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新议(17)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隔着一重并不厚重的帷幕,外面的声音清晰的传进来。
对话停了。
议会大楼的门厅高有五丈,八根石柱矗立,两侧有楼梯直通大会议堂的二楼坐席。楼梯下的狭窄空间改造成的小憩厅中,田腴将布帘拉开了一点,外面慷慨激昂的声音立刻变得更加清晰。
“这年轻人有前途,”田腴望着被簇拥在人群中的唐梓明,在许多人面前,罔顾事实的胡说八道,寻常人可没这么厚的脸皮,也没这么强大的心脏,“不做官太可惜了。”
几位神情严肃的中老年人以沉默应对。京师排名前五的报社的总编、副总编,此刻脸上都不见一丝笑容,他们齐集于此,不是来听田腴胡说八道的。小报姑且不论,京师中的大报与都堂与官府与议会都有一份默契在,如此才有了衙门里的常驻记者和记者团,在此之前攻击议会的风潮中,几家大报社都保持沉默,还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局势则变得让他们无法再沉默下去。本是准备寻找一个解决方案,至少不要殃及池鱼,可会商对象的态度,却是让人无话可说。
田腴不把他们沉默的抗议放在心上,回过头来,“庐翁,是你们家的吗?”
被田腴点名的老者瞥了一眼邻座,苦笑道,“不,我家的小子都没这么好的口才,一个比一个木讷,真想让他们来好好学一学。是李兄家的。”
“哦,原来是齐云社的。”田腴再次向唐梓明望过去,依稀眼熟,“似乎打过照面,是议会记者团里的人?”
齐云快报社的副主编没搭腔,脸都是黑的,心中把外面那个胡说八道的小记者开革了一遍又一遍,却不妨身旁一根手指伸过来,冷不丁的戳了一下他的腰眼:“啊!……咳咳……”他本欲发作,却见田腴已转身过来,就低声说,“唐梓明,入行没多久,不过在社中挺受看重。前日青州知州受责的那桩案子,就是他先查出来的。”
“哦?是他?”田腴一副惊讶的模样,又大笑,“只那三篇报道,李简之少说得耽搁五年,布衣御史不辱其名!”
“诫伯先生,”齐云社的李副主编愤然作色,他自从成为天下顶尖大报的副主编,从来都是贵人家的座上宾,即使是权贵如议政,对他说话时也会和颜悦色,而田腴对他们的态度,念及今日的处境,一时间声线竟有几分嘶哑,“记者若有此番能耐,也不至于今日求到先生座前。”
国会议员总计八百二十人。有来自于东西京府,千万人中拔萃而出,权倾一方,名重当代,至交无数,家世煊赫;也有来自边陲荒州,籍籍无名之辈,琐琐凡庸之徒;更有来自普通郡州,小有名望,略有声气。有贵胄,有世家,有寒门,有归化之民,将门之子,商贾之徒。
尽管皆仅只一票,表决时举不出能算票数的第二只手,但声望、影响,都截然不同,权力也自迥然有别,从直通都堂,与宰辅对谈亦不落下风,到连在京百司的司阍都使唤不动,再到被报纸当成了笑料,议员之中,自有着三六九等的区别。而田腴不管用什么标准,都是八百议员中地位最高的那几人之一。
如今被天下蒙学用为识字课本的三字经,便是出自田腴手。每本三字经的封面和书脊上,都印着田腴二字。真要计较起来,天下数百万莘莘学子,都与他有几分受业之谊。
所以田腴一说要在京兆府参选,长安城中世家大族全都让他一头,没有谁敢跟争上一争。
而到了大议会中,田腴也因其声望、身份,以及韩冈的信任,成为了韩冈一系的首脑。
以韩冈门下、气学门徒为核心的小团体,在议会中占了五分之一还多。关西、河东的议员为主,南疆次之,还有零零散散出于其他地界。这一百七十八名议员,是摆明车马支持韩冈,打了铁券的韩党。自大议会召开至今,议案五六十份,这些议员在田腴的统领下共进共退,一否俱否,一同俱同,紫阿姨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有畏于韩冈权势,或认同韩冈治政,或立场偏近韩冈的议员,又有一两百人,他们对于韩冈一系的立场,要么附和,要么弃权,极少有敢于反对的例子。
加上大部分时候跟韩冈同进退的章惇门下的议员,总计已经占据了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占据了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普通议案轻易就能够得到解决,而重点议案,虽然说要三分之二才能通过,但那剩下的不到一半的议员,只是一盘散沙,缺乏一个足够坚强的核心来统括,同样是会依照韩、章的心意而决定结果。
决定议案命运的力量,就掌握在田腴的手中。各大报社所关注和畏惧的新闻审查法案,也毫不例外的掌握在田腴手中。
但田腴的态度呢?
