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惊涛骇浪(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官,尤其是当大官,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个中的好处自是不消说的了,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呼风唤雨,微风八面,更别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快意,怎个痛快了得,不过嘛,这官当得越大,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也就越多,很显然,烦恼也就多了起来,别的麻烦或许还好说,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可一旦遇到站位问题,尤其是关系到最高领导人继任者的站位问题,大麻烦就来了——地方官员这类的小官还好说,见情况混沌,大不了缩起头来当乌龟也就是了,等大势明朗之后再去捧捧臭脚便成,至不济也能保住现有的官位,可朝臣们就没这个福气了,低级的朝臣倒也不怎么打紧,毕竟他们人微言轻,说话不响,顶多也就是摇旗呐喊的份,左右不了形势的展,大可朝三幕四一把,左右也没人会真儿个地去关心他们的态度问题,可对于中级以上的官员来说,站位问题就成了道迈不过的生死关了。
站位啊,站位,站对了位置,那将来就是从龙之功,高官当得,厚禄享得,可要是站错了位,那下场只怕就可悲了,被贬职、被闲置还算是轻的,要是遇上一个记仇的主儿,那一准是掉脑袋的下场了,没谁敢拿自个儿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罢,是故,谨慎复谨慎便成了朝臣们保命的不二法宝,只不过谨慎也有个度的问题,若是因过度的谨慎而错失了从龙的机会,那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站对了位的人扶摇直上青云了,个中滋味绝对不是那么好受的,所以呢,一旦机会来了,该搏的大家伙还是会去搏上一把的,哪怕可能因此而误了卿卿性命,却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却也无甚说头,这不,中书令萧瑀的奏本一上,群臣们可就忙活开了,前些日子大家伙还都只是观望着,私下联络着,并没有急着上本附和或是反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瞅着下一次早朝的日子就要到了,各路神仙开始坐不住了,满京师里的大小官员们全都熬红了眼,当然,沉不住气已经上了本章的人目前尚是少数,大多数朝臣们都作了两手准备,眼睛却始终盯着四处——吴、魏、越三王在京的核心人物以及长孙司徒府上,为此而奔忙不休的官员可不在少数,有趣的是:无论朝臣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从上述四处得到丝毫的信息——吴、魏、越三系人马集体失声,而长孙无忌更干脆,玩起了告病,任何上门探访的宾客一律不见,倒是萧瑀其人活跃得很,不停地上蹿下跳地拉拢着朝臣们,问题是大家伙都知晓萧某人实在不怎么靠得住,只要是个明理人,那就没谁敢跟他后头瞎整,而李世民偏生也没对萧瑀的折子做出丝毫的评价,在此等情形之下,这京师里气氛可就紧张得如同一点便燃的火药桶,谁也不知道到了早朝那一日究竟会闹成啥德行。
