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70章 卖萢脯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已经是冬至第三次去镇上了,如今已经没有第一次来镇上时的激动。不过期待还是不小的,这次她带了三盒萢脯,就期待它能卖个好价钱,毕竟这可是她费了不少功夫才做出来的。
来到镇上时,天色还早,李小柱决定先带着三个孩子去他大家李春芬家送玉米。
说起李春芬,那可是李家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当年她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时,她爹在镇上做掌柜。她来镇上给她爹送衣服,结果被镇上的一个瓦罐铺子的小东家赵元看上了。小东家逼着他爹去李家提亲,最终李春芬嫁入了镇上,成了李家村嫁得最好的姑娘之一。
李春芬嫁到镇上的赵家后,只生了一个闺女赵梅。赵家老爷子和赵家老夫人在李春芬嫁进赵家的五年时间里,相继离世。而李春芬也将赵元吃得死死的,让他就是有贼心纳妾,也没那个贼胆。赵梅比李冬芬还大五岁,如今已经二十无岁。她在十年前就嫁人了,如今孩子都有九岁了。可李冬芬却会没嫁出去,也因为这,李冬芬和赵梅是互看不顺眼。
李春芬的屋子在西街的街尾,是一个三进的小院子,在这镇上,这样的屋子也算普通的,但是在李家村人看来,能在镇上有这样一栋屋子,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到了门口,李小柱将担子放下,敲了敲门,等到里面应了声后,过来开门。
这镇上和乡下不一样,乡下大部分人家都是敞开了门的,这样村里人串门也方便。有时到门口了就进去坐坐。这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紧拴着门,要找人就敲门,这也致使镇子上的人串门少了。
开门的是李春芬,一身大红色的细棉布衣服,下身一条黑色长裙,头发上插着一只银簪子,眉眼间与马氏有几分相似。
“大姑好!”三个孩子一见到李春芬,立马弯腰问好。
“大姐,家里刚收了玉米,我送些给你和姐夫尝尝。”李小柱解释完,弯腰将担子挑了起来,那篓子里的一个玉米滚了出来,往巷子前滚了好几圈。李小柱放下担子,几步跑过去捡。
“这玉米一个铜板买好几根,有啥好捡的?小柱,别捡了,进屋吧。”李春芬见李小柱去捡玉米,不咸不淡地开口说道。
这句话,听在冬至耳里,格外揪心。李春芬这话,明显就是瞧不起他们这些乡下种田的人。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二郎和三郎,发现二郎脸色明显不好了,而三郎,却还是那幅懵懂不知世事的模样。
李小柱没应话,将玉米捡起来后,放到篓子里,挑起担子就进了李春芬的家的屋子,丝毫没等三个孩子的意思。三个孩子跟在李小柱的身后,进了屋子。
到了堂屋,李小柱将担子放下后,抽出扁担,转过身,面无表情地对李春芬说道:“大姐,我们还有事儿,先走了。”
说完便往外走,三个孩子对视一眼,连忙跟在他身后,往外走。
李春芬见他们这就要走,开口挽留他们:“你们吃了饭再走吧,我让你姐夫去称些肉回来。”
李小柱停下脚步,转过身,应了站在门口的李春芬一句:“我们还有事儿,办完了就回去了,屋里玉米还没收完呢。”
庄稼人眼里,啥都重不过庄稼。既然是庄稼没收完,自然不会留下来耽搁时间。自己这个弟弟竟然这么说了,自己自然不会挽留他们了。
出了李春芬的屋门,李小柱将三郎背上的背篓接了过来,再将冬至背上的背篓接过去,放在扁担两头,挑起来就往前走。一路板着脸不说话,三个孩子见他那神色,也都不敢说话,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咱们和上次一样,分开卖,卖完了就去卖篓子那地儿,早些卖完早些去买些东西就回去。”出了西街,李小柱站定,将冬至的背篓递给她,然后将任务交代下去后,带着三郎便走了。冬至与二郎相视一眼,也分开了。
自己那年轻爹此时真在气头上,冬至实在不想去找骂,直到他们分开时,她都是乖乖听话。
和之前一样,她还是来到了华岳学院。因着之前在这儿格外好卖,这边有钱人家的少爷多,弄不好那萢脯就能按照自己心里预期的价格卖出去。要真是这样,今日买东西的银钱也就差不多了。
再次来到之前的那棵树下,拿了盒萢脯出来,再拿了盒刺萢出来,同时摆在面前。四处张望了一番,再次见到了上次将她刺萢全买走的小厮。那小厮也看到了她,此时正满脸兴奋地走过来,和他有一样反应的,还有另外四个小厮。
“哎呀小姑娘,你这可是好几日没来了,我家少爷和小姐可每日念叨你卖的刺萢呢,你今日带了多少过来,我全要了。”之前那个总是在冬至这里买刺萢的小厮开口说道。
见这小厮想全买了,另外几个人可就不干了:“我说王贵,你咋这不地道?你家少爷小姐爱吃刺萢,你就全买了?我家少爷还爱吃呢,你咋的也得留一半儿给我!”
