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京师之倒刘行动(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十八年四月三十日,晴,接连近十日的大雨总算是消停了,久违的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脸来,倒也给阴霾的长安城带来了些光明,只不过城中的积水被日头这么一照,这便腾起了满城的雾气,更是加重了返潮的程度,屋内屋外到处湿漉漉地直滴水,弄得人身上也粘乎乎地难受得紧,室内是呆不住了,满城百姓但凡能得闲的全都涌上了街头,也不管街上积水未消,就这么趟着泥水逛着街,也不见得非得买什么东西不可,晒晒太阳便好,于是乎,整个长安城呈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繁华与喧嚣。 ≥
巳时正牌,人来人往的长安城北门外,一骑飞骑从远处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隔着大老远便狂喊开了:“急报,急报,让开,快让开!”丝毫也不因大道上人多而减缓马,那等凶神恶煞的样子顿时吓得聚集在城门口等着进城的百姓们四散躲避不迭,好一阵子人仰马翻的慌乱,然则,那名骑兵竟不顾众人的狼狈与慌乱,飞马冲进了城门洞中,径直奔城内而去,沿途溅起泥水无数,留下身后躲避不及的行人们一阵阵恶毒的臭骂声。
“出事了,一准是出大事了。”能把守长安城门的兵丁们眼睛都贼得很,眼瞅着那骑飞骑身上标示着紧急军情的标识,自是明白一准要有大事生,全都凑在了一起,一名年纪最轻的小卒忍不住率先出言道:“北边来的急报,会不会是圣上那儿……”
“放你娘的屁,陛下才刚出关,这仗都还没开打呢,能有啥事?尽他娘的瞎扯,真要出事,也只能是西北那头的事情。”一名络腮胡的军汉毫不客气地给了那小兵一拳,臭骂了一番。
“毬,西北那头有越王殿下在,能出个屁事,老子就不信薛延陀那帮狗贼能从殿下手中讨得了好去。”挨了顿训的小卒子自是不甘心,虽不敢还手,可嘴上却不依不饶地反击上了。
“是这个理儿,越王殿下绝不可能出事,王四儿,你小子嘴巴里少喷粪。”
“就是,谁都能出事,越王殿下那儿也不会出事,扯你娘的毬啊!”
“没错,谁敢说殿下出了事,老子跟谁急!”
……
一帮子军汉们早将越王李贞看成了军中不败之战神,哪能容得王四儿如此信口开河,顿时纷纷出言斥责了起来,闹得那个王四儿满脸子通红,却压根儿不敢随便开口辩解,眼瞅着大家伙都冲着自己来了,王四儿忙开声道:“可那急报明明是军报,如此紧急的军报却又是为何?”
为何?这个问题谁都答不上来,可都觉得其中必然不是啥好消息,一时间全都沉默了下来,再也无人敢随便开口,各自无趣地散了开去,只是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的神色……
尚书省,位于长安城西大街,太极宫承天门东侧,占地面积几近百亩,为天下政务之总汇所在,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右司统之。时值天子征高句丽,诸后勤事宜繁杂,又因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长孙无忌及各部尚书皆随驾征东,各有司衙门皆因此而显得分外的忙碌,三辅政大臣不得不移驾至尚书省轮值办公,以决公务之疑难。
巳时一刻,一骑飞骑横冲直撞地冲开街上往来之人群,纵马赶到了尚书省门外,马上之骑兵不待胯下之马停稳脚步,便即翻身下马,与把守尚书省之卫兵略一交涉,匆匆行入了尚书省中,径直往兵部衙门所在地赶去,然则并未按惯例先到各司通禀,而是径直向兵部侍郎卢承庆的办公室奔去。
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人,号幽忧子,隋武阳太守卢思道之长,孙隋河东令卢赤松之长子,其父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贞观初,袭父爵,任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贞观十一年为户部侍郎,及贞观十六年废太子之乱后,接替越王李贞为兵部左侍郎,此番天子征高句丽,兵部尚书李绩,兵部右侍郎杨弘礼均随驾出征,京中军务调度皆由卢承庆一人提调,每日里忙得团团转,光是批阅各类公文便令卢承庆大呼吃不消,这不,今日一大早到了衙门之后,便即坐定在书桌后,愣是没起过身,始终埋头在一大堆的公文中,直到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声才将其从公文堆里惊醒了过来。