朝局便有如风暴一般,爆前越宁静,爆起来就越凶悍,这道理人人都懂,长孙无忌身为智者,又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奥妙之处,在他看来,这等暴风雨前的宁静其实是诸方共同营造出来的结果,其中也不凡李世民故意纵容的因素在内,只是长孙无忌这一回却猜不透李世民究竟要如何做,是故,尽管长孙无忌心中已然有了定算,却也不敢对外透露一丝一毫,装病就成了他唯一能做的选择,别说一般朝臣们了,便是他自己的心腹手下来访,也都一概拒之门外,大有将装病进行到底之架势,若是可能,他甚至连明日的早朝都不想去参与,可惜的是李世民显然不打算给长孙无忌这么个缄默的机会,这不,一大早地便派了内侍监柳东河以及几名御医到府上催请来了,尽管满心不愿,可长孙无忌无奈之下,也就只能“抱病”进宫面圣去了,却不料到了宫中之后,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召见他,而是让他在甘露殿外等候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巳时将近,站得腿脚有些子麻的长孙无忌这才等到了宣召的赦令,他也顾不得跟来宣召的内侍监柳东河多寒暄,挥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疾步走入了甘露殿中,才一进殿门,就瞅见李世民正面无表情地高坐上,不敢细看,忙疾走数步,抢上前去,一头跪伏在地,低着头道:“老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往日里李世民待长孙无忌如同兄弟一般,若非大庭广众之下,甚少让长孙无忌行此等君臣大礼,彼此间说话也随意得很,可今日不但让长孙无忌在殿外久候,而且任由长孙无忌跪伏于地,却许久都没有叫起,只是不一言地看着长孙无忌,脸上虽无喜无怒,可眼神却是锐利如刀,那等强大的气势,压迫得长孙无忌心头/颤,更是不敢抬头与李世民对视,只是将身子压得极低,肥胖的身躯趴在地上,如同一砣肉山一般,那等苦楚也只有长孙无忌自个儿知晓了。
“平身罢。”沉默了良久之后,李世民总算是开了金口,只是声线中却带着一丝莫名的倦怠之意。
“老臣谢陛下隆恩。”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君臣相处数十年了,对李世民的性子可谓了如指掌,听得李世民如此开口,便知道自己算是已无大碍了,忙不迭地磕了个头,起了身,垂手立于殿前,摆出一副聆听圣训的架势。
“辅机,尔与朕是总角之交,朕能登大位,全赖卿之功也,这一条朕始终记在心中,无时不忘。”李世民扫了眼长孙无忌,缓缓地开口说道。
长孙无忌一听李世民说起自己往日之功,顿时吓了一跳,忙不迭地再次跪倒在地,恭敬地回道:“陛下谬奖了,陛下乃圣明之君,直追尧舜,臣不敢居天功为己功……”
“辅机不必如此,朕之所言出自肺腑,论及本朝诸臣,断无人居于卿之左者。”李世民虚虚一抬手,示意长孙无忌平身,淡然地说道:“卿乃朕之肱股之臣,说是朝中顶梁柱也不为过,爱卿之所奏,朕莫有不许者,先前朕之诸子争先,卿劝朕立稚奴,然稚奴潺弱,似不能自立,如之奈何?”
一听李世民话中微露换太子之意,长孙无忌的头嗡地一声便炸开了——当初诸王夺嫡正急,诸大臣各有拥立,然李世民却属意李治,此乃是不宣之密,长孙无忌之所以会坚挺李治,不过是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办罢了,可到了头来,李世民这么轻巧的一句话就将责任全都推到了自个儿头上,饶是长孙无忌素日再沉稳,到了此时也沉不住气了,偏生还没处叫冤去,更麻烦的是李世民此时说起此事,必然有着深意,长孙无忌心慌意乱之下,又哪能猜得透彻,心急之下,额头上的汗立时如同涌泉般滚滚而下,好在长孙无忌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并非侥幸爬上高位之辈,倒也还能稳得住神,对着李世民一躬身回道:“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李世民先是默默了半晌,而后面带黯然之色地道:“卿既属意稚奴,于萧中书之折,可有良方乎?”