“其实叫我说呢,我们这些议员啊,受你们欺负也够了。放个屁都能给你们说成是京中雾霾又多了三五分。”
尽管面前的这几位报社大佬都是京中民间数得着的人物,有两位还是早年就在士林中闯出名堂,常年与士大夫们交往唱和,为贵人家遮掩过不少丢人现眼的新闻,留下的诺大的人情,两大快报社更是与韩冈、章惇有着几位紧密的联系,但田腴丝毫不顾及一干他们的脸面。
田腴受韩冈所托,与人合著《三字经》,又著《童蒙训》,并主编《幼学千问》,在蒙学教育上是泰斗一级的人物,但世人所称到的安丘先生田诫伯却从来不是好脾气的人。他对小孩子耐心有加,对成年人却往往眼中揉不得沙子。
田腴的脾气,几人还是只能忍耐。齐云社的李副主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意,耐下性子说,“诫伯先生,你可是冤枉我们了,别的不敢说,我们这几家可是一点都没有报道议会的反面消息。”
田腴呵呵两声笑,“天高地厚不问,懵懂愚氓可知。季申兄,你说这是出自哪位大才子的手笔啊?”
李副主编立刻侧目而视,他身边开封日报社的总编辑脸色就是一变,“这是秦封的报道……”
开封日报社有一位记者,文风犀利,写出来的报道直刺人心,虽没有多少花巧,却他偏偏能得读者喜欢,在京师报业颇有几分名气。
且此人最是爱些一些犯忌的报道,多次直指都堂,甚至韩冈和章惇都有被隐晦的讥刺。开封日报社受到‘不明来源’的警告之后,立刻对这位记者加大了约束,对都堂的指责少了,但有几家胆子大的小报上,却多了同样风格的报道。
田腴嘿然冷笑:“化名在其他报纸上写报道,真以为世人都是瞎子吗?”
他冷眼看了一圈,“议员我本来也不想做,但玉昆相公特地写信与我,我才来做的。韩相公把这件事看得有多重,我最清楚不过。”
几人的脸微微泛白,眼中脸上却有几分不服气的神情闪过。
“德顺军的陈。良才当真不是奉了相公钧令?”一位主编问道。
田腴回以冷笑。
如果只是普通的议案,韩冈从来不会直接指示内容,最多提点一二,
一开始韩冈对大议会就选择放手。把大议会跟他本人勾连得太紧密,就等于给自己身上套了一个靶子。议会里面出了什么事,都可以牵扯到他本人。
天下悠悠众口,即使是设了大议会,依然是堵不上,议员之中,有批评韩冈御下无方,有批评韩冈揽权,也有批评韩冈罔顾君恩,这些杂音根本避免不了,真是有许多议员就想着骂几句宰辅,为自己搏一搏名声,但要维护天下安稳,维系太平盛世,就少不了议会的存在。
但也仅此而已,韩冈不会牵涉太多。田腴很明白韩冈对大议会的态度,大议会应该是帮忙解决麻烦的,而不是给他添麻烦的。
可是在外人眼中却不是如此。
眼前的这几位主编也正怀疑陈。良才不过是韩冈的传声筒。也正是因为这个怀疑,让他们很不服气。
眼下的局面能怪得了他们吗,明明是韩冈的问题。
眼下大宋朝堂内通行的选举制度,本于何时何事且不论,最早还是韩冈创立。从一开始的廷推宰辅,到如今的各州各县选举议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推动。每个人一开始都认为韩冈对这大议会看到十分重要,因而当有人用大议会挑衅韩冈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等韩冈的反击。从来没有人在韩冈重视的问题上挑衅他之后,能够安然无恙,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多安稳两天,韩冈的反扑总是来得迅疾又暴烈,如同狂风骤雨冰雹瀑布一般劈头盖脸的砸回去。