“何事喧哗?”卢承庆不悦地皱了皱眉头,冷冷地哼了一声。
“禀侍郎,相州刺史舒王李元名派人送来急信,小的让其先去兵部司报备,其强自要见侍郎,故此生争执。”把守在办公室门口的卫兵见房内传来卢承庆的询问声,不敢怠慢,忙大步行了进来,高声禀报道。
“相州?”卢承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让他进来好了。”
“是。”那名前来禀事的卫兵高声应答了一句,退将出去,须臾,领着一名身上满是泥浆的军汉走了进来。
“禀卢侍郎,我家王爷有急信在此,请大人过目。”那名浑身脏兮兮的军汉大步走入室内,双手捧着份公函,躬身行礼道。
李元名,唐高祖之第十八子,少有才名,及长则矜严疏财,始封谯王,后封舒王,有贤名,善理政,曾得李世民赞为“诸王之楷模”,而今已历三州刺史,实封千户,贞观十七年十月就任相州刺史,至今不过数月,然州已大治,在朝在野皆有贤王之名,非等闲州刺史可比,卢承庆虽不明舒王有何军务上的急事要报,却也不敢怠慢,忙挥了下手,示意卫兵将信件转接过来,信手打开了函件,只一看,登时就愣住了,倒不是这函件里所言之事有多么严重,恰恰相反,这信里头所载之事其实不过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儿罢了——李世民东征,相州奉命调集粮秣以供军资,自三月以来,并无任何差错,然,四月二十五日,相州接司农寺调令,再次从粮库中粮四百石以为军需,在装船的当口,因民夫搬运不当,致使粮包破损,露出袋中所装之米,这才现这些米竟然都是陈粮,押运官方仁庆大怒之下,与相州府辩诘,双方各持一辞,互不相让,这才将此事闹到了兵部。
陈粮并非不能食用,而是因其米碎而黄,口感极差,一般而言只是用来当作饲料或酿酒之用,甚少用于人食,更别说用来充当军粮了——按朝廷惯例,各地粮仓中之存粮每年都要调换,将陈粮卖出,而后购入新粮以补足数额,新粮与陈粮之间价格差异不小,各地粮仓中的米耗子没少在这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若是往日现了此事,自是得从根源上追查,以明定是非,该由刑部出面调查,实算不得太大的事情,可问题是此乃帝驾亲征之际,再小的事情也没人敢大意,无论是押运官方仁庆还是相州刺史李元名都不想承担贻误军机的罪名,双方立马就闹上了。按常理来说,调运粮秣属于户部与司农寺的活计,兵部只是管押运罢了,然则,如今乃是战时,军需上出了岔子,自然要由兵部出头来协调此事方可。
这事情麻烦归麻烦,然则却实在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儿,至少在卢承庆看来是如此,无他,当事人双方完全可以各退一步,先将陈粮调换为新米,而后再行定夺也不迟,完全没必要闹到如此相持不下以致于影响到军需供应的份上,只不过双方都占着理,谁也不肯退让一步,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僵局——方仁庆乃是押运官,自是负有押运军粮之重任,当然不肯以陈粮充军粮,提出调换新米本就属该当之事,本身并无多大过错,而舒王李元名手中握有司农寺转来的相关调拨单据,也是按着调拨单开了指定的粮仓出粮,他自然不肯承担以次充好的过失,双方都不肯退让的结果哪还能有个好的,这事情一闹起来,也就有些子大了。
“此事本官知晓了,尔先下去休息罢。”卢承庆满心不愿去协调这么件扯皮的事情,可职责所在,却又不得不出面,脸色立马就有些子难看了,瞥了一眼那名前来传信的相州兵丁,淡淡地说了一句。一见卢承庆了话,那名相州士兵自是不敢再多留,恭敬地行了个礼,自行退下不提。
“该死!”待得那名相州兵丁退下之后,卢承庆没好气地骂了一句,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而后一把抄起那份军情折子,大步便向尚书省衙门走去。
卢承庆急步走到尚书省衙门,由得门口的侍卫前去通禀之后,整了整官袍,迈步进了正堂,入眼便见黄门侍郎诸遂良正埋头书,忙抢上前去,很是恭敬地行了个礼,叫了声:“诸公。”
“啊,是卢侍郎来了,快,看坐,看坐。”诸遂良抬起了头来,笑容可掬地打着招呼,将卢承庆让到了书桌前的椅子上,待得卢承庆在书桌前坐了下来之后,诸遂良这才笑呵呵地问了一句:“卢侍郎来找本官,可是有要事?”
