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失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真是病来如山倒,即便曹颙觉得自己身体确实无大碍,可这场伤寒可彻底使得她躺下来这半个月中,京城官场有好几件大事发生。
首先是太和殿刻试天下武举,其次就是致仕老臣田从典在离京第二日病故与良乡,第三件事就是皇上有旨,旗员外放为官者,不准带十八岁以上子弟随任;现随任者,则撤回该旗。
穷文富武,武进士之途向来是八旗子弟晋身之路。
汉人中了武进士,不过走到地方做干总;若是满蒙、汉军子弟中了武进士,上三旗者可入侍卫处,下五旗者也能入护军营、先锋营当差。
因此,关注的人即便不比文举多,也委实不少。
没想到等到武进士出来,皇上却更改了历年妩矩,上三旗武进士尽管依旧进了侍卫处,可以没有经验为由,只是蓝钥侍卫开始历练。
补一二三等侍卫,是三、四、五品,还有机会入内班,当值御前;蓝钥只是六品,且不入内班。
对满蒙武进士前途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这下子,影响的不是一家两家,可也没有人敢上折子去质问雍正什么,只是私下里唠叨不满是少不得的。
而田从典老大人致仕,又是赐宴、又是赐联,而后离京时,也有百官相送,何其风光。
谁能想到,这才风光两日,出京不足百里,老大人就一命呜呼。
皇上这边,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前往良乡为其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洱,并赐祭葬、谥文端。
如此一来,田从典也算死后哀荣。
可是哀荣毕竟是哀荣,暗中唏嘘的汉大臣不是只个两个。
旗员还好,致仕后依旧在京养老,无需千里还乡;汉大臣即便官居一品,也终有叶落归狠之时。
若是田从典不是冬日告老,若是皇上不是即时准了告老折子,又下令赐宴送行,老大人会去的这么早?
虽说论起年龄来,老大人已经七十七,可既是致仕前依旧能往衙署处理政务,依旧能在御前听差,可见身体差不了。
这说去就去了。
即便是致仕,等到阳春三月慢行还乡,也不至于会有这个结果。
不许旗员携十八岁以上子弟赴任,也使得不少人腹诽。
带家眷子弟赴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亲子也好,侄子、族侄也罢,都是官员信赖之人。有的时候,官员不方便出面的,其子侄就能代为出面,即便有什么不妥当,也不过是一句管教不严而已。
这些官场猫腻,又是谁不晓得的。
皇上这一招,以加恩之名,让官员十八岁以上子弟留京当差,也是断了旗员的一条财路。
另外,那些想着天高皇帝远,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大爷们,也要掂量掂量,想要再伸手的话,可没有子侄“年少无知,丶“年少轻狂,给他们做挡箭牌。
这三件事一连串下来,像是越发做实雍正“刻恩寡情,之名。
对曹家来说,这三件事影响不大。
不管是雍正改革武进士入值侍卫处的妩矩,还有禁止旗员携成年子弟赴任,曹颙心里,都是赞成的。
武科与文科一样,都是三年一考,入榜的武进士中,上三旗虽比例不大,可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侍卫处的侍卫都是有定额。
进去一个,就要放出一个。
为了给这些新进士让位置,就要将老侍卫外放。
偏生侍卫多数年纪不大,品级都高,外放又要升一极,能选择的官缺又有限,调一人就要有一连串得变动。
而对皇上来说,那些功勋子弟在御前当值,比武进士出身的子弟在御前当值好处更多,更容易拉拢与制衡八旗大姓。
田从典病故之事,曹颙也不免感叹两声。
真不知怎么说这些大臣才好,或许是十年寒窗苦读,又千军苏马过了科举的独木桥,功名前程来的委实不容易,使得他们越发放不开。看那些满洲大员,除了做到大学士,不好告老的之外,其他尚书侍郎多走过了六十就开始致仕,若是实在得圣心的,便留几年;若是圣眷平平的,就回家悠哉养老。
虽说现下田从典与他是平级,可毕竟做过他的上司,在官场上有这层关系在也算比旁人关系深些。
只是田从典病故时,正是曹颙病的最重之时,也无力亲自吊祭,便托曹项代自己吊祭一番。
曹项正是被点的那边去料理田从典后事的侍读学士,奉旨前往良乡料理田从典后事。
田从典长子已故,身边只有个弱冠幼子,无法主持这样的大事。
曹项在良乡待了五天,过了田从典“头。” 灵柩还乡才返京复命。
这时,曹颙经过数日调养,精神已经好上许多。
曹项过来后,曹颙少不得问起田从典的后事。
“大哥,我算是见着了,什么是人走茶凉。良乡与京城不过六十里,即便本人到不了,遣子侄仆人代祭,也不费什么事。可是就算这样,吊祭的人也寥寥无几。还是大哥厚道,即便与田从典往来不多,又在病中,依旧不忘吊祭之事。”曹项感叹道。
曹颙听了,有些意外,道:“难道田大人的后事冷清?”
