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七章 革命性变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伙子们,要过海峡了,都打起精神来吧。龙王爷可不会拒绝送上门的孝敬,他很会喜欢享用牛肉、饼干、巧克力、酒以及你们的小命的。”1695年2月3日,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一艘吞吐着黑烟的轮船正在艰难行驶着。因为风浪太大的缘故,甲板上的水手们非常忙碌。他们提着抽水机粗壮的水管跑来跑去,依靠主机提供的动力将打进船舱的海水尽力排放出去,以免船上的货物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船上所有的水管都是由橡胶制作的,取代了以往大量使用的硬质水管或皮管。水手们也很喜欢这种不漏水且柔软的新事物,因为这大大加快了他们的排水效率。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成本有些高昂,让船东们不是很喜欢,但这又和他们这些普通水手们有多大关系呢?更何况,靖江港的国营橡胶厂也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以后这种新玩意会在极端保守的航海界越来越流行的。毕竟,你不能指望一种东西用几十年还不改变,不是么——唔,好吧,后世貌似有款飞机的机身就几十年都不改变,以至于闹出了大新闻……
“都站稳了,别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我王大胆手底下可没你们这群孬种。有时候你越慌,就越容易出错,按照平时的训练,一步步来。”水手长的大嗓门仍在继续,而在他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水手们确实平静了许多,按部就班地开始了排水工作。
这是一艘蒸汽轮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蒸汽船”(蒸汽机帆船),而是镇海造船厂出品的新式全蒸汽动力轮船,是于氏家族(于兴国)旗下船队唯一一艘蒸汽轮船,同时也是最先进的船只。这艘标准排水量超过2200吨的大船加入于氏船队不过区区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执行了一次前往南非运输印第安移民的任务——想象一下吧,巨大的、潮湿的散货舱里挤满了焦虑不安的人们——现在又接了孙春阳南货铺往智利一带运输食品、日用品的单子,可谓是一刻不得闲。
他们这艘船是从青岛港出发的,中途在盐城和兴南港各停靠了一下,然后便直接南下,打算越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合恩角附近高耸的乱石滩上,有隶属于海军的灯塔及气象观测站,为来往船只提供一些指引。只可惜他们还没有建立通往兴南港的海底电缆,无法及时将海面上的风浪状况通过电报发送过去,不然的话,倒是可以给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提供更准确的情报,让他们自行判断是通过麦哲伦海峡安全还是绕过合恩角更安全。
很显然,于氏家族的这艘船不愿意面对漂浮在海峡内的巨大冰山,这在夜间航行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他们选择绕过合恩角,走风高浪急、海况更加恶劣的德雷克海峡,也不愿意面对冰山的威胁——一旦船只沉没的话,不单单是人员和设备的损失,这每年的保险费必然也将上涨到一个新的等级,这是船东所无法接受的。
“海峡的风浪确实很大啊,不知道当年张前辈是如何探索南极的。”轮船艉楼的一处栏杆旁,出现了两位面无表情,但衣着非常考究的人,其中正在说话的大家都认识,本船的船长,但另一位站在船长旁边的年轻人就要眼生多了,只有船上的干部们才知道这是老板于兴国的次子于涛先生,一位海军的退役军官。
他刚才提到的“张前辈”是指东岸早期探索南极海域,并获得命名张云海的航海家,后来担任南海渔业公司总经理一职,在东岸的探险史上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而也是这个人,在任期间大力发展了南半球东岸近海的捕鲸业务,使得东岸工业、食品、医药及服装行业获得了大量的宝贵原材料。就像现在大行其道的机器润滑油,就大部分来自鲸(大概有三成左右来自海豹),为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眼前他们这艘船上使用的润滑油就产自南海渔业公司,来的时候一路上还遇到了好几艘正在奋战的捕鲸船。在看到那些不过才两百多吨的船只在怒海波涛中与鲸鱼搏斗的时候,于涛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家伙称得上勇敢二字。
“据说现在探险船和捕鲸船也越做越大了。现代特种船舶厂的设计图已经定稿了,等上海县那边的新基地全部投产,差不多就可以试制了。”船长叼着个大烟斗,在猛烈的海风中依旧悠然自得,只听他说道:“但渔业公司还有些抵触,他们觉得船大了,成本就高,但捕鲸效率不一定提高多少,因此有些犹豫。也就南海渔业公司财大气粗,开始了全面换装,旗下的旧捕鲸船开始了逐步甩卖。你别说,还挺抢手的,买的人很多。”
“船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大,不论是捕鲸船还是货船,都是如此。”于涛淡淡地评论了一下,说道:“就像我们这艘船,一次能运一千大几百吨的货物,而且可以不分时候,四季都可出海运输。这船只的利用率一下子就上来了,再不用因为洋流、风向不利而停在港口晒太阳了。只可惜还不是全钢制的轮船,如果几家船长再造出这种船只的话,那么散舱运粮食又如何?船还那么容易漏水吗?”
