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解罪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自成思索片刻,觉得王徵还是不善经营,或者说,王徵的后面,缺少一种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他生产出轮壶,必须出售给百姓,才能回收成本,甚至还会有盈利。
但普通的百姓家,土地并不多,即便没有轮壶,也能按时完成耕作事务,如果购买了轮壶,虽然节约了耕作时间,但百姓闲暇的时间,并不能挣得银钱,反而是增加了负担。
这不是王徵所能解决的,必须要上位者统筹安排。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中忽地闪现出“短工”这两个字,便道:“只要王先生的轮壶,的确能大量节约时间,生产、销售、推广的事,就交给本都督吧!”
王徵忙道:“那就拜托大都督了,在下回去之后,再将这轮壶完善一番。”
李自成从短短两次的接触中,确信王徵热衷于研究,远远胜于他在官场混迹,便道:“王先生既然决定将家眷移至西宁,本都督就为先生提供一方最好的研究场所,西宁科技高等学校副校长,如何?”
“副校长?”王徵没想到李自成将西宁高学的副校长留给自己,顿时惊讶不已,忙哆嗦着道:“那可是西宁最有才学的人……在下……咦,汤先生不是西宁高学的副校长吗……”
在西宁高学,李自成顶着校长的名头,但平日基本上不参与授课、管理,汤若望才是真正的掌门人,汤先生来自西洋,学识远胜于己,王徵一时不敢相信,难道这是李自成的笼络?自己既然铁了心要来西宁,似乎也没必要……
“汤先生另有任命,王先生不必介怀,”李自成大笑道:“王先生先修正教材,新元之后,正式去西宁高学就任,以后有的是时间从事研究了,哈哈……”
他心中充满着期望,王徵,这位大明顶级的启蒙科学家,来到西宁之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他能给西宁带来革新的气象吗?对于西宁科技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吗?
一转眼的时间,新元的假期就过去了。
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十六,王徵入驻西宁高学,正式成为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专职副校长,而原先的副校长汤若望,则改任兰州知府。
这是李自成别出心裁的安排,也算是量才而用。
王徵进入西宁高学,恰好发挥他专职研究的长处,除了轮壶,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行车、水力机械,经过李自成点化,这些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器械,即便汤若望留在西宁,也很难帮上一把。
王徵独立开发,必要的时候,还能拉上一些西宁高学的学子参与,即便他有生之年难以完成设计,他的学生,也可以继续他的研究事业。
而汤若望担任兰州知府,则是李自成早先就计划好的,所以当时的兰州知府,才由梅之焕兼任。
汤若望受神学院的影响,为人忠贞、耿直,与兰州地方的乡绅、百姓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地方官员,能为天命都督府的属官们树立榜样。
李自成希望打造一支廉洁的官员队伍,汤若望除了传扬佛教,基本上无欲无求,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理想的人选,那这个人非汤若望莫属。
选择汤若望去兰州担任知府,李自成还有一个目的,他希望在兰州组建一所高等学校,西宁高学已经培养出一批人才,人口更多的兰州,没有理由继续处于处于教育上的荒漠状态。以汤若望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如果不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潜力,实在太浪费了。
还有一点,汤若望出任兰州知府,将开创技术官员的先河,汤若望一旦去兰州赴任,必将考察整个兰州府,包括人文和交通环境。
李自成早已将人口更多、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兰州,看成天命军属地的中心,如何汤若望有闲暇,可以对兰州的交通发展做出规划。
天命军的属地会越来越大,如果一切事情都等着李自成去做,他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必须将地方的事情,交换给地方上的官员,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官员,既然拿了天命军的俸禄,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最后一点,乃是李自成与汤若望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推广天主教。
整个西宁地区,教徒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数也趋于稳定,难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推广天主教的重点区域,将是陇右,而兰州不仅是甘肃省的首府,更是靠近西宁地区的三川府,恰好让天主教向陇右导引。
尽管李自成与汤若望推广天主教的目的不一样,但在推广的本身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二人一直默契地配合,天主教才能在西宁地区落地、生根,并不可逆转地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没有参与到政治生活,基本上相当于国教。
正月二十二日,王徵的家眷抵达西宁。
王徵是铁了心要追随李自成,这次来到西宁的,几乎是他的所有家眷,包括妻子尚氏、妾申氏,两个儿子王永春、王永顺,他原本还有两个女儿,但早已出嫁随夫,这次倒没有随行。
当初王徵发出家书的时候,是通过天命军的信鸽,由王安平接受的,这次王徵的全家来到西宁,也是由王安平护送至固关,再由刘云水的骑兵一路护送至西宁。
李自成得到讯息,知道王徵将要在西宁扎下根来,心中不觉欢喜,这是第一个主动投靠天命军的大明进士。
他一面指示大都督府将王徵的家眷安置在西宁高学,一面拨出银两,协助王徵安家。
但次日上午,李自成正在书房为新年做出规划,何小米却是进来了,“大都督,王徵求见!”
