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高产水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起水稻,赵启明想起当年在基层工作的往事。
当时他负责扶贫工作,经常上山下乡,去帮助当地的农业发展。因为这段经历,他对农业知识有了很多了解。而这些了解源于在当地接触的农民,也是因为马教授。
当时赵启明所负责的山区有很多的果园项目,马教授是当地政府聘请的农林专家。为了当地的项目发展,他和马教授经常去当地的果园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
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马教授的吃苦耐劳让赵启明也自叹不如。时至今日他还能记得,那位老教授穿着衬衣,戴着草帽,在烈日下的果园里工作的样子。
不过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马教授的健谈。
他们常去果园视察,山路不怎么好走时总要坐在大树下休息。每当这个时候,马教授就会取下草帽,然后说起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里多数关于农林,也有很多是粮食作物。
但说到粮食作物,马教授就必然会说到杂交水稻。
马教授是袁隆平的脑残粉。
在马教授看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世界的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国际上来说,有了杂交水稻的技术,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泰国和越南,所需要的水稻种子也几乎完全的依赖中国,让国家在这个领域有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话语权。而在国内来说,高产的水稻增加了粮食收成,更是直接解决了国家好几亿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样的功劳让袁隆平成为国家功臣,甚至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听到这些的时候,赵启明总是肃然起敬,觉得杂交技术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教授当然也这么认为。
不过老爷子长期和那些庄稼人打交道,逐渐拥有了把专业知识化繁为简的能力,可以把很复杂的技术,用最简单的比喻讲出来,让即使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庄稼人也能听懂的地步。
马教授告诉他,杂交水稻的原理很简单,跟家畜的配种没什么两样。
甚至具体到杂交技术,其实也并不复杂。
首先,进行杂交需要母本。这个母本的特点,是在雌雄同体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的方式去除掉其雄株,只留下雌株,母本就没办法自己进行授粉。
接下来,进行杂交还需要父本。
这个父本拥有正常的雄株,用来和母本进行授粉,所得到的后代同样没有自己授粉的能力,但其雄株天生弱化,不需要进行去除,这就省去了人工“去势”的工作量。
在杂交技术里,这种后代被称之为“保持系”。
“保持系”是杂交技术力的重要环节,但更加重要的是“恢复系”。
所谓恢复系,是拥有基因优势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可能更加抗病,也可能更加高产,当然也有可能更适应干旱等自然环境。用这些存在优势的水稻,和“保持系”进行授粉工作,能产生出不同的后代,这些后代中就有可能拥有高产的水稻。
说起来,这的确不是很复杂的技术。
但也只是马老为了让赵启明能够听明白,说的比较简单罢了。
真正的杂交是需要耐心和大量时间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只有通过很多的水稻品种去和保持系授粉,进行了复杂的配对实验,才有可能最终得到成功的品种。
这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
即使是袁隆平那个时代,想要获得杂交品种,也是经过了很多年才得到成功。
何况是赵启明?
他只有杂交的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基础知识。就算有静安公主的支持,可以得到很多的资金和人力,甚至时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他仍然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想要培养出保持系的水稻并不难。”赵启明想了想:“现在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各种具有优势的水稻品种,也就是和保持系进行杂交的恢复系水稻。”
静安公主给他的试验田是水田,相比起来更适合种植水稻。但他其实对杂交作物的了解只停留在水稻这个领域,所以本来就没打算从他并不了解的小麦入手。
据说那试验田相当不错,水利方面也没什么问题。至于需要用到的人力,太平寨有村民三百户,总算是够用的。所以赵启明接下来就要开始实验的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恢复系”的水稻品种。
“这些水稻品种要从哪里找?”静安公主问。
两人此时正在静安公主的书房。赵启明在此之前就已经写好了杂交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验过程,静安公主也仔细看过了。不过具体到实行,所需要的准备工作繁多,还需要进行商量。
“去南方找吧。”
“南方?”