“现在的船就很不错了。钢制的龙骨和肋材,我觉得很好。这船,我很满意。”船长猛地撮了一口烟斗,笑着说道:“要我说啊,也别想着那全钢制轮船了,目前不现实,价格肯定很贵。我们该做的,还是逐步扩大全蒸汽动力轮船的比例,扩大运力,这更实在。公司现在的业务重心,越来越转移到太平洋一侧了吧。在这里航行可不太容易,风帆船总是不太保险。”
话说于氏家族的船队现在经营着两条主要航线。第一条是从阿劳坎港出发,沿着智利海岸北上,经龟岛群岛、大溪地、拉包尔前往中国,第二条航线就是在南太平洋环游,把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小岛及澳洲囊括了进来。
这两条航线,也许以前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默默耕耘了数十年之后,现在已经大有可观之处了。像大溪地管委会,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征服周边的各个岛屿,并整合当地土人到种植园内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他们种植的东西,也从最初较为单一的谷物、甘蔗和水果,慢慢变成了甘蔗、水果、咖啡、可可、香草、胡椒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作物,然后在金华港统一进行深加工,产出的蔗糖、干果、咖啡、巧克力、香精、香料等特产,大部分都被拉回本土进行销售,获利颇丰。
与大溪地管委会相比,拉包尔管委会的进度要慢一点,这是由当地的环境及资源倾斜程度决定的。不过,即便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拉包尔管委会依然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他们不但彻底搜检了全岛,建立了稳固的殖民统治(不再是像以往那样只控制点了,现在是面),还派兵、派船征服了周围许多岛屿,将东岸的旗帜插遍了这片热带海域。更有甚者,他们还几次或通过贸易、或通过武力恫吓的手段,大大扩张了在新几内亚岛上的势力,并建立了包括莫贝港(莫尔兹比港)在内的数座殖民城镇,统治了三四万土人。
这些土人,目前主要从事的是开采金矿的工作,每年都能稳定产出三到五吨的黄金,为国内的黄金储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新喀里多尼亚岛,自从多年前东岸的探险队抵达并发现几乎“全岛都是由镍组成的”之后,岛上镍矿的开发工作就进入了稳步发展之中。现在,东岸本土研究不锈钢、制作辅币(硬币)都需要大量的镍,可以说这座岛屿也为东岸的经济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总而言之,当初许多人提出的把南太平洋诸岛屿变成“东岸的加勒比海群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部分。随着这些岛屿开发程度的逐步加深,其产出物和经济规模肯定会与日俱增。人口不必说了,经济发展了,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大量的人前来定居,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所以,自由想象一下吧,这是一个多大的航运市场?而且还是在当前没有被好好开发的情况下呢,未来还大有潜力可挖。
于氏家族多年前就布局太平洋的行业贸易。在那个大家都一窝蜂在大西洋、印度洋折腾的年代,他们此举其实是不被太多人所理解的。但现在似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于家在南太平洋一带结识了很多地方商业家族,本身也拥有着大量熟悉当地海况的专业航海人才,如果航海装备(蒸汽轮船)再赶上来的话,业务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另外,于氏家族并不满足于仅仅投资航运业,事实上他们还开始进军陆地,在各个港口大肆圈地,兴建了很多一流的仓储物流体系,甚至就连东岸人刚刚殖民开发的利南港(位于后世新西兰奥克兰城附近),他们都在一片荒草之中圈了地。虽然目前还没有建什么东西,但未来资金宽裕了,肯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的。
于涛和他父亲于兴国一直认为,蒸汽轮船的大行其道会对殖民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这种慢悠悠的殖民节奏肯定会被彻底颠覆,像葡萄牙人费尽力气才从本土运了一两千名士兵(含大量的必备物资)到印度的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少见。大吨位蒸汽轮船会把运输成本降到一个惊人的低位,地球各处间的距离也会被大大缩短。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提前认识到的话,那么未来就要付出代价,这是毫无疑问的!