长孙无忌并不傻,一听李世民突然又将话头转到了萧瑀的折子上,立时明白自己已经被李世民套住了,心中暗悔不已,可却没敢有所表示,一扬眉头道:“陛下,老臣以为萧中书所言极是,太子既已年长,久居后宫易惹非议,况太子者,储君也,若不经历练,如何能成大器,为社稷长久论,自是该早入东宫,为陛下分忧,此臣之愚见耳,望陛下明鉴。”
“若如是,卿愿佐稚奴乎?”李世民不动声色地追问了一句。
“老臣愿鞠躬尽瘁。”被逼到了墙角上的长孙无忌已然没了退路,咬着牙,斩钉截铁地亢声答道。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末了长出了口气道:“也罢,既是爱卿所奏,朕亦无不允之理,明日早朝,卿可直言便是。”
长孙无忌就是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明白明日的早朝必然是场大争论,诸方势力断不会坐看李治出头的,其间的激辩之艰难就可想而知了,长孙无忌本就不以辩才而著称,这等差事简直能要了他的老命,更别说又被李世民当枪给使了一回的憋屈了,可当着李世民的面,再给长孙无忌几个胆,他也不敢说个不字的,无奈之下,也只能做出一副慷慨以赴的架势道:“陛下圣明,老臣自当全力以赴。”
“那就好。”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话音一转地说道:“辅机啊,朕老了,唉,每夜里都想起当年跟朕一起打天下的诸臣工们,而今逝者已逝,余者垂垂老矣,朕便是要召见也难矣,每念及此,朕都不免怅然泣下,故此,朕打算在宫中设立一凌烟阁,将诸位开工元勋之画像列于楼内,也好让朕多加缅怀诸臣工的往日之光辉,卿乃朕之肱股,当名列第一。”
“陛下,臣,臣实当不得此谬奖啊,陛下……”若说前头长孙无忌尚有被李世民利用了一把的懊恼,此时一听李世民说出如此话语,立时被感动得无以复加,一头跪倒在地,语带哽咽地说道。
李世民踱下了宝座,走到长孙无忌身前,伸手扶起长孙无忌,很是动情地说道:“辅机,莫要如此,尔之大功天下无人能及,尔只管放手做去,一切自有朕为卿撑腰便是。”
“臣、臣自当尽心尽力以报陛下之宏恩。”长孙无忌泪流满面地表着忠心。
“嗯,卿之心意朕是知道的,时候不早了,朕也有些乏了,就不多留爱卿了,明日早朝,还请爱卿多加留心。”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下了逐客令。
“是,臣定不辜负陛下之重托,老臣告退。”长孙无忌跪下磕了个头,退出了甘露殿,回府自去安排心腹手下密议不提。
天香楼,也就是原先的万花楼,自打贞观十六年三月底那场京师动乱之后,因酒楼原主汉王李元昌参与谋逆被斩之后,此楼便收归朝廷所有,旋即又被赏予魏王,遂更名为天香楼,但或许是因着沾染了血光之故,也或许是因魏王所委之掌柜者经营不善之故,此楼再也不复当年长安第一楼那等车水马龙的盛况,虽谈不上门可罗雀,可宾客不多却是不争之事实,虽不至于落到亏本经营的地步,却冥然众人矣,如今仅仅只能说是长安一座小有名气的酒楼罢了,不过这几日来天香楼的高官显贵们却又多了起来,隐隐然又有了些当年的盛况,令那些个茶房、小二之流的忙得不亦悦乎之余,口袋中也落下了不老少的赏钱,人人干起活来都格外的麻利,便是哟嗬声也响亮了不少,整个天香楼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一扫往日的沉闷,却也别有一番热闹,不过嘛,那等喧嚣只是在三楼以下,至于四楼上的几间雅阁却是静悄悄的,浑然没有一丝的声响,当然,没有声响并不意味着没人在,就在听涛轩里,就有一老一少两名文士正默默地对坐着,那不言不动的架势宛若两尊泥菩萨一般,别看这两人衣着都简朴得很,可若是知晓他们底细的人在此,只怕会惊得跳将起来,无他,那老的正是户部侍郎苏勖,而少的则是礼部侍郎叶凌!
沉默复沉默,无论是苏勖还是叶凌,都是很能沉得住气的人,除了初见面时的寒暄之外,二人竟然不交一言,只是各自默默地盘膝坐在几子前微笑不语,甚至不曾去动过面前摆得琳琅满目的美酒佳肴,双方都在等,等着宫中消息的传来,在此之前,谁也不打算开口言事,就这么无趣地对视着,除了彼此的眼神不断地交锋试探着之外,似乎根本用不着言语的帮助。
不知过了多久,听涛轩的推拉门突地咯吱一响,一名面无表情的灰衣人从门外走了进来,对着苏勖恭敬地躬身行了个礼,也不开口说话,只是将一张纸条递了过去,一待苏勖伸手接过,立刻行礼后退,头也不回地退出了雅阁,顺手将听涛轩的门再次关了起来。苏勖并没有去看那名灰衣人的行动,也没有旁的表示,甚至不曾顾忌到叶凌就坐在对面,面色凝重地将那张纸条展了开来,细细地看了一番,末了,也不开口,只是起身走到叶凌的几子前,将那张纸条默默地放在几子上,而后转身便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不言不动地继续盘坐着,等着叶凌表态。
纸条不大,展开了也就是巴掌大小,上头密密麻麻地写了数十行小字,内容也算不得太多,可叶凌却看得很慢,足足看了一柱香的时间才将那张纸条搁下,扫了眼不动声色的苏勖之后,缓缓地开口道:“苏侍郎对此有何高见?”
