赵云开发西海{今青海},刘石营建新城西宁两事,董卓也多有耳闻。赵云开发西海,刘石营建西宁,刘杲名义上称之为稳定湟中布局,丝毫不提及开疆辟土,土著纳降。
刘杲虽然淡化此事,但是董卓依然隐隐察觉出刘杲与汉世其他将军的不同。汉世军将,或是视蛮夷野胡为便宜兵卒;或是心怀鄙视,视之如草芥,类如刘杲这般重视蛮夷的却很少。
因为董卓没有后世两千年见识,猜不透刘杲为什么不辞劳苦的经营湟水。但是董卓却断定,刘杲行事,必有目的,为防止和解一事,因为某些说不出口缘由破灭,董卓选择退步,迁夏育为金城太守,不干扰刘杲个人计划。
夏育在西凉声望高绝,一旦放夏育回西凉,短时间内,必然崛起一个由段颎旧时官吏组成的集团。
这一点上,董卓几乎与历史上一样,选择放弃西凉。只不过历史上,霸占西凉的是韩遂、马腾,这时空却是董卓有意选择的夏育。
迁刘石为河东太守,夏育下放为金城太守,这皆是董卓对刘杲的让步。
有付出,亦当有所求。
董卓百般让步,目的自然就是第三条:刘杲入雒为虎赍中郎将!
第223汉世边疆政策
“刘石擢迁河东太守,夏育下放金城太守,刘伯兴入雒为虎赍中郎将。”董卓毫无犹豫的,提出和解条件。
从董卓角度看来,刘石出身于洪波亭侯府家奴,平素为刘杲打理事务,几乎算是刘杲分身。
刘杲整顿盐池之事,波及司隶、三辅各州郡士族,董卓也大略知道一些。盐池利润,董卓虽不曾接触过,但是也有模糊印象,晓得是个好经营。董卓以为,刘杲这是为将来九门侯府筹划一些长远经营,以便以后兴盛家族,也没太过在意。
汉世人,大多看重家族,认为只有家族长久兴盛,那才是毫无遗憾的成功。董卓也不免俗。因为此,董卓便越例,将刘石擢升至河东太守,守护刘杲在盐池的筹划。
大汉百余郡国,同为太守,若非军事需要,其地位截然不同。司隶附近太守,尽是官场达人,四方名士,而边鄙野郡,虽为郡太守,地位尚不如内地一县令。
刘石担任校尉,戍守边疆数年后,迁为陇西太守。当时陇西尚乱,刘石之所以挂名陇西太守,多因军事方略,而非行政因素。挂职陇西太守又许久后,刘石才被调迁为金城太守。至此时,刘石才算真正完成,自单纯武将向常规官员的转变。
汉世金城郡荒芜,刘石虽任职金城太守,但是比起河东郡这样的富饶大郡太守,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能相提并论。
董卓擢升刘石为河东太守,便是向刘杲表达诚心,并顺便保证刘杲的盐池筹划。
夏育,乃是当年段颎名下左膀右臂,十数年前,就是名动汉帝国之大将。自夏育走出鲜卑大败阴影,因刘杲在金城郡复出后,凉州鼎沸,关西震惊。
无数当年段颎部下,以及山间汉化义胡,纷纷递交诚意,相聚于夏育旗下。借助于昔日段颎威名,夏育不曾开口,已经聚集来无数部曲。直至朝廷诏书照夏育入雒后,凉州四方势力才渐渐回复平静。
汉世,自孝武帝跃马扬鞭,并两越,灭朝鲜,败匈奴,开西域,降服西南夷以来,周围已无能对抗汉帝国之大敌。然而因为早在三代建朔年代,中原王朝已经将良田美地尽数霸占,孝武皇帝四方开辟的领土,多是丘林、高原、层峦山脉。
自孝武皇帝开疆以来,汉世中原的农耕文明逐渐向新开辟疆土传播,譬如后世的陕北,便是在孝武皇帝之后,才缓慢发展农耕,逐渐繁衍生息;又如湟水流域,亦是孝武皇帝之后,才开辟田地,种植经营;再如交州,许多汉世习俗也是孝武皇帝之后,才缓慢传播的。
因为农耕条件限制,且南方云梦泽尚未改造,当此时,后世湖南南部、云贵、两广、越南,大多数地方都是相当荒芜,少有人烟。对汉帝国来说,这些地方,非但不能盈利,反而时常面临土著反叛。
自孝武皇帝开疆至今,汉帝国一直在缓慢的消化这些疆土,移民繁衍、改良当地风俗、更换耕作器械。又因为地广人稀,后世两广、云贵、越南一带,大汉政策多是委派中央官吏,协调当地土著大族、或是移民大族,治理一方。
泛而论之,便是官吏统帅大族,大族掌辖当地土著,除非特殊事务,官吏很少直接处理土著相关事宜。改风易俗,缓慢开发,这是汉帝国统辖边疆的不文制度,条目称之曰“仁义教化”。
以东亚地形图来看,凡是稍稍能改造成良田的区域,无不被汉帝国牢牢掌握,派去戍卒守卫,置郡县官吏劝善。譬如后世越南,有汉之前,空占良田,却不熟悉耕种,至汉帝国开疆置郡县后,才迅速将这一块平原改革为农耕文明。
