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草清 > 第七百零二章 长江大决战:有停战,无和谈

第七百零二章 长江大决战:有停战,无和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百零二章  长江大决战:有停战,无和谈

    “江南三将军退守徐州,只剩李绂还在江南刮地三尺,雍正已对江南失了信心。”

    “直隶、山西、河南和山东的绿营本在向安徽汇聚,可几地教匪作乱,这些兵也只能回头去剿匪。”

    “就算他调关外满州,也需要时间,臣以为,这消息可信,雍正的确有心讲和。”

    “他就急着停战,江西的西山大营可是他的命根子。”

    黄埔,天坛南面政事堂里,人声鼎沸,内阁和各部官员脸上放着红光,都在热议一份手书,被汗浸得发黄的手书。

    雍正求和诶!姿态还放得这么低,连南兄北地都说出了口,对众多脑子里依旧残留着儒家观念的官员来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胜利。

    次辅邬亚罗看不惯众人这表情,耸肩道:“这面子有什么好乐的?等咱们杀到北京城下,让他叫爹爹叫爷爷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眼下天下大势都在咱们手里,唯一担心的就是北面那些教匪,什么白莲弥勒的,他们要是搞大了,咱们以后收拾起来可要花大力气。”

    汤右曾点头,总结道:“小节还可以细商,和议却是必然。雍正心切,不仅让江南,陕甘都可以谈,我们是不是先释善意,暂缓兵锋,容西山大营北退?”

    三省各部官员同时点头,李肆心说还好,没让你们这帮脑子还被仁义道德泡着的文臣来主掌外政军务,就知道你们是这德性……

    “不然!”

    “不可!”

    “不行!”

    没等他开口,次辅范晋,枢密院左知政苏文采,还挂着翰林院学士头衔的唐孙镐和通事馆知事小谢同声反驳。

    “田文镜和西山大营血债累累,不把他们解决掉,如何向国人交代?”

    “江南和陕甘,即便雍正不让,咱们伸手拿也费不了多少力气,又怎能容他当作筹码?”

    “他雍正说打就打,说停就停,他以为他是谁?”

    两边吵了起来,政事堂这边的理由也很充分,并不是一味的迂腐。

    “开放通商,自由来往,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先释善意,也是促成此事,这可不是光靠打就能打得出来的。”

    “是啊,此事若成,不仅一国之民得利,也能如调治江南一般,在北面徐徐图之,日后拿回中原乃至汉唐之土,就要少费许多力气。”

    枢密院、翰林院和通事馆却质疑雍正的用心,通商来往,就是动满清治理根基,雍正会有那么愚蠢?

    政事堂却认为,跟满人江山比,这是未来之患,眼下之患就是西山大营,以及北面人心溃决的势头,雍正为了解决眼下之患,甘愿吞下未来之患。

    雍正开列的条件里,确实有不少是很难用军事拿到的好东西,两方人马就此争吵不休。

    李肆嗯咳一声,堂中顿时静寂下来。

    “你们都犯了一个错误……”

    刚才李肆一直在整理思绪,现在已有了结果。

    “你们把满清当作一个整体,把雍正跟满清等而视之,真是这样吗?真是这样,湖北为何溃决?江南为何崩解?雍正已不能掌控形势!就如这张纸……”

    李肆举起老宋十来日狂奔,从北京传到黄埔的手书。

    “朕不信这是雍正自己的意思,上面开列的条件,既让读书人动心,也让工商动心,更让一国民人都觉有了面子,条条都直指我英华一国人心根基,他雍正真对我英华这般了解,之前还敢悍然南侵?还妄想夺得更多筹码,逼和于朕?”

    李肆微笑摇头:“朕觉得,这不是雍正本意,他是个极要强的人。就算他愿让地,愿开放通商,也不愿认什么南兄北弟!便是缓兵之计,虚言许诺,他也不愿!这定是茹喜自作主张,她很知我英华根底,她知道开什么条件,可以让英华一国,让朕动心。”

    众人愣住,还有这种可能?

    没错,这手书是从茹喜那传出的。而大家从来都以为,茹喜不过是雍正和圣道两帝联络的管道,不可能有自己的主见。可他们哪能像李肆那样,对茹喜有那么深的了解。

    范晋有所了解,也有了更多推想,“陛下这么一说,让臣想到了年羹尧。看来他北退徐州,可不是雍正的安排。他的幕僚左未生去了山东,想必年羹尧下一步就是借剿匪之名入山东,自成一方。”

    苏文采啧啧道:“到时他年羹尧踞淮左山东,南抗我英华,北剿教匪,雍正都不敢随意动他!好盘算!”

