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清宫碎梦:从太妃到太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晨光刚起,紫禁城西华门里,把守宫门的侍卫们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塞紧了皮帽,凑在一起,就着门洞里的烧水煤炉一边烤火一边聊天。炉子里炭火通红,却驱不散众人脸上浓浓的寒瑟之意。
“南蛮真打过来怎么办啊?”
“看谁腿快呗,城外三大营不是有十五万大军么,南蛮收拾起来总比逮十五万头猪麻烦点。”
“能跑哪去啊,连塞外的蒙古人都被南蛮收拾了,难不成跑回盛京去?”
“盛京?南蛮真打来了,宁古塔的吴大帅估计会把盛京连骨头带肉一并吞了!我小舅子在盛京将军锡保大人麾下听差,他说了,宁古塔可不再是荒凉之地,如今人丁已有上百万!吴大帅借着朝鲜和海参崴,把宁古塔经营得有模有样,一旦咱们大清塌了楼,他吴大帅就准备开国!”
这些守外宫门的小侍卫都是宫卫里最外围的,虽出身清白,都是满州八旗,但全是底层人家,摸不到上层的风吹草动,就只觉前途一片茫然。
“合着咱们连后路都没有了?这大清江山怎会败到这份上?”
“早不是过得好好的么,南蛮拿西安也就拿了嘛,又碍不着咱们北京城。这谁吃多了撑的,非要去摸老虎屁股?圣道爷是能暗算的人?真有那么容易,南蛮还有今日?”
“还能有谁?不就是那位王爷么……”
“黑楞你说什么话呢?没恂亲王,咱们满人的江山早在十年前就崩了!”
“得了吧,没圣道爷扶着当今皇上,这江山才真的是要崩了,咱们满人也早在十年前就自己把自己杀绝了。”
“圣道还不是为他方便,真当他是好心?我看咱们大清还是靠淳太妃才能撑到现在……”
接着侍卫们政见不一,纷纷扬扬吵了起来,连佐领都止不住,直到有马车进了门洞才停下来。
“哟。张中堂,今儿这么早……”
来人赫然是军机大臣张廷玉,万年不变的棺材脸,似乎天塌了他依旧不会变色。拒了侍卫们递过来的热水。张廷玉径直入了宫门。
张廷玉之后,吴襄的马车又来了,侍卫们的笑脸更加灿烂,知道这位吴中堂是淳太妃的人,出手也历来豪爽。果然,吴襄的随从给侍卫们每人派了小红包,里面是十两保宁银行的银票。
吴襄之后。福敏、刘统勋、蔡世远等军机也接踵而至,再到一帮铁帽子亲王进宫,侍卫们心中发颤,这定是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来人不会这么整齐,难道真是南蛮起兵北伐了?
再到恂亲王马车出现,恂亲王本人满脸肃然地递了宫禁牌子时,侍卫们两腿开始发抖。望望远去的马车,侍卫们再对视时,眼里都是盘算着该怎么收拾后路的惶然。
下了马车。进了乾清门,在侍卫的引领下直奔乾清宫正殿,允禵心中也闪过一丝惶然,担心过犹不及的惶然。
弘历下手太快了,怎么不按自己之前的交代办呢?
