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大宋军事世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了韩绛的保护,相对来说,林昭安全了许多。
李复圭、王雱、吕惠卿等人本是想在中途出手,杀人灭口的,但是难度无疑增加了许多。
本来负责押送的是庆州军,他们在途中完全可以动手脚,可惜因为韩绛的到来,全部换成了禁军将士和陕西路宣抚使的亲卫押送护。
最完美的方式灭口方式是让林昭畏罪自杀,现在铁定是做不到了,只能另外想办法。
比如……
方法不是没有,只是需要调整策略而已!
韩绛押着林昭离开了庆州,向东南进入渭水谷底,然后一路东行就能直接到达汴京。
一路上,韩绛的心情颇为沉重。
在庆州,他看到了许多所谓的证据,虽然未必绝对真实,但至少目前而言,对林昭很是不利。
林昭的罪名是否成立不仅仅是 一个青年俊杰和一个武将世家的命运,也与他韩宣抚联系在了一起。
韩宣抚现在最为关心的无疑就是那两千匹马!首先一个,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实存在?是有人蓄意捏造倒还罢了,如果存在,战马到底去了哪里呢?
清涧城种家?韩绛轻轻摇头,从种师道和张载口中得知,并非这么一回事?那么战马究竟去了哪里呢?
私自购买战马,招兵买马的前奏啊!这是要做什么?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是林昭有罪抑或无罪的关键,说不定还会影响到自己,韩绛心里难免有些忧虑。
这事应该怎么说呢?是被林昭骗了吗?似乎也说不上!但在不经意间,与林昭有了许多的共同利益!
远远地瞧见囚车里的林昭,韩绛无奈一笑,自言自语道:“小子,千万要挺过去!”
于公于私,于人于己,韩绛都希望如此!
林昭从来也没有遭遇过“阶下囚”的滋味,这种屈辱与卑微让他很是难受,很愤怒。最初的时候,他也曾经怨天尤人,甚至是破口大骂。
可是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这些毫无用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浪费口舌和心力,说不定还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所以林昭逐渐的冷静下来,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的沉默,更多是在思考。
他想起了很多的至理名言,屈辱不要紧,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懂得了很多,让他明白了在穿越者古代并非很厉害,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主角光环也不过如此,三灾八难终究还是要来的。
也许之前一切都太顺利了,让他有些飘飘然,让他过于自信或者自负。这一次无疑是个很好的磨砺,使得林昭更加成熟,更加有毅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是自我安慰,却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林昭相信,只要熬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同时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一些东西,比如权力,比如古代官场的生存法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是要经历一些磨难的。只要撑过去,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林昭坚信一点,只要自己回到汴京,脱罪活命的几率会大很多,这一点上他还是有把握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很多的。
林昭相对很自信,有些许凭恃。但是他不会想到,又更多意料不到的人,为了救他正在参与进来,正在努力奔走!
~~~~~~~~~~~~~~~~~~~~~~~~~~~~~
种家的发迹是从大儒种放开始的!
但特别的是,种家没有在学术方面继续传承,反而在军功方面多有建树,并且成为大宋军中的一面旗帜。
种放之侄种世衡是西军中有名的将领,早在庆历年间是范仲淹的重要助手,不断受到提拔和重用,一时间名震西北。他修筑清涧城,巧妙计策除去了西夏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旺荣、遇乞兄弟。是当时与狄青齐名的将领,是大宋西军最为响亮的两块金字招牌。
更是因此缔造了清涧城种家军,正式成为北宋名将世家的行列。
种世衡有八子,都是西军之中响当当的汉子。其中种谔乃是其中翘楚,官至鄜延经略安抚副使,是当前种家的代表人物。
最近一段时间,种家的日子不好过,麻烦事似乎一件接一件。
先是四哥种咏莫名其妙地被李复圭下狱,据说是因为不听从节制命令,擅自出名所致。种家虽然相信种咏的人品,但是在战场上偶然犯错误也是有可能的,故而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不好贸然如何营救。
因为是驻守边疆的武将世家,这方面需要更加小心。否则容易被人指责是维护亲眷,无法无天等等!朝堂上已经因为庆州案起了风波,争论不休,种家必须要自己保持克制,帝王猜忌这东西,必须要小心应对着,否则会非常危险。
种家满门忠烈,对于声誉和尊严自然格外在乎,故而更为谨慎。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查明真相,如果种咏是被冤枉的,也好还一个清白。如果当真是种咏的过失,种家也不会因此而袒护他。
