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英法的善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是生存还是毁灭?此刻对于已经登陆进入京畿腹地的英法联军来说这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
而对于林海疆来说无疑这是一场十分难打的仗。之所以难打,就是因为在交战的过程中他还要更多的去顾及作为敌人英法联军的伤亡。
虽然这乍看起来很难理解和不可思议,不过林海疆考虑的更多,可以说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几次交战都是围绕着英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的,英法两国可以说只是动用了他们在远东和印度支那的兵力,根本不是一场国力之战。
但是从他第一次在广州生俘五千英军开始,似乎一切都变了,已经吃过一次亏得英国人叫嚷着扩大这场战争,将对清帝国的战争从惩罚的层面提升到国与国的交战。
不过英国人的市侩救了林海疆,因为英国国会批准了一个最为经济合理的增兵计划,而不是无限制扩军增兵去赢得战争,在远东拥有印度的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殖民地的收入,他们需要以新的经济侵略的殖民模式寻找殖民对象。
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国顺理成章的发动挑起了对清帝国的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急需清帝国为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消耗的巨额军费买单,英军进攻广州的失败也促使英军二次将驻防克里米亚的部队调至香港,甚至还从本土调来了第二分舰队。
作为以战争手段维持经济的铁腕人物的维多利亚女皇来说,派遣本土舰队赴远东参战无疑也需要很大魄力。
毕竟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远东、印度、北非不过是大英帝国的牧场而已,为了次要利益而放弃主要利益?面对在欧洲一直蠢蠢欲动的沙皇俄国和一心想要统领欧洲恢复拿破仑时代荣光的法国,以及那个令人担忧的普鲁士。英国能够抽的军力其实并不多。
为了稳固她的统治地位,维多利亚非常急需一场给她能够带来巨大利益的胜利,她的支持者们需要看到女皇承诺的慷慨,仅仅靠嘴是无法说服这些贵族的。
所以林海疆才不能把事情做绝,他只能尽量去俘虏敌军,而不是去杀死敌军,因为林海疆非常清楚,他不能逼得英法被迫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但是现在事态多少有些出乎林海疆的控制,比如登陆的英法联军已经兵抵北京城下了,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来交涉谈判投降,而被俘的大量英、法海军官兵都被林海疆圈在了天津附近,林海疆在等待他南洋水师的陆战队。
之前派去的张正所部根据情报已经进入北京城协防,并且张正根据他的安排,已经对北京城水行的四个闸门和二十六个排水通沟进行了封堵,因为林海疆记忆中历史上的英法联军就是在教民的带领下从排水沟进入北京城的,要知道老北京的城墙可是真真有着防御作用的,否则英法联军只能在北京城外望城兴叹了。
对于那些甘心情愿当汉奸走狗卖国贼的教民,林海疆的指示就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二个杀一双,当场就地处决。
而在英法联军大营之中,此刻将领们依然吵成了一团,葛罗、额尔金、夏巴礼各执一词,唯一显得脸色有些潮红的詹姆斯.威廉是唯一没被责难的人,因为够资格责难他的人几乎都在痛苦之夜成了清国人的战俘,一想到自己的旗舰都被对方俘虏了去,詹姆斯.威廉心口就堵得上不来气。
不过詹姆斯.威廉还是很知足,他能够有机会非常及时的下船离舰。而那个固执的法国老头普林顿.阿瑟上将和他忠实的跟班米切尔少将都成了对方的俘虏,他也十分庆幸那老家伙被俘了,否则这会仅仅是他的责难自己都得疯掉。
葛罗、夏巴礼要求同清国谈判,而额尔金则坚持进攻北京城,占领清国的首都,然后在转身跟清国谈判,虽然几人各持己见,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决不已林海疆作为谈判的对手,换句话说就是即便放下武器,他们也绝对不会选择林海疆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尤其惨遭数天毒打被迫几乎倾家荡产支付赎金的额尔金更是心有余悸!