三天前,他说服了弘历对付茹喜,为了确保无后顾之忧,之久就忙着跟宗亲和汉臣派通气,同时也跟九门提督庆复打了招呼,暗示他置身事外就好。
可没想到。昨日紫禁城里就传来消息,淳太妃告病,要从坤宁宫搬回到西北角落里的映华殿,然后弘历通过总管太监吴书来暗中传谕,要他允禵连同宗亲和军机大臣,乃至九卿科道。今日在乾清宫急议国是。
这肯定是弘历先下手了,圈了茹喜,要准备亲掌国政,肃清茹喜在朝堂上的势力。
允禵一面欣喜弘历的果决,一面也为后事担忧。茹喜在朝堂的势力很弱,除了吴襄,满人宗亲也就跟她有些银钱往来,在生死大害面前,宗亲们该还是头脑清醒,不会为那点小利所动的,更不说弘历还握着君臣大义。
收拾茹喜,乃至清除她在朝堂上的影响都很容易,但此女在内务府还有庞大势力,又跟晋商关系匪浅,此次西安变乱,更显出了潜藏颇深的外势,不细致调理,难保不激起大乱。
允禵担心的就是这个,就觉弘历动手太过草率,不过……皇上毕竟年轻,也许是把茹喜当作鳌拜,想效仿他皇爷爷康熙,再起中兴之业。既然皇上有志向,自己这顾命大臣当然得尽心尽力,先把这事的屁股擦好。
允禵进宫前已分遣家人去城外三大营,要营中军将调遣人马入城,得防着那茹喜传出消息,动用潜藏在京城中的势力作乱。
进了乾清宫正殿,上百宗亲重臣齐聚一堂,正忐忑不安,见得允禵,都纷纷上前行礼,允禵一边回礼一边安抚着众人,望望此时还空着的龙椅,心说大清还是有希望的……
没等多时,正殿后方响起脚步声,比往常密得多,允禵还暗暗点头,弘历也算谨慎,还知道多带侍卫上殿,防着茹喜的人当堂发难。
大群侍卫分立殿上,接着是乾清宫总管太监吴书来现身,他神色恍惚,没走到龙椅所在的丹陛下,而是朝前方多走了一截,允禵皱眉,其他人更暗暗道,错了错了,你怎么走到这来了呢?
接着几个小太监抬着一座软塌,搁在了丹陛之下,允禵跟众人心口刚升起浓烈不安,另一人悠悠现身。
坤宁宫总管太监李莲英,意气风发地在软塌前一站,朝吴书来嗯咳一声,后者脸色灰白地躬身退下,此时李莲英才扯起嗓子喊道:“迎——淳太妃驾!”
殿中空气似乎向内缩了一下,接着又无声地猛烈炸开,将嗡嗡的抽气和惊呼声推出来,允禵就觉脑子里有一万只黄蜂振翅飞窜,勉强挤出一丝清醒,想要退出去招呼傅清等人时,却发现已这么作的福敏被侍卫们牢牢挡住。
“不是大清已到危难之时,本宫才不想这般抛头露面!”
冷厉嗓音响起,直到一身鸾凤宫装的茹喜倚上软塌,斜斜靠好了,众人才清醒过来。福敏最为激动,朝茹喜直冲而去,却被一人指挥着侍卫拦下,揪臂抱腿。破布塞了嘴,直接拖了下去。
“常保……你、你好哇你!”
看着这人,允禵一股怒火几乎喷出了天灵盖。十年前热河行宫惊变,本是雍正随侍的常保杀了总管太监王以诚,转投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一方。但之后光绪变乱,他没跟傅清一道随侍弘历,失了从龙的履历。
弘历得位后。允禵大抚满州人心,也给常保加官进爵,让他依旧留在宿卫里。十年下来,此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居于散秩大臣,乾清宫侍卫副统领的位置上,统领紫禁城宿卫一部。作为傅清的副手,算是可信之人。
见他出面,允禵瞬间就明了大势。傅清肯定被常保拿下了,紫禁城已是茹喜的天下。
允禵面上还稳得住,有些不着调地道:“皇上呢!?淳太妃,你以为在紫禁城里发号施令,大清就指使如臂了?”
茹喜冷冷一笑:“皇上没事……但只有本宫照应着,皇上才能没事。”
她嗓门拔高:“也只有本宫照应着大清,这大清江山才会没事。十四爷,你以为,除掉了我茹喜,大清就稳如泰山了?你真想灭了大清。就拔剑上来砍了本宫的脑袋!”
金光闪烁的指套又尖又长,指向殿堂中的上百宗亲重臣,每个人都觉似乎在脸上划拉了一道,又热又痛。
允禵无心跟这妖婆斗嘴,扫视众人,希望还能鼓起众人的斗志。眼下茹喜可是谋逆篡权啊!她能困得住皇帝。困得住众人,可她有胆子跟满朝文武为敌?就靠吴襄那帮人维持国政军务?想都不要想!
当年弘时是怎么败的?弘时那般强厉,还坐上了龙椅,可还是只能靠手下一帮没头苍蝇胡搞,最后弄了个满清九旗,百日不到就败了。你茹喜不过一介女流之辈,还只是区区太妃,真当自己是武则天了?