赵启明点头。
他想起了马教授跟他说过,有关袁隆平的趣事。
据说当年为杂交水稻带来重大机遇的,是意外发现的本地水稻基因突变品种,和学生们在南方某地发现了野生的水稻品种。
本地的水稻基因突变这很好理解,首先突变的品种肯定是可遇不可求的,其次这种突变是要体现在好的方面,比如稻田中稻穗最高那株,或者是病害发生时存活下来的异类。
用这种基因突变的水稻种子作为“恢复系”进行杂交,“保持系”就有可能保持这种突变的基因,所产生的后代拥有“恢复系”的特征,就达到了杂交的目的。
至于野生的水稻品种,同样是利用了差异性。
毕竟,野生的水稻品种和本地品种有着“远亲关系”。
在相同物种的情况下,地理隔离的不同品种,可能存在本地水稻所没有的特性。如果这种特性是好的,就可以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延续这种特性,达到杂交的目的。
“越远越好,去找那些和本地品种不同的水稻。”赵启明接着说:“当然也不要放过本地的变异品种,你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淮南王送给诸葛大师的的桔子,是夏天结果的吧?”
静安公主眯起眼睛:“记得。”
“那应该就是变异的品种,我们做杂交水稻,所需要的‘恢复系’就是这种特殊的水稻。”赵启明想了想:“去南方要找的水稻品种,也是同样的要求。”
静安公主笑着问:“这不同的品种,应该是抗病,或是高产品种吧?”
“当然。”
“那既然有高产的品种,为何不直接引入,还需要杂交?”
赵启明笑了:“如果真的有那样的高产品种,也肯定存在着缺陷,比如说稻穗很多,但是稻株比较瘦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稻穗仍然很多,还能通过杂交让他长得高大。”
静安公主想了想,然后笑着说:“也是,不然那样的品种早就引入中原了。”
“所以说,先找到那些品种吧。”
“只怕没那么容易找到。”
“的确不容易。”赵启明想了想:“这需要很大的人力,走访各地才有可能。”
说完这话,他想起什么,然后忽然笑了。
静安公主不解的看着他。
“要说有大量的人力,还能走访各地的,也只有少府了吧?”
赵启明说着,忽然轻松了起来。
少府的生意遍布天下,既有自己的商路,在各地也有自己的商号,能量堪称巨大。刚好现在又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距离杂交实验开始,还有半年的时间可取找。
这件事交给静安公主,那可真是简单多了。
显然,静安公主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有些埋怨道:“夫君可真能给妾身找事。”
说起水稻,赵启明想起当年在基层工作的往事。
当时他负责扶贫工作,经常上山下乡,去帮助当地的农业发展。因为这段经历,他对农业知识有了很多了解。而这些了解源于在当地接触的农民,也是因为马教授。
当时赵启明所负责的山区有很多的果园项目,马教授是当地政府聘请的农林专家。为了当地的项目发展,他和马教授经常去当地的果园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
尽管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马教授的吃苦耐劳让赵启明也自叹不如。时至今日他还能记得,那位老教授穿着衬衣,戴着草帽,在烈日下的果园里工作的样子。
不过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马教授的健谈。
他们常去果园视察,山路不怎么好走时总要坐在大树下休息。每当这个时候,马教授就会取下草帽,然后说起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里多数关于农林,也有很多是粮食作物。
但说到粮食作物,马教授就必然会说到杂交水稻。
马教授是袁隆平的脑残粉。
在马教授看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世界的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国际上来说,有了杂交水稻的技术,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泰国和越南,所需要的水稻种子也几乎完全的依赖中国,让国家在这个领域有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话语权。而在国内来说,高产的水稻增加了粮食收成,更是直接解决了国家好几亿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样的功劳让袁隆平成为国家功臣,甚至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听到这些的时候,赵启明总是肃然起敬,觉得杂交技术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教授当然也这么认为。
不过老爷子长期和那些庄稼人打交道,逐渐拥有了把专业知识化繁为简的能力,可以把很复杂的技术,用最简单的比喻讲出来,让即使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庄稼人也能听懂的地步。
马教授告诉他,杂交水稻的原理很简单,跟家畜的配种没什么两样。
甚至具体到杂交技术,其实也并不复杂。
首先,进行杂交需要母本。这个母本的特点,是在雌雄同体的情况下,通过人工的方式去除掉其雄株,只留下雌株,母本就没办法自己进行授粉。
接下来,进行杂交还需要父本。
这个父本拥有正常的雄株,用来和母本进行授粉,所得到的后代同样没有自己授粉的能力,但其雄株天生弱化,不需要进行去除,这就省去了人工“去势”的工作量。
在杂交技术里,这种后代被称之为“保持系”。
“保持系”是杂交技术力的重要环节,但更加重要的是“恢复系”。
所谓恢复系,是拥有基因优势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可能更加抗病,也可能更加高产,当然也有可能更适应干旱等自然环境。用这些存在优势的水稻,和“保持系”进行授粉工作,能产生出不同的后代,这些后代中就有可能拥有高产的水稻。
说起来,这的确不是很复杂的技术。
但也只是马老为了让赵启明能够听明白,说的比较简单罢了。
真正的杂交是需要耐心和大量时间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只有通过很多的水稻品种去和保持系授粉,进行了复杂的配对实验,才有可能最终得到成功的品种。
这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
即使是袁隆平那个时代,想要获得杂交品种,也是经过了很多年才得到成功。
何况是赵启明?