不过此刻林海疆却在天津纠结另外一件事情,由于英法联军的占领,原有的治安系统已经彻底崩溃,英法联军固然干了一些抢掠,但是干得最多的确实本国的一帮愚民或者是流兵散勇。
这让林海疆想起了历史上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之后,大量的中国老百姓又跟着进行了多次洗劫,其破坏程度一点不次于英法联军,能把天津卫东门大门上的铜门钉都给拆了去化铜,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几乎到了登峰造极之处。
组建一支用于快速恢复、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队,也就成为了耽误之急。
宪兵?对于这个军事警察担负纠校军纪的军兵种,林海疆早就想组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名头罢了。
后世的小说中的主角们穿越过去可以擅改兵制,随意根据需要增加兵种、单位、部门,可惜林海疆却不敢妄为,私改兵制最轻的也要腰斩弃市的,重则祸灭三族,同等犯上作乱一般。
在旧港林海疆已经在海军学员增设了军事宪兵专业,但是在南洋水师这边却无法公开设立施行,因为清军中的所谓执行宪兵功能的一般都是主将的亲兵营,所以林海疆想设立宪兵,只能先从他的亲兵营的编制上做手脚。
要知道大清朝武官放兵出征其亲兵数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雍正年间的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的亲兵最多时多达五千余人,但是这是需要皇帝御旨恩赏的,林海疆可比不了年羹尧,咸丰也不是一心清吏治的雍正。
如果林海疆当真多搞出五千宪兵,林海疆相信不用多久,咸丰就会下旨意给叶名琛罢了自己的官,顺带抄了自己的家,大清朝的这些官员以及皇上,虽然缺乏整体大局战略意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低,要说玩起人和阴谋诡计,十个林海疆也不抵半个曾国藩。
林海疆的几次波澜几乎都是用的蛮力,正所谓一力破百巧,误打误撞便宜了林海疆而已。
在旧港和南阳水师混编的一万五千人的陆战队抵达天津之后,一直在同僧格林沁进行联系沟通的英法联军突然退到了通州,并且称通州为非武装区?大模大样的与清国这边进行谈判?
咸丰虽然还没返京,但是作为总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员肃顺却返回了北京城,与僧格林沁一同与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交涉。
对于这场闹剧般的谈判林海疆感到非常无奈,因为他非常清楚。葛罗、额尔金、夏巴礼这伙子强盗是来抢劫的,现在因为主人的泛起反抗所以又变成了文明人,他们的授权都是来自英法各自国内,也就是说他们在没又接到国内指示之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同清国进行任何条款的谈判。
而作为一厢情愿想早点结束做个了结的咸丰,现在打也打完了,赢得很是光鲜,一雪道光年之耻,如何回到谈判桌上尽显大帝国风范,将洋人礼送出境就成了咸丰、肃顺、景寿等一干君臣的耽误之急。
要有力有据,不失体面,与各国列好!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同美国公使华若翰成了这段时间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整个朝廷上下一心,对于英法联军的困境视而不见,将停战的功劳归于俄、美的调解?