允禵翼望于宗亲重臣们能连通一气,共拒逆贼,可他一人人看去,心口却一寸寸冰凉。
刘统勋、蔡世远等军机自是一脸恨不能生啖那茹喜血肉的愤恨,可也就仅仅他们几人,崇安、衍璜等宗亲偏头避着他的视线,更多人则是低头数蚂蚁,张廷玉如老僧入定……罢了,此人活脱脱就是个冯道第二。
看了一圈,允禵凉意已从心口蔓到手足,怎么可能?茹喜如此大逆不道,篡权谋朝,而他也经营了大清十年,眼下竟然没多少人敢站出来,与他一起跟茹喜抗争?
茹喜到底拿捏着什么?朝堂衮衮诸公,难道还以为能靠她消饵南北纷争,保下大清江山和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一刻,允禵还真有了暴然而起,拔剑杀人的心思。
“大清这十年能过下来,是谁的功劳?十四爷你?不是,是银子!”
茹喜再开口,允禵也是一呆。
“大清只剩半壁江山,更少了江南漕运,元年时国入所计不过三百万两,连旗人的铁杆庄稼都得减半。可到了去年,国入已近两千万,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
“是官老爷卖力从泥腿子身上剥来的?还是靠内务府专卖攒来的?”
茹喜直指大清命脉,在场众人,包括允禵都隐有所觉,再难开口。
茹喜话锋一转:“张廷玉,你说说,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
张廷玉依旧不悲不喜,恭谨地道:“回太妃的话,臣只分掌户部,不太明帐务内里,就知厘金和省关所入已是田丁钱粮的两倍之多,所以才有……”
话题转到大清的钱粮根底,这就是允禵的弱项了,他十年来关注的都是军务和朝堂,当然,这两件事的根底还是钱粮,只是这方面他没觉得有太大困难,而原因也归结为南北商货大兴的缘故。
受南蛮的影响,田丁钱粮在大清国入里所占份额也越来越低。有当年江南厘金局的运作经验,大清已在一国全面推开厘金制,不仅放开若干禁业,还夺去往日地方督抚手里的经办业权。过去流散于私人腰包的“陋规”,大多都被挤到明面上,由朝廷收税。
江山只有半壁,也有好处,朝廷再不是睁眼瞎。以内务府和户部等部门直管各地工商和厘金局,收得准也收得狠,军机处更设了厘金总办局,管事的正是吴襄。
除了厘金。大清还设了省关,商货越省即收过税,尽管繁重,可也是在南蛮便宜商货上一层层加码,商货来往之盛,并未受此阻滞。
靠着这两项,大清才能将国入拔到接近两千万的数目。当然,这也是南北商货大兴的大势。不懂钱粮事的人还觉得大清国入跟南蛮比,还不算太过悬殊,南蛮去年也不过一亿五千万嘛,还不到八倍……
可连允禵都知道,大清国入是地方朝堂一块算的,南蛮是只算国库的,如果加上地方的。南蛮年入怕是大清的十六倍。
但允禵很疑惑,茹喜说这事有何用意?这是大势,又非她一人之力。
吴襄插嘴道:“厘金和省关能收这么多。靠的是商货来往。商货来往得靠银钱周转,这些银钱是哪来的?是大清这十年来新起的银行和票行借贷,再追下去,银行和票行的银子又是谁给的本金?”
吴襄扫视众人,眼里满是不屑:“乾隆二年时,我大清国库已经空了,不是保宁银行、大聚盛和魁星号那几家晋商借款,朝堂以厘金和省关抵押,那一关根本就过不去。保宁银行那几家晋商的银子又是哪来的?是太妃娘娘牵线,从江南银行借的……”
一语出口。众人哗然,允禵都惊在当场,这可是惊天秘闻!
吴襄扫视众人,不屑地道:“晋商的银行票号能兴盛起来,能托我大清钱粮的底,这都是太妃娘娘的功劳!没有太妃娘娘。大清早就土崩瓦解了。现在么……太妃娘娘跟晋商一体,晋商跟大清一体!”
茹喜冷哼道:“大清要靠本宫这妇道人家才立得起来,可不是什么光鲜的事,本宫绝不愿提。可如今有人傻到以为砍了本宫的脑袋,大清就能国泰民安……”
她目中暴起精光,尖厉的嗓音回荡在殿堂里:“没我茹喜,大清能养活四十万大军,百万旗人和百万官吏!?没我茹喜,就没这十年的大清——!”
