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江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当晚的酒宴上,赵启明终于发现了江都的特色美食。
娄县令用官话为那道美食取名为“余思”,说是“鱼丝”的雅称。所谓鱼丝,是取用新鲜的江鱼作为食材,经过去头剔骨之后,把鱼肉全部捣烂,然后再往这些肉泥中加入调味料和淀粉,进行反复的捶打。
听到这里赵启明有些奇怪,这哪里是余思,这分明就是鱼丸。
但是娄县令不知道鱼丸为何物,说上好的余思要将调好的鱼肉反复的捶打,最后搓成条状才可以下锅煮食。
听到这里赵启明也算明白了,所谓余思其实就是鱼丸,只不过在最后的形状上是条状,这才和鱼丸有了区别。但是让人觉得惊奇的是,把鱼肉做成条状的余思,居然吃起来比鱼丸更加爽滑弹牙,让赵启明立即喜欢上了这道美食。以至于今天午饭之前,他还跟海事监的庖厨打听,会不会做余思这道菜。
“余思是酒宴上才有的菜肴。”薛凯意识到自己成为海事令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给赵启明充当翻译,这让他有些怀疑赵启明提拔他的目的:“海事监的庖厨会做的基本都是些家常菜,恐怕要让少监失望了。”
“那真是可惜了。”赵启明看着面前让人毫无食欲的饭菜,有些怀念侯府的时候,张婶能每天变着花样准备各种饭菜。这让他有些后悔在秦文离开娄县时没有吩咐,把厨房的张婶接到江都来。
秦文今天早上便辞别了赵启明,离开娄县回长安去了。
原本解忧的意思是让秦文在江都保护赵启明,但赵启明跟江都百姓往日无仇近日无怨,这里还真没人要把他置之死地。况且秦文掌管东乡侯府的安全,解忧出去的时候身边也要有狗腿子跟着,考虑到这里,赵启明早咋出发前就跟钱管家商量好了,秦文把他送到江都就原路返回,当然临走的时候赵启明也写了家书,让秦文带回去也算报了平安。
“不吃了。”想着家里的事情,赵启明面对桌上的饭菜更加没了食欲,便从身上抓了把秦文留下的肉干,起身朝薛凯道:“找个人给我带路,我要去船厂。”
听到这话,薛凯顿时来了精神,觉得赵启明终于干正事了,便马上道:“既然少监要去视察,下官作为海事令理应跟着少监同去。”
“你还没吃饭吧?”
“正事要紧。”薛凯说着,朝赵启明行礼,然后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正事的确要紧,但薛凯有点过于兴师动众。听说赵启明要去船厂,把整个海事监的属官都给召集起来,全部站在院子外面等着,并且都还穿着官服。
直到这个时候赵启明才发现,原来海事监的有这么多人。
作为海事监的掌事,赵启明现在有几十号手下,这要回出去跟人发生冲突,可以打赢一场中等规模的群架,这让他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起兵造反的豪气。
尽管薛凯说造船厂距离海事监不远,他也执意让人把金牙牵来,然后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开路,身后跟着几十号徒步行走的属官。他觉得自己刚来娄县上任,有必要让当地百姓看到少监大人的威风。
可是出了海事监到江边的路上人迹罕至,连渔民都很少看到,更别说是街坊相亲了。让赵启明大失所望,无聊的又抓了把牛肉干吃着,边骑马边欣赏着江边的风景。
快到江边的时候,赵启明发现江边上游的水面上有很多渔船,江边的陆地上也有成群结队的劳工,这让他精神抖擞,觉得让船厂的劳动看到少监的威风也不错,便豪迈的朝薛凯问道:“那可我船厂的人?”
“是少府雇的。”薛凯道:“这些劳工为码头和船厂搬运木料,今天刚好是运料的日子。”
“版运木料?原来如此。”赵启明觉得人家既然要搬运木料,应该没空来看自己的威风,自己也不能为了耍威风,就耽误了人家的工作,便看着江面随口问道:“可我只看到了渔船,运木料的大船在哪?”
