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盛宠娘子 > 第147章 捐粮

第147章 捐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此事,官员们一上午争执不休,最后,皇上急眼了,手掌一拍,“反对的爱卿是不是不希望看到百姓们活,是不是不想看到国家度过这次灾难?”

    “你们身为父母官,看着百姓们挨饿却不管,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你们配做父母官吗?那你们吃的又是谁的银子?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你们一年多少俸禄,别说养你们一大家子人,就是养你们一个都不够。”

    “你们挣了百姓的银子,现在百姓们挨饿,你们就不应该拿出点粮食给百姓们吃一口?”

    堂下,一大片官员脸涨得通红,又羞又臊,谁也不敢吱声。

    他们一年多少俸禄,一年就那千八百两银子,都不够他们买一件衣服,养个小妾的。

    老皇上真要急眼了,全部一一查下来,谁没贪些东西啊?

    贪一件那也是贪,按律例,罢官流放是小,坐牢砍头是大。

    可是……他们也不是全都是贪的啊。

    他们哪一个家族名下没有一点儿私产啊,若没有一丁点的额外收益,他们府邸里怎能养的起数百奴仆,怎养得起一群丫鬟美妾,成群儿女。

    可是……这时候,谁也不会傻的去和皇上争论这些。

    除非他脑门子上写了,我不想活了,我被驴踢了,你灭了我吧。

    这时候,官员们只有一个想法,花点粮食消皇上雷霆震怒,值得啊。

    最后,皇上说了,“不同意拿出粮食的,那好,摘下乌纱帽,踏出皇宫,这种不爱戴百姓的官员,朕不养着也罢。”

    摘乌纱帽,那是小事,真要摘了乌纱帽,前脚出皇宫,后脚就能抄了他们的府邸。

    百官们冷汗淋漓。

    最后,老护国公爷出来充装好人,顺着皇上的话,“皇上所言极是,老臣赞成平亲王请奏,只是这负责筹集粮食的人……”

    他话还没说完,平亲王就站了出来,道,“既然是本王提出来的,当然是由本王亲自负责。”

    不然,他辛苦写出奏折,鼓动自己的人赞成,最后,筹集到的粮食被有心人藏入私库,他岂不是白忙活一趟。

    他白费功夫事小,那可是百姓们活命的口粮,粮食少了,饿死百姓,那可是大事。

    护国公还想说什么来着,皇上就下了旨意,一敲钉锤。

    这一次的天灾,把老皇上愁坏了,好不容易有了个解决的办法,他就要拿出雷霆之风的魄力来,不允许任何人反驳不从,不然,百官们一旦群起反抗,他也只有杀鸡儆猴这一招。

    朝会结束后,皇上命令平亲王写出一张粮食定律。

    粮食定律,是根据官员品级大小,要捐出多少粮食,不是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第二天,一张布告就贴了出来,三天之内,就贴满了整个南晋国。

    上面全部都是根据各级官员的品级,定下来的捐粮任务。

    另外,皇上还给了平亲王一支锦衣卫队,一是用来专门押运粮食,二是,遇上敢推脱不捐粮食的官员,可以让锦衣卫直接进去搬。

    这一次,为了度过这次的灾难,老皇上使出了最强硬的手段,直接派出锦衣卫,不给就抢,不然,就脱掉乌纱帽,回家吃自己去。

    官员们叫苦不失,家里没粮食的,就派了下人赶紧买粮食,实在买不到的,就按照市价给银子。

    一时间,整个奉天城都运动起来。

    百姓们得知消息后,也闹腾起来,纷纷大赞老皇上爱戴百姓,心系百姓,是个好皇上。

    有些商家名流,也被带动了,纷纷捐粮捐物,还有的人捐衣裳,把家里人不穿的衣服都捐给了穷苦百姓们穿。

    第一个带头的是锦绣楼,一下子捐出了十万石粮食,三万斤食盐。

    十万石粮食等于一千多万斤的大米,还有三万斤食盐,总共价值近十万两银子,这么大手笔,震惊了整个奉天城的人。

    这还不算,就连刘毅和余师傅都一人捐了一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绣庄里的二十个绣娘也一人捐了五百两两银子。

    长根和刘四狗蛋小黑子五人,也一人捐了一百两银子,总共三万多两银子,又是一笔巨款。

    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加上玉锦一向对他们大方,动不动就发奖金给他们,他们的腰包早已灌满了,也算是个小富翁了,拿出这点银子,那是小菜一碟。

    这一次玉锦赈灾,他们也不甘示弱,自然要表示一下,给锦绣楼长脸面。

    锦绣楼这一举措,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对锦绣楼和十三王爷另眼相看。

    锦绣楼名面上是十三王爷的,众所周知啊。

    锦绣楼的掌柜刘毅还扬言,八万石粮食和两万斤食盐是捐给在边关镇守的将士们吃的,剩下两万石粮食,一万斤食盐,是捐给百姓们吃的。

    百姓们挨饿,还能挨得住,可将士们挨饿,只有挨打的份。

    将士们挨了打,国家就要丢。

    将士们为了百姓们的安乐日子,在边关出生入死,保家卫国,他们可不能挨饿,国家也不能丢。

    一席话,说的平亲王都热泪盈眶,非常感动,当即就写信派人送去给皇上,请奏皇上派人赶紧把这些粮食和食盐送去边关。

    皇上也非常感动,特别是听说了这些粮食和食盐是萧寒捐的,他那叫一个得意啊。

    有这样出息的儿子,他骄傲啊。

    老皇上当即就派了两个心腹,领了五千将士将粮食送去给边关。

    老皇上还亲自提笔,写了锦绣楼三个字,赐给锦绣楼当作匾额。,又赐了不少金银珠宝给锦绣楼,算是嘉奖。

    皇上钦赐,这得多大的荣耀啊。

    锦绣楼这一带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就连萧寒这个纨绔王爷,在百姓们心里的地位也一下子提高了,百姓们对他纷纷竖起大拇指,称他一声好王爷。

    其他商家见状,也纷纷跟着效仿。

    只是他们没有提前准备,捐出的粮食就少了些,多的几百石,少的也就几十石,有的没粮食就直接捐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