这话镇得众人更是不敢出一口大气,允禵也觉心口的凉意透穿脚底,将身体跟地板冻在了一起。
茹喜这话肯定是有夸大,但允禵已明白,那些王公宗亲为何不敢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些汉臣为何不作声,自己跟弘历之前的谋划,简直就像是在耍猴戏。
允禵能想象得到,当自己联络王公宗亲和汉臣时,茹喜也已透过她的渠道,跟这些人交了底。大清的银钱根子就是晋商,而她茹喜跟晋商一体。动她就是动晋商,大清即便没断了钱粮,在银货往来上乱一阵,就已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动她更是断了南北商货往来的大势,大清就算能逃过眼下这场劫难,也躲不过之后的苦日子。
不过……这并不等于自己就此认输,就算你茹喜是大清的命根子,我允禵也不甘心当你的替罪羊。我终究是人,没这么大公无私。
允禵心中暗自想着,觉得形势还未到最坏的地步,不必跟茹喜硬顶,保住小命再说。想想今早所作的安排,允禵就无比庆幸。茹喜啊茹喜,你能掌住紫禁城宫卫,可你能靠这点宫卫,跟城外三大营的十五万大军抗衡!?三大营,尤其是他直掌的西山大营,有高其悼坐镇,怎么也不会坐视茹喜篡权。
“废话不必多说,十四爷,还有你的一干党羽,大清就得靠着你们过这道难关了。”
见允禵也再无言语,茹喜冷冷笑着,宣判了允禵一党的结局。一边张廷玉等人此时终于有了反应,痛苦不堪地念叨着什么,细听好像是不雅还是怎么的,大概在以他为首的汉臣心里,就算是夺权,也得留点脸面,不然不好糊墙……今日这一幕,怕是他们心目中最难看的谋朝篡位戏了。
“太妃娘娘,正值国难关头,大清就该绝了内争,同心为国,就不知皇上如今可安好,太妃又有何策解眼下之难?”
张廷玉终于忍不住出声了,随便你们怎么争,但不能坏了大清社稷,这可是礼教道统所系。他不仅追问乾隆情况,还要茹喜拿出解决方案。若是乾隆被害,方案也解决不了问题,汉臣可难以站在茹喜这一边。
茹喜语调转软,幽幽感慨着:“皇上龙体不适,需要静养。大清确是已生死一线,可本宫不过区区太妃,便是想要出头,也无名无分,唉……”
这是跟张廷玉等汉臣派谈交易了,张廷玉还在犹豫,吴襄慨然道:“太妃娘娘侍先皇度国难,扶立当今皇上,十年来未正名分,臣请奉太妃正位!”
殿中稀稀拉拉响起附和声,张廷玉挣扎了片刻,无奈地道:“臣请奉太妃为皇太后……”
附和声大了起来,有张廷玉表态,汉臣陆陆续续叩拜而下,请太妃就皇太后位,接着王公宗亲们也都屈膝跪拜,就只有允禵、福敏和刘统勋等人强自站着,冷哼不断。
茹喜也没理会他们,朝吴襄扬眉,吴襄再道:“太后本得先皇赐名曰淳,而太后仁心高照,再另加‘慈’字,太后号‘慈淳’为善。”
茹喜轻叹:“太后么……”
她摇头道:“不好,你们这是要哀家篡权逆国啊……”
众人叩得脑袋蓬蓬作响:“请太妃就太后位,垂帘治政!”
茹喜掩面道:“你们让哀家怎么面对先皇啊……”
众人再叩求……
茹喜更抽泣起来:“不可,绝对不可!”
众人继续叩头,敦请就位的呼声更大了。
乾隆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大清淳太妃茹喜就皇太后位,号慈淳,淳字没什么,这慈字的由来颇为古怪,据大太监李莲英私下对心腹所言,此字似乎还跟南面圣道有关。好像是早年圣道跟《中流》总编白小山谈到大清局势时,圣道似乎口误,把“茹喜”说成了“慈喜”,这话拐了几个弯到了太后耳朵里,太后就记住这字了。
慈淳太后上台,但大戏并未完结。!~!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晨光刚起,紫禁城西华门里,把守宫门的侍卫们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塞紧了皮帽,凑在一起,就着门洞里的烧水煤炉一边烤火一边聊天。炉子里炭火通红,却驱不散众人脸上浓浓的寒瑟之意。
“南蛮真打过来怎么办啊?”