“哎我说你们两,我们这还没说话呢,咋就被你们给分了?这得见者有份儿,咋说我都得给我家少爷买几盒回去,这我家少爷可是吩咐了的,我要是没买回去,可是得受罚的!”又一个小厮加入了争吵的行列。
这,这是咋回事?刺萢啥时候变得这受欢迎了?还有,自己才是卖刺萢那人吧,他们咋不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卖他们,咋卖呢?虽说自己是一定会往外卖的,可自己好歹有权利决定卖给谁啊。
冬至不知道,这叫王贵的小厮家少爷,吃了刺萢后便格外喜欢,就送了一些给自己奶奶吃,他那奶奶大手一毁,就分给了她的几个孙儿孙女。之后她的孙儿孙女们,常有朋友过来走动,自然就尝了这从没吃过的果子,这么一来,这刺萢之名自然就慢慢传开了。
这已经是冬至第三次去镇上了,如今已经没有第一次来镇上时的激动。不过期待还是不小的,这次她带了三盒萢脯,就期待它能卖个好价钱,毕竟这可是她费了不少功夫才做出来的。
来到镇上时,天色还早,李小柱决定先带着三个孩子去他大家李春芬家送玉米。
说起李春芬,那可是李家一个传奇般的人物。当年她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时,她爹在镇上做掌柜。她来镇上给她爹送衣服,结果被镇上的一个瓦罐铺子的小东家赵元看上了。小东家逼着他爹去李家提亲,最终李春芬嫁入了镇上,成了李家村嫁得最好的姑娘之一。
李春芬嫁到镇上的赵家后,只生了一个闺女赵梅。赵家老爷子和赵家老夫人在李春芬嫁进赵家的五年时间里,相继离世。而李春芬也将赵元吃得死死的,让他就是有贼心纳妾,也没那个贼胆。赵梅比李冬芬还大五岁,如今已经二十无岁。她在十年前就嫁人了,如今孩子都有九岁了。可李冬芬却会没嫁出去,也因为这,李冬芬和赵梅是互看不顺眼。
李春芬的屋子在西街的街尾,是一个三进的小院子,在这镇上,这样的屋子也算普通的,但是在李家村人看来,能在镇上有这样一栋屋子,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到了门口,李小柱将担子放下,敲了敲门,等到里面应了声后,过来开门。
这镇上和乡下不一样,乡下大部分人家都是敞开了门的,这样村里人串门也方便。有时到门口了就进去坐坐。这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紧拴着门,要找人就敲门,这也致使镇子上的人串门少了。
开门的是李春芬,一身大红色的细棉布衣服,下身一条黑色长裙,头发上插着一只银簪子,眉眼间与马氏有几分相似。
“大姑好!”三个孩子一见到李春芬,立马弯腰问好。
“大姐,家里刚收了玉米,我送些给你和姐夫尝尝。”李小柱解释完,弯腰将担子挑了起来,那篓子里的一个玉米滚了出来,往巷子前滚了好几圈。李小柱放下担子,几步跑过去捡。
“这玉米一个铜板买好几根,有啥好捡的?小柱,别捡了,进屋吧。”李春芬见李小柱去捡玉米,不咸不淡地开口说道。