当然了,种家不能完全无动于衷,思来想去便派出了侄子种师道前往。目的是去打探消息,同时也想办法策应一下帮助种咏。种师道是种家的晚辈,由他前往,别人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好指责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种师道是种家下一代最出色的年轻人,年轻有为,能力出众,种谔等人也有意着意培养,这也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种谔的想法很好,种师道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前往庆州不久之后就找到了负责查案的大理寺少卿林昭,一起在西北查证。
本来是好事,可是不久之后噩耗传来,种家竟然成了通敌叛国的帮凶了。
随后皇帝的圣旨便来了,种家几乎所有的重要将领全被停职了,几乎全部被禁足在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的处罚。从程序上而言,种咏的结局也就是整个种家的结局了。
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种家骤然间有些尴尬,有些着急了。不仅有损名誉,同时也非常的危险。
一旦罪名落实,种家可就要遭遇重大灾难了。
“彝叔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是种谔最为好奇的问题,也是最为担忧的所在。侄子的人品他自然是相信的,可是他到底太年轻,会不会上当受骗,受人蒙蔽?抑或者是做出了什么冲动,出格的举动?他和大理寺少卿林昭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目前得知的情况,种师道目前是属于被通缉状况,说明他没有被官府抓到了。可是他人到底在哪里?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还是流浪在外?
种家的长辈们难免担心不已!
好在这样的担心并未持续很长时间,没过多久,种师道竟然回到了清涧城!不过方式和过程都有些不怎么光彩!
见到种师道的那一刻,种谔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沉声问道:“彝叔,你还好吧?”
“伯父放心,一切还好!”种师道最近一段时间东躲西藏,一路逃亡,日子着实过的艰苦。不过总算是熬过来了,顺利回到了清涧城。
“庆州到底发生何事?”种谔沉声询问。
“是李复圭,都是他冤枉好人,制造冤假案。林昭是冤枉的,四伯父也是冤枉的……”种师道这才将自己和林昭在荔原堡和大顺城的见闻一一道来!
“原来如此!”种谔听着听着,逐渐的怒火升腾,到最后直接是怒不可遏!
冤枉兄长,以及前去查案的林少卿是一方面,这已经很可恶的。最让种谔不能接受的是,大顺城那一千多将士的死亡。
种师道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前后的情况一印证,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同样作为边军将领的种谔,自然知道驻守边疆的士兵是多么不容易。在经历了西夏大军连番的攻击之后,这些边军将士能够侥幸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
到最后还要成为李复圭争权夺利,掩盖犯罪事实的炮灰,就这么被残忍的杀害了,李复圭的做法当真是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他是个疯子,李复圭已经疯了!
“你是说,你逃出来是林少卿提前的安排?”种谔对这一点似乎非常感兴趣。
“是的!”想起那日的事情,种师道仍然有些心有余悸。
种谔不禁连连点头,虽然和这位林少卿素未谋面,但实际上已经相当的佩服和赞赏。
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眼光和前瞻性,着实不简单。若非他有先见之明,只怕侄子已经成为刀下亡魂或者阶下囚了。
唯有侄子顺利逃出来,才能将大顺城的消息带出来,才有营救的机会,扭转局面的关键就在此处。
种师道禀报道:“伯父,我已经去长安见过老师了,并请求宣抚使韩绛出面保护林少卿,他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办?请伯父指点!”
种师道有些茫然了,他到底太过年轻,缺乏经验,同时又顾及到家族利益,故而不敢轻举妄动,才回来特意请示伯父种谔。
事已至此,种谔又能如何选择呢?
庆州之事已经不只是关乎到种咏和林昭,更是关乎到整个种家的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
“放心好了,我们种家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倒的!”种谔轻叹一声道:“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是不行的,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是时候该让某些人知道,我们种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有伯父这句话,种师道多少算是放心了。同时也忍不住惊叹,难不成种家的力量很强大,很厉害吗?
~~~~~~~~~~~~~~~~~~~~~~~~~~~~~~~
清涧城再往北便是府州了,也就是后世的府/谷。
府州和清涧城都在西北边境线上,再往西不远便是西夏了。是抵御西夏大军的前沿阵地,大宋朝立国百年来,一批有一批的好儿郎在这里热血奋战。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名将,以及名将世家,清涧城有种家,府州的折家军历史更为悠久,实力更加不可小觑。
府州折家世居云中,乃是当地大族!