作为此间最大的功臣,林海疆被晋了一等伯,但是张正的陆战队也第一时间被礼送出京,名义上是加强天津卫的防务,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对南阳水师急剧膨胀的势力表示出了不安,如果没有英法联军攻入京畿,恐怕南阳水师到底有多少家底谁也说不清楚。
肃顺对林海疆不冷不热的态度也让林海疆察觉到了一些,林海疆决定此番说什么也不在进京,以免让人给自己来个鸿门宴或者是杯酒释兵权。
林海疆已经意识到了,大清朝的当家人和当权者是容不得自己这样强势的臣子存在的。自己的功劳转眼间变成了威胁,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是清朝当权者的一大特色思维方式。
咸丰到底是不愧于历史对他的评价,四无皇帝,甚至连表面上的怀柔都不会,底下一群争名夺利的臣子在互相较劲,大清朝还能苟延残喘多久?既然谈判没自己的事,林海疆在将天津卫原本的炮台火炮和英法联军储存在天津卫的武器物资搜刮一空后,除了留下十几艘破烂的巡洋舰外,其余的战舰全部拖回马尾、广州。
而在香港方面神情憔悴的包令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内,空空荡荡的维多利亚湾让他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凄惨悲戚的感觉,如此庞大的联军舰队竟然败了?被人堵在了大沽口内。大沽口的失败解释为轻敌,那么本土第二分舰队的战败又该如何解释?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一小瓶毒药和一支手枪,包令自问他的勇气不足以作出选择,所以选择活下去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向国内作出了详细的汇报之后,包令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了。
在林海疆看来,这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结束吗?恐怕没人知道。
历史的轨迹早已改变,即便以他穿越之身熟识历史,也无法判断全局的走向。
先是广州大胜英军,俘虏其五千官兵,简直可说是大清国旷古未有的大胜了。随即法军的突然增援,却并没有打乱他的阵脚,反而让他游刃有余,以一部兵力在鹏城死死拖住法军,以大部兵力震慑增兵香港的英军,达到了分化其中各个击破的目的。
毕竟这数年他大力发展旧港,为的便是应付这英法联军,只要不面对英法的倾国之战,林海疆还是有自信一战取胜的。
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的消耗,英军依然是久战疲惫之师,而法军大部分则是在印度支那养尊处优的大爷,少数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法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林海疆的水师舰艇以及陆战队的枪炮装备比之英法更为先进,加上额尔金等傻蛋自搅阵脚,最开始的胜利比他预期要小得多。
林海疆前防备、后自律,却万万没想到前方自己在同英国人激战广州,后面有人给自己釜底抽薪。
因为断了京中某些人的鸦片生意,财路是没了,但他们的权势还在,数人联名向咸丰进谏,言广东战事纷乱,而太平天国又蠢蠢欲动,北方的清军士兵缺少弹药开支。而咸丰见广东战事形势不错,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洋毛子无非求财,太平天国要的是他大清的国土皇位啊,于是当机立断下了一道圣旨,让柏贵将藩库的银两装车即刻押解入京。以免被洋毛子劫了去。
至此,对那个高高坐在殿堂上的皇帝,林海疆已经失去了哪怕一点的信心,这样一个毫无大局观,只会听从官员之言腻断的人,别说是这场鸦片战争,以后只要林海疆头上还戴着这顶花翎,就必须时刻担心背后会不会有哪个方向射来的冷箭。
不过这件事亦然被林海疆利用了起来,成为了朝廷出卖前方浴血将士的典型案例。
咸丰被景泰怂恿着逃去承德,这是历史曾发生过的事情,林海疆不意外。僧格林沁惨败于八里桥,多亏了他的陆战队击溃了法军第二步兵旅的进攻,世界上最瑰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得以幸存。
在林海疆看来这是一个堪称奇迹的成功,可在他人眼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结果,根本不值得欣喜!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没人知道英法这两个强盗私下的目标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华美的皇家园林,更没人知道,在这帮强盗洗劫了圆明园后更是一把火焚烧了这座堪称世界奇迹的皇家园林。