“木料不是通过船舶运来的。”
“不是船运?”赵启明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随着江边的劳工排成队,喊着整齐的号子,仿佛是某种预警,平静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顺流而下的巨木。
赵启明知道这就是船厂和码头需要的木料,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木料居然是直接扔到水里,然后漂流到这里的。
难怪薛凯说木料不用船运,直接将木料扔到水里,使其漂流到船厂所在的下游,这的确省了运费。但是少府难道就不怕这些木料飘到海里?而且这些劳工要如何把这么多的木料打捞起来?
他的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眼看着那些粗大的木料已经飘来了,江面的那些渔船之中,开始有数十人脱去衣物,在腰间缠上粗绳,然后下饺子般就直接跳进江水里。
这些人身手矫健,从水里钻出来之后,便爬上了那些粗大的木料,然后整个人如履平地的站在上面,将腰间的粗绳解下,绑在那些巨木上,紧接着就此起彼伏的朝着岸边大声喊话。
直到这个时候赵启明才发现,这些人带去的绳子延伸到了江边。随着站在木料上的人喊出号子,江边集结起来的劳工,便拉着各自手中的绳子发力,看上去很是轻松,很快便将木料拖到了江边的浅水地带。
这些劳工动作熟练,彼此间的配合也很熟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江面上打捞出了几十根粗大的木料。
看到这里,赵启明不免感慨。劳动人民果然充满了智慧,用这种方法只需耗费些人力,跟船运比起来要划算多了。
想到这里,他感兴趣的朝薛凯问道:“这些木料是哪里来的?”
“九江。”薛凯神色如常的答道,仿佛对江面上发生的壮观景象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批木料是船厂订购,造船上要用到这些木料来做龙骨。”
“九江?”赵启明知道九江这个地方,那是在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地带,这让他大感吃惊。
他早知道娄县当地少有成材的树木,觉得这些木料应该是来自上游的苏州等地,却没想到这些木材居然是从安徽,漂流到了如此之远的娄县,这实在让人太震撼了。
在当晚的酒宴上,赵启明终于发现了江都的特色美食。
娄县令用官话为那道美食取名为“余思”,说是“鱼丝”的雅称。所谓鱼丝,是取用新鲜的江鱼作为食材,经过去头剔骨之后,把鱼肉全部捣烂,然后再往这些肉泥中加入调味料和淀粉,进行反复的捶打。
听到这里赵启明有些奇怪,这哪里是余思,这分明就是鱼丸。
但是娄县令不知道鱼丸为何物,说上好的余思要将调好的鱼肉反复的捶打,最后搓成条状才可以下锅煮食。
听到这里赵启明也算明白了,所谓余思其实就是鱼丸,只不过在最后的形状上是条状,这才和鱼丸有了区别。但是让人觉得惊奇的是,把鱼肉做成条状的余思,居然吃起来比鱼丸更加爽滑弹牙,让赵启明立即喜欢上了这道美食。以至于今天午饭之前,他还跟海事监的庖厨打听,会不会做余思这道菜。
“余思是酒宴上才有的菜肴。”薛凯意识到自己成为海事令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给赵启明充当翻译,这让他有些怀疑赵启明提拔他的目的:“海事监的庖厨会做的基本都是些家常菜,恐怕要让少监失望了。”
“那真是可惜了。”赵启明看着面前让人毫无食欲的饭菜,有些怀念侯府的时候,张婶能每天变着花样准备各种饭菜。这让他有些后悔在秦文离开娄县时没有吩咐,把厨房的张婶接到江都来。
秦文今天早上便辞别了赵启明,离开娄县回长安去了。
原本解忧的意思是让秦文在江都保护赵启明,但赵启明跟江都百姓往日无仇近日无怨,这里还真没人要把他置之死地。况且秦文掌管东乡侯府的安全,解忧出去的时候身边也要有狗腿子跟着,考虑到这里,赵启明早咋出发前就跟钱管家商量好了,秦文把他送到江都就原路返回,当然临走的时候赵启明也写了家书,让秦文带回去也算报了平安。
“不吃了。”想着家里的事情,赵启明面对桌上的饭菜更加没了食欲,便从身上抓了把秦文留下的肉干,起身朝薛凯道:“找个人给我带路,我要去船厂。”
听到这话,薛凯顿时来了精神,觉得赵启明终于干正事了,便马上道:“既然少监要去视察,下官作为海事令理应跟着少监同去。”
“你还没吃饭吧?”
