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 再加一把火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福宁殿,皇帝赵顼的寝宫。
此刻太皇太后曹氏和皇太后高滔滔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上天降下灾祸。
曹氏出面的原因,是林昭的请托,请嫡母出面帮忙给赵顼施加压力。
至于高滔滔,她本身就对王安石那一套很不看好。在原本的历史上,赵顼死后,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便立即启用了司马光,任用旧党人,全面否定新法。之前碍于儿子的面子才没有出声。当然了,她也是担心干涉政务,引起长子猜忌,兄弟失和!
这一次,情况已经越发的严重了,可是赵顼仍旧要维护王安石,这在高滔滔看来完全就是不理智,是糊涂。她不愿意再看儿子这样糊涂下来,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儿子的英明形象,以及地位稳固。
从仁宗皇帝去世,到而今才不到十年时间,他们是过继的宗室子弟,根基尚且不是那么稳固。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平日也就算了,可是大灾之下容易生变,这个时候更需要谨慎。
尤其是高滔滔的娘家,也是变法的受害者,族人似乎也受到了新党官员的欺压,试问堂堂太后如何能忍气吞声?
今日她去庆寿宫给曹氏请安,提及此事,曹氏与赵福康心念电转,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曹氏便不动声色地附和,也声称王安石变法是误国误民,还让高滔滔敲打警示赵顼。不要胡闹。
曹氏明显是以退为进,在这样的大事上。高滔滔如何能抛开她单独行动?最终决定,一起出面“劝解”皇帝!
以往婆媳两人明里暗里的较劲,很少有这种意见一致的时候,这一次也着实是难得!
在这个阶段,曹氏和高滔滔都表现不错,做出了后宫不干政的表率。可是这一次,两位老人家实在是坐不住了,她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儿(孙)子。
说教?
没用的。两位老人家没有那个口才,也未必有把握说服赵顼,所以他们直接采用了一个方式——哭!
很多男人受不了女人流泪,赵顼便是如此,更别说这两个女人是祖母和母亲了。
百善孝为先,皇家更是讲究以孝治天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起哭泣,皇帝可就压力山大了。弄不好就会传出个不孝的传闻来。
两位太后哭泣不已,同时还控诉王安石变法搞乱了国家,以至于出现旱灾这样的警示,如果不重视,甚至可能有亡国之祸。
赵顼实在是无奈,他不希望有人以这件事来给他施压。可是任由他怎么解释,怎么劝说,祖母和母亲都充耳不闻,一直哭诉王安石变法的害处。
这时候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舒国长公主赵宝安。以及皇后向氏都赶来劝慰,可是两位老人家似乎铁了心。态度十分坚决。
高滔滔道:“仲针啊,以往我们说你不信,可是而今呢?大宋是个什么局面?百姓是什么反应?王安石那一套误国啊!”
“仲针啊,以往你重用王安石,我们不过问,因为你是皇帝;你还年轻,需要历练,却也不能为人所蒙蔽啊!”曹氏道:“想来过些时候,你会看清楚变法真相的,只是如今等不到那时候了,民心不可违啊!”
“陛下,民心不可违倒也罢了,最多只是激起民变,花些精力或许能平定,可是若寒了百官之心呢?动摇根基的事情可不能做!”赵福康摆出做姑姑的身份,沉声道:“有时候牺牲一个人,可定臣民之心,可固社稷之根本,以保江山稳固;当年庆历新政,父皇还不是罢了范文正公的相位吗?”
“是啊!王安石能与范仲淹比吗?”曹氏与高滔滔都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王安石搞变法,或许比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更彻底,更深入。可是就这段时期而言,范仲淹的声望绝对在王安石之上。
赵顼原本很坚持,可是这一刻他有些动摇了。
百官上书弹劾王安石,要求罢相,他可以认为是旧党反对变法的手段;民间反应,他不以为然,百姓懂什么国之大计?可是渐渐的,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说变法有问题,而今甚至连他的亲人都是这样的观点。
难道自己真的错吗?赵顼意识到,变法是有问题!其实以前他有这样的察觉,只是一直没有放在心上而已。更多的时候,他用支持王安石这样的行动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并且通过变法来达成一些目的。
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他意识到,这条路似乎没有这么顺利。如果此刻他一意孤行,那么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百官与百姓离心离德,自己还要背上昏君的骂名。如果不是宰相的错,那上天降下的灾祸难不成实在示警君王无道?