而在西方,当英法联军在东方惨败的消息传到两国国内,不仅两国上层惊惧不已,从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民众更是一片哗然。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海上横行了百年之久,几乎从未遇过敌手的庞大帝国。自18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工业**以来,便进行了飞速发展。而这时间的东方国家清朝,在西方国家眼中是个神秘且强大的帝国,可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据后世的不完全统计,175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额的32%,而欧洲英、法、德、俄、意总共才17%,才达到中国的一半而已。
只不过清朝的统治者固步自封,从未去了解世界,连地球是圆的这种在15世纪就被印证的常识都一无所知,更何况是遥远的西方大陆。中国人固守着儒家经典,轻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也是对发展毫无用户的儒家经书,即便有那么几个钻研技术发明者,也会被视为怪诞妖术。
由于两者这样的差别,中国很快便被西方国家超越。18世纪中叶之后,英国开始工业**,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改变了能源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并导致了后来的产业**,而中国却是一步步走向没落。
到了18世纪中期,中国的GDP还占世界的29%,但西欧五国的GDP却也达到了29%。而其中的英国也逐渐成为了世界顶级强国以及海上霸主,神秘的东方国家清朝的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它击垮,击败这样一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让英国人民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而英国上层也愈加想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才刚刚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可说是惨胜,获得的那些利益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这件事,国内反对战争的声音已经此起彼伏。最惨的则是法国,总计五六十万的伤亡,法军占了大部分。
这两国都急需巨大的财富来补充战争的损耗,两国殖民地的利益已经被他们剥削到了极点,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了,于是封闭的清国再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甜头太足了,英军20000人对清军近十万士兵,自己不过付出了五百多人的伤亡,却让清军伤亡了两万多人,之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更是得到了2100万银元的赔偿,而从这些条约获得的相关利益则无法用钱来计算。这些让英国更加强大,而清国则愈加没落,两者的差距可说是天壤之别。
而在不久英法第一次联合进攻广州城以失败告终,可在谈判桌上,英法以一纸《通州条约》宣告了他们的胜利,不知其中内情的两国民众将本就高昂的头颅抬得几乎都立了起来,骄傲地无法所以,再次认为清国是个极其落后的国度,空占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却只用几艘战舰两万多人便打败了这个庞然大物。
就是这样一个沦为半殖民地的封建国家,竟然战胜了英国和法国两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是在海上战胜了帝国最强大的舰队,整整二十六艘战舰,只有区区七艘狼狈地逃回了国。
初期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将这个消息当做一个流行的笑话来将,因为没有人相信英法两国庞大的联合舰队会被东方那个落后愚昧的鞭挞国家击败,如果说被击败的是陆军还贴点边,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和消息,以及战后余生的幸存者的述说,整个印度陷入了恐慌,甚至有谣言说看见了鞭挞士兵在印度的某些地方登陆?他们骑着矮马挥舞着弯刀?
是生存还是毁灭?此刻对于已经登陆进入京畿腹地的英法联军来说这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
而对于林海疆来说无疑这是一场十分难打的仗。之所以难打,就是因为在交战的过程中他还要更多的去顾及作为敌人英法联军的伤亡。
虽然这乍看起来很难理解和不可思议,不过林海疆考虑的更多,可以说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几次交战都是围绕着英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进行的,英法两国可以说只是动用了他们在远东和印度支那的兵力,根本不是一场国力之战。
但是从他第一次在广州生俘五千英军开始,似乎一切都变了,已经吃过一次亏得英国人叫嚷着扩大这场战争,将对清帝国的战争从惩罚的层面提升到国与国的交战。