苏勖并没有直接回答叶凌的问题,而是淡然一笑之后,反问道:“叶侍郎以为如何?”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苏侍郎您说呢?”叶凌微笑了一下,话中有话地说了一句——那纸条上所写的正是李世民接见长孙无忌时的谈话,叶凌此言的第一层意思是这事情真与假,只消他回去后一查证便能知晓,而第二层意思则是指李治这个太子不过是个假太子罢了,就算给他机会,他也成不了真太子,那便给他机会又何妨?
叶凌这是站着说话不累腰,无他,长孙无忌乃是李泰、李治的亲舅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倒向吴王李恪,除非李泰、李治全都完蛋了,很显然,这种可能性是有,不过却低得可怜,对于李恪一方来说,长孙无忌倒向李治总好过倒向李泰,最好的结局不外乎是长孙无忌陪着李治一起完蛋,那才是大好事一件,叶凌的这等心思自然是瞒不过苏勖的,可苏勖却也无法指责些什么,毕竟双方本就不是一路人,先前只是为了打压李贞的窜起而临时结成了同盟罢了,而今安西弹劾案已然过去,双方合作的基础已然动摇,若不是中书令萧瑀突如其来的一手,双方只怕早就坐不到一起了,这会儿各为其主,也属正常之事罢,当然,李治若是真的出了头,对双方来说都是个天大的麻烦,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彼此还是有一定的合作可能性的。
“叶侍郎说的不错,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却也不能掉以轻心罢。”苏勖点了点头,斟酌了下语气道:“老朽以为有些事情还是赶早不赶晚,纵然其势无法阻挡,可稍缓上一缓却还是可以做到的,叶侍郎以为如何?”
苏勖说得虽含糊,可叶凌却听得很明白了,那话里的意思就是要吴王一系的人马配合着在朝议时给李治下绊子,不能让李治如此顺利地便出了头,也不能让李治轻松地拿到太大的权力,从而为将来从旁整垮李治埋下伏笔,这一条倒是符合吴王一系的需要,毕竟李治势大,对双方都没有丝毫的好处,不过叶凌却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扭了下脖子,看向了越王府的方向,意味深长地笑着道:“苏侍郎此言大善,可那一头却不知会如何行事,不可不防啊。”
苏勖乃是当世之智者,如何会不知道叶凌说的是甚子,实际上苏勖一早就在怀疑老萧同志的折子与李贞脱不开关系,也派出了“思泽”的人手去加以查证,可惜却一无所获,此时听得叶凌提起越王府,心头顿时大振,飞快地皱了下眉头道:“叶侍郎多虑了罢,风刮得大了,满城都是风沙,谁又能幸免得了,老朽以为那人不会不清楚此事,真到了那等份上,那人未必就能甘心下气,叶侍郎您看呢?”
