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几家欢喜家愁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间的事情注定了是几家欢喜家愁,江南居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可有些人就不开心,满脸阴沉。
此事之中,赵颢是个局外人,并未参与其中。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牵连,那便是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最终的结果。
如果不是他耀武扬威,柴敏言是不知道林昭获罪入狱的,又如何会去求太皇太后呢?
赵颢一直记恨着林昭,已经好几年了。此番林昭问斩,他无疑是相当高兴的,也算是宿怨得报吧,本来是无限期待的,可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林昭安然无恙,无罪开释了。
不仅没死,而且还多了个威远伯的爵位,伯爵自然无法与他的亲王爵位相比。可是另外一件事却让他伤透了心了,或者说打击甚大。
那便是太皇太后赐婚,让柴敏言嫁给了林昭。
彼时,他正好在高滔滔的宝慈宫,前脚母后带回来祖母不许婚的坏消息,后脚便听说了赐婚的懿旨。
赵颢不见得有多么喜欢柴敏言,不过能娶到汴京第一美人为王妃,无疑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即便是带回家做个花瓶也是好的啊!
另外,他知道柴敏言喜欢林昭,如果能够横刀夺爱,对林昭也算是一种报复。不能亲自报复他,蹂躏他的女人也是好的。在这件事情上,赵颢的心里有些扭曲,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报复心理,同时何尝不是一种嫉妒呢?
所以他恳求母亲高滔滔出面主持,想来柴家也不敢不答应。可是万万没想到,老祖母竟然横插一脚,将柴敏言许配他人。
赵颢想不通,老祖母这是怎么了?一向疼爱自己的,何以在这件事情如此决绝呢?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却要便宜其他人?这是什么状况?懿旨已经下了,事情已经更改不得。由于孝道尊卑的缘故,他也不能去找太皇太后理论。
如果是其他人也倒罢了,可是柴敏言的夫婿偏偏是林昭,是自己最痛恨的那个人。
报复失败了,而且还被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让赵颢格外的没面子。这件事传扬出去,很多人无疑又会看不起自己,暗里地笑话。赵颢很生气,赵颢很惆怅,甚至几乎要抓狂。
更让他郁闷的还有一件事情,听说曹国舅认了柴敏言为义女,赵颢更加的哭笑不得!他们与曹家的关系很深,父亲赵宗实过继给仁宗和曹皇后,便是曹佾名义上的的外甥。而高滔滔本身就是曹家的外甥女,双重关系,十分亲密。
无论怎么算,曹佾都是赵颢的舅公,柴敏言做了他的义女便是他的表姑了,那么他的夫婿林昭便是他的表姑丈。抢了自己的女人不说,辈分还高出自己,赵颢着实有些恼火。
如此一来,赵颢不由自主地便有些记恨祖母曹氏,以及国舅曹佾。当然了,最为记恨的无疑是大仇人林昭!
如果有机会,这仇是一定要报的!
赵颢怒气冲冲地出宫去了,高滔滔看在眼里也无可奈何!
说实话,曹氏的这个决定也让她有些突兀。
救命之恩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赵福康和曹佾对曹氏而言是最重要的人,卖柴敏言个面子是正常的,可以理解。
只是亲赴法场,是不是太过关心了?
还有曹佾认义女,明知道柴敏言和几个孙辈年纪相当,何不认个孙女呢?一样是抬举,一样的亲密。何以非得认个义女?搞成如今这等尴尬的局面?当真只是心血来潮吗?
高滔滔总觉得,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只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却说不上来。
~~~~~~~~~~~~~~~~~~~~~~~~~~~~~~~~~
最为郁闷的无疑是王雱和吕惠卿,此刻他们正坐立不安,对月惆怅。
这一局他们败了,败得莫名其妙,败得一塌糊涂。
明明胜利已然在望了,最后却突然杀出个太皇太后,力挽狂澜,逆转局面。
核心就在这里,若非有太皇太后镇住局面,即便是折家和种家一道出面,即便是大顺城仍有幸存者,又能如何呢?