“看谁腿快呗,城外三大营不是有十五万大军么,南蛮收拾起来总比逮十五万头猪麻烦点。”
“能跑哪去啊,连塞外的蒙古人都被南蛮收拾了,难不成跑回盛京去?”
“盛京?南蛮真打来了,宁古塔的吴大帅估计会把盛京连骨头带肉一并吞了!我小舅子在盛京将军锡保大人麾下听差,他说了,宁古塔可不再是荒凉之地,如今人丁已有上百万!吴大帅借着朝鲜和海参崴,把宁古塔经营得有模有样,一旦咱们大清塌了楼,他吴大帅就准备开国!”
这些守外宫门的小侍卫都是宫卫里最外围的,虽出身清白,都是满州八旗,但全是底层人家,摸不到上层的风吹草动,就只觉前途一片茫然。
“合着咱们连后路都没有了?这大清江山怎会败到这份上?”
“早不是过得好好的么,南蛮拿西安也就拿了嘛,又碍不着咱们北京城。这谁吃多了撑的,非要去摸老虎屁股?圣道爷是能暗算的人?真有那么容易,南蛮还有今日?”
“还能有谁?不就是那位王爷么……”
“黑楞你说什么话呢?没恂亲王,咱们满人的江山早在十年前就崩了!”
“得了吧,没圣道爷扶着当今皇上,这江山才真的是要崩了,咱们满人也早在十年前就自己把自己杀绝了。”
“圣道还不是为他方便,真当他是好心?我看咱们大清还是靠淳太妃才能撑到现在……”
接着侍卫们政见不一,纷纷扬扬吵了起来,连佐领都止不住,直到有马车进了门洞才停下来。
“哟。张中堂,今儿这么早……”
来人赫然是军机大臣张廷玉,万年不变的棺材脸,似乎天塌了他依旧不会变色。拒了侍卫们递过来的热水。张廷玉径直入了宫门。
张廷玉之后,吴襄的马车又来了,侍卫们的笑脸更加灿烂,知道这位吴中堂是淳太妃的人,出手也历来豪爽。果然,吴襄的随从给侍卫们每人派了小红包,里面是十两保宁银行的银票。
吴襄之后。福敏、刘统勋、蔡世远等军机也接踵而至,再到一帮铁帽子亲王进宫,侍卫们心中发颤,这定是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否则来人不会这么整齐,难道真是南蛮起兵北伐了?
再到恂亲王马车出现,恂亲王本人满脸肃然地递了宫禁牌子时,侍卫们两腿开始发抖。望望远去的马车,侍卫们再对视时,眼里都是盘算着该怎么收拾后路的惶然。
下了马车。进了乾清门,在侍卫的引领下直奔乾清宫正殿,允禵心中也闪过一丝惶然,担心过犹不及的惶然。
弘历下手太快了,怎么不按自己之前的交代办呢?
