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规则之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陆还有尽头一说,可是相比起这辽阔无边的大海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同样的,就算依靠着大玄帝国械具司里的那些能工巧匠,准确地说是依靠着械具司能工巧匠所制造出来的“浮海屿舟”;也依旧只是能够渡到大约半个南北向的玄天大陆的距离,就只能回程了。
这已然是一个让人咂舌不已的距离!
相传在上古时期,有无上大能绕玄天大陆游走一周,将整个大陆的外轮廓准确无误地绘制了出来,最终一个上宽下窄,纵向距离极宽,而横向距离却差不多只有纵向距离的五分之三左右长度。
且不论这无数年间的大陆有没有再次改变形状,单单只是根据现有的地图来算,“浮海屿舟”的航行距离,就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整个大玄帝国的宽度了。
因为大陆的西方还有着大片的妖族领地,极北之地又是终年寒风不断,暴雪不停,气候凛冽;所以帝国的整体形状,却是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来。
只是自古相传,因为海外天高地远,海底又有数之不尽的“潜龙”灵脉蛰伏水底;虽说浅海地区的灵脉在发现之后还可以采集,可毕竟只有靠近海岸的一侧才会出现几片浅水海域,在无尽海域的深处,更多的还是愈发幽深不测的海底。
浅海中的元晶灵脉都被开采到一干二净,往深里一些的灵脉则大多都勘探不到不说,即便是勘探得到,也没有本事在那么强大的水压之下开采晶矿。
而海域深处的诸多小岛,照理说应该是天地元气十分浓郁才对啊。
毕竟那大量的元晶矿脉所能聚集到的天地元气,可实在不算少。
为什么海楼门的山门里有着十数条灵脉?
就是因为元晶矿脉可以吸聚大量的天地元气到附近,以凝成更多的元晶。
否则要是没有吸聚天地元气的效用,那这个矿脉是怎么形成的?至于矿脉所在的这个地方时怎么形成的,第一块元晶又是因为什么而凝聚成形的……这些问题,却是谁也答不上来。
有的时候,天地就是如此神奇。
更加神奇的是,分明就只是由无数元晶堆积起来的一大堆元晶,难道是因为数量太多,从而引起了天地元气往那里聚集?
于是帝国钱庄初代时的几位大能,就有人特意将一处刚刚被发现的元晶灵脉整条都拘了出来,埋到另外的土地里。
结果自是然易见,将元晶矿脉的位置移动了之后,诺大的一条矿脉毫无意外地变成了诺大的一堆元晶,再也没有吸取并凝聚天地元气的效果。
千百年以来,那些所有欲要直接移动矿脉位置的,无一不都已失败告终。
只是前人先辈,历经岁月而不朽,终究有能人时而出世,做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岸事业。
在那些人当中,就有一位中央神州净土上的庙堂重臣,在修炼之余拉了一帮相同境界的大能之士,毕生都在钻研“如何移动元晶矿脉而使其依然能起到聚集天地元气的功效”。
最终,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能够移动元晶灵脉而不使其失效的办法,终于被他们找到了。
元晶,说白了也只是一种矿石,只不过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矿石而已。
就比如煤炭矿石是数万年前的树木植被、动物尸骸受到高温高压而逐渐形成的,金刚石也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形成的。既然是矿石,那就一定会有它的形成条件。
元晶也不例外。
元晶矿脉的形成跟其他的常规矿石并不相同,它不是因为这片土地里的各种物质才在此形成,也不是因为大地当中的特殊条件才会成型;元晶的凝结聚形,首先是因为这一片天地当中的元气密度,本身就要比其他的地方相对来说要更高;其次是因为形成元晶的这一片区域范围之内,有着某种神秘的天地规则。
这倒并不是说在其他的地方就不受天地规则的管束了——天地规则无处不在,而是说元晶矿脉四周的天地规则,有着可以和其他正常地方相比较起来算是特殊的规则之力。
这种规则对任何事物的正常运作都起不到丝毫作用,唯一能够影响到的,就是这片区域中最适合凝聚出第一块元晶的地方。
影响到这一个点之后,缓缓聚集起来的天地元气就会被遍布在附近虚空中的规则之力拖拽到这个点上,从而凝聚成这条矿脉的第一颗元晶。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不论是用来形容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比如说这灵脉接下来的凝聚过程,因为在整条矿脉的中心位置已经有了一根坚挺的支柱;所以之后的第二颗乃至是这条矿脉的其他元晶,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凝出形态来的速度,就要比第一颗元晶的出现速度快了近十倍不止。