这个罪名他自己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在维护王安石和保全自己之间选择,赵顼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曹氏和高滔滔走了,赵顼好一番劝解才将两位老人家送走。可是心里却根本平静不下来,他动摇了,坚定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不过,赵顼也只是动摇而已,目前并未做出决断!
~~~~~~~~~~~~~~~~~~~~~~~~~~~~~~~~~~
尽管发生在皇宫大内,可是很快,消息就传开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皇帝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毕竟两位可是大宋朝最尊贵的女人,德高望重,她们的训诫劝导下,皇帝应该会有所表示吧?一时间,官员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垂拱殿里的圣断!
王安石依旧泰然自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倒是王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出马了,这次的事情当真严重啊!
皇帝动摇是必然的,除非这个时候下一场雨,否则根本无法缓和皇帝和压力,最终的结果似乎也无从改变!
难不成老爹罢相已经是定局了吗?王雱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急怒攻心,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继而直接卧床不起!
吕惠卿见状道:“元泽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些事情该早作准备才是,或许……或许老大人该做最坏的打算,早做应对,以待来日……”心中却暗自冷笑道,来日是我的来日,而不是你王家父子的!
~~~~~~~~~~~~~~~~~~~~~~~~~~~~~
身在应天府的赵顼听到消息之后,只是淡淡一笑;“母后和姐姐的效率真高啊,不过我们还需要加把火才是,通知下去,汴京那边该动作了!”
“是!”
“我们也该启程回汴京了,好戏马上开锣,可不能错过了!”不过,林昭更为牵挂的是,柴敏言和折文芯产期将近,不日就要临盆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U
福宁殿,皇帝赵顼的寝宫。
此刻太皇太后曹氏和皇太后高滔滔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上天降下灾祸。
曹氏出面的原因,是林昭的请托,请嫡母出面帮忙给赵顼施加压力。
至于高滔滔,她本身就对王安石那一套很不看好。在原本的历史上,赵顼死后,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辅政,便立即启用了司马光,任用旧党人,全面否定新法。之前碍于儿子的面子才没有出声。当然了,她也是担心干涉政务,引起长子猜忌,兄弟失和!
这一次,情况已经越发的严重了,可是赵顼仍旧要维护王安石,这在高滔滔看来完全就是不理智,是糊涂。她不愿意再看儿子这样糊涂下来,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儿子的英明形象,以及地位稳固。
从仁宗皇帝去世,到而今才不到十年时间,他们是过继的宗室子弟,根基尚且不是那么稳固。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平日也就算了,可是大灾之下容易生变,这个时候更需要谨慎。
尤其是高滔滔的娘家,也是变法的受害者,族人似乎也受到了新党官员的欺压,试问堂堂太后如何能忍气吞声?
今日她去庆寿宫给曹氏请安,提及此事,曹氏与赵福康心念电转,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曹氏便不动声色地附和,也声称王安石变法是误国误民,还让高滔滔敲打警示赵顼。不要胡闹。
曹氏明显是以退为进,在这样的大事上。高滔滔如何能抛开她单独行动?最终决定,一起出面“劝解”皇帝!
以往婆媳两人明里暗里的较劲,很少有这种意见一致的时候,这一次也着实是难得!
在这个阶段,曹氏和高滔滔都表现不错,做出了后宫不干政的表率。可是这一次,两位老人家实在是坐不住了,她们必须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儿(孙)子。
说教?
没用的。两位老人家没有那个口才,也未必有把握说服赵顼,所以他们直接采用了一个方式——哭!