三天前,他说服了弘历对付茹喜,为了确保无后顾之忧,之久就忙着跟宗亲和汉臣派通气,同时也跟九门提督庆复打了招呼,暗示他置身事外就好。
可没想到。昨日紫禁城里就传来消息,淳太妃告病,要从坤宁宫搬回到西北角落里的映华殿,然后弘历通过总管太监吴书来暗中传谕,要他允禵连同宗亲和军机大臣,乃至九卿科道。今日在乾清宫急议国是。
这肯定是弘历先下手了,圈了茹喜,要准备亲掌国政,肃清茹喜在朝堂上的势力。
允禵一面欣喜弘历的果决,一面也为后事担忧。茹喜在朝堂的势力很弱,除了吴襄,满人宗亲也就跟她有些银钱往来,在生死大害面前,宗亲们该还是头脑清醒,不会为那点小利所动的,更不说弘历还握着君臣大义。
收拾茹喜,乃至清除她在朝堂上的影响都很容易,但此女在内务府还有庞大势力,又跟晋商关系匪浅,此次西安变乱,更显出了潜藏颇深的外势,不细致调理,难保不激起大乱。
允禵担心的就是这个,就觉弘历动手太过草率,不过……皇上毕竟年轻,也许是把茹喜当作鳌拜,想效仿他皇爷爷康熙,再起中兴之业。既然皇上有志向,自己这顾命大臣当然得尽心尽力,先把这事的屁股擦好。
允禵进宫前已分遣家人去城外三大营,要营中军将调遣人马入城,得防着那茹喜传出消息,动用潜藏在京城中的势力作乱。
进了乾清宫正殿,上百宗亲重臣齐聚一堂,正忐忑不安,见得允禵,都纷纷上前行礼,允禵一边回礼一边安抚着众人,望望此时还空着的龙椅,心说大清还是有希望的……
没等多时,正殿后方响起脚步声,比往常密得多,允禵还暗暗点头,弘历也算谨慎,还知道多带侍卫上殿,防着茹喜的人当堂发难。
大群侍卫分立殿上,接着是乾清宫总管太监吴书来现身,他神色恍惚,没走到龙椅所在的丹陛下,而是朝前方多走了一截,允禵皱眉,其他人更暗暗道,错了错了,你怎么走到这来了呢?
接着几个小太监抬着一座软塌,搁在了丹陛之下,允禵跟众人心口刚升起浓烈不安,另一人悠悠现身。
坤宁宫总管太监李莲英,意气风发地在软塌前一站,朝吴书来嗯咳一声,后者脸色灰白地躬身退下,此时李莲英才扯起嗓子喊道:“迎——淳太妃驾!”
殿中空气似乎向内缩了一下,接着又无声地猛烈炸开,将嗡嗡的抽气和惊呼声推出来,允禵就觉脑子里有一万只黄蜂振翅飞窜,勉强挤出一丝清醒,想要退出去招呼傅清等人时,却发现已这么作的福敏被侍卫们牢牢挡住。
“不是大清已到危难之时,本宫才不想这般抛头露面!”
冷厉嗓音响起,直到一身鸾凤宫装的茹喜倚上软塌,斜斜靠好了,众人才清醒过来。福敏最为激动,朝茹喜直冲而去,却被一人指挥着侍卫拦下,揪臂抱腿。破布塞了嘴,直接拖了下去。
“常保……你、你好哇你!”
看着这人,允禵一股怒火几乎喷出了天灵盖。十年前热河行宫惊变,本是雍正随侍的常保杀了总管太监王以诚,转投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一方。但之后光绪变乱,他没跟傅清一道随侍弘历,失了从龙的履历。
弘历得位后。允禵大抚满州人心,也给常保加官进爵,让他依旧留在宿卫里。十年下来,此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居于散秩大臣,乾清宫侍卫副统领的位置上,统领紫禁城宿卫一部。作为傅清的副手,算是可信之人。
见他出面,允禵瞬间就明了大势。傅清肯定被常保拿下了,紫禁城已是茹喜的天下。
允禵面上还稳得住,有些不着调地道:“皇上呢!?淳太妃,你以为在紫禁城里发号施令,大清就指使如臂了?”
茹喜冷冷一笑:“皇上没事……但只有本宫照应着,皇上才能没事。”
她嗓门拔高:“也只有本宫照应着大清,这大清江山才会没事。十四爷,你以为,除掉了我茹喜,大清就稳如泰山了?你真想灭了大清。就拔剑上来砍了本宫的脑袋!”
金光闪烁的指套又尖又长,指向殿堂中的上百宗亲重臣,每个人都觉似乎在脸上划拉了一道,又热又痛。
允禵无心跟这妖婆斗嘴,扫视众人,希望还能鼓起众人的斗志。眼下茹喜可是谋逆篡权啊!她能困得住皇帝。困得住众人,可她有胆子跟满朝文武为敌?就靠吴襄那帮人维持国政军务?想都不要想!
当年弘时是怎么败的?弘时那般强厉,还坐上了龙椅,可还是只能靠手下一帮没头苍蝇胡搞,最后弄了个满清九旗,百日不到就败了。你茹喜不过一介女流之辈,还只是区区太妃,真当自己是武则天了?