可他们什么都没有等到,韩冈仿佛沉入了水底的木箱,他的反应,他的心情,他的态度,全都掩盖在了黑暗里。多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韩冈根本就没把大议会放在心上,他已经放弃了对议会的干涉,心思已经放在了卸任出外之后的安排上了。
虽然京师的几大报社被约束不要报道议会的负。面新闻,知道韩冈并不是全然抛弃了大议会,但他们也没有收到为大议会正名辩驳的指示,若是几大报社同时为大议会鼓吹,要挡下那些脏水,甚至掩盖过去,并不是太过困难的一件事。
多少年来,各家报社已经做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要帮议政压下自己儿子当街奔马惊倒行人的传言,那就上一篇郡王杀妾案,用一篇新的热点报道,引走民众对之前的注意力,不用说谎,却有足够的成效。
若是遇上大相国寺警察掀翻小贩的摊位,那就上摊贩过多堵塞交通,人流稠密导致窃案频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换一个角度去报道,负。面新闻也会变成正面。
可韩冈方面完全没有指示,并不只是韩冈,他那一系的宰辅议政,还要章惇那边,以及都堂中的其他派系,都没有有关遮掩大议会负。面报道的指示。
这让几位资深的报人如何服气。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但没有直接的指示,自把自为造成的后果,谁都免不了要考虑一下。
“我知道你们不服气。”田腴眼神没有漏掉几位报社主编脸上一闪而逝的表情,也毫不客气的说了出来,“但什么事都要相公亲口告诉你们怎么做,要你们这些主编何用?直接召集门客写出来登报不行吗?相公不想约束你们,相公一向都很欣赏报社能够仗义执言,布衣御史的名号,不是相公先喊出来的吗?不是相公一力主张,这京师里面哪有你们说话的地方。”
田腴抬起手,伸出食指,一二三四五的一个个主编指过去,“议会之制,是好是坏,你们难道不清楚?天下士人多了一个畅所直言之地,更有了参政议政之权,县议会州议会能辅佐贤守安治,也能阻拦贪官污吏祸乱一乡,大议会甚至可以约束天子、宰辅,这哪点不好?偏偏要揪住少少几人的错失不放,硬要把大议会栽上一个无用无能可笑之辈充斥其间的印象,日后局势变了好撤是不是?”
五人人人噤口,一个个都不敢吱声,见田腴正在气头上,谁敢出声反驳?说到底,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也弄不清两位宰相的心思,是不是想要顺水推舟,多设置一个衙门控制报社,以策安全。
“该说不说就是错。不立场鲜明的站出来,在旁想看风色,这就是罪过。平日里得意的到处显摆,到事头上就脖子一缩做乌龟,” 田腴声色越发尖锐,报社主编们的表情也越发得难看,“要是你们一以贯之,对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标准来约束那倒也罢了。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米元章虽说是古怪脾气……”
田腴自嘲的笑了一下,米芾的脾气不止是古怪了。带着古风的高冠,坐在慢吞吞的牛车里招摇过市,因为冠冕太高,不得不把牛车顶棚去掉,路人看时,倒像是被抓回来的罪犯关在囚车被游街,这只是他很普通的日常了。常自诩楷书天下第二,草书天下第一,有好事人问他,宰相笔墨如何——韩冈的楷书因为其宰相身份如今还是被一些人追捧——米芾回了一句何不去问我邻家小儿笔墨如何?