不过英国人的市侩救了林海疆,因为英国国会批准了一个最为经济合理的增兵计划,而不是无限制扩军增兵去赢得战争,在远东拥有印度的英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殖民地的收入,他们需要以新的经济侵略的殖民模式寻找殖民对象。
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英国顺理成章的发动挑起了对清帝国的战争,其目的就在于急需清帝国为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消耗的巨额军费买单,英军进攻广州的失败也促使英军二次将驻防克里米亚的部队调至香港,甚至还从本土调来了第二分舰队。
作为以战争手段维持经济的铁腕人物的维多利亚女皇来说,派遣本土舰队赴远东参战无疑也需要很大魄力。
毕竟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在欧洲,远东、印度、北非不过是大英帝国的牧场而已,为了次要利益而放弃主要利益?面对在欧洲一直蠢蠢欲动的沙皇俄国和一心想要统领欧洲恢复拿破仑时代荣光的法国,以及那个令人担忧的普鲁士。英国能够抽的军力其实并不多。
为了稳固她的统治地位,维多利亚非常急需一场给她能够带来巨大利益的胜利,她的支持者们需要看到女皇承诺的慷慨,仅仅靠嘴是无法说服这些贵族的。
所以林海疆才不能把事情做绝,他只能尽量去俘虏敌军,而不是去杀死敌军,因为林海疆非常清楚,他不能逼得英法被迫发动一场全面战争。
但是现在事态多少有些出乎林海疆的控制,比如登陆的英法联军已经兵抵北京城下了,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来交涉谈判投降,而被俘的大量英、法海军官兵都被林海疆圈在了天津附近,林海疆在等待他南洋水师的陆战队。
之前派去的张正所部根据情报已经进入北京城协防,并且张正根据他的安排,已经对北京城水行的四个闸门和二十六个排水通沟进行了封堵,因为林海疆记忆中历史上的英法联军就是在教民的带领下从排水沟进入北京城的,要知道老北京的城墙可是真真有着防御作用的,否则英法联军只能在北京城外望城兴叹了。
对于那些甘心情愿当汉奸走狗卖国贼的教民,林海疆的指示就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二个杀一双,当场就地处决。
而在英法联军大营之中,此刻将领们依然吵成了一团,葛罗、额尔金、夏巴礼各执一词,唯一显得脸色有些潮红的詹姆斯.威廉是唯一没被责难的人,因为够资格责难他的人几乎都在痛苦之夜成了清国人的战俘,一想到自己的旗舰都被对方俘虏了去,詹姆斯.威廉心口就堵得上不来气。
不过詹姆斯.威廉还是很知足,他能够有机会非常及时的下船离舰。而那个固执的法国老头普林顿.阿瑟上将和他忠实的跟班米切尔少将都成了对方的俘虏,他也十分庆幸那老家伙被俘了,否则这会仅仅是他的责难自己都得疯掉。
葛罗、夏巴礼要求同清国谈判,而额尔金则坚持进攻北京城,占领清国的首都,然后在转身跟清国谈判,虽然几人各持己见,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决不已林海疆作为谈判的对手,换句话说就是即便放下武器,他们也绝对不会选择林海疆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尤其惨遭数天毒打被迫几乎倾家荡产支付赎金的额尔金更是心有余悸!
不过此刻林海疆却在天津纠结另外一件事情,由于英法联军的占领,原有的治安系统已经彻底崩溃,英法联军固然干了一些抢掠,但是干得最多的确实本国的一帮愚民或者是流兵散勇。
这让林海疆想起了历史上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之后,大量的中国老百姓又跟着进行了多次洗劫,其破坏程度一点不次于英法联军,能把天津卫东门大门上的铜门钉都给拆了去化铜,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几乎到了登峰造极之处。
组建一支用于快速恢复、维护社会治安的部队,也就成为了耽误之急。
宪兵?对于这个军事警察担负纠校军纪的军兵种,林海疆早就想组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名头罢了。
后世的小说中的主角们穿越过去可以擅改兵制,随意根据需要增加兵种、单位、部门,可惜林海疆却不敢妄为,私改兵制最轻的也要腰斩弃市的,重则祸灭三族,同等犯上作乱一般。
在旧港林海疆已经在海军学员增设了军事宪兵专业,但是在南洋水师这边却无法公开设立施行,因为清军中的所谓执行宪兵功能的一般都是主将的亲兵营,所以林海疆想设立宪兵,只能先从他的亲兵营的编制上做手脚。
要知道大清朝武官放兵出征其亲兵数量是有着严格规定的,雍正年间的征西大将军年羹尧的亲兵最多时多达五千余人,但是这是需要皇帝御旨恩赏的,林海疆可比不了年羹尧,咸丰也不是一心清吏治的雍正。
如果林海疆当真多搞出五千宪兵,林海疆相信不用多久,咸丰就会下旨意给叶名琛罢了自己的官,顺带抄了自己的家,大清朝的这些官员以及皇上,虽然缺乏整体大局战略意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智商低,要说玩起人和阴谋诡计,十个林海疆也不抵半个曾国藩。
林海疆的几次波澜几乎都是用的蛮力,正所谓一力破百巧,误打误撞便宜了林海疆而已。
在旧港和南阳水师混编的一万五千人的陆战队抵达天津之后,一直在同僧格林沁进行联系沟通的英法联军突然退到了通州,并且称通州为非武装区?大模大样的与清国这边进行谈判?