允禵翼望于宗亲重臣们能连通一气,共拒逆贼,可他一人人看去,心口却一寸寸冰凉。
刘统勋、蔡世远等军机自是一脸恨不能生啖那茹喜血肉的愤恨,可也就仅仅他们几人,崇安、衍璜等宗亲偏头避着他的视线,更多人则是低头数蚂蚁,张廷玉如老僧入定……罢了,此人活脱脱就是个冯道第二。
看了一圈,允禵凉意已从心口蔓到手足,怎么可能?茹喜如此大逆不道,篡权谋朝,而他也经营了大清十年,眼下竟然没多少人敢站出来,与他一起跟茹喜抗争?
茹喜到底拿捏着什么?朝堂衮衮诸公,难道还以为能靠她消饵南北纷争,保下大清江山和自己的身家性命?
这一刻,允禵还真有了暴然而起,拔剑杀人的心思。
“大清这十年能过下来,是谁的功劳?十四爷你?不是,是银子!”
茹喜再开口,允禵也是一呆。
“大清只剩半壁江山,更少了江南漕运,元年时国入所计不过三百万两,连旗人的铁杆庄稼都得减半。可到了去年,国入已近两千万,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
“是官老爷卖力从泥腿子身上剥来的?还是靠内务府专卖攒来的?”
茹喜直指大清命脉,在场众人,包括允禵都隐有所觉,再难开口。
茹喜话锋一转:“张廷玉,你说说,这些银子是怎么来的?”
张廷玉依旧不悲不喜,恭谨地道:“回太妃的话,臣只分掌户部,不太明帐务内里,就知厘金和省关所入已是田丁钱粮的两倍之多,所以才有……”
话题转到大清的钱粮根底,这就是允禵的弱项了,他十年来关注的都是军务和朝堂,当然,这两件事的根底还是钱粮,只是这方面他没觉得有太大困难,而原因也归结为南北商货大兴的缘故。
受南蛮的影响,田丁钱粮在大清国入里所占份额也越来越低。有当年江南厘金局的运作经验,大清已在一国全面推开厘金制,不仅放开若干禁业,还夺去往日地方督抚手里的经办业权。过去流散于私人腰包的“陋规”,大多都被挤到明面上,由朝廷收税。
江山只有半壁,也有好处,朝廷再不是睁眼瞎。以内务府和户部等部门直管各地工商和厘金局,收得准也收得狠,军机处更设了厘金总办局,管事的正是吴襄。
除了厘金。大清还设了省关,商货越省即收过税,尽管繁重,可也是在南蛮便宜商货上一层层加码,商货来往之盛,并未受此阻滞。
靠着这两项,大清才能将国入拔到接近两千万的数目。当然,这也是南北商货大兴的大势。不懂钱粮事的人还觉得大清国入跟南蛮比,还不算太过悬殊,南蛮去年也不过一亿五千万嘛,还不到八倍……
可连允禵都知道,大清国入是地方朝堂一块算的,南蛮是只算国库的,如果加上地方的。南蛮年入怕是大清的十六倍。
但允禵很疑惑,茹喜说这事有何用意?这是大势,又非她一人之力。
吴襄插嘴道:“厘金和省关能收这么多。靠的是商货来往。商货来往得靠银钱周转,这些银钱是哪来的?是大清这十年来新起的银行和票行借贷,再追下去,银行和票行的银子又是谁给的本金?”
吴襄扫视众人,眼里满是不屑:“乾隆二年时,我大清国库已经空了,不是保宁银行、大聚盛和魁星号那几家晋商借款,朝堂以厘金和省关抵押,那一关根本就过不去。保宁银行那几家晋商的银子又是哪来的?是太妃娘娘牵线,从江南银行借的……”
一语出口。众人哗然,允禵都惊在当场,这可是惊天秘闻!
吴襄扫视众人,不屑地道:“晋商的银行票号能兴盛起来,能托我大清钱粮的底,这都是太妃娘娘的功劳!没有太妃娘娘。大清早就土崩瓦解了。现在么……太妃娘娘跟晋商一体,晋商跟大清一体!”
茹喜冷哼道:“大清要靠本宫这妇道人家才立得起来,可不是什么光鲜的事,本宫绝不愿提。可如今有人傻到以为砍了本宫的脑袋,大清就能国泰民安……”
她目中暴起精光,尖厉的嗓音回荡在殿堂里:“没我茹喜,大清能养活四十万大军,百万旗人和百万官吏!?没我茹喜,就没这十年的大清——!”