只要没有来自于上面的压力,他们就敢直接问斩,事后皇帝赵顼也会为他们遮掩的。可惜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即便是刀已经架在林昭脖子上,依旧没有砍下去……
林昭的运气就这么好吗?自己那般谋划,却始终不能奈何他。强烈的挫败感,让王雱有些质疑自己。自视甚高的他却屡屡败给林昭,心理上的打击着实不小。
难道自己真不如林昭吗?老天爷都在帮他?
柴敏言?
王雱想到了这位汴京第一美人,自铁塔湖边瞬间一瞥开始,王雱便惊叹于柴敏言的美貌,并且十分倾慕。
去岁七夕,金明池边,他也曾经以一首《眼儿媚》向美女示爱,可惜被林昭的《鹊桥仙》抢尽风头。有道是君子不夺人所爱,王雱认定了是林昭横刀夺爱,故而记恨于心。可是他却忘了,柴敏言从来不曾属于过他,甚至没有多正眼看他一眼。
堂堂宰相公子,比不上一个仆役出身的林昭吗?
嫉妒,王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嫉妒心已经越发的强烈了。
吕惠卿的心情也很不好,这次参与其中是打算要报仇的,可是到最后报仇不成,反而搭上了三弟的性命和名声,使得自己也受到连累。
当真的得不偿失,大受打击,吕惠卿心有恨意。除了憎恨大仇人林昭之外,王雱也在他的仇恨之列,若非是他将自己来进来,如何会是这般局面?三弟也不会死,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避免。
还有王雱这种人尽其用的办法,将自己死去的弟弟拉去做替罪羔羊。虽说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可吕惠卿心里总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或许弟弟的在天之灵会怪罪自己的。毕竟是手足情深,两个同胞兄弟死去,吕惠卿不伤心不难过那是假的。
而今他复仇的名单上除了林昭之外,又多了一个名字,那便是王雱。而这些,自以为聪明的王雱浑然不觉……
两人都心情沉重,相顾无言,沉默了许久便分开了。王雱满心惆怅地返回家中时,才发现父亲王安石也没有休息,只是默默地站在窗边。
窗户是开着的,半轮明月洒在窗口,王安石的背影显得有些苍凉孤寂。冬日的汴京,寒意袭人,可王安石似乎浑然不觉,毫不在意。
今日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名声与权威受损,颜面无光,历经起伏的王相公完全可以承受。
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无疑是李复圭的变化,当年好好的有为青年,如今怎么变成这幅模样?自己那样坚定的支持他,没想到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王安石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被朋友欺骗的感觉着实不好受,还有……总而言之,这对王相公是个莫大的打击。
王安石还有些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原来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或许自己的有些事情上却是做的有问题……
以执拗著称的王相公能够意识到这些,着实是难能可贵。可是当心中坚持许久的信念有所动摇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此刻的王安石有些痛苦。
王雱站在门口,看着父亲那有些落寞惆怅的背影,忍不住心中一动。难道自己错了吗?为了保住父亲的相位,权势,和王家的荣耀都错了吗?
他们父子最大的区别便在于,王雱可能更为热衷权势,而王安石或许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父亲,夜深露重,天气寒冷,你小心着凉!”沉默了许久,王雱终于开口提醒。
王安石的思绪被打断了,回过头来瞧见儿子,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沉声问道:“元泽,你去哪了?”
“去吉甫家了,二郎不在了,今日又是这般情况,我去劝慰他!”
王安石轻轻点头:“有这份心很好,只是有些事情你不该参与过多的。”
“父亲?”王雱猛地心中一动,难不成自己所作的一切,父亲都知道了吗?王雱骤然间像是个犯错的孩子,莫名其妙有些局促不安。同时另外一个念头也隐隐浮上心头,难道父亲都知道,一直默许自己这样做吗?