折家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或鲜卑)折兰王的后裔。到了唐朝,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后他的儿子折嗣伦,孙子折从阮都在府州为官,乃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在经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战乱时期,府州实际上一直在折家的掌控之中,俨然是割据西北的一方诸侯。折家军也有些私兵的性质,使得折家在西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实际上,与西夏的前身定难五州李氏家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李家的占领的土地更广,实力更为强大,又遇到了李继迁、李元昊这等实力强悍的首领,所以才敢于与宋朝叫板,继而单独立国。
也是运气好,西夏赶上了好时候,向西北之地夸张了许多,形成了今日强大的西夏国。
单纯这个角度而言,府州折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与人家定难五州李氏有着很大区别,至少在地利这方面就差的远了。
府州在黄河边上,东边就是河东地区,是大宋朝控制的要地。北边则是强大的辽国,还有一个麟州。南边是大宋朝的关中之地,西北则是李氏家族的定难五州。
府州压根就没有扩张的可能,仅凭一州之地如何成事?正是因此决定了府州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对于这些西北的军阀采取的都是怀柔拉拢的态度。
当时府州折家家主折德扆还曾入汴京朝见赵匡胤,折家表示尊奉大宋朝。为了保证有人能够节制定难五州李家,并且抵御北方的辽国和依旧苟延残喘的北汉,宋太祖赵匡胤答应,折家对府州却保有很大自主权。
府州就相当于是个国中之国的小诸侯,折家的掌控权依旧很大。也正是从此开始,就奠定了折家相对特殊的了地位。
开国百年以来,府州军权完全是掌握在折家手中,基本上是世袭的,对此大宋皇帝一直默许。因为他们都知道府州的地理条件,折家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起折家和西夏党项拓跋氏是世仇,彼此征伐数百年,不可能合作,也就不会轻易反叛。加之折家一直忠心耿耿,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宋朝对于府州的掌控也颇为严密,故而一直默许了这样的状况存在。
相比之下,清涧城种家则是范仲淹时代才崛起的,手下的兵马完全是大宋官军,自主权并不高。根本无法与底蕴更加深厚,牢牢掌控府州的折家相比。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是如此!
在杨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种家和折家无疑是大宋朝最炙手可热的军事世家,在西军中的力量与影响都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而折家可以说是当前大宋朝第一军事世家!
现在府州折家家主是折克行,是折德扆的第五代孙,年纪在三四十岁,官居府州知州。
最近一段时间,折克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接管折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接替叔父折继世的位置。这种并非是父系嫡子的传承难免就会有点问题。
折家内部多少就有人不满,折克行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按理说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亲兄弟或者同宗同房的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偏巧折克行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嫡子,几个庶子年纪都很幼小,不过妹妹倒是有许多。
折家男儿英勇豪迈,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妹子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七姑娘折文芯为最。
故而当初折文芯以辛文哲的身份出现,自称家族内部斗争倒也并非是说假话!
好不容易稳定了折家内部,却又出了一桩麻烦事。
本来该从环庆路牧场拨付的两千匹战马被李复圭给截留了。
按理说,此事只要上报给枢密院,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奈何折家当时正好欠了李复圭一个人情,而且还牵涉到了折家内部的一些事情。
错过了最好时机,也就无法与李复圭争论了。折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缺少了两千匹战马,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直接会影响到折家军的战斗力,万一要是与西夏军发生冲突,可是要吃大亏的。折家损失人马不说,还没有向朝廷交待。而且枢密院每年都会查验统计战马状况,府州的情况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无奈之下,小妹折文芯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吐蕃购买战马!
这种事边军将领们都做过,因为缺乏马匹,所以大宋朝廷对此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折克行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小妹去试一试。
只是万万没想到,尝试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两千匹战马买到了,已经运送回来府州。可是小妹折文芯还没回来,就在折克行焦急等待的时候,另外一则重大消息随即传到了府州!RS
有了韩绛的保护,相对来说,林昭安全了许多。
李复圭、王雱、吕惠卿等人本是想在中途出手,杀人灭口的,但是难度无疑增加了许多。
本来负责押送的是庆州军,他们在途中完全可以动手脚,可惜因为韩绛的到来,全部换成了禁军将士和陕西路宣抚使的亲卫押送护。
最完美的方式灭口方式是让林昭畏罪自杀,现在铁定是做不到了,只能另外想办法。
比如……
方法不是没有,只是需要调整策略而已!