不独苏勖吃不准越王府一系人马的底细,便是叶凌对此也头疼得很,他并不以为越王府就一准会坐看李治势大,可却摸不清李贞到底会如何应对此事,一时间也有些子拿不定主意,默默地寻思了良久,将朝局揉碎了,反复地掂量来掂量去,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道:“也罢,苏侍郎打头好了,某附个骥尾可也,时候不早了,明日还得早朝,且容某先行告辞了,回见。”话音一落,也不给苏勖出言挽留的机会,起身便出了听涛轩,径自下楼去远了。
见叶凌要走,苏勖并没有出言挽留,也没有起身相送,兀自默默地坐在几子后,一张老脸上神色变幻个不停,好一阵子之后,长出了口气,霍然而起,大步行到窗前,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喃喃地自言自语道:“起风了,唉……”
当官,尤其是当大官,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个中的好处自是不消说的了,要钱有钱,要势有势,呼风唤雨,微风八面,更别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快意,怎个痛快了得,不过嘛,这官当得越大,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也就越多,很显然,烦恼也就多了起来,别的麻烦或许还好说,克服克服也就过去了,可一旦遇到站位问题,尤其是关系到最高领导人继任者的站位问题,大麻烦就来了——地方官员这类的小官还好说,见情况混沌,大不了缩起头来当乌龟也就是了,等大势明朗之后再去捧捧臭脚便成,至不济也能保住现有的官位,可朝臣们就没这个福气了,低级的朝臣倒也不怎么打紧,毕竟他们人微言轻,说话不响,顶多也就是摇旗呐喊的份,左右不了形势的展,大可朝三幕四一把,左右也没人会真儿个地去关心他们的态度问题,可对于中级以上的官员来说,站位问题就成了道迈不过的生死关了。
站位啊,站位,站对了位置,那将来就是从龙之功,高官当得,厚禄享得,可要是站错了位,那下场只怕就可悲了,被贬职、被闲置还算是轻的,要是遇上一个记仇的主儿,那一准是掉脑袋的下场了,没谁敢拿自个儿的身家性命开玩笑的罢,是故,谨慎复谨慎便成了朝臣们保命的不二法宝,只不过谨慎也有个度的问题,若是因过度的谨慎而错失了从龙的机会,那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站对了位的人扶摇直上青云了,个中滋味绝对不是那么好受的,所以呢,一旦机会来了,该搏的大家伙还是会去搏上一把的,哪怕可能因此而误了卿卿性命,却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却也无甚说头,这不,中书令萧瑀的奏本一上,群臣们可就忙活开了,前些日子大家伙还都只是观望着,私下联络着,并没有急着上本附和或是反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瞅着下一次早朝的日子就要到了,各路神仙开始坐不住了,满京师里的大小官员们全都熬红了眼,当然,沉不住气已经上了本章的人目前尚是少数,大多数朝臣们都作了两手准备,眼睛却始终盯着四处——吴、魏、越三王在京的核心人物以及长孙司徒府上,为此而奔忙不休的官员可不在少数,有趣的是:无论朝臣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从上述四处得到丝毫的信息——吴、魏、越三系人马集体失声,而长孙无忌更干脆,玩起了告病,任何上门探访的宾客一律不见,倒是萧瑀其人活跃得很,不停地上蹿下跳地拉拢着朝臣们,问题是大家伙都知晓萧某人实在不怎么靠得住,只要是个明理人,那就没谁敢跟他后头瞎整,而李世民偏生也没对萧瑀的折子做出丝毫的评价,在此等情形之下,这京师里气氛可就紧张得如同一点便燃的火药桶,谁也不知道到了早朝那一日究竟会闹成啥德行。