那么父亲的人品?王雱的不安正源于此。有时候他和吕惠卿做小人,就是因为父亲是正人君子,有些事情不屑于,也不方便出手。在王雱心里,父亲是他的楷模。哪怕他自己经常心狠手辣做坏事,也希望有一个公正严明的父亲,而此刻……
王安石叹道:“可恨我知道的太晚,一切的错都已经铸成……”身为宰相,身为父亲,尤其是事情发生以后,王安石能还是完全不知晓吗?尤其是吕惠卿上演的那处“大义灭亲”的戏码,更是让王相公产生怀疑。他执拗,却不代表他笨,有些事情略加推敲也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如此,王雱的心里略微好受一些,沉声道:“父亲,孩儿还是一时糊涂,希望……”
“不必说了,为父都知道,若非为父莽撞,那么轻率地坚持支持李复圭,你也不会……”王安石深思熟虑之后,已经知道错在自己,儿子的一些做法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只是方式上有些错误,不过溺爱儿子的王安石觉得是可以原谅的。
“可惜最终还是……”
王安石的脸色渐渐严厉了几分,低声道:“元泽啊,你的想法或许是好的,只是的做法未免有些过分了。错在李复圭,错在为父,与东阳无关,这次险些害了他啊!”
“可是……”刹那间,王雱确信父亲还是以前那个正人君子的父亲,依旧的善良。只是他执拗的性格蔓延到了太多地方,很多时候已经是一种阻碍。比如这件事,连皇帝都动作了,可父亲为何还有这等妇人之仁呢?无毒不丈夫,正派的执拗是成不了大事的。
王雱有些失望,可是他不敢与父亲顶嘴,在这件事上他确实有错在先。只是低声道:“是,孩儿知错了!”
“知错就好,以后多把心思放到正道上来,吉甫那边你代为父致歉吧!”王安石对儿子的宠爱有些过了,也不曾严厉批评。他只觉得,只要说到了,儿子就一定能吸取教训,就一定会改正。
只是,事情是这样吗?
王雱倒是答应了,只是向吕惠卿道歉?他八成是不会去的。也正是因此,正一次次地失去与吕惠卿缓和关系的机会,最终将这个深沉而腹黑的小人推到了那个地步……
“好了,不早了,去休息吧!”
“是!”王雱转身刚要走,蓦地有想起来一件事,说道:“父亲,而今王韶去西北拘捕李复圭,万一他要是乱说……”
“不要管那么多,事已至此,顺其自然吧,没什么可怕的!”已经错过一次,王安石并不想错第二次。
“是!”王雱心中虽然隐隐还是有些担心,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
西北的局势确实不那么乐观,正如赵顼和曾公亮忧虑的那样,李复圭怎么肯轻易交出兵权,乖乖回汴京受死呢,除非他是个傻瓜。
自己做的事情,李复圭心知肚明,故而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生恐哪里再出什么问题。
故而派人密切关注着汴京的情况,随时了解林昭案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随时做好应对准备。万不得已的时候,庆州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自己说了算的。这里紧邻西夏,必要的时候……
到了如今的地步,名节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性命才是首要的。李复圭的忠诚意与理念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否则他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今已经是个犯下重罪的奸臣,既然如此索性就坏到底吧!
当然了,这也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兵行险招的,否则谁愿意拼得家破人亡,遗臭万年的风险去反叛呢?在庆州个土皇帝滋味如此好,李复圭轻易可舍不得离开。
好在汴京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一直都不错,林昭先是被定罪,继而被判了问斩。李复圭相当开心,这代表着他顺利过关,想必王相公父子在其中运作不少,官家也偏帮着自己。
如此最好不过,两全其美!