当然,就算是这等听上去似乎是极快的速度,若是要让人形容出来,那也是要近千年时间的。以此类推,当某片天地中出现了那种能够聚集元气凝成元晶的规则之力的时候,最少也要万年时光,方才能形成一条灵脉的核心元晶。
而那种被数位大能齐心协力,历时百年,终于研究出来使得灵脉位置移动之后,却不干扰其聚集天地元气作用的方法;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巧妙至极的法门——灵脉形成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它四周的天地虚空中有着一种莫名神奇的规则之力么?搬动灵脉的时候,将它附近虚空里的这些天地规则也一起搬走不就好了。
若是用更形象一点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比如说地底深处的那些炽热岩浆,如果只是将岩浆带到地表上来的话,那不出几天,再热的岩浆也会被冷却成石头跟灰。
可如果将地底岩浆连同它四周的地势、温度、压力还有环境也一股脑儿地搬到地面上来,让岩浆还维持着它在地底时候的一切条件,那么这时候的岩浆,还会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在几天之内就冷却掉吗?
同理,将元晶矿脉丝毫无损地移动到别处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将它四周真正使其不断凝聚的天地规则,也一并搬走。
看上去,似乎做到真正的“无损”搬动,好像只是需要两个步骤:搬动元晶矿脉,以及移动其周围虚空中的天地规则。
然而仅仅只是这两个步骤,却比之前将岩浆无损地搬动到地面上来还要困难得多。
天地规则不比其它。
规则之力存在于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是人们所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事物,尽皆都有无形的规则之力在那个地方。
甚至人之所以会拥有“想象”的能力,也是因为天地所定下的规则,只是因为这项规则的力量太过隐晦,所以通常没有人会察觉得到。
但是察觉不到,并不代表这世间就不存在了。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热气流上升而冷气流下降;石头坚硬而泥土柔软……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天地规则的限制跟划分。
规则虽是无形,可守则的事物有形。
岩浆为什么会在离开地底的环境之后就会冷却?如果将这项规则改变成“岩浆只有在地表的时候才会流动,而进入地底深处之后就会冷却”,那这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翻转过来。
而如果有人想要将岩浆移到地表上来而不使其冷却,首先想到的办法,都会是先将地底的岩浆跟它周围的各项环境一起搬运过来,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这岩浆所要遵循的规则。
因为这项规则,不是那么好改的。
因为种种规则,都是由天地制定。
修士为什么要不停地修炼?就是因为自己的命都在天地手中。
如果不修炼,便得不到自己本应该享有的生命,大概除去修炼的时间之后,也快活不上多少的光阴,就必须要正视自己大限将至的这个沉重问题。
玉长天甩了甩脑袋,将不相干的东西统统踢出了自己的意识,苦笑一声。
什么跟什么啊!
就算是在大陆上,也有不少地方的天地元气远远超出寻常地域的浓郁程度;更有少数的几个地方,就算是以元气充足而著称的海外诸岛,单单在这一方面上,也是拍马不及。
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例外,那么就算是以海外大概上来说元气浓郁程度要大大高出陆地上来的普遍情况,偶尔出现一两处元气贫乏的地方,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啊。
——这些涉及到天地规则的事情,以他目前的实力自然是还办不到,所以自己海楼门内里的那十条灵脉,也尽皆都是前人先辈们以绝强法力,硬生生从别处挪来的。
其中,以那位最强的三代祖师所做出的贡献最是巨大。
除了海楼门建派初期,“雾灵仙山”上原本就蕴含的一条大型灵脉之外,后人生移过去的九条灵脉里面,单单是被他以一人之力挪移过去的灵脉,就占了六条之多。
大陆还有尽头一说,可是相比起这辽阔无边的大海来说,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同样的,就算依靠着大玄帝国械具司里的那些能工巧匠,准确地说是依靠着械具司能工巧匠所制造出来的“浮海屿舟”;也依旧只是能够渡到大约半个南北向的玄天大陆的距离,就只能回程了。
这已然是一个让人咂舌不已的距离!