朝局便有如风暴一般,爆前越宁静,爆起来就越凶悍,这道理人人都懂,长孙无忌身为智者,又如何会看不透其中的奥妙之处,在他看来,这等暴风雨前的宁静其实是诸方共同营造出来的结果,其中也不凡李世民故意纵容的因素在内,只是长孙无忌这一回却猜不透李世民究竟要如何做,是故,尽管长孙无忌心中已然有了定算,却也不敢对外透露一丝一毫,装病就成了他唯一能做的选择,别说一般朝臣们了,便是他自己的心腹手下来访,也都一概拒之门外,大有将装病进行到底之架势,若是可能,他甚至连明日的早朝都不想去参与,可惜的是李世民显然不打算给长孙无忌这么个缄默的机会,这不,一大早地便派了内侍监柳东河以及几名御医到府上催请来了,尽管满心不愿,可长孙无忌无奈之下,也就只能“抱病”进宫面圣去了,却不料到了宫中之后,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召见他,而是让他在甘露殿外等候了一个多时辰,直到巳时将近,站得腿脚有些子麻的长孙无忌这才等到了宣召的赦令,他也顾不得跟来宣召的内侍监柳东河多寒暄,挥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疾步走入了甘露殿中,才一进殿门,就瞅见李世民正面无表情地高坐上,不敢细看,忙疾走数步,抢上前去,一头跪伏在地,低着头道:“老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往日里李世民待长孙无忌如同兄弟一般,若非大庭广众之下,甚少让长孙无忌行此等君臣大礼,彼此间说话也随意得很,可今日不但让长孙无忌在殿外久候,而且任由长孙无忌跪伏于地,却许久都没有叫起,只是不一言地看着长孙无忌,脸上虽无喜无怒,可眼神却是锐利如刀,那等强大的气势,压迫得长孙无忌心头/颤,更是不敢抬头与李世民对视,只是将身子压得极低,肥胖的身躯趴在地上,如同一砣肉山一般,那等苦楚也只有长孙无忌自个儿知晓了。
“平身罢。”沉默了良久之后,李世民总算是开了金口,只是声线中却带着一丝莫名的倦怠之意。
“老臣谢陛下隆恩。”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君臣相处数十年了,对李世民的性子可谓了如指掌,听得李世民如此开口,便知道自己算是已无大碍了,忙不迭地磕了个头,起了身,垂手立于殿前,摆出一副聆听圣训的架势。
“辅机,尔与朕是总角之交,朕能登大位,全赖卿之功也,这一条朕始终记在心中,无时不忘。”李世民扫了眼长孙无忌,缓缓地开口说道。
长孙无忌一听李世民说起自己往日之功,顿时吓了一跳,忙不迭地再次跪倒在地,恭敬地回道:“陛下谬奖了,陛下乃圣明之君,直追尧舜,臣不敢居天功为己功……”
“辅机不必如此,朕之所言出自肺腑,论及本朝诸臣,断无人居于卿之左者。”李世民虚虚一抬手,示意长孙无忌平身,淡然地说道:“卿乃朕之肱股之臣,说是朝中顶梁柱也不为过,爱卿之所奏,朕莫有不许者,先前朕之诸子争先,卿劝朕立稚奴,然稚奴潺弱,似不能自立,如之奈何?”
一听李世民话中微露换太子之意,长孙无忌的头嗡地一声便炸开了——当初诸王夺嫡正急,诸大臣各有拥立,然李世民却属意李治,此乃是不宣之密,长孙无忌之所以会坚挺李治,不过是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办罢了,可到了头来,李世民这么轻巧的一句话就将责任全都推到了自个儿头上,饶是长孙无忌素日再沉稳,到了此时也沉不住气了,偏生还没处叫冤去,更麻烦的是李世民此时说起此事,必然有着深意,长孙无忌心慌意乱之下,又哪能猜得透彻,心急之下,额头上的汗立时如同涌泉般滚滚而下,好在长孙无忌一生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并非侥幸爬上高位之辈,倒也还能稳得住神,对着李世民一躬身回道:“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李世民先是默默了半晌,而后面带黯然之色地道:“卿既属意稚奴,于萧中书之折,可有良方乎?”