咸丰虽然还没返京,但是作为总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员肃顺却返回了北京城,与僧格林沁一同与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交涉。
对于这场闹剧般的谈判林海疆感到非常无奈,因为他非常清楚。葛罗、额尔金、夏巴礼这伙子强盗是来抢劫的,现在因为主人的泛起反抗所以又变成了文明人,他们的授权都是来自英法各自国内,也就是说他们在没又接到国内指示之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同清国进行任何条款的谈判。
而作为一厢情愿想早点结束做个了结的咸丰,现在打也打完了,赢得很是光鲜,一雪道光年之耻,如何回到谈判桌上尽显大帝国风范,将洋人礼送出境就成了咸丰、肃顺、景寿等一干君臣的耽误之急。
要有力有据,不失体面,与各国列好!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同美国公使华若翰成了这段时间内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整个朝廷上下一心,对于英法联军的困境视而不见,将停战的功劳归于俄、美的调解?
作为此间最大的功臣,林海疆被晋了一等伯,但是张正的陆战队也第一时间被礼送出京,名义上是加强天津卫的防务,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对南阳水师急剧膨胀的势力表示出了不安,如果没有英法联军攻入京畿,恐怕南阳水师到底有多少家底谁也说不清楚。
肃顺对林海疆不冷不热的态度也让林海疆察觉到了一些,林海疆决定此番说什么也不在进京,以免让人给自己来个鸿门宴或者是杯酒释兵权。
林海疆已经意识到了,大清朝的当家人和当权者是容不得自己这样强势的臣子存在的。自己的功劳转眼间变成了威胁,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是清朝当权者的一大特色思维方式。
咸丰到底是不愧于历史对他的评价,四无皇帝,甚至连表面上的怀柔都不会,底下一群争名夺利的臣子在互相较劲,大清朝还能苟延残喘多久?既然谈判没自己的事,林海疆在将天津卫原本的炮台火炮和英法联军储存在天津卫的武器物资搜刮一空后,除了留下十几艘破烂的巡洋舰外,其余的战舰全部拖回马尾、广州。
而在香港方面神情憔悴的包令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内,空空荡荡的维多利亚湾让他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凄惨悲戚的感觉,如此庞大的联军舰队竟然败了?被人堵在了大沽口内。大沽口的失败解释为轻敌,那么本土第二分舰队的战败又该如何解释?
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一小瓶毒药和一支手枪,包令自问他的勇气不足以作出选择,所以选择活下去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向国内作出了详细的汇报之后,包令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恐怕已经走到了尽头了。
在林海疆看来,这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结束吗?恐怕没人知道。
历史的轨迹早已改变,即便以他穿越之身熟识历史,也无法判断全局的走向。
先是广州大胜英军,俘虏其五千官兵,简直可说是大清国旷古未有的大胜了。随即法军的突然增援,却并没有打乱他的阵脚,反而让他游刃有余,以一部兵力在鹏城死死拖住法军,以大部兵力震慑增兵香港的英军,达到了分化其中各个击破的目的。
毕竟这数年他大力发展旧港,为的便是应付这英法联军,只要不面对英法的倾国之战,林海疆还是有自信一战取胜的。
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的消耗,英军依然是久战疲惫之师,而法军大部分则是在印度支那养尊处优的大爷,少数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法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林海疆的水师舰艇以及陆战队的枪炮装备比之英法更为先进,加上额尔金等傻蛋自搅阵脚,最开始的胜利比他预期要小得多。
林海疆前防备、后自律,却万万没想到前方自己在同英国人激战广州,后面有人给自己釜底抽薪。
因为断了京中某些人的鸦片生意,财路是没了,但他们的权势还在,数人联名向咸丰进谏,言广东战事纷乱,而太平天国又蠢蠢欲动,北方的清军士兵缺少弹药开支。而咸丰见广东战事形势不错,左思右想还是觉得洋毛子无非求财,太平天国要的是他大清的国土皇位啊,于是当机立断下了一道圣旨,让柏贵将藩库的银两装车即刻押解入京。以免被洋毛子劫了去。
至此,对那个高高坐在殿堂上的皇帝,林海疆已经失去了哪怕一点的信心,这样一个毫无大局观,只会听从官员之言腻断的人,别说是这场鸦片战争,以后只要林海疆头上还戴着这顶花翎,就必须时刻担心背后会不会有哪个方向射来的冷箭。
不过这件事亦然被林海疆利用了起来,成为了朝廷出卖前方浴血将士的典型案例。
