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农夫三国 > 150.百态之夫子

150.百态之夫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5o.百态之夫子

    杜畿领继母张氏到梁县赴任,一路行得甚慢,hua了足两rì功夫,方才到地头。

    有郡中xiao吏陪同着,对县中宣告过任命文书后,官员们礼见过新县长,便将近rì积累下的文案都递了上来。

    杜畿才学不俗,xìng子豁达,不过太过随意的人骨子里大多都有股惰xìng在,在县衙中安置下继母后,积累的文案一概不顾,休息了半rì,却先去城中求见驻军统领徐晃。

    徐晃曾为河东郡吏,与太史慈相同,也是文吏出身,见识比太史慈还要高过几分,只略jiao谈几句,杜畿便知不能以寻常武夫视之,能用如此人物,他对河南之主邓季不由又好奇了几分,只是自家地界濒临袁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还是先打探了军情虚实再说,若为险地,便当设法说服继母一起离去才是。

    占据河南就得与关中连接,西凉军凶悍,袁术不yù与争,且早知河南之地荒芜,本不太放入眼中的,除年初为借粮之事起过些纠纷,与邓季倒向来相安无事,然如今多出一位吕布,变数就说不定了。

    邓季的老家南阳乃是东汉第一大郡,共三十六县之地,农业达,之前遭瘟疫破坏不算大,黄巾1uan起前,有五十余万户,人口近三百万,一番动1uan下来,如今尚有两百万之众。

    吕布往投袁术之后,因袁隗旧事,以杀董卓之功自诩对袁氏有恩,便一点儿也不与他讲什么客气,在南阳这繁华之地掳掠百姓以充军资,又开始征召士卒,不断向袁术讨要甲胄器械,不过数月功夫下来,已得军近五千人。

    吕布就在旁侧虎视眈眈,邓季、徐晃皆不可能不备,早派有不少斥候来回往探,这些情报早都清楚,其等虽尚未有入寇之意,徐晃却也从不怠慢的。

    好一阵jiao谈下来,吕布之忧虽在,徐晃准备却也足,杜畿觉得邓季所用得人,只要不是数万大军骤然来袭,有这位徐军侯在此,雒阳为后援,梁县倒可保住安稳,也便将心放回肚中去。

    次rì,往县中预支些俸禄jiao与继母用度,随文吏去看过分与自家的田地,才唤县中所设专管教授的学经师去传本地夫子们来领用度纸张。

    杜畿却没料到,他这一声令下之后,足来了六十余位夫子,见如此多人赶来,足将他吓了一跳。

    两汉之际,儒学大兴,然而天下人中能识字者毕竟只是少数,有哪一座县城能用这么多夫子的?

    仔细一问,才知如今邓季治下十一县大兴文教,一民屯便设有一位夫子,负责该屯内的童子教学,梁县共六亭百姓,故有此数。

    邓季大兴文教,倒不似贼人行事,只是重视教化,治下当文气兴盛才是,可杜畿一路所见,别说文气兴盛,反倒该标上民风彪悍才是!

    一番惊讶过后,杜畿才现启程带来时还嫌多、使他暗叫奢侈的那些蔡侯纸,本还想留些自用,可若分到每位夫子手中,便没得多少,留用之举只能作罢。

    他却不知,县中如今并不缺他用的纸张。

    早在蔡伦之前,我国造纸术就已经出现了,再经其改进之后,制造成本更低,更易书写,才被世人称为“蔡侯纸”。

    当然,出现与普及完全是两个概念,最早xiao作坊似的生产限制了纸张产量,物以稀为贵,商人为图暴利,它最初的价格贵得惊人,比起当时的纸价来,用木简或布帛书写成本反而还要低些!

    这世上,新的事物出现总需一个适应过程,原始社会初期,猿人吃到烤熟后的食物不一定认为比生食好吃,加盐的不一定就比淡味的可口,这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

    历史上,作为传播知识载体的纸,物美价廉普及开来本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然邓季从匈奴人手中救出两名雒阳纸匠后,自家自然是要使用的。不过初始时农事、制甲、制戟柄等投入了大量jīng力,这一块上难再顾及,产量并不高,仅能供给雒阳与诸县衙中使用,直到从曹cao那里换来许多老弱、农民已过,才开始请人扩大规模,逐渐供给地方学堂。