相传在上古时期,有无上大能绕玄天大陆游走一周,将整个大陆的外轮廓准确无误地绘制了出来,最终一个上宽下窄,纵向距离极宽,而横向距离却差不多只有纵向距离的五分之三左右长度。
且不论这无数年间的大陆有没有再次改变形状,单单只是根据现有的地图来算,“浮海屿舟”的航行距离,就基本上可以相当于整个大玄帝国的宽度了。
因为大陆的西方还有着大片的妖族领地,极北之地又是终年寒风不断,暴雪不停,气候凛冽;所以帝国的整体形状,却是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方形来。
只是自古相传,因为海外天高地远,海底又有数之不尽的“潜龙”灵脉蛰伏水底;虽说浅海地区的灵脉在发现之后还可以采集,可毕竟只有靠近海岸的一侧才会出现几片浅水海域,在无尽海域的深处,更多的还是愈发幽深不测的海底。
浅海中的元晶灵脉都被开采到一干二净,往深里一些的灵脉则大多都勘探不到不说,即便是勘探得到,也没有本事在那么强大的水压之下开采晶矿。
而海域深处的诸多小岛,照理说应该是天地元气十分浓郁才对啊。
毕竟那大量的元晶矿脉所能聚集到的天地元气,可实在不算少。
为什么海楼门的山门里有着十数条灵脉?
就是因为元晶矿脉可以吸聚大量的天地元气到附近,以凝成更多的元晶。
否则要是没有吸聚天地元气的效用,那这个矿脉是怎么形成的?至于矿脉所在的这个地方时怎么形成的,第一块元晶又是因为什么而凝聚成形的……这些问题,却是谁也答不上来。
有的时候,天地就是如此神奇。
更加神奇的是,分明就只是由无数元晶堆积起来的一大堆元晶,难道是因为数量太多,从而引起了天地元气往那里聚集?
于是帝国钱庄初代时的几位大能,就有人特意将一处刚刚被发现的元晶灵脉整条都拘了出来,埋到另外的土地里。
结果自是然易见,将元晶矿脉的位置移动了之后,诺大的一条矿脉毫无意外地变成了诺大的一堆元晶,再也没有吸取并凝聚天地元气的效果。
千百年以来,那些所有欲要直接移动矿脉位置的,无一不都已失败告终。
只是前人先辈,历经岁月而不朽,终究有能人时而出世,做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岸事业。
在那些人当中,就有一位中央神州净土上的庙堂重臣,在修炼之余拉了一帮相同境界的大能之士,毕生都在钻研“如何移动元晶矿脉而使其依然能起到聚集天地元气的功效”。
最终,可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能够移动元晶灵脉而不使其失效的办法,终于被他们找到了。
元晶,说白了也只是一种矿石,只不过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矿石而已。
就比如煤炭矿石是数万年前的树木植被、动物尸骸受到高温高压而逐渐形成的,金刚石也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形成的。既然是矿石,那就一定会有它的形成条件。
元晶也不例外。
元晶矿脉的形成跟其他的常规矿石并不相同,它不是因为这片土地里的各种物质才在此形成,也不是因为大地当中的特殊条件才会成型;元晶的凝结聚形,首先是因为这一片天地当中的元气密度,本身就要比其他的地方相对来说要更高;其次是因为形成元晶的这一片区域范围之内,有着某种神秘的天地规则。
这倒并不是说在其他的地方就不受天地规则的管束了——天地规则无处不在,而是说元晶矿脉四周的天地规则,有着可以和其他正常地方相比较起来算是特殊的规则之力。
这种规则对任何事物的正常运作都起不到丝毫作用,唯一能够影响到的,就是这片区域中最适合凝聚出第一块元晶的地方。
影响到这一个点之后,缓缓聚集起来的天地元气就会被遍布在附近虚空中的规则之力拖拽到这个点上,从而凝聚成这条矿脉的第一颗元晶。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不论是用来形容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比如说这灵脉接下来的凝聚过程,因为在整条矿脉的中心位置已经有了一根坚挺的支柱;所以之后的第二颗乃至是这条矿脉的其他元晶,在漫长的时光长河里凝出形态来的速度,就要比第一颗元晶的出现速度快了近十倍不止。