卢承庆在朝日久,早就知晓诸遂良乃笑面虎一只,手段狠辣了得,并不想与其过分套近乎,只是拱了拱手道:“诸公,是有一碍难之事须得诸公出面调停方可,这事情是这样的……”
“哦?竟有这等事?”诸遂良听完了卢承庆的情况介绍,眉头飞快地皱了一下,伸手取过卢承庆搁在案头的文档,飞快地扫了一番,脸上虽还带着笑,可眼中却不经意地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此小事耳,卢侍郎且放宽心,本官这就着手去办好了。”
卢承庆见诸遂良将这麻烦事揽了过去,自是求之不得,也不想跟诸遂良多拉近乎,笑着起了身道:“那就烦劳诸公了,下官尚有公务在身,就不多打搅了。”
“好,好,好,卢侍郎勤于王事,实我等之楷模也,您忙,老夫就不送了。”诸遂良笑呵呵地将卢承庆送到了正堂的门口,嘴角含笑地跟卢承庆话别,可才刚一回过身来,脸色立马就阴了起来,走到书桌边,拿起那份文档,在手上反复地掂了几下,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备车,本官要到东宫一行!”
富丽堂皇的显德殿中,诸遂良默默地立在殿旁,身子虽站得挺直,脸上也带着笑容,可一双老眼中却满是焦虑之色,不停地看着后殿的方向,满头满脸都是汗珠,心情又怎个急躁了得——天都已近午时了,自打到了显德殿,诸遂良已足足等了快一个时辰了,却始终没见太子李治露面,偏生又无法着人去催请,着实令诸遂良心里头老大的不耐,可也没法子,谁让他是臣,别人是半君呢,就算再不耐也只能捏着鼻子等将下去了不是?
“太子殿下到!”就在诸遂良等得望眼欲穿的当口,东宫主事太监管大松那尖细的嗓门总算是想了起来,伴随着喝声,太子李治打着哈欠从后殿里转了出来。
“老臣诸遂良叩见太子殿下。”一见到李治出现了,诸遂良忙不迭地抢上前去,恭恭敬敬地给李治见礼。
“啊,是诸爱卿啊,这么急着见本宫可是有甚要事么?”李治语气虽和缓,脸上也带着笑,可话里头却透着老大的不乐意,无他,这厮今日又在后宫里鬼混,压根儿就没回东宫,正自爽得开心之际,生生被诸遂良给搅了兴头,哪还有甚好气色,若不是因着诸遂良是他要极力拉拢的重臣,只怕李治连见都懒得见上一面的。
“启禀太子殿下,老臣确实有要事须奏明殿下。”诸遂良早就知道李治是个阿斗型的人物,之所以会投向李治,也并不是被李治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左右不过是跟长孙无忌打的主意一样罢了,看重的仅仅是李治软弱好控制而已,自不会跟李治计较那些个态度问题,不过么,诸遂良说是有要事要奏,却并没有往下接着说究竟是何事,而是拿眼看着簇拥在李治身边的那帮子宦官、宫女们。
李治是懦弱了些,却不是傻子,见诸遂良半天不开口,便知其中必有蹊跷,略一沉吟,挥了下手道:“尔等全都退下。”李治既然下了令,一帮子宦官、宫女们自是不敢再留,各自应诺退出了大殿,只留下李治与诸遂良相对而立。
“诸爱卿,有甚事可以说了罢?”待得众人退下之后,李治走到了躬身而立的诸遂良身前,饶有兴致地看着诸遂良,淡淡地说了一句。
“殿下,这是相州刺史舒王李元名送来的急件,还请殿下过目。”诸遂良并未多言,只是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份公函,双手捧着,递给了李治。
李治白白担着个监国太子之名,然则在朝廷公务上却压根儿就插不上手,现如今大权都在刘洎手中掌控着,李治最多算是个橡皮图章罢了,也就是盖盖印章,签个名便算是监国了,先前李治还试着对报上来的公文提提自己的看法,然则却没人理会他的意见,到了后来,他也就懒得再管政务了,每日里醉生梦死,倒也逍遥得很,此时见诸遂良将相州送来的急件送上,还真来了些兴致,可匆匆看了一遍,却郁闷地现这不过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真要协调起来的话,功劳不见得有,麻烦倒是不老少,心中顿时就来气了,皱着眉头道:“诸爱卿急着见本宫就为了这事?”
