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家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大早,沐凝雪给儿子穿上了棉袄棉裤,外罩极寻常的长衫,看着他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粥,吃一口煎火腿肉,桌子上还有必不可少的牛奶和鸡蛋。本文由 ..xstxt.org 首发
沐凝雪忍不住再一次的嘱咐道:“学里人多,有正经念书的,也有应个名只玩儿他的,你年纪最小要听话懂事,可别跟那些贪玩的孩子胡闹。娘若知道你在那里淘气,瞧我不打你的手板,也不许你再出门了。”
徐煜说道:“若为淘气,我在家淘气不好吗?”
“也是!”沐凝雪不由得莞尔一笑,怜爱的伸手轻轻抚摸着儿子嫩嫩的小脸。
当下把赶回来的李铭和沐云的儿子沐贵叫来,仔细嘱咐一番,又说道:“哥儿还小,你们是我夫妇最信任的人选,一定要留神照顾,一刻也别离开。哥儿若淘气,你们只管说他,还有天气暴冷乍暖,衣服该穿该脱,都该想着点。若是饿了,记着让他吃点心,不要像跟着三爷和烨儿时那样的大意。”
李铭说道:“我们都是三爷的人,好不容易盼到哥儿上学了,哪敢不尽心尽力,奶奶只管放心。”
“有劳你们了。”沐凝雪不再废话,书本已经装在了小书包里,把衣服包和食盒交给了他俩,亲自送去了介寿堂。
徐庆堂早已在书房候着,不许萧氏和徐烨涟漪过来,见了徐煜,又吩咐了几句话,带着他坐车直奔家塾。
家塾就在外围一带,可是路途不近,走路的话最少需要一刻钟。
徐文儒本年老家寒,又没有后嗣,在老家靠着教书糊口,进了京后,徐庆堂举荐堂叔一个庶吉士的职衔。
明代从英宗后才有了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未入流的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进士原则上皆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洪熙朝秉承洪武朝遗风,新晋进士先进六部诸司及翰林院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为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而徐文儒的这个庶吉士,因其年迈不过是个安慰人的荣誉性质。
沐凝雪按照惯例。把家族祭田分给了徐文儒一些,专为家塾的供养基业,所以学生们都不必缴纳束脩,不分贫贱到了年纪皆可来上学。
这天徐文儒正在屋里教学生背书,徐庆堂先下了车,就听见一片朗朗读书声,仿佛雨后鸣蛙,聒聒相应。
带着孙子走到廊下,便有坐在回廊里的小厮们叫道:“二老爷来了。二老爷来了。”
徐文儒赶忙出迎,请进屋里坐下,见徐庆堂带着三四岁的小孩子,粉妆玉琢的十分俊秀。会意笑道:“这哥儿想必就是灏儿的孩子了?这点年纪,就来上学嘛?”
徐庆堂起身说道:“正为了此事,要来麻烦太爷。这是我小孙子煜儿,年纪虽小。倒很喜欢念书,在家里他母亲教他,已念了半部四书。如今家里诸事都靠着他母亲管着。实在顾不过来,只求让叔叔多受累些。”
说完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徐文儒微微还礼,笑道:“论他的年纪,念书还早呢,我就先领领路吧。”
“任凭叔叔做主。”徐庆堂转而对徐煜说道:“快拜见你太爷爷。”
太爷兼师父,这辈分貌似有点恐怖,小小年纪的徐煜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徐文儒微笑受礼,带着他去拜了孔圣人,徐庆堂说了几句话,告辞离去。
徐文儒送他出门,回来后就见李铭等人已经在教室里收拾好了桌椅,任何东西都是从国公府带来的,一干学生全都鸦雀无声的看着。
同样坐在最前方的徐焜微微撇嘴,脸上挂着一丝冷笑,隐隐间有些敌意。
徐文儒见徐煜端端正正坐在一张香楠木的小椅子上,前面是一具花梨木的雕花小案,放着文具书籍,看似讲究实则都不是贵重物件。
徐文儒很满意他的态度,唤道:“煜儿,你在家里念过什么书?”