当然,就算是这等听上去似乎是极快的速度,若是要让人形容出来,那也是要近千年时间的。以此类推,当某片天地中出现了那种能够聚集元气凝成元晶的规则之力的时候,最少也要万年时光,方才能形成一条灵脉的核心元晶。
而那种被数位大能齐心协力,历时百年,终于研究出来使得灵脉位置移动之后,却不干扰其聚集天地元气作用的方法;其实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巧妙至极的法门——灵脉形成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它四周的天地虚空中有着一种莫名神奇的规则之力么?搬动灵脉的时候,将它附近虚空里的这些天地规则也一起搬走不就好了。
若是用更形象一点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就比如说地底深处的那些炽热岩浆,如果只是将岩浆带到地表上来的话,那不出几天,再热的岩浆也会被冷却成石头跟灰。
可如果将地底岩浆连同它四周的地势、温度、压力还有环境也一股脑儿地搬到地面上来,让岩浆还维持着它在地底时候的一切条件,那么这时候的岩浆,还会再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在几天之内就冷却掉吗?
同理,将元晶矿脉丝毫无损地移动到别处的办法,就是想办法将它四周真正使其不断凝聚的天地规则,也一并搬走。
看上去,似乎做到真正的“无损”搬动,好像只是需要两个步骤:搬动元晶矿脉,以及移动其周围虚空中的天地规则。
然而仅仅只是这两个步骤,却比之前将岩浆无损地搬动到地面上来还要困难得多。
天地规则不比其它。
规则之力存在于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是人们所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事物,尽皆都有无形的规则之力在那个地方。
甚至人之所以会拥有“想象”的能力,也是因为天地所定下的规则,只是因为这项规则的力量太过隐晦,所以通常没有人会察觉得到。
但是察觉不到,并不代表这世间就不存在了。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热气流上升而冷气流下降;石头坚硬而泥土柔软……这等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天地规则的限制跟划分。
规则虽是无形,可守则的事物有形。
岩浆为什么会在离开地底的环境之后就会冷却?如果将这项规则改变成“岩浆只有在地表的时候才会流动,而进入地底深处之后就会冷却”,那这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翻转过来。
而如果有人想要将岩浆移到地表上来而不使其冷却,首先想到的办法,都会是先将地底的岩浆跟它周围的各项环境一起搬运过来,而不是首先想到要改变这岩浆所要遵循的规则。
因为这项规则,不是那么好改的。
因为种种规则,都是由天地制定。
修士为什么要不停地修炼?就是因为自己的命都在天地手中。
如果不修炼,便得不到自己本应该享有的生命,大概除去修炼的时间之后,也快活不上多少的光阴,就必须要正视自己大限将至的这个沉重问题。
玉长天甩了甩脑袋,将不相干的东西统统踢出了自己的意识,苦笑一声。
什么跟什么啊!
就算是在大陆上,也有不少地方的天地元气远远超出寻常地域的浓郁程度;更有少数的几个地方,就算是以元气充足而著称的海外诸岛,单单在这一方面上,也是拍马不及。
正是因为有着种种的例外,那么就算是以海外大概上来说元气浓郁程度要大大高出陆地上来的普遍情况,偶尔出现一两处元气贫乏的地方,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啊。
——这些涉及到天地规则的事情,以他目前的实力自然是还办不到,所以自己海楼门内里的那十条灵脉,也尽皆都是前人先辈们以绝强法力,硬生生从别处挪来的。
其中,以那位最强的三代祖师所做出的贡献最是巨大。
除了海楼门建派初期,“雾灵仙山”上原本就蕴含的一条大型灵脉之外,后人生移过去的九条灵脉里面,单单是被他以一人之力挪移过去的灵脉,就占了六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