咸丰被景泰怂恿着逃去承德,这是历史曾发生过的事情,林海疆不意外。僧格林沁惨败于八里桥,多亏了他的陆战队击溃了法军第二步兵旅的进攻,世界上最瑰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得以幸存。
在林海疆看来这是一个堪称奇迹的成功,可在他人眼中,这是非常正常的结果,根本不值得欣喜!因为没有发生的事情就是不存在的,没人知道英法这两个强盗私下的目标就是这座世界上最华美的皇家园林,更没人知道,在这帮强盗洗劫了圆明园后更是一把火焚烧了这座堪称世界奇迹的皇家园林。
而在西方,当英法联军在东方惨败的消息传到两国国内,不仅两国上层惊惧不已,从各种渠道得知消息的民众更是一片哗然。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海上横行了百年之久,几乎从未遇过敌手的庞大帝国。自18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工业**以来,便进行了飞速发展。而这时间的东方国家清朝,在西方国家眼中是个神秘且强大的帝国,可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据后世的不完全统计,175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额的32%,而欧洲英、法、德、俄、意总共才17%,才达到中国的一半而已。
只不过清朝的统治者固步自封,从未去了解世界,连地球是圆的这种在15世纪就被印证的常识都一无所知,更何况是遥远的西方大陆。中国人固守着儒家经典,轻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也是对发展毫无用户的儒家经书,即便有那么几个钻研技术发明者,也会被视为怪诞妖术。
由于两者这样的差别,中国很快便被西方国家超越。18世纪中叶之后,英国开始工业**,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改变了能源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并导致了后来的产业**,而中国却是一步步走向没落。
到了18世纪中期,中国的GDP还占世界的29%,但西欧五国的GDP却也达到了29%。而其中的英国也逐渐成为了世界顶级强国以及海上霸主,神秘的东方国家清朝的在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它击垮,击败这样一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让英国人民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而英国上层也愈加想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才刚刚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可说是惨胜,获得的那些利益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这件事,国内反对战争的声音已经此起彼伏。最惨的则是法国,总计五六十万的伤亡,法军占了大部分。
这两国都急需巨大的财富来补充战争的损耗,两国殖民地的利益已经被他们剥削到了极点,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了,于是封闭的清国再次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甜头太足了,英军20000人对清军近十万士兵,自己不过付出了五百多人的伤亡,却让清军伤亡了两万多人,之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更是得到了2100万银元的赔偿,而从这些条约获得的相关利益则无法用钱来计算。这些让英国更加强大,而清国则愈加没落,两者的差距可说是天壤之别。
而在不久英法第一次联合进攻广州城以失败告终,可在谈判桌上,英法以一纸《通州条约》宣告了他们的胜利,不知其中内情的两国民众将本就高昂的头颅抬得几乎都立了起来,骄傲地无法所以,再次认为清国是个极其落后的国度,空占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却只用几艘战舰两万多人便打败了这个庞然大物。
就是这样一个沦为半殖民地的封建国家,竟然战胜了英国和法国两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是在海上战胜了帝国最强大的舰队,整整二十六艘战舰,只有区区七艘狼狈地逃回了国。
初期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将这个消息当做一个流行的笑话来将,因为没有人相信英法两国庞大的联合舰队会被东方那个落后愚昧的鞭挞国家击败,如果说被击败的是陆军还贴点边,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情报和消息,以及战后余生的幸存者的述说,整个印度陷入了恐慌,甚至有谣言说看见了鞭挞士兵在印度的某些地方登陆?他们骑着矮马挥舞着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