徐煜站起来一一答了,徐文儒暗道比他哥哥徐焜强的太多,那位正在念千字文呢,点头道:“我给你定下功课,早晨念‘孟子’‘左传’,午后写字温习旧书。不论生书熟书,第二天都要连背带讲,不会因你年纪小而另有对待,有看不明白的,只管问我。”
心里也不由得暗暗惊异,如此小儿竟能熟记数千字,堪称天资异常聪颖,徐灏夫妇果然非常人,尤其是沐凝雪,比起才华只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盛名之下无虚士。
如此教书也简单多了,徐文儒铁了心要把徐煜教成个大才子,让他自己捧着书独自念诵,随时给他讲解其意。
目下在学的有两府远近各支子弟,水字辈的有徐注、徐沧、徐润;火字辈的有徐焍、徐锻、徐煊、徐焜、徐炼等人,人数最多,再下一辈的则只有徐坚和徐圸二人,还有附学的亲戚家子弟,如徐溶的妹夫王滨,徐海的妻侄钟敬,徐湖的妻弟冯循等,再来就是秋香竹兰等体面家人的子侄,但人数很少,主仆有别可苦送这来自寻烦恼呢。
科举做官说到底是条窄路,新式学堂一样在教授四书五经,可以考童生秀才,因毕业后学校还会推荐相对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很多务实的父母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去寄读,当然这些工作对大富大贵的徐家人来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魏国公府亦有自己的家塾,如今与英国公府分开各过个的,关系较之以前反而越发的紧密了。
比起那边家塾的无法无天,聚集了一帮只知享乐的纨绔,这边的家塾有如天壤之别,虽然学生一样的顽皮,但徐文儒管理非常严格,来这边的孩子大多是守分读书的。
徐煜因身份实在特殊,年纪又实在是太小,半大不大的孩子不懂也不稀罕巴结他。甚至未免有些轻视,没人愿意搭理,兼且有出身不亚于他的徐焜在,大孩子都围着他转,当然也没人敢欺负徐煜。
而徐煜也和大孩子们说不上话,即使徐淞之子徐焜只比他大二三岁,平日只和竹兰的二儿子薛雨以及徐焱的儿子徐圸在一起,薛雨今年十二岁,他大哥薛云早已毕业做了教师,竹兰成亲之日就恢复了平民身份。徐圸六岁。
放了学,李铭等将马车预备好了,徐煜拉着徐圸和薛雨一起坐车回来,先见了萧氏。
萧氏感叹道:“从前看着他们老子一起上学去,不就是这个样儿么?如今可是又一代人了。”
丫鬟们陪着凑趣,萧氏对孙儿说道:“快去玩吧,以后可得早睡早起,多学些规矩礼数,别像你哥哥凡事都你那特立独行的老子看齐。才像个念书的好孩子。”
“是!”徐煜答应了,回到了园子里,正等待他的沐凝雪也细问学里的情形,见他和徐圸薛雨一起也觉得放心。
晴雯麝月等人都笑道:“如今好了。哥儿可真要抢状元了。”
从此徐煜天天上学,回来时也只在园子里走走,到了掌灯后,自己去做他的夜课。竟分毫用不着父母操心,沐凝雪更能专心料理家政。
有一天,徐文儒有事。吃过午饭先走了,吩咐年纪最长的徐注照料管事,这徐注乃是旁支庶出,父亲早死,家中只有寡母一人,如何能压得住其他人?
安分的还在座位上写字念书,有淘气的便爬上了徐文儒的书案,领头的是徐焜,拿墨笔涂了花脸,在案上跳着唱戏,许多学生见状都笑着拍手起哄叫好。
徐煜悄悄对着徐煊说道:“太爷走了,这里念不成了,咱们回家去念吧。”
沐贵也走进来把书包收好,叔侄二人一同回来,正好徐焱的妻子叶氏进来请安,不免诧异的道:“今儿怎么放得特早?”