诸遂良早就知道面前这位主儿是个阿斗,也早就料到其压根儿就看不出这份公函后头隐藏着的秘密,眼瞅着李治不高兴了,在心里头狠狠地鄙夷了李治一把,可脸上却堆出了最诚挚的笑容,很是恭敬地回道:“殿下请细看司农寺调拨单后头附署的官员名讳。”
“嗯?”李治闻言愣了一下,紧赶着再次翻开文档,找到了调拨单,扫了一眼,却没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满头雾水地问了一句:“刘铖?此何人也?”
诸遂良笑了,笑得跟只老狐狸似的,点着头道:“此刘侍中之长子是也。”
“啊!”李治先是一惊,而后又是一喜,刚想着下令严查,却又收住了口,眼珠子狂乱地转了起来,脸上的神色变幻个不停,良久之后,长出了一口气道:“此事重大,本宫须好生斟酌一番,诸爱卿且在此稍候,本宫去去便回。”话音一落,也不给诸遂良开口的机会,一转身,大步转入了后殿之中。
“这……”诸遂良没想到李治说走就走,一时间气急,恨恨地摔了摔宽大的袖子,站回到殿旁,百无聊赖地接着数大殿顶上的装饰花纹,心里头将李治骂得个狗血淋头也就是难免之事了罢……
贞观十八年四月三十日,晴,接连近十日的大雨总算是消停了,久违的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脸来,倒也给阴霾的长安城带来了些光明,只不过城中的积水被日头这么一照,这便腾起了满城的雾气,更是加重了返潮的程度,屋内屋外到处湿漉漉地直滴水,弄得人身上也粘乎乎地难受得紧,室内是呆不住了,满城百姓但凡能得闲的全都涌上了街头,也不管街上积水未消,就这么趟着泥水逛着街,也不见得非得买什么东西不可,晒晒太阳便好,于是乎,整个长安城呈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繁华与喧嚣。 ≥
巳时正牌,人来人往的长安城北门外,一骑飞骑从远处疾驰而来,马上的骑士隔着大老远便狂喊开了:“急报,急报,让开,快让开!”丝毫也不因大道上人多而减缓马,那等凶神恶煞的样子顿时吓得聚集在城门口等着进城的百姓们四散躲避不迭,好一阵子人仰马翻的慌乱,然则,那名骑兵竟不顾众人的狼狈与慌乱,飞马冲进了城门洞中,径直奔城内而去,沿途溅起泥水无数,留下身后躲避不及的行人们一阵阵恶毒的臭骂声。
“出事了,一准是出大事了。”能把守长安城门的兵丁们眼睛都贼得很,眼瞅着那骑飞骑身上标示着紧急军情的标识,自是明白一准要有大事生,全都凑在了一起,一名年纪最轻的小卒忍不住率先出言道:“北边来的急报,会不会是圣上那儿……”
“放你娘的屁,陛下才刚出关,这仗都还没开打呢,能有啥事?尽他娘的瞎扯,真要出事,也只能是西北那头的事情。”一名络腮胡的军汉毫不客气地给了那小兵一拳,臭骂了一番。
“毬,西北那头有越王殿下在,能出个屁事,老子就不信薛延陀那帮狗贼能从殿下手中讨得了好去。”挨了顿训的小卒子自是不甘心,虽不敢还手,可嘴上却不依不饶地反击上了。
“是这个理儿,越王殿下绝不可能出事,王四儿,你小子嘴巴里少喷粪。”
“就是,谁都能出事,越王殿下那儿也不会出事,扯你娘的毬啊!”