长孙无忌并不傻,一听李世民突然又将话头转到了萧瑀的折子上,立时明白自己已经被李世民套住了,心中暗悔不已,可却没敢有所表示,一扬眉头道:“陛下,老臣以为萧中书所言极是,太子既已年长,久居后宫易惹非议,况太子者,储君也,若不经历练,如何能成大器,为社稷长久论,自是该早入东宫,为陛下分忧,此臣之愚见耳,望陛下明鉴。”
“若如是,卿愿佐稚奴乎?”李世民不动声色地追问了一句。
“老臣愿鞠躬尽瘁。”被逼到了墙角上的长孙无忌已然没了退路,咬着牙,斩钉截铁地亢声答道。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末了长出了口气道:“也罢,既是爱卿所奏,朕亦无不允之理,明日早朝,卿可直言便是。”
长孙无忌就是用脚趾头去想,也能明白明日的早朝必然是场大争论,诸方势力断不会坐看李治出头的,其间的激辩之艰难就可想而知了,长孙无忌本就不以辩才而著称,这等差事简直能要了他的老命,更别说又被李世民当枪给使了一回的憋屈了,可当着李世民的面,再给长孙无忌几个胆,他也不敢说个不字的,无奈之下,也只能做出一副慷慨以赴的架势道:“陛下圣明,老臣自当全力以赴。”
“那就好。”李世民欣慰地点了点头,话音一转地说道:“辅机啊,朕老了,唉,每夜里都想起当年跟朕一起打天下的诸臣工们,而今逝者已逝,余者垂垂老矣,朕便是要召见也难矣,每念及此,朕都不免怅然泣下,故此,朕打算在宫中设立一凌烟阁,将诸位开工元勋之画像列于楼内,也好让朕多加缅怀诸臣工的往日之光辉,卿乃朕之肱股,当名列第一。”
“陛下,臣,臣实当不得此谬奖啊,陛下……”若说前头长孙无忌尚有被李世民利用了一把的懊恼,此时一听李世民说出如此话语,立时被感动得无以复加,一头跪倒在地,语带哽咽地说道。
李世民踱下了宝座,走到长孙无忌身前,伸手扶起长孙无忌,很是动情地说道:“辅机,莫要如此,尔之大功天下无人能及,尔只管放手做去,一切自有朕为卿撑腰便是。”
“臣、臣自当尽心尽力以报陛下之宏恩。”长孙无忌泪流满面地表着忠心。
“嗯,卿之心意朕是知道的,时候不早了,朕也有些乏了,就不多留爱卿了,明日早朝,还请爱卿多加留心。”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下了逐客令。
“是,臣定不辜负陛下之重托,老臣告退。”长孙无忌跪下磕了个头,退出了甘露殿,回府自去安排心腹手下密议不提。
天香楼,也就是原先的万花楼,自打贞观十六年三月底那场京师动乱之后,因酒楼原主汉王李元昌参与谋逆被斩之后,此楼便收归朝廷所有,旋即又被赏予魏王,遂更名为天香楼,但或许是因着沾染了血光之故,也或许是因魏王所委之掌柜者经营不善之故,此楼再也不复当年长安第一楼那等车水马龙的盛况,虽谈不上门可罗雀,可宾客不多却是不争之事实,虽不至于落到亏本经营的地步,却冥然众人矣,如今仅仅只能说是长安一座小有名气的酒楼罢了,不过这几日来天香楼的高官显贵们却又多了起来,隐隐然又有了些当年的盛况,令那些个茶房、小二之流的忙得不亦悦乎之余,口袋中也落下了不老少的赏钱,人人干起活来都格外的麻利,便是哟嗬声也响亮了不少,整个天香楼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一扫往日的沉闷,却也别有一番热闹,不过嘛,那等喧嚣只是在三楼以下,至于四楼上的几间雅阁却是静悄悄的,浑然没有一丝的声响,当然,没有声响并不意味着没人在,就在听涛轩里,就有一老一少两名文士正默默地对坐着,那不言不动的架势宛若两尊泥菩萨一般,别看这两人衣着都简朴得很,可若是知晓他们底细的人在此,只怕会惊得跳将起来,无他,那老的正是户部侍郎苏勖,而少的则是礼部侍郎叶凌!
沉默复沉默,无论是苏勖还是叶凌,都是很能沉得住气的人,除了初见面时的寒暄之外,二人竟然不交一言,只是各自默默地盘膝坐在几子前微笑不语,甚至不曾去动过面前摆得琳琅满目的美酒佳肴,双方都在等,等着宫中消息的传来,在此之前,谁也不打算开口言事,就这么无趣地对视着,除了彼此的眼神不断地交锋试探着之外,似乎根本用不着言语的帮助。
不知过了多久,听涛轩的推拉门突地咯吱一响,一名面无表情的灰衣人从门外走了进来,对着苏勖恭敬地躬身行了个礼,也不开口说话,只是将一张纸条递了过去,一待苏勖伸手接过,立刻行礼后退,头也不回地退出了雅阁,顺手将听涛轩的门再次关了起来。苏勖并没有去看那名灰衣人的行动,也没有旁的表示,甚至不曾顾忌到叶凌就坐在对面,面色凝重地将那张纸条展了开来,细细地看了一番,末了,也不开口,只是起身走到叶凌的几子前,将那张纸条默默地放在几子上,而后转身便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不言不动地继续盘坐着,等着叶凌表态。
纸条不大,展开了也就是巴掌大小,上头密密麻麻地写了数十行小字,内容也算不得太多,可叶凌却看得很慢,足足看了一柱香的时间才将那张纸条搁下,扫了眼不动声色的苏勖之后,缓缓地开口道:“苏侍郎对此有何高见?”