叔侄俩将学堂的事说了,沐凝雪夸奖了两句,叶氏先深深看了眼徐煜,郑重其事的对儿子说道:“你往后只跟着你煜叔叔走,我也就放心了。”
儿子和侄儿都懂事,很开心的沐凝雪吩咐秀春就在护春堂收拾出两间书房,领他们叔侄去温习功课。至于越来越淘气的徐焜,她不好说给弟妹袁氏听,寻思回头告诉徐淞。
最近绿竹随着沐毅回京述职,被钦点了神机营都指挥使,回娘家一次后,再也没过来,袁氏奉三太太刘氏的嘱咐,为此说要打发人去看看。
沐凝雪说道:“我约她过年前后回来住住的,这也快到了,那就借此去催催她。”
采了些自己种的黄瓜扁豆,自制的玫瑰糕、茯苓饼装了两盘,让竹兰送过去,临走时说道:“你见了她,说家里人人都惦记着,问她身子可好?若有空回来住几天散散心。这黄瓜扁豆是咱家花窖里熏的,点心是我亲手做的,请她和姑爷尝个新鲜。”
竹兰一直到了傍晚才回来,说道:“那边非留我们吃酒,姑奶奶给夫人道谢,她这几天总不舒服,一时还不能来。我听翠墨背地里说,大概是害喜的样儿。”
沐凝雪听了甚喜,赶紧去了千寿堂,对萧氏和刘氏说了。刘氏大喜过望,笑道:“这丫头出门这些多年,没有喜信,我怕她身上有病,不能受妊,这倒不用发愁了,你们做嫂子的常去看看她,教她如何保养,这才是最要紧的。”
萧氏把喜信儿说给了老太君听,老太君自然很是欢喜,只是年事已高,着实记不住那么多的后代子孙了,这方面她和徐灏半斤八两,大家族开枝散叶,人口增长那叫一个火爆,每年宗族聚首,徐灏倒有一半的子侄认不出来谁是谁,他也懒得去关心。
一大早,沐凝雪给儿子穿上了棉袄棉裤,外罩极寻常的长衫,看着他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粥,吃一口煎火腿肉,桌子上还有必不可少的牛奶和鸡蛋。本文由 ..xstxt.org 首发
沐凝雪忍不住再一次的嘱咐道:“学里人多,有正经念书的,也有应个名只玩儿他的,你年纪最小要听话懂事,可别跟那些贪玩的孩子胡闹。娘若知道你在那里淘气,瞧我不打你的手板,也不许你再出门了。”
徐煜说道:“若为淘气,我在家淘气不好吗?”
“也是!”沐凝雪不由得莞尔一笑,怜爱的伸手轻轻抚摸着儿子嫩嫩的小脸。
当下把赶回来的李铭和沐云的儿子沐贵叫来,仔细嘱咐一番,又说道:“哥儿还小,你们是我夫妇最信任的人选,一定要留神照顾,一刻也别离开。哥儿若淘气,你们只管说他,还有天气暴冷乍暖,衣服该穿该脱,都该想着点。若是饿了,记着让他吃点心,不要像跟着三爷和烨儿时那样的大意。”
李铭说道:“我们都是三爷的人,好不容易盼到哥儿上学了,哪敢不尽心尽力,奶奶只管放心。”
“有劳你们了。”沐凝雪不再废话,书本已经装在了小书包里,把衣服包和食盒交给了他俩,亲自送去了介寿堂。
徐庆堂早已在书房候着,不许萧氏和徐烨涟漪过来,见了徐煜,又吩咐了几句话,带着他坐车直奔家塾。
家塾就在外围一带,可是路途不近,走路的话最少需要一刻钟。
徐文儒本年老家寒,又没有后嗣,在老家靠着教书糊口,进了京后,徐庆堂举荐堂叔一个庶吉士的职衔。
明代从英宗后才有了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未入流的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进士原则上皆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
洪熙朝秉承洪武朝遗风,新晋进士先进六部诸司及翰林院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为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而徐文儒的这个庶吉士,因其年迈不过是个安慰人的荣誉性质。
沐凝雪按照惯例。把家族祭田分给了徐文儒一些,专为家塾的供养基业,所以学生们都不必缴纳束脩,不分贫贱到了年纪皆可来上学。
这天徐文儒正在屋里教学生背书,徐庆堂先下了车,就听见一片朗朗读书声,仿佛雨后鸣蛙,聒聒相应。
带着孙子走到廊下,便有坐在回廊里的小厮们叫道:“二老爷来了。二老爷来了。”
徐文儒赶忙出迎,请进屋里坐下,见徐庆堂带着三四岁的小孩子,粉妆玉琢的十分俊秀。会意笑道:“这哥儿想必就是灏儿的孩子了?这点年纪,就来上学嘛?”