韩绛押着林昭离开了庆州,向东南进入渭水谷底,然后一路东行就能直接到达汴京。
一路上,韩绛的心情颇为沉重。
在庆州,他看到了许多所谓的证据,虽然未必绝对真实,但至少目前而言,对林昭很是不利。
林昭的罪名是否成立不仅仅是 一个青年俊杰和一个武将世家的命运,也与他韩宣抚联系在了一起。
韩宣抚现在最为关心的无疑就是那两千匹马!首先一个,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确实存在?是有人蓄意捏造倒还罢了,如果存在,战马到底去了哪里呢?
清涧城种家?韩绛轻轻摇头,从种师道和张载口中得知,并非这么一回事?那么战马究竟去了哪里呢?
私自购买战马,招兵买马的前奏啊!这是要做什么?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是林昭有罪抑或无罪的关键,说不定还会影响到自己,韩绛心里难免有些忧虑。
这事应该怎么说呢?是被林昭骗了吗?似乎也说不上!但在不经意间,与林昭有了许多的共同利益!
远远地瞧见囚车里的林昭,韩绛无奈一笑,自言自语道:“小子,千万要挺过去!”
于公于私,于人于己,韩绛都希望如此!
林昭从来也没有遭遇过“阶下囚”的滋味,这种屈辱与卑微让他很是难受,很愤怒。最初的时候,他也曾经怨天尤人,甚至是破口大骂。
可是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才发现这些毫无用处。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浪费口舌和心力,说不定还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所以林昭逐渐的冷静下来,整个人也变得更加的沉默,更多是在思考。
他想起了很多的至理名言,屈辱不要紧,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懂得了很多,让他明白了在穿越者古代并非很厉害,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主角光环也不过如此,三灾八难终究还是要来的。
也许之前一切都太顺利了,让他有些飘飘然,让他过于自信或者自负。这一次无疑是个很好的磨砺,使得林昭更加成熟,更加有毅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是自我安慰,却也是一句至理名言。林昭相信,只要熬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
同时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一些东西,比如权力,比如古代官场的生存法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定是要经历一些磨难的。只要撑过去,前途又是一片光明。
林昭坚信一点,只要自己回到汴京,脱罪活命的几率会大很多,这一点上他还是有把握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很多的。
林昭相对很自信,有些许凭恃。但是他不会想到,又更多意料不到的人,为了救他正在参与进来,正在努力奔走!
~~~~~~~~~~~~~~~~~~~~~~~~~~~~~
种家的发迹是从大儒种放开始的!
但特别的是,种家没有在学术方面继续传承,反而在军功方面多有建树,并且成为大宋军中的一面旗帜。
种放之侄种世衡是西军中有名的将领,早在庆历年间是范仲淹的重要助手,不断受到提拔和重用,一时间名震西北。他修筑清涧城,巧妙计策除去了西夏李元昊的心腹大将野利旺荣、遇乞兄弟。是当时与狄青齐名的将领,是大宋西军最为响亮的两块金字招牌。
更是因此缔造了清涧城种家军,正式成为北宋名将世家的行列。
种世衡有八子,都是西军之中响当当的汉子。其中种谔乃是其中翘楚,官至鄜延经略安抚副使,是当前种家的代表人物。
最近一段时间,种家的日子不好过,麻烦事似乎一件接一件。
先是四哥种咏莫名其妙地被李复圭下狱,据说是因为不听从节制命令,擅自出名所致。种家虽然相信种咏的人品,但是在战场上偶然犯错误也是有可能的,故而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也不好贸然如何营救。
因为是驻守边疆的武将世家,这方面需要更加小心。否则容易被人指责是维护亲眷,无法无天等等!朝堂上已经因为庆州案起了风波,争论不休,种家必须要自己保持克制,帝王猜忌这东西,必须要小心应对着,否则会非常危险。
种家满门忠烈,对于声誉和尊严自然格外在乎,故而更为谨慎。寄希望于朝廷能够查明真相,如果种咏是被冤枉的,也好还一个清白。如果当真是种咏的过失,种家也不会因此而袒护他。
当然了,种家不能完全无动于衷,思来想去便派出了侄子种师道前往。目的是去打探消息,同时也想办法策应一下帮助种咏。种师道是种家的晚辈,由他前往,别人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好指责什么。更为重要的是,种师道是种家下一代最出色的年轻人,年轻有为,能力出众,种谔等人也有意着意培养,这也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
种谔的想法很好,种师道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前往庆州不久之后就找到了负责查案的大理寺少卿林昭,一起在西北查证。
本来是好事,可是不久之后噩耗传来,种家竟然成了通敌叛国的帮凶了。
随后皇帝的圣旨便来了,种家几乎所有的重要将领全被停职了,几乎全部被禁足在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一步的处罚。从程序上而言,种咏的结局也就是整个种家的结局了。
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种家骤然间有些尴尬,有些着急了。不仅有损名誉,同时也非常的危险。
一旦罪名落实,种家可就要遭遇重大灾难了。
“彝叔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是种谔最为好奇的问题,也是最为担忧的所在。侄子的人品他自然是相信的,可是他到底太年轻,会不会上当受骗,受人蒙蔽?抑或者是做出了什么冲动,出格的举动?他和大理寺少卿林昭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目前得知的情况,种师道目前是属于被通缉状况,说明他没有被官府抓到了。可是他人到底在哪里?是遭遇了什么不测?还是流浪在外?