苏勖并没有直接回答叶凌的问题,而是淡然一笑之后,反问道:“叶侍郎以为如何?”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该来的总是会来的,苏侍郎您说呢?”叶凌微笑了一下,话中有话地说了一句——那纸条上所写的正是李世民接见长孙无忌时的谈话,叶凌此言的第一层意思是这事情真与假,只消他回去后一查证便能知晓,而第二层意思则是指李治这个太子不过是个假太子罢了,就算给他机会,他也成不了真太子,那便给他机会又何妨?
叶凌这是站着说话不累腰,无他,长孙无忌乃是李泰、李治的亲舅舅,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倒向吴王李恪,除非李泰、李治全都完蛋了,很显然,这种可能性是有,不过却低得可怜,对于李恪一方来说,长孙无忌倒向李治总好过倒向李泰,最好的结局不外乎是长孙无忌陪着李治一起完蛋,那才是大好事一件,叶凌的这等心思自然是瞒不过苏勖的,可苏勖却也无法指责些什么,毕竟双方本就不是一路人,先前只是为了打压李贞的窜起而临时结成了同盟罢了,而今安西弹劾案已然过去,双方合作的基础已然动摇,若不是中书令萧瑀突如其来的一手,双方只怕早就坐不到一起了,这会儿各为其主,也属正常之事罢,当然,李治若是真的出了头,对双方来说都是个天大的麻烦,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彼此还是有一定的合作可能性的。
“叶侍郎说的不错,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却也不能掉以轻心罢。”苏勖点了点头,斟酌了下语气道:“老朽以为有些事情还是赶早不赶晚,纵然其势无法阻挡,可稍缓上一缓却还是可以做到的,叶侍郎以为如何?”
苏勖说得虽含糊,可叶凌却听得很明白了,那话里的意思就是要吴王一系的人马配合着在朝议时给李治下绊子,不能让李治如此顺利地便出了头,也不能让李治轻松地拿到太大的权力,从而为将来从旁整垮李治埋下伏笔,这一条倒是符合吴王一系的需要,毕竟李治势大,对双方都没有丝毫的好处,不过叶凌却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扭了下脖子,看向了越王府的方向,意味深长地笑着道:“苏侍郎此言大善,可那一头却不知会如何行事,不可不防啊。”
苏勖乃是当世之智者,如何会不知道叶凌说的是甚子,实际上苏勖一早就在怀疑老萧同志的折子与李贞脱不开关系,也派出了“思泽”的人手去加以查证,可惜却一无所获,此时听得叶凌提起越王府,心头顿时大振,飞快地皱了下眉头道:“叶侍郎多虑了罢,风刮得大了,满城都是风沙,谁又能幸免得了,老朽以为那人不会不清楚此事,真到了那等份上,那人未必就能甘心下气,叶侍郎您看呢?”
不独苏勖吃不准越王府一系人马的底细,便是叶凌对此也头疼得很,他并不以为越王府就一准会坐看李治势大,可却摸不清李贞到底会如何应对此事,一时间也有些子拿不定主意,默默地寻思了良久,将朝局揉碎了,反复地掂量来掂量去,这才长出了一口气道:“也罢,苏侍郎打头好了,某附个骥尾可也,时候不早了,明日还得早朝,且容某先行告辞了,回见。”话音一落,也不给苏勖出言挽留的机会,起身便出了听涛轩,径自下楼去远了。
见叶凌要走,苏勖并没有出言挽留,也没有起身相送,兀自默默地坐在几子后,一张老脸上神色变幻个不停,好一阵子之后,长出了口气,霍然而起,大步行到窗前,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喃喃地自言自语道:“起风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