毕竟这个时代,世人重白事更重视红事,况且田从典还是在吏部尚书位上原级致仕,良乡离京城又近,怎么也不该太过冷清才是。
曹项在官场多年,早已不是昔日阿蒙。
见堂兄一时还想不到缘故,曹项便道:“换做其他大人如此,也不至于这般冷清。田从典不仅性子耿直,在官场上鲜少有知交往来,更重要得是子孙凋零,长子无用病故,幼子才十几岁,尚无功名……田从典这一去,田家在官场上再无后续,那些人又哪里乐意费心思,省下这一笔,多吃两顿酒也是好的……”
曹颙听了,哪里还有不懂,却实在无话可说。
世人多功利,他曹颙也不例外,只是他求的不是官场关系利益,而是别的。
他叫堂弟代自己吊祭,只想的是不失礼数,不违自巴“教厚,之名。
同那些连敷衍都不愿敷衍的部院大臣相比,他这样的隐晦私心也算不上什么高尚。
见堂兄情绪低沉,曹项还以为是为田从典不平,忙道:“其实,也没我说的那么严重,京里过去吊祭的人虽不多,可地方官都到了。皇上又有恩旨下来,等田大人灵柩到山西,那边也不会怠慢,总会风光大葬。”
曹颙晓得堂弟误会了可也没有解释只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过了腊八,曹颙的病症又反复起来,原本转好的精神头也萎靡下来可正如陈太医所说,他当年身体亏的太厉害,这次伤寒诱发了不少病症出来,最明显就是开始咳嗽,搁在三百年后,不过是感冒引发的肺炎,并不算什么大病;可在当时,用太医的话来说,就是转了“肺痨”可走了不得的大病。
如此一来,越发证实曹颙身体“病弱,之说。
初瑜更是眼困没断了红过,衣不解带地侍候;李氏早已吃起长斋,又往好几处寺庙捐了香油钱。
几个孩子也是忧心忡忡,恒生与左住兄弟天天过来报道,连怀孕的妞妞也回来了两次。
所有的人,都围着曹颙转。
外头更是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已经有人隐晦地提及户部尚书何时出缺之事。
曹颙后世是得过肺炎上,开始并不将这个当回事,每每还不忘劝慰家人。
可见大家都忍痛含悲的模样,曹颙的心情也渐渐被感染,变得烦躁起来。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界,感冒了肺炎了输液几天就能好;这是三百年前,感冒肺炎都是大症状的时代。
难道,自己重生一回,就为了兢兢业业过二十年,然后得了个感冒就挂掉?
自己向来缺少安全感,为了好好活着,费心费力,没想到君权与政治倾轧都没损害他半分,却被一场感冒折腾得死去活来。
曹颙的心乱了,情绪也焦躁起来。
看到妻儿围在自己身边,他也觉得烦,统统地撵出屋子。
初瑜与天佑虽担心曹颙,可也不敢违了他的心意,生怕这个时候气着他。
可放然他一个人情绪不稳地待着,母子两个也不放心。
思量一番,初瑜吩咐儿子去请十六阿哥过来。
十六阿哥昨日还来过,听了天佑的话,半点没耽搁,直接与他过来曹颙坐在炕头,眼睛发直,脑子里正在走神。
他才三十多岁,养花养鸟的退休日子半点没享过,要是就这么走了,还真的不甘心。
他不知自己是不是后悔,为什么要贪恋曹家权势走官场仕途这条路,若是早就想开些,早早出洋的话,会不会健康能得到保障?
还有自己当年为康熙挡的那一剑,有多少真心,有多少算计?
真己装“纯良,装惯了,自己都要相信自己是善的,可实际上这些年他手上沾的血也不少。
若是世间真有因果,他又如何能得善终?