    最初的无偿供应之后,邓季已开始准备设立官商,买卖纸、盐等物品了。

    一民屯顶天也就两百名男nv学童,每rì又只早上教学,平rì还算悠闲,各从县长手中分领到半尺厚的纸张,夫子们便逐渐散去。

    走在最后佝偻着身躯的是老庄亭甲屯的夫子,名叫焦望,五十多岁年纪了,年纪大tuǐ脚不利索,不多时便被别人甩在后头老远。

    梁县地界还称不上太平,有所顾虑下,土地离得再远的民屯都选择居住在城中,他家并不远,又没什么要紧事,焦望便也不急,抱着纸张只慢慢往前去。

    一边走着,他脑中还在想自改用纸张后出现的那些古怪的标点符号。

    文章本讲究言简意赅,能省则省,识文断句实属不易,焦望自然知晓,别说无知之辈,便是士人有时也会犯错,一些句子断得有误,其意便差千里,郡里搞出标点后自然要简便省事许多。

    好是好,可总让人觉得古怪,读文已有半辈子,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可不是说改就改的,要让他一时便适应过来,可是不易呢!

    学堂中自己书写时总会不自觉忘记标注,反倒是那些学童都觉得好,比夫子更能适应,不时指点出他的错误,让他有些面上无光呢。

    焦望出自壶关焦氏一族,论起来,邓季屋里的焦姬得叫他一声叔,不过那已是隔着好几辈人的血缘了。

    若真细算下来,伍氏、焦氏这样的家族在河南获得的田地其实并不比原先上党的少,只是被拆散分到各县罢了,这也不是邓季有意为之,焦氏全族如今共有如焦望般的四十余名夫子,总不可能全分在一县内。

    因四等民之策而大受影响的,是之前田地、赋税关系而依附来的部曲已逐渐脱离掉家族控制,少去这些奴婢将养,族人们生活少不得要受些影响。

    不过对焦望来说,关系倒并不太大,他是家族旁支,虽能识文,却没多少名气在身,之前在上党时也是自己耕种的,他把这称为耕读传家。

    大汉察举制之下,文士们的名气往往比才学还要重要,甚至因为举孝廉后便有为官资格,为获得“孝”的名声,不乏一些士人剑走偏锋,只图博名,伦理亲情也沦为晋身资本,惹人笑。

    焦望没得显名的机会,才学也不算高,他只不过焦氏中一名没什么名气、才学也普通的文士,幼时曾得机会随家族中前辈学过几年文,然也只是学通《论语》与《孟子》便罢,成年后倒是又6续借到过一些书籍抄看,也谈不上jīng通,只能说识字比较全,文意能通透罢了。

    老庄亭甲屯百户人家,如今就读学堂的有百二十名男童,二十余位nv童,全是他一人教导,自家学通什么,就当教导什么,也不算误人子弟,至于没见识过的书籍,他自己都没读过,自然也不可能教授。

    每rì早晨学堂中教导两个时辰,田夫子擅使的戒尺他如今也算用得顺手,可自己才学实在有限,这些学生大者十四五岁,幼者则只得六七龄,又得讲究因材施教,nv童且不论,大多数男童功夫尚尽hua在武艺上,待将来成年,能识文断句便算不差了,只有少数因身体、xìng格等原因专心向学的,才能有些所得,然终亦有限,这让厚道的焦望不免觉得愧疚。

    除去学童们,焦望最近也还有些烦心事。

    他虽自诩耕读传家,两个儿子并没什么恶习,却都文不成武不就的,南下到雒阳后,都只被划为平民,他与老妻随幼子家过活数月,待河南分县置民,所差文士甚众,出榜招试时,才忍不住出来参与应试,勉强谋上夫子,能等同勇卒出身,家里顿时水涨船高,多得了五十亩地。

    当初分户时,焦望与老妻随幼子过活,算是两名老人,长子家得免去再从难民中寻人来奉养,待他成了夫子,分到梁县任教,两子亦随之迁户过来,如今,长子家却几次要求接老俩口过去奉养,却都被幼子拦住了。

    焦望还没老糊涂,自然知道长子最近急着表孝心,不过惦念着那几十亩地的归属!

    虽说心里有些疙瘩,但长子脾xìng也不算大坏,为图利有些xiaosī心也属正常,他能想得通。

    老两口一年能吃多少粮?焦望几次试探着与幼子说起,是否分出一半地让他兄长家耕种,儿子却碍着媳fù只是不接话,眼看二子渐起矛头来,焦望这当老子的岂能不急?

    如今梁可没焦氏族老在,若不然,明rì到雒阳央族长给排解下?

    焦望正这般想着,一路前行,直到耳边传来一声:“通鬼神,晓未来,避邪祸,了平生!”

    抬头看去,却是一名巫者,却不知是否有神通?

    若不然,hua些钱财请这位巫者做法试试,若能使两子和睦,应下共耕自己那五十亩地岂不是好?

    (不好意思,明天回乡中,今rì上街买东西、收拾行李hua了不少时间,老虎又有点xiao感冒,此时才更上。今天只有一更,就不求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