徐庆堂起身说道:“正为了此事,要来麻烦太爷。这是我小孙子煜儿,年纪虽小。倒很喜欢念书,在家里他母亲教他,已念了半部四书。如今家里诸事都靠着他母亲管着。实在顾不过来,只求让叔叔多受累些。”
说完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徐文儒微微还礼,笑道:“论他的年纪,念书还早呢,我就先领领路吧。”
“任凭叔叔做主。”徐庆堂转而对徐煜说道:“快拜见你太爷爷。”
太爷兼师父,这辈分貌似有点恐怖,小小年纪的徐煜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徐文儒微笑受礼,带着他去拜了孔圣人,徐庆堂说了几句话,告辞离去。
徐文儒送他出门,回来后就见李铭等人已经在教室里收拾好了桌椅,任何东西都是从国公府带来的,一干学生全都鸦雀无声的看着。
同样坐在最前方的徐焜微微撇嘴,脸上挂着一丝冷笑,隐隐间有些敌意。
徐文儒见徐煜端端正正坐在一张香楠木的小椅子上,前面是一具花梨木的雕花小案,放着文具书籍,看似讲究实则都不是贵重物件。
徐文儒很满意他的态度,唤道:“煜儿,你在家里念过什么书?”
徐煜站起来一一答了,徐文儒暗道比他哥哥徐焜强的太多,那位正在念千字文呢,点头道:“我给你定下功课,早晨念‘孟子’‘左传’,午后写字温习旧书。不论生书熟书,第二天都要连背带讲,不会因你年纪小而另有对待,有看不明白的,只管问我。”
心里也不由得暗暗惊异,如此小儿竟能熟记数千字,堪称天资异常聪颖,徐灏夫妇果然非常人,尤其是沐凝雪,比起才华只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盛名之下无虚士。
如此教书也简单多了,徐文儒铁了心要把徐煜教成个大才子,让他自己捧着书独自念诵,随时给他讲解其意。
目下在学的有两府远近各支子弟,水字辈的有徐注、徐沧、徐润;火字辈的有徐焍、徐锻、徐煊、徐焜、徐炼等人,人数最多,再下一辈的则只有徐坚和徐圸二人,还有附学的亲戚家子弟,如徐溶的妹夫王滨,徐海的妻侄钟敬,徐湖的妻弟冯循等,再来就是秋香竹兰等体面家人的子侄,但人数很少,主仆有别可苦送这来自寻烦恼呢。
科举做官说到底是条窄路,新式学堂一样在教授四书五经,可以考童生秀才,因毕业后学校还会推荐相对体面又稳定的工作,很多务实的父母更倾向于把孩子送去寄读,当然这些工作对大富大贵的徐家人来说,没有太多的吸引力。
魏国公府亦有自己的家塾,如今与英国公府分开各过个的,关系较之以前反而越发的紧密了。
比起那边家塾的无法无天,聚集了一帮只知享乐的纨绔,这边的家塾有如天壤之别,虽然学生一样的顽皮,但徐文儒管理非常严格,来这边的孩子大多是守分读书的。
徐煜因身份实在特殊,年纪又实在是太小,半大不大的孩子不懂也不稀罕巴结他。甚至未免有些轻视,没人愿意搭理,兼且有出身不亚于他的徐焜在,大孩子都围着他转,当然也没人敢欺负徐煜。