不过这次惹下了如此多的麻烦,少不得被关注,看来以后的需要低调些才是。当然了,如果有几件像样的功勋拿出来,同样也能抹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这次可要注意,可不能再像第一次那样冒失,以至于兵败,最后造成了这么大的烂摊子。
也就在此时,环州通判王韶送来消息,称有西夏入侵迹象,请他一同前往拒敌,商议对策。正在筹谋此事,机会便来了,李复圭相当的高兴。他虽然只是庆州知州,却主管整个环庆路的军事。
王韶恭恭敬敬地请示,让他十分满意,也没在意其中有诈。于是乎只带来少量亲兵赶去。却没想到早有陷阱等着自己,正在帐中议事的时候,环州军突然将大帐围住。
王韶随即宣读了皇帝的圣旨,褫夺李复圭庆州知州的职位,回汴京另有任命。圣旨在手,王韶有来了这么一手,如同惊弓之鸟的李复圭马上就想到事情败露了。
其实彼时,林昭尚且是获罪之身,皇帝虽然怀疑他,却不会治罪,最多就是让他早早致仕,颐养天年。可李复圭是心里有鬼的,故而反应十分强烈,大有造反之势。
只是他本人已经被控制,王韶又有圣旨在手,即便平日里对他忠心耿耿的庆州将领们也有了犹豫。
想要振臂一呼就赢粮而景从谈何容易?那可是谋反啊!李复圭已经被控制,庆州军群龙无首。将领们也都心中有数,反叛之后会是什么下场?是朝廷的对手吗?即便是投靠到西夏那边,也是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
何况他们都有父母亲族,全都在大宋境内,他们可以一走了之,可妻儿老小就少不得遭殃。故而即便是李复圭不断叫嚷,庆州将领依旧处于观望态度。
王韶艺高人胆大,率军赶到庆州,手持圣旨威慑庆州诸多将领,夺回兵权。当然了,想要完全掌控庆州,可不是这么容易。
百密一疏,王韶没想到在自己专心收拢的庆州兵权,稳定边防的时候。李复圭的心腹谋士陈桥,集合死士突然发动袭击,将李复圭营救出去,然后朝西夏逃亡去了。
李复圭与梁乙埋经过几件事的合作之后,早已经暗通款曲,只是来往不多罢了。去西夏李复圭并不担心,虽说曾经造谣诬陷林昭,继而影响到了梁太后的名誉。可李复圭相信,自己掌握着整个环庆路,甚至是大宋西北边防的情况,相信西夏人不会拒绝自己,而且一定会厚待的。
所以,李复圭认为,逃去西夏是自己最后一条活路。
王韶暗自恼怒,有些自责,几番追击都无功而返,只得如实向汴京奏报。有趣的是,也是在此时,李复圭的罪名才刚刚被曝光。
如此看来,他先一步逃走似乎还是英明之举!RS
世间的事情注定了是几家欢喜家愁,江南居张灯结彩以示庆祝,可有些人就不开心,满脸阴沉。
此事之中,赵颢是个局外人,并未参与其中。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牵连,那便是推波助澜,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最终的结果。
如果不是他耀武扬威,柴敏言是不知道林昭获罪入狱的,又如何会去求太皇太后呢?
赵颢一直记恨着林昭,已经好几年了。此番林昭问斩,他无疑是相当高兴的,也算是宿怨得报吧,本来是无限期待的,可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林昭安然无恙,无罪开释了。
不仅没死,而且还多了个威远伯的爵位,伯爵自然无法与他的亲王爵位相比。可是另外一件事却让他伤透了心了,或者说打击甚大。
那便是太皇太后赐婚,让柴敏言嫁给了林昭。
彼时,他正好在高滔滔的宝慈宫,前脚母后带回来祖母不许婚的坏消息,后脚便听说了赐婚的懿旨。
赵颢不见得有多么喜欢柴敏言,不过能娶到汴京第一美人为王妃,无疑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即便是带回家做个花瓶也是好的啊!
另外,他知道柴敏言喜欢林昭,如果能够横刀夺爱,对林昭也算是一种报复。不能亲自报复他,蹂躏他的女人也是好的。在这件事情上,赵颢的心里有些扭曲,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报复心理,同时何尝不是一种嫉妒呢?