“王徵来做什么?是安家费不够,还是工作上的?”李自成放下手中物事,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都督!”何小米转身出去后,不一会儿,他就引着王徵进来了。
“属下叩见教皇!”王徵入了书房,先是参拜。
“良甫不必拘礼,快快起身,”李自成给王徵赐了座,又让何小米上了茶水,“良甫的家眷来到西宁,可还习惯?”
“教皇,”王徵却是离座,长身一揖,道:“属下正是为家眷之事而来,求教皇责罚赐罪……”
“责罚?赐罪?”李自成感觉王徵今日怪怪的,平日都是大都督,怎的今日是教皇了?“良甫有话,但请明说!”
“教皇,弟子有罪,而且罪孽深重,”王徵忽地拜伏于地,汪然出涕,道:“弟子愚钝,当初为了生子,身为神的儿女,却是纳妾申氏……”
李自成这才明白了,王徵是天主教徒,依照教义,只能一夫一妻,但他却是纳了妾室……
他原本倒没在意这个,自己也是妻妾成群,如果说有罪,自己比王徵的罪孽可是深重多了。
王徵倒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现在怎么办?
李自成一时无策,只得先让王徵起身,“良甫一向在何处做弥撒?彼处的主教、长老们,又是怎的说?”
“弟子曾经数次请求金尼阁帮着解罪,但金尼阁先生总是说,‘非去犯罪之端,罪难解也’……是以……”
原来是让王徵休掉妾室申氏!
李自成心中暗笑,看来王徵是不舍得,否则,休掉一个妾室,应该不是难事,“那良甫是如何处置的?”
“弟子已经休了申氏,但申氏娘家无人,不肯离去,再要苦逼,每每痛哭几殒,声言愿进教守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双目失神,面沉似水,道:“更要命的是,妻尚氏以自身年老为由,常是力加挽留……”
李自成这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王徵的妻子尚氏,因为没有生子,王徵便在亲朋的劝说下,纳了妾室申氏,但他是天主教徒,纳妾绝对是重罪,就连金尼阁也无法替他解罪,现在只能求自己这个东方的教皇了。
不管王徵说的是不是真的,但在大明,官员只纳一妾,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关键是他的天主教徒身份!
申氏娘家无人,又不肯改嫁……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她留下来。
沉思片刻,忽道:“良甫不是有两个儿子吗?他们是谁人所生?”如果留下儿子,却要休掉他们的母亲,实在有悖人伦。
“弟子的这两个儿子,却不是申氏所生,”王徵道:“永春是大弟徽之过继、永顺是三弟彻之过继!”
原来如此!
看来“母子连襟”的法子,是行不通了,但要强行休掉申氏,让申氏今后如何生活?难道出家为尼?
李自成忽地想到当日自己入教的事,便笑道:“汤若望、金尼阁等人,虽然都是来自西洋,但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金尼阁等人死守着西洋的教义,结果在大明寸步难行,据本教皇所知,他们一行二十二人来到大明,除了汤若望,其余二十一人发展的教徒,应该不会超过十人。”
“……”王徵自然也知道,除了徐光启、孙元化和他自己,大明鲜有入教者,可以说,金尼阁他们,在大明传教极不成功,但汤若望……
“汤若望就不同了,”李自成淡然道:“他来到西宁后,先是极不顺畅,然后向本教皇传教求教,本教皇告诉他,若要广泛传教,须得修订教义。”
“教皇,难道教义也可以修订?”王徵瞪圆了双目,似乎亲眼看到了天外飞仙。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像大唐,当年虽然出色,但到了大明这一代,却是执行不同的律令,”李自成道:“天主教起源于西洋,但与大明百姓的习俗不同,须得入乡随俗……”
“这……”
“做为教皇,我上通天主,有权修改教义,只要天主认可,”李自成不仅是在为王徵解罪,更是为自己解脱,“良甫已经看到,如果当初不是修订了教义,天主教岂能在西宁发扬光大?”
“可是,天主的话……”
“天主自然是对的,修订教义,也是权宜之计,”李自成慨然道:“等到天主的福音在汉地上广为流传,本教皇自会秉明天主,将这等教义修订回来!”
“可……”
“良甫不必介怀,申氏能休则休,她实在不愿离开,不必强求,天主也不愿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李自成亲手沾了一滴清水,洒在王徵的头顶,“本教皇以天主的名义,已经为你解罪!”