而后,国家混乱时,后世越南这块土地也是常有反叛,但是无一不被汉帝国轻松镇压。凡是来交州镇压反叛的,基本上都属于镀金,但凡不是战略出问题,大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一些辖区之外的蛮夷,愿来投降,接受庇护之;不愿来降的也不勉强。只要无人在汉帝国郡县辖区内反叛,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也是因为汉帝国诸公认为开疆收益太小,不值得进行耗费钱财。
譬如后世海南岛,因为当地气候不合中原,且又属于海岛,难以快速出兵镇压反叛,又不曾有少许收益,历经数次反复,汉帝国终于将此地抛弃。这种处置,却是限制于生产条件,以及难以维持数万里补给战线,汉帝国对偏远之地,无能为力。
自后世海南岛被弃之后,汉帝国高层便泛起开疆无用论,认为化外之地,虽方圆两千里,税收难比内郡一县。若非土著自愿来降,请求庇护,不可再兴刀兵,空费钱财,收编不毛之地,浪费大汉之财帛,养化外之蛮夷。
本质一句话,汉世生产条件下,开疆辟土对朝廷诸公来说是一种负担,难以见到盈利,认为所谓开疆辟土,只是简单的炫耀武力。
孝武皇帝开疆,其主要目的是击溃匈奴大患。
贵霜帝国统辖后世北印度,安息帝国据中亚并与罗马交战,但是两国却始终不能与匈奴对抗。横向比较,汉世匈奴与后世蒙古强盛时,几无差别,甚至更强。
孝武皇帝为击败匈奴,除国家大患,这才广派使节,探索匈奴国家详情,以及匈奴周围敌对势力,欲行合纵连横之术,围击匈奴。
譬如孝武皇帝之所以收编西南夷,原因便是自西域使节传递来的资料,研究出自后世缅甸过孟加拉国,陆地能直接通往北印度、巴基斯坦。孝武皇帝为探索后世南亚次大陆通道,连番派出数位使节。
不过因为连续几次,使节大都是死于路上,经久无消息传至长安,孝武皇帝才无奈放弃自南方,连势贵霜等大小中亚国家计策。南行方针,也只至后世缅甸,便因为道路艰难,草草终结。
后世读史者,常常感慨,若是当时使节中,再出现一位张骞这般人物,打通南亚次大陆通道,汉帝国自南道经印度,那历史又该如何演化?
后世殖民时代,土地意味着资源。但是汉世条件下,运输资源的收益,还没有运输本身损耗大,所以汉世商人,多是选择千里之内交易,不乐意长途经营,拔山越水,行走蛮荒中。唯有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丝绸等物品一出敦煌郡,价格数倍数十倍上翻,虽然道路损耗严重,但是仍有收获,最能吸引汉世商人目光。因此汉帝国对四周之地,也就对西域略略关心。
一旦商道被断,汉帝国必定会出兵来伐,驱除其他势力。这是因为丝绸之路道上的商人,多是关西士族,在朝廷中影响深远。甚至有时大军出征西域军费,便是这些商人凑出。
是以,虽然西域是匈奴、贵霜、安息、大宛、康居、乌孙等各方势力的焦点,但是一旦商道被断,汉军立即兵出敦煌,不似后世海南岛那般,随手抛弃之后,再也不管不问。
闲话絮叨如此多,却是说汉世军将,志向大多趋向于安定边疆,诛杀叛逆,维护汉帝国正在开发的地盘,对于开疆辟土,将周遭“不毛之地”纳入大汉版图,却是兴趣乏乏,亦不以为然。
董卓生于汉世边疆陇西郡,又担任过西域戊己校尉,可谓说对汉帝国的边疆政策感悟良多。
刘杲出湟水大破韩遂后,董卓就开始关注刘杲。
刘杲命令赵云开发西海{今青海},刘石营建新城西宁两事,董卓也多有耳闻。赵云开发西海,刘石营建西宁,刘杲名义上称之为稳定湟中布局,丝毫不提及开疆辟土,土著纳降。
刘杲虽然淡化此事,但是董卓依然隐隐察觉出刘杲与汉世其他将军的不同。汉世军将,或是视蛮夷野胡为便宜兵卒;或是心怀鄙视,视之如草芥,类如刘杲这般重视蛮夷的却很少。
因为董卓没有后世两千年见识,猜不透刘杲为什么不辞劳苦的经营湟水。但是董卓却断定,刘杲行事,必有目的,为防止和解一事,因为某些说不出口缘由破灭,董卓选择退步,迁夏育为金城太守,不干扰刘杲个人计划。
夏育在西凉声望高绝,一旦放夏育回西凉,短时间内,必然崛起一个由段颎旧时官吏组成的集团。
这一点上,董卓几乎与历史上一样,选择放弃西凉。只不过历史上,霸占西凉的是韩遂、马腾,这时空却是董卓有意选择的夏育。
迁刘石为河东太守,夏育下放为金城太守,这皆是董卓对刘杲的让步。
有付出,亦当有所求。
董卓百般让步,目的自然就是第三条:刘杲入雒为虎赍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