“小伙子们,要过海峡了,都打起精神来吧。龙王爷可不会拒绝送上门的孝敬,他很会喜欢享用牛肉、饼干、巧克力、酒以及你们的小命的。”1695年2月3日,波涛汹涌的德雷克海峡,一艘吞吐着黑烟的轮船正在艰难行驶着。因为风浪太大的缘故,甲板上的水手们非常忙碌。他们提着抽水机粗壮的水管跑来跑去,依靠主机提供的动力将打进船舱的海水尽力排放出去,以免船上的货物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船上所有的水管都是由橡胶制作的,取代了以往大量使用的硬质水管或皮管。水手们也很喜欢这种不漏水且柔软的新事物,因为这大大加快了他们的排水效率。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成本有些高昂,让船东们不是很喜欢,但这又和他们这些普通水手们有多大关系呢?更何况,靖江港的国营橡胶厂也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以后这种新玩意会在极端保守的航海界越来越流行的。毕竟,你不能指望一种东西用几十年还不改变,不是么——唔,好吧,后世貌似有款飞机的机身就几十年都不改变,以至于闹出了大新闻……
“都站稳了,别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我王大胆手底下可没你们这群孬种。有时候你越慌,就越容易出错,按照平时的训练,一步步来。”水手长的大嗓门仍在继续,而在他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水手们确实平静了许多,按部就班地开始了排水工作。
这是一艘蒸汽轮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蒸汽船”(蒸汽机帆船),而是镇海造船厂出品的新式全蒸汽动力轮船,是于氏家族(于兴国)旗下船队唯一一艘蒸汽轮船,同时也是最先进的船只。这艘标准排水量超过2200吨的大船加入于氏船队不过区区三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执行了一次前往南非运输印第安移民的任务——想象一下吧,巨大的、潮湿的散货舱里挤满了焦虑不安的人们——现在又接了孙春阳南货铺往智利一带运输食品、日用品的单子,可谓是一刻不得闲。
他们这艘船是从青岛港出发的,中途在盐城和兴南港各停靠了一下,然后便直接南下,打算越过合恩角进入太平洋。合恩角附近高耸的乱石滩上,有隶属于海军的灯塔及气象观测站,为来往船只提供一些指引。只可惜他们还没有建立通往兴南港的海底电缆,无法及时将海面上的风浪状况通过电报发送过去,不然的话,倒是可以给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提供更准确的情报,让他们自行判断是通过麦哲伦海峡安全还是绕过合恩角更安全。
很显然,于氏家族的这艘船不愿意面对漂浮在海峡内的巨大冰山,这在夜间航行时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他们选择绕过合恩角,走风高浪急、海况更加恶劣的德雷克海峡,也不愿意面对冰山的威胁——一旦船只沉没的话,不单单是人员和设备的损失,这每年的保险费必然也将上涨到一个新的等级,这是船东所无法接受的。
“海峡的风浪确实很大啊,不知道当年张前辈是如何探索南极的。”轮船艉楼的一处栏杆旁,出现了两位面无表情,但衣着非常考究的人,其中正在说话的大家都认识,本船的船长,但另一位站在船长旁边的年轻人就要眼生多了,只有船上的干部们才知道这是老板于兴国的次子于涛先生,一位海军的退役军官。
他刚才提到的“张前辈”是指东岸早期探索南极海域,并获得命名张云海的航海家,后来担任南海渔业公司总经理一职,在东岸的探险史上是一位绕不过去的人物。而也是这个人,在任期间大力发展了南半球东岸近海的捕鲸业务,使得东岸工业、食品、医药及服装行业获得了大量的宝贵原材料。就像现在大行其道的机器润滑油,就大部分来自鲸(大概有三成左右来自海豹),为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眼前他们这艘船上使用的润滑油就产自南海渔业公司,来的时候一路上还遇到了好几艘正在奋战的捕鲸船。在看到那些不过才两百多吨的船只在怒海波涛中与鲸鱼搏斗的时候,于涛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家伙称得上勇敢二字。
“据说现在探险船和捕鲸船也越做越大了。现代特种船舶厂的设计图已经定稿了,等上海县那边的新基地全部投产,差不多就可以试制了。”船长叼着个大烟斗,在猛烈的海风中依旧悠然自得,只听他说道:“但渔业公司还有些抵触,他们觉得船大了,成本就高,但捕鲸效率不一定提高多少,因此有些犹豫。也就南海渔业公司财大气粗,开始了全面换装,旗下的旧捕鲸船开始了逐步甩卖。你别说,还挺抢手的,买的人很多。”
“船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大,不论是捕鲸船还是货船,都是如此。”于涛淡淡地评论了一下,说道:“就像我们这艘船,一次能运一千大几百吨的货物,而且可以不分时候,四季都可出海运输。这船只的利用率一下子就上来了,再不用因为洋流、风向不利而停在港口晒太阳了。只可惜还不是全钢制的轮船,如果几家船长再造出这种船只的话,那么散舱运粮食又如何?船还那么容易漏水吗?”