“没错,谁敢说殿下出了事,老子跟谁急!”
……
一帮子军汉们早将越王李贞看成了军中不败之战神,哪能容得王四儿如此信口开河,顿时纷纷出言斥责了起来,闹得那个王四儿满脸子通红,却压根儿不敢随便开口辩解,眼瞅着大家伙都冲着自己来了,王四儿忙开声道:“可那急报明明是军报,如此紧急的军报却又是为何?”
为何?这个问题谁都答不上来,可都觉得其中必然不是啥好消息,一时间全都沉默了下来,再也无人敢随便开口,各自无趣地散了开去,只是人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忧虑的神色……
尚书省,位于长安城西大街,太极宫承天门东侧,占地面积几近百亩,为天下政务之总汇所在,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部、户部、礼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衙门,每衙四司,以右司统之。时值天子征高句丽,诸后勤事宜繁杂,又因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长孙无忌及各部尚书皆随驾征东,各有司衙门皆因此而显得分外的忙碌,三辅政大臣不得不移驾至尚书省轮值办公,以决公务之疑难。
巳时一刻,一骑飞骑横冲直撞地冲开街上往来之人群,纵马赶到了尚书省门外,马上之骑兵不待胯下之马停稳脚步,便即翻身下马,与把守尚书省之卫兵略一交涉,匆匆行入了尚书省中,径直往兵部衙门所在地赶去,然则并未按惯例先到各司通禀,而是径直向兵部侍郎卢承庆的办公室奔去。
卢承庆,字子馀,幽州琢人,号幽忧子,隋武阳太守卢思道之长,孙隋河东令卢赤松之长子,其父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贞观初,袭父爵,任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贞观十一年为户部侍郎,及贞观十六年废太子之乱后,接替越王李贞为兵部左侍郎,此番天子征高句丽,兵部尚书李绩,兵部右侍郎杨弘礼均随驾出征,京中军务调度皆由卢承庆一人提调,每日里忙得团团转,光是批阅各类公文便令卢承庆大呼吃不消,这不,今日一大早到了衙门之后,便即坐定在书桌后,愣是没起过身,始终埋头在一大堆的公文中,直到门口传来一阵喧哗声才将其从公文堆里惊醒了过来。
“何事喧哗?”卢承庆不悦地皱了皱眉头,冷冷地哼了一声。
“禀侍郎,相州刺史舒王李元名派人送来急信,小的让其先去兵部司报备,其强自要见侍郎,故此生争执。”把守在办公室门口的卫兵见房内传来卢承庆的询问声,不敢怠慢,忙大步行了进来,高声禀报道。
“相州?”卢承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之色,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道:“让他进来好了。”
“是。”那名前来禀事的卫兵高声应答了一句,退将出去,须臾,领着一名身上满是泥浆的军汉走了进来。
“禀卢侍郎,我家王爷有急信在此,请大人过目。”那名浑身脏兮兮的军汉大步走入室内,双手捧着份公函,躬身行礼道。
李元名,唐高祖之第十八子,少有才名,及长则矜严疏财,始封谯王,后封舒王,有贤名,善理政,曾得李世民赞为“诸王之楷模”,而今已历三州刺史,实封千户,贞观十七年十月就任相州刺史,至今不过数月,然州已大治,在朝在野皆有贤王之名,非等闲州刺史可比,卢承庆虽不明舒王有何军务上的急事要报,却也不敢怠慢,忙挥了下手,示意卫兵将信件转接过来,信手打开了函件,只一看,登时就愣住了,倒不是这函件里所言之事有多么严重,恰恰相反,这信里头所载之事其实不过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儿罢了——李世民东征,相州奉命调集粮秣以供军资,自三月以来,并无任何差错,然,四月二十五日,相州接司农寺调令,再次从粮库中粮四百石以为军需,在装船的当口,因民夫搬运不当,致使粮包破损,露出袋中所装之米,这才现这些米竟然都是陈粮,押运官方仁庆大怒之下,与相州府辩诘,双方各持一辞,互不相让,这才将此事闹到了兵部。