    顾希夷也若有所思:“还不止如此,年羹尧还护着江南银行,没让李绂夺了银子,这事在南北两面都讨了好。龙门还传来消息,他跟多家米业公司通了声气,还在杭州和镇江两次大会漕帮人马,我看他是存了把控漕运的心思。”

    自英华占据龙门后,满清朝廷对江南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以往漕运是直征米粮,现在却已渐渐改作征银,再在江南摊派“官购米粮”,以一石四五钱的低价,买粮食北运。买粮食的银子也摊派到各地厘金局,绕了一大圈,基本能保住漕运,漕运也由此从强制的赋税变成了半官半商的事业。

    由于漕运已更多偏向商业,牵连了数十万人的生计,所以清廷不太担心英华强行切断漕运。而这庞大生意,现在还分散于漕帮、官府和粮业之手,年羹尧要是能握住,那也等于握住了清廷的咽喉。

    这就是个曹操……或者说,是想着当曹操。

    众人第一反应就是如此,而曹操出,天下当然已是大乱,刚才所议,顿时失了依据,堂中顿时一片哑然。

    李肆却不以为然:“年羹尧……跳梁小丑而已,以为这天下还是往日的天下,能容得群雄而起?他当不了曹操,朕看他更多是想当袁大头……”

    袁大头是谁?

    众人狐疑,说溜了嘴的李肆赶紧转开话题:“雍正真有诚意,就该摆在明处,靠一张纸就想止住数十万大军,他当我们一国全是小儿呢。”

    皇帝一锤定音,大家都没话说了。

    可这张纸毕竟盖着雍正的印鉴,从紫禁城里传过来,总得有个回应。

    李肆咂咂嘴:“送脸上门,不打不快……”

    无涯宫大中门的侧殿里,数十名各家报纸的总编群聚一堂,个个激动难耐。门下省报闻司紧急召集他们,说皇帝有话要广传天下,由他们报纸来递话,这是立国以来头一遭啊,他们报纸还真成了民间所谓的“小御史”,成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官方管道。

    圣道十年七月初八,华夏史上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召开,而目的则是……打脸,打雍正的脸。

    几乎累垮了的老宋也作为《中流》代表出席,当内廷秘书监杨适将那份手书还给他时,他还一脸怔忪,难以置信。

    “《中流》可以保留这份手书,但消息就不能单独由你们传了,陛下要所有报纸都道明此事。”

    李肆没有出席发布会,他正忙着跟枢密院紧急会商对策,年羹尧蹦了出来,对南北局势会有一定影响,必须调整江南部署。

    杨适清嗓子,正衣冠,先介绍了雍正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求和意愿的消息,接着将皇帝的手谕念给了数十名报纸总编。

    “陛下有言,为天下苍生计,战火可缓可平,但我英华乃华夏正朔,绝无可能跟鞑虏言和!因此……有停战,无和谈!任鞑虏提再多条件,都是以我华夏为筹,也绝无可能许认!何时何地停战,都以我华夏之利为虑,不容鞑虏置喙。”

    “鞑虏真有罢战之心,就该令前线官兵马上弃械投降,各地官府,也该马上出衙请降。北京城的鞑酋也该领着族人,负荆出城,以精诚恭顺之心,候我华夏审裁!”

    杨适一番话,引得殿中一片哗然,好!好……好解气!

    几日之内,“雍正求和十八条”就登在各家报纸上,广传英华一国。国中人心一片欢腾,鞑子皇帝求和了呢!还这么奴颜婢膝,南兄北地这话都说出了口。

    绝大多数国人都觉心气无比昂扬,英华立国时,大家都还隐隐有一种反贼的自我认知,虽然国势蒸蒸日上,但这种心理总还是难以消去。英华是华夏正朔,英华国民是华夏之民,大家自己这么看自己,可洋人之外,不仅北面满人不认,汉人也不认。

    现在好了,鞑子皇帝低三下四地开口,还认英华为兄,咱们英华至少已复了昔日宋时的地位,真是大快人心!

    这还没完,鞑子皇帝姿态已摆得这么低了,可咱们的皇帝却压根不理。有停战,无和谈,说得好啊,打累了可以暂时停手,却绝不跟你鞑子谈和!谈和就意味着认了你鞑子窃占我华夏,到时复我华夏,复汉唐之土,咱们就没大义名分了。

    国民们此时当然没那功夫去想之前的《浒墅和约》,反正那和约的主体也是在讲钞关租约。也没去想“有停战,无和谈”不过是名义不同,实质无差。更没去想他们的皇帝,连带朝廷其实很没有节操。之前为立足江南,一门心思要跟满清两国对立,而现在为了打雍正的脸,口风一改,满口叫着鞑虏……

    即便想到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时代,外事本就无节操,更何况对上满清这种节操负无穷的政权。

    一国人心亢奋,而在无涯宫后园,李肆的婆娘们也笑成一团,能这般欺负雍正,真是够开心的。

    妃嫔之中,朱雨悠对时势看得最深,她有些担忧:“雍正会不会被气死啊?当年康熙就因为战败,气得中风……”

    李肆一愣,这事确实没想过,就顾着快活了。

    萧拂眉摇头道:“那人心志强韧,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气死?不过心火焦躁,肺热气乱,身体出点状况倒是肯定的。”

    李肆也点头,雍正这种人,杀父杀弟,篡位夺国,心理哪会这般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