“现在的船就很不错了。钢制的龙骨和肋材,我觉得很好。这船,我很满意。”船长猛地撮了一口烟斗,笑着说道:“要我说啊,也别想着那全钢制轮船了,目前不现实,价格肯定很贵。我们该做的,还是逐步扩大全蒸汽动力轮船的比例,扩大运力,这更实在。公司现在的业务重心,越来越转移到太平洋一侧了吧。在这里航行可不太容易,风帆船总是不太保险。”
话说于氏家族的船队现在经营着两条主要航线。第一条是从阿劳坎港出发,沿着智利海岸北上,经龟岛群岛、大溪地、拉包尔前往中国,第二条航线就是在南太平洋环游,把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小岛及澳洲囊括了进来。
这两条航线,也许以前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在默默耕耘了数十年之后,现在已经大有可观之处了。像大溪地管委会,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征服周边的各个岛屿,并整合当地土人到种植园内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他们种植的东西,也从最初较为单一的谷物、甘蔗和水果,慢慢变成了甘蔗、水果、咖啡、可可、香草、胡椒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作物,然后在金华港统一进行深加工,产出的蔗糖、干果、咖啡、巧克力、香精、香料等特产,大部分都被拉回本土进行销售,获利颇丰。
与大溪地管委会相比,拉包尔管委会的进度要慢一点,这是由当地的环境及资源倾斜程度决定的。不过,即便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拉包尔管委会依然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他们不但彻底搜检了全岛,建立了稳固的殖民统治(不再是像以往那样只控制点了,现在是面),还派兵、派船征服了周围许多岛屿,将东岸的旗帜插遍了这片热带海域。更有甚者,他们还几次或通过贸易、或通过武力恫吓的手段,大大扩张了在新几内亚岛上的势力,并建立了包括莫贝港(莫尔兹比港)在内的数座殖民城镇,统治了三四万土人。
这些土人,目前主要从事的是开采金矿的工作,每年都能稳定产出三到五吨的黄金,为国内的黄金储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新喀里多尼亚岛,自从多年前东岸的探险队抵达并发现几乎“全岛都是由镍组成的”之后,岛上镍矿的开发工作就进入了稳步发展之中。现在,东岸本土研究不锈钢、制作辅币(硬币)都需要大量的镍,可以说这座岛屿也为东岸的经济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总而言之,当初许多人提出的把南太平洋诸岛屿变成“东岸的加勒比海群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部分。随着这些岛屿开发程度的逐步加深,其产出物和经济规模肯定会与日俱增。人口不必说了,经济发展了,自然而然就会吸引大量的人前来定居,这都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所以,自由想象一下吧,这是一个多大的航运市场?而且还是在当前没有被好好开发的情况下呢,未来还大有潜力可挖。
于氏家族多年前就布局太平洋的行业贸易。在那个大家都一窝蜂在大西洋、印度洋折腾的年代,他们此举其实是不被太多人所理解的。但现在似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于家在南太平洋一带结识了很多地方商业家族,本身也拥有着大量熟悉当地海况的专业航海人才,如果航海装备(蒸汽轮船)再赶上来的话,业务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另外,于氏家族并不满足于仅仅投资航运业,事实上他们还开始进军陆地,在各个港口大肆圈地,兴建了很多一流的仓储物流体系,甚至就连东岸人刚刚殖民开发的利南港(位于后世新西兰奥克兰城附近),他们都在一片荒草之中圈了地。虽然目前还没有建什么东西,但未来资金宽裕了,肯定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的。
于涛和他父亲于兴国一直认为,蒸汽轮船的大行其道会对殖民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目前这种慢悠悠的殖民节奏肯定会被彻底颠覆,像葡萄牙人费尽力气才从本土运了一两千名士兵(含大量的必备物资)到印度的情况,以后会越来越少见。大吨位蒸汽轮船会把运输成本降到一个惊人的低位,地球各处间的距离也会被大大缩短。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提前认识到的话,那么未来就要付出代价,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