“但只要他心思纯正,却也是好相识。”田腴如此说着,他与米芾的确关系不错。虽然没有那份狂气,但米芾天性直率坦荡,喜爱小儿天真烂漫,对成年人复杂心思多有不喜的田腴,跟米芾一见如故。同在京中时,经常一起说话喝酒。
五位报人相互打了眼色,田腴的态度如此,自然不能再抗着头。各自心中的想法掩盖的严严实实,脸上倒是不约而同的现出谦卑认错的表情。
“先生说的是,今日局面,的确有我等处置失措和放任的结果。”李副主编一副坦诚诚恳的口吻,另外四人与他一起,诚恳向田腴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一事,我们不敢推脱。今日回去,便动员全社上下,洗心革面,端正态度。”
田腴也不说好,也不说话,看着五人一个个指天誓日,要重新做人。
“不过……诫伯先生,我等还是有一点冤屈要说一声。”另一位主编顺畅的接上去,“我等布衣,能为御史之事,实赖报纸之力。所谓报道,非止我报人之声,实乃万民之声。黎庶与都堂有九重之隔,欲下情达于天听,非报纸无以为之,欲上意能传于民间,非报纸无以为之。百姓求安稳,求公道,宰执求通达,求清明,上下有所求,故而有报纸。报纸,乃是宰相耳目,百姓喉舌,若报社为朝廷左右,那就又是一衙门,官吏居其间,欺上瞒下,谁再为百姓鼓与呼?中枢又从何处了解民生疾苦?而且诫伯先生,”他的眼中有光芒闪动,“今日报纸要被审查,那么明日,《自然》是不是也要被审查?”
相比起报纸在韩冈那边隔了一层的关系,几位报人更清楚《自然》在韩冈那边得到的亲儿子的待遇。能够让平章和宰相做主编的期刊,这天下也只有《自然》一本,而报纸,能够的宰相的些许荫庇就很了不得了。
即便韩冈可以坐视天下报业头上多一道新闻审查的头箍,但韩冈绝不会同意,《自然》的脖子上也被套上绳索。
几位主编的说词,不出田腴的意料之外,“尔等所言甚是,报社最大的益处就是为民声张,采风也罢,行人也罢,都是官子口。易为人左右。报社立足民间,不涉朝堂。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得你们能够秉公直言,而不是像之前推墙倒户一般,抓住皮毛小事大做文章。”田腴瞅着几人,冷笑,“照我说,大议会的议员,更是规规矩矩从千万人中选举出来的,为民喉舌四个字,议员们更加贴切,你们说对不对?”
终究还是利益之争。谁才是百姓代言之人?议员还是报纸。
田腴这几天觉得自己看得越发清楚,报纸正是想要打压下议会的声势,维持报社在民间舆论上的权威。虽然面前的几人,还有那些小报,并不一定有如此明确的认知,但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个词是出自某本小说,田腴觉得还是很形象和贴切——却已经按照对敌人的态度去做事了。
几位大权在握的报人,在田腴挑明之后,他们一时失语。报社要为民声张,议会是万民代表,谁更代表百姓的呼声,谁的话更能让朝廷信服,这正是两个
所以这些人的见识就仅止于此了。明明可以相互配合发出更大的声音,明明可以相辅相成去制约朝堂,掌握更大的权力,偏偏认为议会是来抢食的敌人而狺狺做声。
“相公还是不想看到万马齐喑的局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否则也不会在报纸之外,设立议会了。天处高而听卑,正是想要天下人能参政议政,能够让万民的声音能传达于上,才先后有了报纸和议会。本应相呼应和,共……共为朝廷耳目,”田腴磕绊了一下,他更想说共制朝廷,但他现在不可能明着说出口,“孰料现状竟与相公的想法截然相背,此事诚可叹矣。”
田腴的口气稍稍软化了一点,其余五人顿时精神一震。他们听了田腴半日的训斥,正是想要听到他说出现在的话语。