所以他恳求母亲高滔滔出面主持,想来柴家也不敢不答应。可是万万没想到,老祖母竟然横插一脚,将柴敏言许配他人。
赵颢想不通,老祖母这是怎么了?一向疼爱自己的,何以在这件事情如此决绝呢?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却要便宜其他人?这是什么状况?懿旨已经下了,事情已经更改不得。由于孝道尊卑的缘故,他也不能去找太皇太后理论。
如果是其他人也倒罢了,可是柴敏言的夫婿偏偏是林昭,是自己最痛恨的那个人。
报复失败了,而且还被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让赵颢格外的没面子。这件事传扬出去,很多人无疑又会看不起自己,暗里地笑话。赵颢很生气,赵颢很惆怅,甚至几乎要抓狂。
更让他郁闷的还有一件事情,听说曹国舅认了柴敏言为义女,赵颢更加的哭笑不得!他们与曹家的关系很深,父亲赵宗实过继给仁宗和曹皇后,便是曹佾名义上的的外甥。而高滔滔本身就是曹家的外甥女,双重关系,十分亲密。
无论怎么算,曹佾都是赵颢的舅公,柴敏言做了他的义女便是他的表姑了,那么他的夫婿林昭便是他的表姑丈。抢了自己的女人不说,辈分还高出自己,赵颢着实有些恼火。
如此一来,赵颢不由自主地便有些记恨祖母曹氏,以及国舅曹佾。当然了,最为记恨的无疑是大仇人林昭!
如果有机会,这仇是一定要报的!
赵颢怒气冲冲地出宫去了,高滔滔看在眼里也无可奈何!
说实话,曹氏的这个决定也让她有些突兀。
救命之恩这个完全可以理解,赵福康和曹佾对曹氏而言是最重要的人,卖柴敏言个面子是正常的,可以理解。
只是亲赴法场,是不是太过关心了?
还有曹佾认义女,明知道柴敏言和几个孙辈年纪相当,何不认个孙女呢?一样是抬举,一样的亲密。何以非得认个义女?搞成如今这等尴尬的局面?当真只是心血来潮吗?
高滔滔总觉得,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只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他却说不上来。
~~~~~~~~~~~~~~~~~~~~~~~~~~~~~~~~~
最为郁闷的无疑是王雱和吕惠卿,此刻他们正坐立不安,对月惆怅。
这一局他们败了,败得莫名其妙,败得一塌糊涂。
明明胜利已然在望了,最后却突然杀出个太皇太后,力挽狂澜,逆转局面。
核心就在这里,若非有太皇太后镇住局面,即便是折家和种家一道出面,即便是大顺城仍有幸存者,又能如何呢?
只要没有来自于上面的压力,他们就敢直接问斩,事后皇帝赵顼也会为他们遮掩的。可惜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即便是刀已经架在林昭脖子上,依旧没有砍下去……
林昭的运气就这么好吗?自己那般谋划,却始终不能奈何他。强烈的挫败感,让王雱有些质疑自己。自视甚高的他却屡屡败给林昭,心理上的打击着实不小。
难道自己真不如林昭吗?老天爷都在帮他?
柴敏言?
王雱想到了这位汴京第一美人,自铁塔湖边瞬间一瞥开始,王雱便惊叹于柴敏言的美貌,并且十分倾慕。
去岁七夕,金明池边,他也曾经以一首《眼儿媚》向美女示爱,可惜被林昭的《鹊桥仙》抢尽风头。有道是君子不夺人所爱,王雱认定了是林昭横刀夺爱,故而记恨于心。可是他却忘了,柴敏言从来不曾属于过他,甚至没有多正眼看他一眼。
堂堂宰相公子,比不上一个仆役出身的林昭吗?
嫉妒,王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嫉妒心已经越发的强烈了。
吕惠卿的心情也很不好,这次参与其中是打算要报仇的,可是到最后报仇不成,反而搭上了三弟的性命和名声,使得自己也受到连累。
当真的得不偿失,大受打击,吕惠卿心有恨意。除了憎恨大仇人林昭之外,王雱也在他的仇恨之列,若非是他将自己来进来,如何会是这般局面?三弟也不会死,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避免。
还有王雱这种人尽其用的办法,将自己死去的弟弟拉去做替罪羔羊。虽说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可吕惠卿心里总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或许弟弟的在天之灵会怪罪自己的。毕竟是手足情深,两个同胞兄弟死去,吕惠卿不伤心不难过那是假的。
而今他复仇的名单上除了林昭之外,又多了一个名字,那便是王雱。而这些,自以为聪明的王雱浑然不觉……
两人都心情沉重,相顾无言,沉默了许久便分开了。王雱满心惆怅地返回家中时,才发现父亲王安石也没有休息,只是默默地站在窗边。
窗户是开着的,半轮明月洒在窗口,王安石的背影显得有些苍凉孤寂。冬日的汴京,寒意袭人,可王安石似乎浑然不觉,毫不在意。
今日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名声与权威受损,颜面无光,历经起伏的王相公完全可以承受。
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无疑是李复圭的变化,当年好好的有为青年,如今怎么变成这幅模样?自己那样坚定的支持他,没想到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王安石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被朋友欺骗的感觉着实不好受,还有……总而言之,这对王相公是个莫大的打击。
王安石还有些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原来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或许自己的有些事情上却是做的有问题……
以执拗著称的王相公能够意识到这些,着实是难能可贵。可是当心中坚持许久的信念有所动摇的时候,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此刻的王安石有些痛苦。
王雱站在门口,看着父亲那有些落寞惆怅的背影,忍不住心中一动。难道自己错了吗?为了保住父亲的相位,权势,和王家的荣耀都错了吗?