陈粮并非不能食用,而是因其米碎而黄,口感极差,一般而言只是用来当作饲料或酿酒之用,甚少用于人食,更别说用来充当军粮了——按朝廷惯例,各地粮仓中之存粮每年都要调换,将陈粮卖出,而后购入新粮以补足数额,新粮与陈粮之间价格差异不小,各地粮仓中的米耗子没少在这其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若是往日现了此事,自是得从根源上追查,以明定是非,该由刑部出面调查,实算不得太大的事情,可问题是此乃帝驾亲征之际,再小的事情也没人敢大意,无论是押运官方仁庆还是相州刺史李元名都不想承担贻误军机的罪名,双方立马就闹上了。按常理来说,调运粮秣属于户部与司农寺的活计,兵部只是管押运罢了,然则,如今乃是战时,军需上出了岔子,自然要由兵部出头来协调此事方可。
这事情麻烦归麻烦,然则却实在算不得什么天大的事儿,至少在卢承庆看来是如此,无他,当事人双方完全可以各退一步,先将陈粮调换为新米,而后再行定夺也不迟,完全没必要闹到如此相持不下以致于影响到军需供应的份上,只不过双方都占着理,谁也不肯退让一步,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僵局——方仁庆乃是押运官,自是负有押运军粮之重任,当然不肯以陈粮充军粮,提出调换新米本就属该当之事,本身并无多大过错,而舒王李元名手中握有司农寺转来的相关调拨单据,也是按着调拨单开了指定的粮仓出粮,他自然不肯承担以次充好的过失,双方都不肯退让的结果哪还能有个好的,这事情一闹起来,也就有些子大了。
“此事本官知晓了,尔先下去休息罢。”卢承庆满心不愿去协调这么件扯皮的事情,可职责所在,却又不得不出面,脸色立马就有些子难看了,瞥了一眼那名前来传信的相州兵丁,淡淡地说了一句。一见卢承庆了话,那名相州士兵自是不敢再多留,恭敬地行了个礼,自行退下不提。
“该死!”待得那名相州兵丁退下之后,卢承庆没好气地骂了一句,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而后一把抄起那份军情折子,大步便向尚书省衙门走去。
卢承庆急步走到尚书省衙门,由得门口的侍卫前去通禀之后,整了整官袍,迈步进了正堂,入眼便见黄门侍郎诸遂良正埋头书,忙抢上前去,很是恭敬地行了个礼,叫了声:“诸公。”
“啊,是卢侍郎来了,快,看坐,看坐。”诸遂良抬起了头来,笑容可掬地打着招呼,将卢承庆让到了书桌前的椅子上,待得卢承庆在书桌前坐了下来之后,诸遂良这才笑呵呵地问了一句:“卢侍郎来找本官,可是有要事?”
卢承庆在朝日久,早就知晓诸遂良乃笑面虎一只,手段狠辣了得,并不想与其过分套近乎,只是拱了拱手道:“诸公,是有一碍难之事须得诸公出面调停方可,这事情是这样的……”
“哦?竟有这等事?”诸遂良听完了卢承庆的情况介绍,眉头飞快地皱了一下,伸手取过卢承庆搁在案头的文档,飞快地扫了一番,脸上虽还带着笑,可眼中却不经意地闪过一丝激动之色,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此小事耳,卢侍郎且放宽心,本官这就着手去办好了。”
卢承庆见诸遂良将这麻烦事揽了过去,自是求之不得,也不想跟诸遂良多拉近乎,笑着起了身道:“那就烦劳诸公了,下官尚有公务在身,就不多打搅了。”
“好,好,好,卢侍郎勤于王事,实我等之楷模也,您忙,老夫就不送了。”诸遂良笑呵呵地将卢承庆送到了正堂的门口,嘴角含笑地跟卢承庆话别,可才刚一回过身来,脸色立马就阴了起来,走到书桌边,拿起那份文档,在手上反复地掂了几下,突地提高了声调道:“来人,备车,本官要到东宫一行!”
富丽堂皇的显德殿中,诸遂良默默地立在殿旁,身子虽站得挺直,脸上也带着笑容,可一双老眼中却满是焦虑之色,不停地看着后殿的方向,满头满脸都是汗珠,心情又怎个急躁了得——天都已近午时了,自打到了显德殿,诸遂良已足足等了快一个时辰了,却始终没见太子李治露面,偏生又无法着人去催请,着实令诸遂良心里头老大的不耐,可也没法子,谁让他是臣,别人是半君呢,就算再不耐也只能捏着鼻子等将下去了不是?