他只有杂交的基本理论,和简单的基础知识。就算有静安公主的支持,可以得到很多的资金和人力,甚至时间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但他仍然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想要培养出保持系的水稻并不难。”赵启明想了想:“现在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各种具有优势的水稻品种,也就是和保持系进行杂交的恢复系水稻。”
静安公主给他的试验田是水田,相比起来更适合种植水稻。但他其实对杂交作物的了解只停留在水稻这个领域,所以本来就没打算从他并不了解的小麦入手。
据说那试验田相当不错,水利方面也没什么问题。至于需要用到的人力,太平寨有村民三百户,总算是够用的。所以赵启明接下来就要开始实验的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恢复系”的水稻品种。
“这些水稻品种要从哪里找?”静安公主问。
两人此时正在静安公主的书房。赵启明在此之前就已经写好了杂交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验过程,静安公主也仔细看过了。不过具体到实行,所需要的准备工作繁多,还需要进行商量。
“去南方找吧。”
“南方?”
赵启明点头。
他想起了马教授跟他说过,有关袁隆平的趣事。
据说当年为杂交水稻带来重大机遇的,是意外发现的本地水稻基因突变品种,和学生们在南方某地发现了野生的水稻品种。
本地的水稻基因突变这很好理解,首先突变的品种肯定是可遇不可求的,其次这种突变是要体现在好的方面,比如稻田中稻穗最高那株,或者是病害发生时存活下来的异类。
用这种基因突变的水稻种子作为“恢复系”进行杂交,“保持系”就有可能保持这种突变的基因,所产生的后代拥有“恢复系”的特征,就达到了杂交的目的。
至于野生的水稻品种,同样是利用了差异性。
毕竟,野生的水稻品种和本地品种有着“远亲关系”。
在相同物种的情况下,地理隔离的不同品种,可能存在本地水稻所没有的特性。如果这种特性是好的,就可以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延续这种特性,达到杂交的目的。
“越远越好,去找那些和本地品种不同的水稻。”赵启明接着说:“当然也不要放过本地的变异品种,你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淮南王送给诸葛大师的的桔子,是夏天结果的吧?”
静安公主眯起眼睛:“记得。”
“那应该就是变异的品种,我们做杂交水稻,所需要的‘恢复系’就是这种特殊的水稻。”赵启明想了想:“去南方要找的水稻品种,也是同样的要求。”
静安公主笑着问:“这不同的品种,应该是抗病,或是高产品种吧?”
“当然。”
“那既然有高产的品种,为何不直接引入,还需要杂交?”
赵启明笑了:“如果真的有那样的高产品种,也肯定存在着缺陷,比如说稻穗很多,但是稻株比较瘦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稻穗仍然很多,还能通过杂交让他长得高大。”
静安公主想了想,然后笑着说:“也是,不然那样的品种早就引入中原了。”
“所以说,先找到那些品种吧。”
“只怕没那么容易找到。”
“的确不容易。”赵启明想了想:“这需要很大的人力,走访各地才有可能。”
说完这话,他想起什么,然后忽然笑了。
静安公主不解的看着他。
“要说有大量的人力,还能走访各地的,也只有少府了吧?”
赵启明说着,忽然轻松了起来。
少府的生意遍布天下,既有自己的商路,在各地也有自己的商号,能量堪称巨大。刚好现在又是水稻成熟的季节,距离杂交实验开始,还有半年的时间可取找。
这件事交给静安公主,那可真是简单多了。
显然,静安公主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有些埋怨道:“夫君可真能给妾身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