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金鳞开 > 一四七 城外萧萧北风起(五)

一四七 城外萧萧北风起(五)

作者:美味罗宋汤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诗奇心下疑惑:难道本官的官声已经如此之大了?竟然还有人巴巴地跑来投效。若说是一方镇抚也就罢了,怎么刚做到知府就有这种待遇?

    侯方域以为张老明府嫌他生员功名低了,连忙道:“学生十六岁进学,虽然科场蹉跎,但也曾随家父习得钱粮田土之事。”侯恂为户部尚书时,侯方域进京侍父,曾写下洋洋数万言关于屯田的论述,作为户部指导全国屯田的纲领——从目前的状况来说,这份文件的作用十分有限。

    不管怎么说,侯方域这是从省部级的秘书跳槽成为地市级的秘书,算是从高而低,大大增加了他的求职成功率。

    张诗奇却不知道,仍旧在想着这位侯公子此番前来的目的。他不相信侯方域是因为没钱没前途,看透了科场而弃文从幕。不过至于更深层的缘故嘛……难道也是来抱太子大腿的?

    “府尊不是河南人吧?”侯方域见张诗奇不说话,心中浮躁,主动出击道。

    张诗奇摇了摇头。

    侯方域旋即跟上道:“学生正是河南人!从小说得地道的河南方言,老爷要派人奔走往来,学生自问还是可以担当的。”侯方域是商丘人,在豫东,洛阳地处豫西。虽然都说河南官话,但口音差别却不是以道理计。他欺负外省人听不出来,大胆自荐。

    张诗奇却不稀罕会说河南话的手下。他从汝阳带来的人不都是河南人?而且还是距离洛阳不过百里的汝阳人。不过仔细说起来,这些人学历最高的也就是个生员,而且还是混不开的生员,否则谁肯随便往外跑?像侯方域这样拿得出手的生员的确不多。

    “若是让你在官场往来,定然是没问题的。”张诗奇捻着胡须:“只是不知道你可吃得了苦,做得了实事否?”

    “明公只管吩咐。学生绝无二话!”侯方域见张诗奇松口,当即应允道。

    张诗奇点了点头:“这样,我先一两银子聘你一个月。若是你果然堪用,我再向上峰请来编制,日后你就算是东宫的人了。喔,对。这一两银子不是我出的,也是东宫账上支给你的工钱,你不用叫我明公。”

    侯方域一愣,恍然想起吴伟业也说过,东宫禁用私人。他当时只是听过算过,此时细细一想,多半是怕手下人结党营私吧。

    张诗奇觉得脚下的热水渐渐温了,留了侯方域吃晚饭,旋即让他下去休息。侯方域是大户人家出身。又是赴府尊老爷的晚宴,自然不能穿着这一身衣服。他连忙回去住所,见吴伟业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径直取了几套衣服,命人装箱抬了过去。

    虽然市井中也以“更衣”为如厕的讳称,但士人往来,既然说了要“更衣”还是得真的更换一身衣服,否则便要惹人耻笑。

    张诗奇的晚宴却没他想象中的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虽然也是分席而坐的正餐,但都是小户人家出身的东宫同僚。谁家都没侯方域那样讲究。有几个还是根正苗红的穷措大,难得见一次荤腥,连吃相都顾不上。侯方域看得都呆了,到最后都没吃几筷子菜。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人出身不高,只是一顿好些的饭菜便鼓起了干劲。虽然都喝了酒,但是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便已经聚在公事房里,第一时间接过洛阳府书吏们整理出来的鱼鳞黄册,连寒暄都顾不上便开始干活了。

    鱼鳞黄册最早出现在宋代两浙、福建等地。国朝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十四年开始编造完整详细、适合国家管理土地和人口的鱼鳞黄册,将这一约定俗成的管理方式升格成了国家法制。

    其中黄册是记录各家丁口的簿籍,类似后世的户口本。是征发赋役的主要依据。因为封面用黄色纸,故而称为黄册。

    鱼鳞册是描绘了各县土地所有权状态的册子。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边界限,以及土地性质、等级。每块土地的形状也都被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看上去就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册”。评定各家粮税的依据也就在这鱼鳞册里。

    有管理自然就有反管理。为了避免承担过重的赋役,有百姓隐匿人口,不录入黄册之中。反正此时就算不上户口,对孩子也没什么影响,由此造成了黄册随着年数发展而“失真”。

    鱼鳞册的失真情况就更严重了。虽然国家对田地的定义只是“田地”,但民间却发展出了“田皮”“田骨”。田皮类似后世的土地使用、收益权,田骨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权。因为田产变更要去官府登记、纳税,所以民间为了省去麻烦和税费,只进行田皮交易,私下签订“白契”——与盖有官府的朱红印章的“红契”相对。

    底下乡镇如此做了,到了县里也只能默认。县里默认了,到了府道就算想查也没法查。一旦有官员敢查,势必要惹恼当地势家。因为这些势家就是土地兼并的最终受益人,家里暗格中不知藏了多少非法的白契,也不知道逃了多少粮税。

    之所以能称为势家,势必是有人在朝中当官,否则只能算是个大户,说不定过年就被宰。在大明这个官僚体系严密的社会里,任何一个职位的官员都能对其他官员产生影响,故而官官相护是常态,海瑞那样的属于变态,所以势家的影响力之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如此严密的社会生态圈中,每个环节都是一道针对变革者的防御阵线。张诗奇拿到的这些档案资料,无不与当地现实相差极大。也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皇权不下乡,以免贪官污吏扰民。所以这些人并不害怕新知府派人去查,就算去了也是白去,恐怕连村子的大门都进不去。

    侯方域给户部尚书做过“秘书”,对田亩有全观见识,一拿到那些书吏送来的鱼鳞册就知道其中作伪甚重。他心中狂喜,好不容易方才按捺下来,去找张诗奇,将自己发现的疑点一一陈列,做出义愤状,道:“老爷,这些人是存心耍奸谋!”

    张诗奇接过侯方域的文稿,扫了一眼便扔在桌案上,笑眯眯道:“是否有奸谋,仅凭一面之词如何能定下来?这样,你拿我的名帖去见洛阳府上那些大户人家,让他们对这鱼鳞图册的真伪做个备注。若是有不符合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呈上证据来,以示本府公正严明。”

    侯方域一愣,心中暗道:府尊老爷莫非老糊涂了?这些疑点都是大户人家为了少缴粮税,故意隐瞒田产。谁肯多认?还让他们备注?他们岂会自己承认?

    “唔,还是写成公文告示,发往各县,凡有异议,五日内必须送到府衙,以府衙签收日期为准。过了五日,府衙一概不认。”张诗奇仍旧笑眯眯看着侯方域:“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也考考你的文笔。”

    侯方域的文笔一向犀利简洁,最适合写公文,当下也不做作,只一盏茶的功夫便写出了洋洋数百字,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送到了张诗奇面前。

    张诗奇不善时文,于公文写作却是行家里手,一看侯方域写得甚得自己心思,只改了两三个字便允许发布出去。

    各房书吏很快就知道了新任府尊闹出的幺蛾子,明面上四处奔走,收罗豪门势家的确认信,万分配合,背地里却已经笑疼了肚肠,各个以为张诗奇这老冬烘可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