“太子殿下到!”就在诸遂良等得望眼欲穿的当口,东宫主事太监管大松那尖细的嗓门总算是想了起来,伴随着喝声,太子李治打着哈欠从后殿里转了出来。
“老臣诸遂良叩见太子殿下。”一见到李治出现了,诸遂良忙不迭地抢上前去,恭恭敬敬地给李治见礼。
“啊,是诸爱卿啊,这么急着见本宫可是有甚要事么?”李治语气虽和缓,脸上也带着笑,可话里头却透着老大的不乐意,无他,这厮今日又在后宫里鬼混,压根儿就没回东宫,正自爽得开心之际,生生被诸遂良给搅了兴头,哪还有甚好气色,若不是因着诸遂良是他要极力拉拢的重臣,只怕李治连见都懒得见上一面的。
“启禀太子殿下,老臣确实有要事须奏明殿下。”诸遂良早就知道李治是个阿斗型的人物,之所以会投向李治,也并不是被李治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左右不过是跟长孙无忌打的主意一样罢了,看重的仅仅是李治软弱好控制而已,自不会跟李治计较那些个态度问题,不过么,诸遂良说是有要事要奏,却并没有往下接着说究竟是何事,而是拿眼看着簇拥在李治身边的那帮子宦官、宫女们。
李治是懦弱了些,却不是傻子,见诸遂良半天不开口,便知其中必有蹊跷,略一沉吟,挥了下手道:“尔等全都退下。”李治既然下了令,一帮子宦官、宫女们自是不敢再留,各自应诺退出了大殿,只留下李治与诸遂良相对而立。
“诸爱卿,有甚事可以说了罢?”待得众人退下之后,李治走到了躬身而立的诸遂良身前,饶有兴致地看着诸遂良,淡淡地说了一句。
“殿下,这是相州刺史舒王李元名送来的急件,还请殿下过目。”诸遂良并未多言,只是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份公函,双手捧着,递给了李治。
李治白白担着个监国太子之名,然则在朝廷公务上却压根儿就插不上手,现如今大权都在刘洎手中掌控着,李治最多算是个橡皮图章罢了,也就是盖盖印章,签个名便算是监国了,先前李治还试着对报上来的公文提提自己的看法,然则却没人理会他的意见,到了后来,他也就懒得再管政务了,每日里醉生梦死,倒也逍遥得很,此时见诸遂良将相州送来的急件送上,还真来了些兴致,可匆匆看了一遍,却郁闷地现这不过是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真要协调起来的话,功劳不见得有,麻烦倒是不老少,心中顿时就来气了,皱着眉头道:“诸爱卿急着见本宫就为了这事?”
诸遂良早就知道面前这位主儿是个阿斗,也早就料到其压根儿就看不出这份公函后头隐藏着的秘密,眼瞅着李治不高兴了,在心里头狠狠地鄙夷了李治一把,可脸上却堆出了最诚挚的笑容,很是恭敬地回道:“殿下请细看司农寺调拨单后头附署的官员名讳。”
“嗯?”李治闻言愣了一下,紧赶着再次翻开文档,找到了调拨单,扫了一眼,却没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满头雾水地问了一句:“刘铖?此何人也?”
诸遂良笑了,笑得跟只老狐狸似的,点着头道:“此刘侍中之长子是也。”
“啊!”李治先是一惊,而后又是一喜,刚想着下令严查,却又收住了口,眼珠子狂乱地转了起来,脸上的神色变幻个不停,良久之后,长出了一口气道:“此事重大,本宫须好生斟酌一番,诸爱卿且在此稍候,本宫去去便回。”话音一落,也不给诸遂良开口的机会,一转身,大步转入了后殿之中。
“这……”诸遂良没想到李治说走就走,一时间气急,恨恨地摔了摔宽大的袖子,站回到殿旁,百无聊赖地接着数大殿顶上的装饰花纹,心里头将李治骂得个狗血淋头也就是难免之事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