这话镇得众人更是不敢出一口大气,允禵也觉心口的凉意透穿脚底,将身体跟地板冻在了一起。
茹喜这话肯定是有夸大,但允禵已明白,那些王公宗亲为何不敢站在自己这一边,那些汉臣为何不作声,自己跟弘历之前的谋划,简直就像是在耍猴戏。
允禵能想象得到,当自己联络王公宗亲和汉臣时,茹喜也已透过她的渠道,跟这些人交了底。大清的银钱根子就是晋商,而她茹喜跟晋商一体。动她就是动晋商,大清即便没断了钱粮,在银货往来上乱一阵,就已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动她更是断了南北商货往来的大势,大清就算能逃过眼下这场劫难,也躲不过之后的苦日子。
不过……这并不等于自己就此认输,就算你茹喜是大清的命根子,我允禵也不甘心当你的替罪羊。我终究是人,没这么大公无私。
允禵心中暗自想着,觉得形势还未到最坏的地步,不必跟茹喜硬顶,保住小命再说。想想今早所作的安排,允禵就无比庆幸。茹喜啊茹喜,你能掌住紫禁城宫卫,可你能靠这点宫卫,跟城外三大营的十五万大军抗衡!?三大营,尤其是他直掌的西山大营,有高其悼坐镇,怎么也不会坐视茹喜篡权。
“废话不必多说,十四爷,还有你的一干党羽,大清就得靠着你们过这道难关了。”
见允禵也再无言语,茹喜冷冷笑着,宣判了允禵一党的结局。一边张廷玉等人此时终于有了反应,痛苦不堪地念叨着什么,细听好像是不雅还是怎么的,大概在以他为首的汉臣心里,就算是夺权,也得留点脸面,不然不好糊墙……今日这一幕,怕是他们心目中最难看的谋朝篡位戏了。
“太妃娘娘,正值国难关头,大清就该绝了内争,同心为国,就不知皇上如今可安好,太妃又有何策解眼下之难?”
张廷玉终于忍不住出声了,随便你们怎么争,但不能坏了大清社稷,这可是礼教道统所系。他不仅追问乾隆情况,还要茹喜拿出解决方案。若是乾隆被害,方案也解决不了问题,汉臣可难以站在茹喜这一边。
茹喜语调转软,幽幽感慨着:“皇上龙体不适,需要静养。大清确是已生死一线,可本宫不过区区太妃,便是想要出头,也无名无分,唉……”
这是跟张廷玉等汉臣派谈交易了,张廷玉还在犹豫,吴襄慨然道:“太妃娘娘侍先皇度国难,扶立当今皇上,十年来未正名分,臣请奉太妃正位!”
殿中稀稀拉拉响起附和声,张廷玉挣扎了片刻,无奈地道:“臣请奉太妃为皇太后……”
附和声大了起来,有张廷玉表态,汉臣陆陆续续叩拜而下,请太妃就皇太后位,接着王公宗亲们也都屈膝跪拜,就只有允禵、福敏和刘统勋等人强自站着,冷哼不断。
茹喜也没理会他们,朝吴襄扬眉,吴襄再道:“太后本得先皇赐名曰淳,而太后仁心高照,再另加‘慈’字,太后号‘慈淳’为善。”
茹喜轻叹:“太后么……”
她摇头道:“不好,你们这是要哀家篡权逆国啊……”
众人叩得脑袋蓬蓬作响:“请太妃就太后位,垂帘治政!”
茹喜掩面道:“你们让哀家怎么面对先皇啊……”
众人再叩求……
茹喜更抽泣起来:“不可,绝对不可!”
众人继续叩头,敦请就位的呼声更大了。
乾隆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大清淳太妃茹喜就皇太后位,号慈淳,淳字没什么,这慈字的由来颇为古怪,据大太监李莲英私下对心腹所言,此字似乎还跟南面圣道有关。好像是早年圣道跟《中流》总编白小山谈到大清局势时,圣道似乎口误,把“茹喜”说成了“慈喜”,这话拐了几个弯到了太后耳朵里,太后就记住这字了。
慈淳太后上台,但大戏并未完结。!~!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