李氏还有长生,初瑜还有孩子们,天佑、恒生有妻族做助力,天慧、天宝有兄长可以依靠,似乎也没有哪个是离不开他……,
真是病来如山倒,即便曹颙觉得自己身体确实无大碍,可这场伤寒可彻底使得她躺下来这半个月中,京城官场有好几件大事发生。
首先是太和殿刻试天下武举,其次就是致仕老臣田从典在离京第二日病故与良乡,第三件事就是皇上有旨,旗员外放为官者,不准带十八岁以上子弟随任;现随任者,则撤回该旗。
穷文富武,武进士之途向来是八旗子弟晋身之路。
汉人中了武进士,不过走到地方做干总;若是满蒙、汉军子弟中了武进士,上三旗者可入侍卫处,下五旗者也能入护军营、先锋营当差。
因此,关注的人即便不比文举多,也委实不少。
没想到等到武进士出来,皇上却更改了历年妩矩,上三旗武进士尽管依旧进了侍卫处,可以没有经验为由,只是蓝钥侍卫开始历练。
补一二三等侍卫,是三、四、五品,还有机会入内班,当值御前;蓝钥只是六品,且不入内班。
对满蒙武进士前途影响,不是一星半点。
这下子,影响的不是一家两家,可也没有人敢上折子去质问雍正什么,只是私下里唠叨不满是少不得的。
而田从典老大人致仕,又是赐宴、又是赐联,而后离京时,也有百官相送,何其风光。
谁能想到,这才风光两日,出京不足百里,老大人就一命呜呼。
皇上这边,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前往良乡为其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洱,并赐祭葬、谥文端。
如此一来,田从典也算死后哀荣。
可是哀荣毕竟是哀荣,暗中唏嘘的汉大臣不是只个两个。
旗员还好,致仕后依旧在京养老,无需千里还乡;汉大臣即便官居一品,也终有叶落归狠之时。
若是田从典不是冬日告老,若是皇上不是即时准了告老折子,又下令赐宴送行,老大人会去的这么早?
虽说论起年龄来,老大人已经七十七,可既是致仕前依旧能往衙署处理政务,依旧能在御前听差,可见身体差不了。
这说去就去了。
即便是致仕,等到阳春三月慢行还乡,也不至于会有这个结果。
不许旗员携十八岁以上子弟赴任,也使得不少人腹诽。
带家眷子弟赴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亲子也好,侄子、族侄也罢,都是官员信赖之人。有的时候,官员不方便出面的,其子侄就能代为出面,即便有什么不妥当,也不过是一句管教不严而已。
这些官场猫腻,又是谁不晓得的。
皇上这一招,以加恩之名,让官员十八岁以上子弟留京当差,也是断了旗员的一条财路。
另外,那些想着天高皇帝远,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大爷们,也要掂量掂量,想要再伸手的话,可没有子侄“年少无知,丶“年少轻狂,给他们做挡箭牌。
这三件事一连串下来,像是越发做实雍正“刻恩寡情,之名。
对曹家来说,这三件事影响不大。
不管是雍正改革武进士入值侍卫处的妩矩,还有禁止旗员携成年子弟赴任,曹颙心里,都是赞成的。
武科与文科一样,都是三年一考,入榜的武进士中,上三旗虽比例不大,可也不是一个两个。
然后,侍卫处的侍卫都是有定额。
进去一个,就要放出一个。
为了给这些新进士让位置,就要将老侍卫外放。
偏生侍卫多数年纪不大,品级都高,外放又要升一极,能选择的官缺又有限,调一人就要有一连串得变动。
而对皇上来说,那些功勋子弟在御前当值,比武进士出身的子弟在御前当值好处更多,更容易拉拢与制衡八旗大姓。
田从典病故之事,曹颙也不免感叹两声。
真不知怎么说这些大臣才好,或许是十年寒窗苦读,又千军苏马过了科举的独木桥,功名前程来的委实不容易,使得他们越发放不开。看那些满洲大员,除了做到大学士,不好告老的之外,其他尚书侍郎多走过了六十就开始致仕,若是实在得圣心的,便留几年;若是圣眷平平的,就回家悠哉养老。
虽说现下田从典与他是平级,可毕竟做过他的上司,在官场上有这层关系在也算比旁人关系深些。
只是田从典病故时,正是曹颙病的最重之时,也无力亲自吊祭,便托曹项代自己吊祭一番。
曹项正是被点的那边去料理田从典后事的侍读学士,奉旨前往良乡料理田从典后事。
田从典长子已故,身边只有个弱冠幼子,无法主持这样的大事。
曹项在良乡待了五天,过了田从典“头。” 灵柩还乡才返京复命。
这时,曹颙经过数日调养,精神已经好上许多。
曹项过来后,曹颙少不得问起田从典的后事。
“大哥,我算是见着了,什么是人走茶凉。良乡与京城不过六十里,即便本人到不了,遣子侄仆人代祭,也不费什么事。可是就算这样,吊祭的人也寥寥无几。还是大哥厚道,即便与田从典往来不多,又在病中,依旧不忘吊祭之事。”曹项感叹道。
曹颙听了,有些意外,道:“难道田大人的后事冷清?”