“正事要紧。”薛凯说着,朝赵启明行礼,然后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正事的确要紧,但薛凯有点过于兴师动众。听说赵启明要去船厂,把整个海事监的属官都给召集起来,全部站在院子外面等着,并且都还穿着官服。
直到这个时候赵启明才发现,原来海事监的有这么多人。
作为海事监的掌事,赵启明现在有几十号手下,这要回出去跟人发生冲突,可以打赢一场中等规模的群架,这让他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起兵造反的豪气。
尽管薛凯说造船厂距离海事监不远,他也执意让人把金牙牵来,然后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开路,身后跟着几十号徒步行走的属官。他觉得自己刚来娄县上任,有必要让当地百姓看到少监大人的威风。
可是出了海事监到江边的路上人迹罕至,连渔民都很少看到,更别说是街坊相亲了。让赵启明大失所望,无聊的又抓了把牛肉干吃着,边骑马边欣赏着江边的风景。
快到江边的时候,赵启明发现江边上游的水面上有很多渔船,江边的陆地上也有成群结队的劳工,这让他精神抖擞,觉得让船厂的劳动看到少监的威风也不错,便豪迈的朝薛凯问道:“那可我船厂的人?”
“是少府雇的。”薛凯道:“这些劳工为码头和船厂搬运木料,今天刚好是运料的日子。”
“版运木料?原来如此。”赵启明觉得人家既然要搬运木料,应该没空来看自己的威风,自己也不能为了耍威风,就耽误了人家的工作,便看着江面随口问道:“可我只看到了渔船,运木料的大船在哪?”
“木料不是通过船舶运来的。”
“不是船运?”赵启明莫名其妙,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随着江边的劳工排成队,喊着整齐的号子,仿佛是某种预警,平静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顺流而下的巨木。
赵启明知道这就是船厂和码头需要的木料,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木料居然是直接扔到水里,然后漂流到这里的。
难怪薛凯说木料不用船运,直接将木料扔到水里,使其漂流到船厂所在的下游,这的确省了运费。但是少府难道就不怕这些木料飘到海里?而且这些劳工要如何把这么多的木料打捞起来?
他的疑问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眼看着那些粗大的木料已经飘来了,江面的那些渔船之中,开始有数十人脱去衣物,在腰间缠上粗绳,然后下饺子般就直接跳进江水里。
这些人身手矫健,从水里钻出来之后,便爬上了那些粗大的木料,然后整个人如履平地的站在上面,将腰间的粗绳解下,绑在那些巨木上,紧接着就此起彼伏的朝着岸边大声喊话。
直到这个时候赵启明才发现,这些人带去的绳子延伸到了江边。随着站在木料上的人喊出号子,江边集结起来的劳工,便拉着各自手中的绳子发力,看上去很是轻松,很快便将木料拖到了江边的浅水地带。
这些劳工动作熟练,彼此间的配合也很熟练,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江面上打捞出了几十根粗大的木料。
看到这里,赵启明不免感慨。劳动人民果然充满了智慧,用这种方法只需耗费些人力,跟船运比起来要划算多了。
想到这里,他感兴趣的朝薛凯问道:“这些木料是哪里来的?”
“九江。”薛凯神色如常的答道,仿佛对江面上发生的壮观景象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批木料是船厂订购,造船上要用到这些木料来做龙骨。”
“九江?”赵启明知道九江这个地方,那是在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地带,这让他大感吃惊。
他早知道娄县当地少有成材的树木,觉得这些木料应该是来自上游的苏州等地,却没想到这些木材居然是从安徽,漂流到了如此之远的娄县,这实在让人太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