他们父子最大的区别便在于,王雱可能更为热衷权势,而王安石或许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父亲,夜深露重,天气寒冷,你小心着凉!”沉默了许久,王雱终于开口提醒。
王安石的思绪被打断了,回过头来瞧见儿子,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沉声问道:“元泽,你去哪了?”
“去吉甫家了,二郎不在了,今日又是这般情况,我去劝慰他!”
王安石轻轻点头:“有这份心很好,只是有些事情你不该参与过多的。”
“父亲?”王雱猛地心中一动,难不成自己所作的一切,父亲都知道了吗?王雱骤然间像是个犯错的孩子,莫名其妙有些局促不安。同时另外一个念头也隐隐浮上心头,难道父亲都知道,一直默许自己这样做吗?
那么父亲的人品?王雱的不安正源于此。有时候他和吕惠卿做小人,就是因为父亲是正人君子,有些事情不屑于,也不方便出手。在王雱心里,父亲是他的楷模。哪怕他自己经常心狠手辣做坏事,也希望有一个公正严明的父亲,而此刻……
王安石叹道:“可恨我知道的太晚,一切的错都已经铸成……”身为宰相,身为父亲,尤其是事情发生以后,王安石能还是完全不知晓吗?尤其是吕惠卿上演的那处“大义灭亲”的戏码,更是让王相公产生怀疑。他执拗,却不代表他笨,有些事情略加推敲也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如此,王雱的心里略微好受一些,沉声道:“父亲,孩儿还是一时糊涂,希望……”
“不必说了,为父都知道,若非为父莽撞,那么轻率地坚持支持李复圭,你也不会……”王安石深思熟虑之后,已经知道错在自己,儿子的一些做法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只是方式上有些错误,不过溺爱儿子的王安石觉得是可以原谅的。
“可惜最终还是……”
王安石的脸色渐渐严厉了几分,低声道:“元泽啊,你的想法或许是好的,只是的做法未免有些过分了。错在李复圭,错在为父,与东阳无关,这次险些害了他啊!”
“可是……”刹那间,王雱确信父亲还是以前那个正人君子的父亲,依旧的善良。只是他执拗的性格蔓延到了太多地方,很多时候已经是一种阻碍。比如这件事,连皇帝都动作了,可父亲为何还有这等妇人之仁呢?无毒不丈夫,正派的执拗是成不了大事的。
王雱有些失望,可是他不敢与父亲顶嘴,在这件事上他确实有错在先。只是低声道:“是,孩儿知错了!”
“知错就好,以后多把心思放到正道上来,吉甫那边你代为父致歉吧!”王安石对儿子的宠爱有些过了,也不曾严厉批评。他只觉得,只要说到了,儿子就一定能吸取教训,就一定会改正。
只是,事情是这样吗?
王雱倒是答应了,只是向吕惠卿道歉?他八成是不会去的。也正是因此,正一次次地失去与吕惠卿缓和关系的机会,最终将这个深沉而腹黑的小人推到了那个地步……
“好了,不早了,去休息吧!”