毕竟这个时代,世人重白事更重视红事,况且田从典还是在吏部尚书位上原级致仕,良乡离京城又近,怎么也不该太过冷清才是。
曹项在官场多年,早已不是昔日阿蒙。
见堂兄一时还想不到缘故,曹项便道:“换做其他大人如此,也不至于这般冷清。田从典不仅性子耿直,在官场上鲜少有知交往来,更重要得是子孙凋零,长子无用病故,幼子才十几岁,尚无功名……田从典这一去,田家在官场上再无后续,那些人又哪里乐意费心思,省下这一笔,多吃两顿酒也是好的……”
曹颙听了,哪里还有不懂,却实在无话可说。
世人多功利,他曹颙也不例外,只是他求的不是官场关系利益,而是别的。
他叫堂弟代自己吊祭,只想的是不失礼数,不违自巴“教厚,之名。
同那些连敷衍都不愿敷衍的部院大臣相比,他这样的隐晦私心也算不上什么高尚。
见堂兄情绪低沉,曹项还以为是为田从典不平,忙道:“其实,也没我说的那么严重,京里过去吊祭的人虽不多,可地方官都到了。皇上又有恩旨下来,等田大人灵柩到山西,那边也不会怠慢,总会风光大葬。”
曹颙晓得堂弟误会了可也没有解释只点点头,道如此甚好……”
过了腊八,曹颙的病症又反复起来,原本转好的精神头也萎靡下来可正如陈太医所说,他当年身体亏的太厉害,这次伤寒诱发了不少病症出来,最明显就是开始咳嗽,搁在三百年后,不过是感冒引发的肺炎,并不算什么大病;可在当时,用太医的话来说,就是转了“肺痨”可走了不得的大病。
如此一来,越发证实曹颙身体“病弱,之说。
初瑜更是眼困没断了红过,衣不解带地侍候;李氏早已吃起长斋,又往好几处寺庙捐了香油钱。
几个孩子也是忧心忡忡,恒生与左住兄弟天天过来报道,连怀孕的妞妞也回来了两次。
所有的人,都围着曹颙转。
外头更是说什么的都有,甚至已经有人隐晦地提及户部尚书何时出缺之事。
曹颙后世是得过肺炎上,开始并不将这个当回事,每每还不忘劝慰家人。
可见大家都忍痛含悲的模样,曹颙的心情也渐渐被感染,变得烦躁起来。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界,感冒了肺炎了输液几天就能好;这是三百年前,感冒肺炎都是大症状的时代。
难道,自己重生一回,就为了兢兢业业过二十年,然后得了个感冒就挂掉?
自己向来缺少安全感,为了好好活着,费心费力,没想到君权与政治倾轧都没损害他半分,却被一场感冒折腾得死去活来。
曹颙的心乱了,情绪也焦躁起来。
看到妻儿围在自己身边,他也觉得烦,统统地撵出屋子。
初瑜与天佑虽担心曹颙,可也不敢违了他的心意,生怕这个时候气着他。
可放然他一个人情绪不稳地待着,母子两个也不放心。
思量一番,初瑜吩咐儿子去请十六阿哥过来。
十六阿哥昨日还来过,听了天佑的话,半点没耽搁,直接与他过来曹颙坐在炕头,眼睛发直,脑子里正在走神。
他才三十多岁,养花养鸟的退休日子半点没享过,要是就这么走了,还真的不甘心。
他不知自己是不是后悔,为什么要贪恋曹家权势走官场仕途这条路,若是早就想开些,早早出洋的话,会不会健康能得到保障?
还有自己当年为康熙挡的那一剑,有多少真心,有多少算计?
真己装“纯良,装惯了,自己都要相信自己是善的,可实际上这些年他手上沾的血也不少。
若是世间真有因果,他又如何能得善终?
李氏还有长生,初瑜还有孩子们,天佑、恒生有妻族做助力,天慧、天宝有兄长可以依靠,似乎也没有哪个是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