很多男人受不了女人流泪,赵顼便是如此,更别说这两个女人是祖母和母亲了。
百善孝为先,皇家更是讲究以孝治天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起哭泣,皇帝可就压力山大了。弄不好就会传出个不孝的传闻来。
两位太后哭泣不已,同时还控诉王安石变法搞乱了国家,以至于出现旱灾这样的警示,如果不重视,甚至可能有亡国之祸。
赵顼实在是无奈,他不希望有人以这件事来给他施压。可是任由他怎么解释,怎么劝说,祖母和母亲都充耳不闻,一直哭诉王安石变法的害处。
这时候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舒国长公主赵宝安。以及皇后向氏都赶来劝慰,可是两位老人家似乎铁了心。态度十分坚决。
高滔滔道:“仲针啊,以往我们说你不信,可是而今呢?大宋是个什么局面?百姓是什么反应?王安石那一套误国啊!”
“仲针啊,以往你重用王安石,我们不过问,因为你是皇帝;你还年轻,需要历练,却也不能为人所蒙蔽啊!”曹氏道:“想来过些时候,你会看清楚变法真相的,只是如今等不到那时候了,民心不可违啊!”
“陛下,民心不可违倒也罢了,最多只是激起民变,花些精力或许能平定,可是若寒了百官之心呢?动摇根基的事情可不能做!”赵福康摆出做姑姑的身份,沉声道:“有时候牺牲一个人,可定臣民之心,可固社稷之根本,以保江山稳固;当年庆历新政,父皇还不是罢了范文正公的相位吗?”
“是啊!王安石能与范仲淹比吗?”曹氏与高滔滔都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王安石搞变法,或许比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更彻底,更深入。可是就这段时期而言,范仲淹的声望绝对在王安石之上。
赵顼原本很坚持,可是这一刻他有些动摇了。
百官上书弹劾王安石,要求罢相,他可以认为是旧党反对变法的手段;民间反应,他不以为然,百姓懂什么国之大计?可是渐渐的,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说变法有问题,而今甚至连他的亲人都是这样的观点。
难道自己真的错吗?赵顼意识到,变法是有问题!其实以前他有这样的察觉,只是一直没有放在心上而已。更多的时候,他用支持王安石这样的行动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和权威,并且通过变法来达成一些目的。
可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他意识到,这条路似乎没有这么顺利。如果此刻他一意孤行,那么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百官与百姓离心离德,自己还要背上昏君的骂名。如果不是宰相的错,那上天降下的灾祸难不成实在示警君王无道?
这个罪名他自己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在维护王安石和保全自己之间选择,赵顼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曹氏和高滔滔走了,赵顼好一番劝解才将两位老人家送走。可是心里却根本平静不下来,他动摇了,坚定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不过,赵顼也只是动摇而已,目前并未做出决断!
~~~~~~~~~~~~~~~~~~~~~~~~~~~~~~~~~~
尽管发生在皇宫大内,可是很快,消息就传开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皇帝哭诉王安石变法误国!
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新闻,毕竟两位可是大宋朝最尊贵的女人,德高望重,她们的训诫劝导下,皇帝应该会有所表示吧?一时间,官员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垂拱殿里的圣断!
王安石依旧泰然自若,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倒是王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出马了,这次的事情当真严重啊!
皇帝动摇是必然的,除非这个时候下一场雨,否则根本无法缓和皇帝和压力,最终的结果似乎也无从改变!
难不成老爹罢相已经是定局了吗?王雱好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急怒攻心,咳嗽的老毛病又犯了,继而直接卧床不起!
吕惠卿见状道:“元泽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些事情该早作准备才是,或许……或许老大人该做最坏的打算,早做应对,以待来日……”心中却暗自冷笑道,来日是我的来日,而不是你王家父子的!
~~~~~~~~~~~~~~~~~~~~~~~~~~~~~
身在应天府的赵顼听到消息之后,只是淡淡一笑;“母后和姐姐的效率真高啊,不过我们还需要加把火才是,通知下去,汴京那边该动作了!”
“是!”
“我们也该启程回汴京了,好戏马上开锣,可不能错过了!”不过,林昭更为牵挂的是,柴敏言和折文芯产期将近,不日就要临盆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