而徐煜也和大孩子们说不上话,即使徐淞之子徐焜只比他大二三岁,平日只和竹兰的二儿子薛雨以及徐焱的儿子徐圸在一起,薛雨今年十二岁,他大哥薛云早已毕业做了教师,竹兰成亲之日就恢复了平民身份。徐圸六岁。
放了学,李铭等将马车预备好了,徐煜拉着徐圸和薛雨一起坐车回来,先见了萧氏。
萧氏感叹道:“从前看着他们老子一起上学去,不就是这个样儿么?如今可是又一代人了。”
丫鬟们陪着凑趣,萧氏对孙儿说道:“快去玩吧,以后可得早睡早起,多学些规矩礼数,别像你哥哥凡事都你那特立独行的老子看齐。才像个念书的好孩子。”
“是!”徐煜答应了,回到了园子里,正等待他的沐凝雪也细问学里的情形,见他和徐圸薛雨一起也觉得放心。
晴雯麝月等人都笑道:“如今好了。哥儿可真要抢状元了。”
从此徐煜天天上学,回来时也只在园子里走走,到了掌灯后,自己去做他的夜课。竟分毫用不着父母操心,沐凝雪更能专心料理家政。
有一天,徐文儒有事。吃过午饭先走了,吩咐年纪最长的徐注照料管事,这徐注乃是旁支庶出,父亲早死,家中只有寡母一人,如何能压得住其他人?
安分的还在座位上写字念书,有淘气的便爬上了徐文儒的书案,领头的是徐焜,拿墨笔涂了花脸,在案上跳着唱戏,许多学生见状都笑着拍手起哄叫好。
徐煜悄悄对着徐煊说道:“太爷走了,这里念不成了,咱们回家去念吧。”
沐贵也走进来把书包收好,叔侄二人一同回来,正好徐焱的妻子叶氏进来请安,不免诧异的道:“今儿怎么放得特早?”
叔侄俩将学堂的事说了,沐凝雪夸奖了两句,叶氏先深深看了眼徐煜,郑重其事的对儿子说道:“你往后只跟着你煜叔叔走,我也就放心了。”
儿子和侄儿都懂事,很开心的沐凝雪吩咐秀春就在护春堂收拾出两间书房,领他们叔侄去温习功课。至于越来越淘气的徐焜,她不好说给弟妹袁氏听,寻思回头告诉徐淞。
最近绿竹随着沐毅回京述职,被钦点了神机营都指挥使,回娘家一次后,再也没过来,袁氏奉三太太刘氏的嘱咐,为此说要打发人去看看。
沐凝雪说道:“我约她过年前后回来住住的,这也快到了,那就借此去催催她。”
采了些自己种的黄瓜扁豆,自制的玫瑰糕、茯苓饼装了两盘,让竹兰送过去,临走时说道:“你见了她,说家里人人都惦记着,问她身子可好?若有空回来住几天散散心。这黄瓜扁豆是咱家花窖里熏的,点心是我亲手做的,请她和姑爷尝个新鲜。”
竹兰一直到了傍晚才回来,说道:“那边非留我们吃酒,姑奶奶给夫人道谢,她这几天总不舒服,一时还不能来。我听翠墨背地里说,大概是害喜的样儿。”
沐凝雪听了甚喜,赶紧去了千寿堂,对萧氏和刘氏说了。刘氏大喜过望,笑道:“这丫头出门这些多年,没有喜信,我怕她身上有病,不能受妊,这倒不用发愁了,你们做嫂子的常去看看她,教她如何保养,这才是最要紧的。”
萧氏把喜信儿说给了老太君听,老太君自然很是欢喜,只是年事已高,着实记不住那么多的后代子孙了,这方面她和徐灏半斤八两,大家族开枝散叶,人口增长那叫一个火爆,每年宗族聚首,徐灏倒有一半的子侄认不出来谁是谁,他也懒得去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