这句话,听在冬至耳里,格外揪心。李春芬这话,明显就是瞧不起他们这些乡下种田的人。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二郎和三郎,发现二郎脸色明显不好了,而三郎,却还是那幅懵懂不知世事的模样。
李小柱没应话,将玉米捡起来后,放到篓子里,挑起担子就进了李春芬的家的屋子,丝毫没等三个孩子的意思。三个孩子跟在李小柱的身后,进了屋子。
到了堂屋,李小柱将担子放下后,抽出扁担,转过身,面无表情地对李春芬说道:“大姐,我们还有事儿,先走了。”
说完便往外走,三个孩子对视一眼,连忙跟在他身后,往外走。
李春芬见他们这就要走,开口挽留他们:“你们吃了饭再走吧,我让你姐夫去称些肉回来。”
李小柱停下脚步,转过身,应了站在门口的李春芬一句:“我们还有事儿,办完了就回去了,屋里玉米还没收完呢。”
庄稼人眼里,啥都重不过庄稼。既然是庄稼没收完,自然不会留下来耽搁时间。自己这个弟弟竟然这么说了,自己自然不会挽留他们了。
出了李春芬的屋门,李小柱将三郎背上的背篓接了过来,再将冬至背上的背篓接过去,放在扁担两头,挑起来就往前走。一路板着脸不说话,三个孩子见他那神色,也都不敢说话,默默地跟在他身后。
“咱们和上次一样,分开卖,卖完了就去卖篓子那地儿,早些卖完早些去买些东西就回去。”出了西街,李小柱站定,将冬至的背篓递给她,然后将任务交代下去后,带着三郎便走了。冬至与二郎相视一眼,也分开了。
自己那年轻爹此时真在气头上,冬至实在不想去找骂,直到他们分开时,她都是乖乖听话。
和之前一样,她还是来到了华岳学院。因着之前在这儿格外好卖,这边有钱人家的少爷多,弄不好那萢脯就能按照自己心里预期的价格卖出去。要真是这样,今日买东西的银钱也就差不多了。
再次来到之前的那棵树下,拿了盒萢脯出来,再拿了盒刺萢出来,同时摆在面前。四处张望了一番,再次见到了上次将她刺萢全买走的小厮。那小厮也看到了她,此时正满脸兴奋地走过来,和他有一样反应的,还有另外四个小厮。
“哎呀小姑娘,你这可是好几日没来了,我家少爷和小姐可每日念叨你卖的刺萢呢,你今日带了多少过来,我全要了。”之前那个总是在冬至这里买刺萢的小厮开口说道。
见这小厮想全买了,另外几个人可就不干了:“我说王贵,你咋这不地道?你家少爷小姐爱吃刺萢,你就全买了?我家少爷还爱吃呢,你咋的也得留一半儿给我!”
“哎我说你们两,我们这还没说话呢,咋就被你们给分了?这得见者有份儿,咋说我都得给我家少爷买几盒回去,这我家少爷可是吩咐了的,我要是没买回去,可是得受罚的!”又一个小厮加入了争吵的行列。
这,这是咋回事?刺萢啥时候变得这受欢迎了?还有,自己才是卖刺萢那人吧,他们咋不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卖他们,咋卖呢?虽说自己是一定会往外卖的,可自己好歹有权利决定卖给谁啊。
冬至不知道,这叫王贵的小厮家少爷,吃了刺萢后便格外喜欢,就送了一些给自己奶奶吃,他那奶奶大手一毁,就分给了她的几个孙儿孙女。之后她的孙儿孙女们,常有朋友过来走动,自然就尝了这从没吃过的果子,这么一来,这刺萢之名自然就慢慢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