种家的长辈们难免担心不已!
好在这样的担心并未持续很长时间,没过多久,种师道竟然回到了清涧城!不过方式和过程都有些不怎么光彩!
见到种师道的那一刻,种谔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沉声问道:“彝叔,你还好吧?”
“伯父放心,一切还好!”种师道最近一段时间东躲西藏,一路逃亡,日子着实过的艰苦。不过总算是熬过来了,顺利回到了清涧城。
“庆州到底发生何事?”种谔沉声询问。
“是李复圭,都是他冤枉好人,制造冤假案。林昭是冤枉的,四伯父也是冤枉的……”种师道这才将自己和林昭在荔原堡和大顺城的见闻一一道来!
“原来如此!”种谔听着听着,逐渐的怒火升腾,到最后直接是怒不可遏!
冤枉兄长,以及前去查案的林少卿是一方面,这已经很可恶的。最让种谔不能接受的是,大顺城那一千多将士的死亡。
种师道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前后的情况一印证,完全是可以预料的。
同样作为边军将领的种谔,自然知道驻守边疆的士兵是多么不容易。在经历了西夏大军连番的攻击之后,这些边军将士能够侥幸活下来已经不容易了。
到最后还要成为李复圭争权夺利,掩盖犯罪事实的炮灰,就这么被残忍的杀害了,李复圭的做法当真是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他是个疯子,李复圭已经疯了!
“你是说,你逃出来是林少卿提前的安排?”种谔对这一点似乎非常感兴趣。
“是的!”想起那日的事情,种师道仍然有些心有余悸。
种谔不禁连连点头,虽然和这位林少卿素未谋面,但实际上已经相当的佩服和赞赏。
年纪轻轻,便有这样的眼光和前瞻性,着实不简单。若非他有先见之明,只怕侄子已经成为刀下亡魂或者阶下囚了。
唯有侄子顺利逃出来,才能将大顺城的消息带出来,才有营救的机会,扭转局面的关键就在此处。
种师道禀报道:“伯父,我已经去长安见过老师了,并请求宣抚使韩绛出面保护林少卿,他暂时不会有性命之忧的。接下来的事情该怎么办?请伯父指点!”
种师道有些茫然了,他到底太过年轻,缺乏经验,同时又顾及到家族利益,故而不敢轻举妄动,才回来特意请示伯父种谔。
事已至此,种谔又能如何选择呢?
庆州之事已经不只是关乎到种咏和林昭,更是关乎到整个种家的利益,甚至是生死存亡。
“放心好了,我们种家不会那么轻易被打倒的!”种谔轻叹一声道:“单凭你的一面之词是不行的,必须要另外想办法,是时候该让某些人知道,我们种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有伯父这句话,种师道多少算是放心了。同时也忍不住惊叹,难不成种家的力量很强大,很厉害吗?
~~~~~~~~~~~~~~~~~~~~~~~~~~~~~~~
清涧城再往北便是府州了,也就是后世的府/谷。
府州和清涧城都在西北边境线上,再往西不远便是西夏了。是抵御西夏大军的前沿阵地,大宋朝立国百年来,一批有一批的好儿郎在这里热血奋战。
因此也产生了不少的名将,以及名将世家,清涧城有种家,府州的折家军历史更为悠久,实力更加不可小觑。
府州折家世居云中,乃是当地大族!