李自成思索片刻,觉得王徵还是不善经营,或者说,王徵的后面,缺少一种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他生产出轮壶,必须出售给百姓,才能回收成本,甚至还会有盈利。
但普通的百姓家,土地并不多,即便没有轮壶,也能按时完成耕作事务,如果购买了轮壶,虽然节约了耕作时间,但百姓闲暇的时间,并不能挣得银钱,反而是增加了负担。
这不是王徵所能解决的,必须要上位者统筹安排。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中忽地闪现出“短工”这两个字,便道:“只要王先生的轮壶,的确能大量节约时间,生产、销售、推广的事,就交给本都督吧!”
王徵忙道:“那就拜托大都督了,在下回去之后,再将这轮壶完善一番。”
李自成从短短两次的接触中,确信王徵热衷于研究,远远胜于他在官场混迹,便道:“王先生既然决定将家眷移至西宁,本都督就为先生提供一方最好的研究场所,西宁科技高等学校副校长,如何?”
“副校长?”王徵没想到李自成将西宁高学的副校长留给自己,顿时惊讶不已,忙哆嗦着道:“那可是西宁最有才学的人……在下……咦,汤先生不是西宁高学的副校长吗……”
在西宁高学,李自成顶着校长的名头,但平日基本上不参与授课、管理,汤若望才是真正的掌门人,汤先生来自西洋,学识远胜于己,王徵一时不敢相信,难道这是李自成的笼络?自己既然铁了心要来西宁,似乎也没必要……
“汤先生另有任命,王先生不必介怀,”李自成大笑道:“王先生先修正教材,新元之后,正式去西宁高学就任,以后有的是时间从事研究了,哈哈……”
他心中充满着期望,王徵,这位大明顶级的启蒙科学家,来到西宁之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他能给西宁带来革新的气象吗?对于西宁科技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吗?
一转眼的时间,新元的假期就过去了。
大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正月十六,王徵入驻西宁高学,正式成为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专职副校长,而原先的副校长汤若望,则改任兰州知府。
这是李自成别出心裁的安排,也算是量才而用。
王徵进入西宁高学,恰好发挥他专职研究的长处,除了轮壶,他的研究方向是自行车、水力机械,经过李自成点化,这些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器械,即便汤若望留在西宁,也很难帮上一把。
王徵独立开发,必要的时候,还能拉上一些西宁高学的学子参与,即便他有生之年难以完成设计,他的学生,也可以继续他的研究事业。
而汤若望担任兰州知府,则是李自成早先就计划好的,所以当时的兰州知府,才由梅之焕兼任。
汤若望受神学院的影响,为人忠贞、耿直,与兰州地方的乡绅、百姓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为地方官员,能为天命都督府的属官们树立榜样。
李自成希望打造一支廉洁的官员队伍,汤若望除了传扬佛教,基本上无欲无求,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理想的人选,那这个人非汤若望莫属。
选择汤若望去兰州担任知府,李自成还有一个目的,他希望在兰州组建一所高等学校,西宁高学已经培养出一批人才,人口更多的兰州,没有理由继续处于处于教育上的荒漠状态。以汤若望的学识和敬业精神,如果不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潜力,实在太浪费了。
还有一点,汤若望出任兰州知府,将开创技术官员的先河,汤若望一旦去兰州赴任,必将考察整个兰州府,包括人文和交通环境。
李自成早已将人口更多、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兰州,看成天命军属地的中心,如何汤若望有闲暇,可以对兰州的交通发展做出规划。
天命军的属地会越来越大,如果一切事情都等着李自成去做,他不可能有精力和时间,必须将地方的事情,交换给地方上的官员,也就是说,地方上的官员,既然拿了天命军的俸禄,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最后一点,乃是李自成与汤若望的共同心愿,那就是推广天主教。
整个西宁地区,教徒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人数也趋于稳定,难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推广天主教的重点区域,将是陇右,而兰州不仅是甘肃省的首府,更是靠近西宁地区的三川府,恰好让天主教向陇右导引。
尽管李自成与汤若望推广天主教的目的不一样,但在推广的本身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二人一直默契地配合,天主教才能在西宁地区落地、生根,并不可逆转地得到全面普及,除了没有参与到政治生活,基本上相当于国教。
正月二十二日,王徵的家眷抵达西宁。
王徵是铁了心要追随李自成,这次来到西宁的,几乎是他的所有家眷,包括妻子尚氏、妾申氏,两个儿子王永春、王永顺,他原本还有两个女儿,但早已出嫁随夫,这次倒没有随行。
当初王徵发出家书的时候,是通过天命军的信鸽,由王安平接受的,这次王徵的全家来到西宁,也是由王安平护送至固关,再由刘云水的骑兵一路护送至西宁。
李自成得到讯息,知道王徵将要在西宁扎下根来,心中不觉欢喜,这是第一个主动投靠天命军的大明进士。
他一面指示大都督府将王徵的家眷安置在西宁高学,一面拨出银两,协助王徵安家。
但次日上午,李自成正在书房为新年做出规划,何小米却是进来了,“大都督,王徵求见!”