“是!”王雱转身刚要走,蓦地有想起来一件事,说道:“父亲,而今王韶去西北拘捕李复圭,万一他要是乱说……”
“不要管那么多,事已至此,顺其自然吧,没什么可怕的!”已经错过一次,王安石并不想错第二次。
“是!”王雱心中虽然隐隐还是有些担心,可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
西北的局势确实不那么乐观,正如赵顼和曾公亮忧虑的那样,李复圭怎么肯轻易交出兵权,乖乖回汴京受死呢,除非他是个傻瓜。
自己做的事情,李复圭心知肚明,故而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生恐哪里再出什么问题。
故而派人密切关注着汴京的情况,随时了解林昭案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随时做好应对准备。万不得已的时候,庆州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自己说了算的。这里紧邻西夏,必要的时候……
到了如今的地步,名节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性命才是首要的。李复圭的忠诚意与理念早已经被消磨殆尽。否则他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今已经是个犯下重罪的奸臣,既然如此索性就坏到底吧!
当然了,这也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兵行险招的,否则谁愿意拼得家破人亡,遗臭万年的风险去反叛呢?在庆州个土皇帝滋味如此好,李复圭轻易可舍不得离开。
好在汴京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一直都不错,林昭先是被定罪,继而被判了问斩。李复圭相当开心,这代表着他顺利过关,想必王相公父子在其中运作不少,官家也偏帮着自己。
如此最好不过,两全其美!
不过这次惹下了如此多的麻烦,少不得被关注,看来以后的需要低调些才是。当然了,如果有几件像样的功勋拿出来,同样也能抹去这些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这次可要注意,可不能再像第一次那样冒失,以至于兵败,最后造成了这么大的烂摊子。
也就在此时,环州通判王韶送来消息,称有西夏入侵迹象,请他一同前往拒敌,商议对策。正在筹谋此事,机会便来了,李复圭相当的高兴。他虽然只是庆州知州,却主管整个环庆路的军事。
王韶恭恭敬敬地请示,让他十分满意,也没在意其中有诈。于是乎只带来少量亲兵赶去。却没想到早有陷阱等着自己,正在帐中议事的时候,环州军突然将大帐围住。
王韶随即宣读了皇帝的圣旨,褫夺李复圭庆州知州的职位,回汴京另有任命。圣旨在手,王韶有来了这么一手,如同惊弓之鸟的李复圭马上就想到事情败露了。
其实彼时,林昭尚且是获罪之身,皇帝虽然怀疑他,却不会治罪,最多就是让他早早致仕,颐养天年。可李复圭是心里有鬼的,故而反应十分强烈,大有造反之势。
只是他本人已经被控制,王韶又有圣旨在手,即便平日里对他忠心耿耿的庆州将领们也有了犹豫。
想要振臂一呼就赢粮而景从谈何容易?那可是谋反啊!李复圭已经被控制,庆州军群龙无首。将领们也都心中有数,反叛之后会是什么下场?是朝廷的对手吗?即便是投靠到西夏那边,也是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
何况他们都有父母亲族,全都在大宋境内,他们可以一走了之,可妻儿老小就少不得遭殃。故而即便是李复圭不断叫嚷,庆州将领依旧处于观望态度。
王韶艺高人胆大,率军赶到庆州,手持圣旨威慑庆州诸多将领,夺回兵权。当然了,想要完全掌控庆州,可不是这么容易。
百密一疏,王韶没想到在自己专心收拢的庆州兵权,稳定边防的时候。李复圭的心腹谋士陈桥,集合死士突然发动袭击,将李复圭营救出去,然后朝西夏逃亡去了。
李复圭与梁乙埋经过几件事的合作之后,早已经暗通款曲,只是来往不多罢了。去西夏李复圭并不担心,虽说曾经造谣诬陷林昭,继而影响到了梁太后的名誉。可李复圭相信,自己掌握着整个环庆路,甚至是大宋西北边防的情况,相信西夏人不会拒绝自己,而且一定会厚待的。
所以,李复圭认为,逃去西夏是自己最后一条活路。
王韶暗自恼怒,有些自责,几番追击都无功而返,只得如实向汴京奏报。有趣的是,也是在此时,李复圭的罪名才刚刚被曝光。
如此看来,他先一步逃走似乎还是英明之举!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