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日月永在 > 第六百零六章:社保制度的诞生(下)

第六百零六章:社保制度的诞生(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会场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消化严震直刚刚提出来的这项关于加赋的建议,包括朱允炆在内。

    不得不说,严震直提出来的这一条,通过加赋来为农民的未来提供风险保障,不仅小幅度的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增强了农民群体抗风险的能力,不会出现因为天灾人祸导致一家老小都吃不上饭,也让赈灾从完全的施舍性质变成了更健全的帮持机制。

    而朱允炆之所以感到开心,便完全是因为严震直这一项建议,完全是社会保障机制的草创版。

    高税收的同时高福利。

    “农民多交赋这一点或可行此政,那工人呢?”

    曾文济皱了眉头:“工人的工钱是定数,多了一成的工钱税,到手便更少了,如此何解?”

    “工人的工钱不是由工人决定的,而是由工厂主决定的。”

    严震直说了一句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话:“作为雇佣方的工厂主,当然希望工人的工钱越来越低,甚至是像几十年前那种,充做免费的劳动力。

    如今,京畿带工人一天的工钱基本稳定在五十到六十文的区间,我们加征一成的税,工人到手的自然会更少,工厂主是不会替工人缴纳这笔税钱的,看似增加了对工人的剥削。

    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我们国营工厂起带头作用的时候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加速,工厂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对于工人的需求量也就会加大,工人不是前朝的包身工、佃农、卖身奴,没道理一辈子就在一家工厂做工。

    我们的国营工厂提高工人的工钱来招工,那私营民间工厂必须跟上,不然他们就招不到工人,没有工人就没有生产产出,他们就赚不到钱。

    同微不足道的工钱相比,他们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那就是为工人加薪。

    我们为一个工人一天的工钱取一个定数,六十文,现在我们国营工厂定到八十文,扣除掉一成的税,工人到手七十二文。那么假定招募的工人数为五万,我们也仅仅是多支出了十二文,五万人便是六十万。

    假定全国的工人有三百万,私营民间工厂同样将工钱提高到八十文,那每人八文钱的税,三百万人就是要缴纳两千四百万的工钱税。

    我曾经在京城戏班看过一出戏,里面有句话很搞笑,说‘乡绅的钱如数退还,百姓的钱三七分账’,如今呢,我们是保障百姓的收入原封不动并且还加一部分给到百姓手里,而富商的钱呢咱们拿出来,不搞三七分账,全部拿出来给基层工人做保障。

    因工受伤的、因工亡故的、工伤致残的,咱们建立起全面的层级保障,该补给五年的补五年,该补给十年的补十年,包括一定比例的医疗补贴都将从这笔加征的工钱税中支出。”

    “好办法!”

    一直默默听了好几天大会的朱允炆开了腔,喝了声彩。

    严震直的主意不得不说确实大才,这是将社会阶级中的头部财富拿出来分到底层,而底层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亦会将财富通过花销的方式聚拢到头部阶级,可是头部阶级想要将本属于他们自身的这笔钱重新装回腰包,又要过一道程序,那就是交税。

    举个简单的例子,商人拿出二十文给百姓,百姓再买东西把二十文还给商人,商人到手的却可能只有十五文,有五文钱到了国库。

    如果商人后面不想继续拿出来怎么办,国库就把五文钱拿出来用到给百姓提高待遇上,这就是国营资本的引头作用,商人就不得不也含泪掏腰包继续加工钱。

    这就好比是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红线。

    每次增加工人的工钱,商人都必须服从这项政策,他不服从,那么就要接受招不到工的情况,投入巨资的工厂就无法运转。

    “但是工钱提高了,商人对外销售的商品价格会不会也跟着提高,造成一定的物价膨胀呢,如果出现了物价膨胀,工人就算工钱提高,但购买力下降,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国营资本的商品不提价,民间谁敢提价?”

    一句应对,众人皆笑。

    工钱提高但商品价格不高,利润空间就会压缩,国企带头让利于民,带着全国的商人一道让利于民,这就是割商人的肉喂百姓的肚子,是均财富的一种手段。

    当然,即使均财富,朝廷也会保障商人有利可赚,不可能搞涸泽而渔的事来破坏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只是适度的压缩一部分。

    让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不至于过速的拉大和出现不可攀越的鸿沟。

    “工人、农民的收入提高,物价保持稳定不出现飞涨,且基层百姓的生活保障制度也建立和完善,这未来的老百姓是怎样一种梦幻的生活啊。”

    台下面,一个官员突然发出了这种感慨,很快全会场都应和不断。

    “以上便是鄙人之拙见,提请陛下与大会审议。”

    严震直转身面向朱允炆一躬到底,而后迈步下台。

    身背后,朱允炆起身带头鼓起了掌,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迈步走下台阶,朱允炆站到了讲桌之后,伸手,全场恢复寂静。

    “朕很欣慰,因为这政策是严卿自己提出来的,没有朕任何的意思在其中,这说明,这个国家的未来与全国人民的民生,已经不再只是朕一个人在操心。”

    为什么古代百姓的生活质量进步的如此慢,只是官僚阶级不为民操心吗?

    太偏见了。

    古代的官是想要操心而没有精力啊。

    依托皇权的官僚阶级,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想着如何陪好皇帝,因为伴君如伴虎。

    朝堂之上的政治诡谲、党派纷争、攻讦暗算数之不尽,所以他们的精力多半都忙于这些事情上,甚至皇帝可能就随口说一句。

    “今天天气真好。”

    这群官员都能回府想个通宵大夜。

    你要让他们写出听后感,估计都能写几万字出来。

    人皇帝确确实实就是夸天气好,他们都能为此掀一波党争。

    “我们认为皇帝说这话是这么个意思。”

    “不对,皇帝说这句明明是那个意思。”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没别的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真没意思!

    当政治资源都用在这种扯皮的时候,还有哪个官员的精力能搞好民生发展呢。

    而往往踏实搞民生的,都不被同僚所喜,引之为异类,且自身极难升迁。

    这便是残酷的官场现实。

    如今的大明政坛随着进入许氏内阁时期,这种事不能说不存在,只能说已是极少,加上朱允炆的主动降低自身于政治领域的存在感,不参与朝会、不抛头露面,也是极大省下了天下官员揣测圣心的功夫。

    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为民。

    这样的国家发展速度,又怎么可能不快呢。

    朱允炆面向严震直,语气诚恳的说道:“卿之建议大善,朕代天下百姓,谢谢严卿。”

    台下严震直忙起身。

    “臣做官为民自分内之事,不敢当陛下谢,更不敢当天下百姓谢,臣惶恐。”

    皇帝的一句感谢亦是定调子之语。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那便是晓谕大会,严震直的建议,审阅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