折家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或鲜卑)折兰王的后裔。到了唐朝,折氏的领袖折宗本,在唐末的战乱中崛起,被任命为振武军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之后他的儿子折嗣伦,孙子折从阮都在府州为官,乃是镇守一方的将领。
在经历五代十国这个动荡的战乱时期,府州实际上一直在折家的掌控之中,俨然是割据西北的一方诸侯。折家军也有些私兵的性质,使得折家在西北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实际上,与西夏的前身定难五州李氏家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李家的占领的土地更广,实力更为强大,又遇到了李继迁、李元昊这等实力强悍的首领,所以才敢于与宋朝叫板,继而单独立国。
也是运气好,西夏赶上了好时候,向西北之地夸张了许多,形成了今日强大的西夏国。
单纯这个角度而言,府州折家似乎也是可以的。
但是他们与人家定难五州李氏有着很大区别,至少在地利这方面就差的远了。
府州在黄河边上,东边就是河东地区,是大宋朝控制的要地。北边则是强大的辽国,还有一个麟州。南边是大宋朝的关中之地,西北则是李氏家族的定难五州。
府州压根就没有扩张的可能,仅凭一州之地如何成事?正是因此决定了府州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对于这些西北的军阀采取的都是怀柔拉拢的态度。
当时府州折家家主折德扆还曾入汴京朝见赵匡胤,折家表示尊奉大宋朝。为了保证有人能够节制定难五州李家,并且抵御北方的辽国和依旧苟延残喘的北汉,宋太祖赵匡胤答应,折家对府州却保有很大自主权。
府州就相当于是个国中之国的小诸侯,折家的掌控权依旧很大。也正是从此开始,就奠定了折家相对特殊的了地位。
开国百年以来,府州军权完全是掌握在折家手中,基本上是世袭的,对此大宋皇帝一直默许。因为他们都知道府州的地理条件,折家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而起折家和西夏党项拓跋氏是世仇,彼此征伐数百年,不可能合作,也就不会轻易反叛。加之折家一直忠心耿耿,很注意自己的行为,宋朝对于府州的掌控也颇为严密,故而一直默许了这样的状况存在。
相比之下,清涧城种家则是范仲淹时代才崛起的,手下的兵马完全是大宋官军,自主权并不高。根本无法与底蕴更加深厚,牢牢掌控府州的折家相比。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都是如此!
在杨家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种家和折家无疑是大宋朝最炙手可热的军事世家,在西军中的力量与影响都是别人不可比拟的。而折家可以说是当前大宋朝第一军事世家!
现在府州折家家主是折克行,是折德扆的第五代孙,年纪在三四十岁,官居府州知州。
最近一段时间,折克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接管折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是接替叔父折继世的位置。这种并非是父系嫡子的传承难免就会有点问题。
折家内部多少就有人不满,折克行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着实费了一番力气。
按理说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亲兄弟或者同宗同房的人帮忙是最好不过的。偏巧折克行的父亲就他这么一个嫡子,几个庶子年纪都很幼小,不过妹妹倒是有许多。
折家男儿英勇豪迈,女儿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几个妹子都给他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以七姑娘折文芯为最。
故而当初折文芯以辛文哲的身份出现,自称家族内部斗争倒也并非是说假话!
好不容易稳定了折家内部,却又出了一桩麻烦事。
本来该从环庆路牧场拨付的两千匹战马被李复圭给截留了。
按理说,此事只要上报给枢密院,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奈何折家当时正好欠了李复圭一个人情,而且还牵涉到了折家内部的一些事情。
错过了最好时机,也就无法与李复圭争论了。折家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缺少了两千匹战马,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直接会影响到折家军的战斗力,万一要是与西夏军发生冲突,可是要吃大亏的。折家损失人马不说,还没有向朝廷交待。而且枢密院每年都会查验统计战马状况,府州的情况终究是纸包不住火。
无奈之下,小妹折文芯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吐蕃购买战马!
这种事边军将领们都做过,因为缺乏马匹,所以大宋朝廷对此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折克行也是没办法,只能让小妹去试一试。
只是万万没想到,尝试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
两千匹战马买到了,已经运送回来府州。可是小妹折文芯还没回来,就在折克行焦急等待的时候,另外一则重大消息随即传到了府州!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