“王徵来做什么?是安家费不够,还是工作上的?”李自成放下手中物事,道:“让他进来吧!”
“是,大都督!”何小米转身出去后,不一会儿,他就引着王徵进来了。
“属下叩见教皇!”王徵入了书房,先是参拜。
“良甫不必拘礼,快快起身,”李自成给王徵赐了座,又让何小米上了茶水,“良甫的家眷来到西宁,可还习惯?”
“教皇,”王徵却是离座,长身一揖,道:“属下正是为家眷之事而来,求教皇责罚赐罪……”
“责罚?赐罪?”李自成感觉王徵今日怪怪的,平日都是大都督,怎的今日是教皇了?“良甫有话,但请明说!”
“教皇,弟子有罪,而且罪孽深重,”王徵忽地拜伏于地,汪然出涕,道:“弟子愚钝,当初为了生子,身为神的儿女,却是纳妾申氏……”
李自成这才明白了,王徵是天主教徒,依照教义,只能一夫一妻,但他却是纳了妾室……
他原本倒没在意这个,自己也是妻妾成群,如果说有罪,自己比王徵的罪孽可是深重多了。
王徵倒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现在怎么办?
李自成一时无策,只得先让王徵起身,“良甫一向在何处做弥撒?彼处的主教、长老们,又是怎的说?”
“弟子曾经数次请求金尼阁帮着解罪,但金尼阁先生总是说,‘非去犯罪之端,罪难解也’……是以……”
原来是让王徵休掉妾室申氏!
李自成心中暗笑,看来王徵是不舍得,否则,休掉一个妾室,应该不是难事,“那良甫是如何处置的?”
“弟子已经休了申氏,但申氏娘家无人,不肯离去,再要苦逼,每每痛哭几殒,声言愿进教守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双目失神,面沉似水,道:“更要命的是,妻尚氏以自身年老为由,常是力加挽留……”
李自成这才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王徵的妻子尚氏,因为没有生子,王徵便在亲朋的劝说下,纳了妾室申氏,但他是天主教徒,纳妾绝对是重罪,就连金尼阁也无法替他解罪,现在只能求自己这个东方的教皇了。
不管王徵说的是不是真的,但在大明,官员只纳一妾,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关键是他的天主教徒身份!
申氏娘家无人,又不肯改嫁……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她留下来。
沉思片刻,忽道:“良甫不是有两个儿子吗?他们是谁人所生?”如果留下儿子,却要休掉他们的母亲,实在有悖人伦。
“弟子的这两个儿子,却不是申氏所生,”王徵道:“永春是大弟徽之过继、永顺是三弟彻之过继!”
原来如此!
看来“母子连襟”的法子,是行不通了,但要强行休掉申氏,让申氏今后如何生活?难道出家为尼?
李自成忽地想到当日自己入教的事,便笑道:“汤若望、金尼阁等人,虽然都是来自西洋,但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金尼阁等人死守着西洋的教义,结果在大明寸步难行,据本教皇所知,他们一行二十二人来到大明,除了汤若望,其余二十一人发展的教徒,应该不会超过十人。”
“……”王徵自然也知道,除了徐光启、孙元化和他自己,大明鲜有入教者,可以说,金尼阁他们,在大明传教极不成功,但汤若望……
“汤若望就不同了,”李自成淡然道:“他来到西宁后,先是极不顺畅,然后向本教皇传教求教,本教皇告诉他,若要广泛传教,须得修订教义。”
“教皇,难道教义也可以修订?”王徵瞪圆了双目,似乎亲眼看到了天外飞仙。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像大唐,当年虽然出色,但到了大明这一代,却是执行不同的律令,”李自成道:“天主教起源于西洋,但与大明百姓的习俗不同,须得入乡随俗……”
“这……”
“做为教皇,我上通天主,有权修改教义,只要天主认可,”李自成不仅是在为王徵解罪,更是为自己解脱,“良甫已经看到,如果当初不是修订了教义,天主教岂能在西宁发扬光大?”
“可是,天主的话……”
“天主自然是对的,修订教义,也是权宜之计,”李自成慨然道:“等到天主的福音在汉地上广为流传,本教皇自会秉明天主,将这等教义修订回来!”
“可……”
“良甫不必介怀,申氏能休则休,她实在不愿离开,不必强求,天主也不愿看着自己的子民受苦,”李自成亲手沾了一滴清水,洒在王徵的头顶,“本教皇以天主的名义,已经为你解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