田腴愿意跟他们长谈,这姿态就表明了他和他身后韩冈没有太强烈的给报社勒绳上锁的打算。挨一阵骂就能免了日后的后患,在个人虽说是憋屈,但只是一时,总比日后日日憋屈要强上亿万倍。
“诫伯先生放心,我等报社,日后定然会好好配合议会,为民声张。”
“诫伯先生之意,我等已明,对这几日的事,定然会日日反省,戒之慎之。”
田腴言外之意,不难明了,几位主编自然知道该如何表态。更有开封日报社的主编,“为大议会解说的文章,早已经在印刷了,眼下多半在分报点中,待会儿就呈递给先生。”
当他们的反应一如所料落在田腴眼中,田腴心中只有冷笑。恐怕不能如他们所愿了。
韩冈不在京师的时候,如何能控制住京师舆论不为他人左右?可以设立一个衙门——这也是几家报社所畏惧的——但也有其他解决的办法。但终究,报业的鼻子上肯定要穿上一根绳子,免得其乱冲乱撞,更要防备其反噬。
门厅正门处喧哗声传来。田腴分神张望了一下,随即起身,几位主编一看,也立刻跟着站起。
曲珍的孙女婿,德顺军的陈。良才陈议员,先一步到了。
“法案声势已张,撤回徒惹人笑。”见几位主编就要说话,田腴抬手拦住,“议员还是要脸面的。但结果,你们稍可安心。”
说罢,田腴就掀帘而出,走到被人众围起的陈。良才面前。
“陈议员。”田腴道。
一见田腴,陈。良才身子一震,忙排开众人。众人的喧哗也一起安静下来,在旁看着。
众目睽睽之下,这一位犯下大错,但一夜之间又闹出偌大声势的年轻议员,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良才见过先生。”
隔着一重并不厚重的帷幕,外面的声音清晰的传进来。
对话停了。
议会大楼的门厅高有五丈,八根石柱矗立,两侧有楼梯直通大会议堂的二楼坐席。楼梯下的狭窄空间改造成的小憩厅中,田腴将布帘拉开了一点,外面慷慨激昂的声音立刻变得更加清晰。
“这年轻人有前途,”田腴望着被簇拥在人群中的唐梓明,在许多人面前,罔顾事实的胡说八道,寻常人可没这么厚的脸皮,也没这么强大的心脏,“不做官太可惜了。”
几位神情严肃的中老年人以沉默应对。京师排名前五的报社的总编、副总编,此刻脸上都不见一丝笑容,他们齐集于此,不是来听田腴胡说八道的。小报姑且不论,京师中的大报与都堂与官府与议会都有一份默契在,如此才有了衙门里的常驻记者和记者团,在此之前攻击议会的风潮中,几家大报社都保持沉默,还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局势则变得让他们无法再沉默下去。本是准备寻找一个解决方案,至少不要殃及池鱼,可会商对象的态度,却是让人无话可说。
田腴不把他们沉默的抗议放在心上,回过头来,“庐翁,是你们家的吗?”
被田腴点名的老者瞥了一眼邻座,苦笑道,“不,我家的小子都没这么好的口才,一个比一个木讷,真想让他们来好好学一学。是李兄家的。”
“哦,原来是齐云社的。”田腴再次向唐梓明望过去,依稀眼熟,“似乎打过照面,是议会记者团里的人?”
齐云快报社的副主编没搭腔,脸都是黑的,心中把外面那个胡说八道的小记者开革了一遍又一遍,却不妨身旁一根手指伸过来,冷不丁的戳了一下他的腰眼:“啊!……咳咳……”他本欲发作,却见田腴已转身过来,就低声说,“唐梓明,入行没多久,不过在社中挺受看重。前日青州知州受责的那桩案子,就是他先查出来的。”
“哦?是他?”田腴一副惊讶的模样,又大笑,“只那三篇报道,李简之少说得耽搁五年,布衣御史不辱其名!”
“诫伯先生,”齐云社的李副主编愤然作色,他自从成为天下顶尖大报的副主编,从来都是贵人家的座上宾,即使是权贵如议政,对他说话时也会和颜悦色,而田腴对他们的态度,念及今日的处境,一时间声线竟有几分嘶哑,“记者若有此番能耐,也不至于今日求到先生座前。”
国会议员总计八百二十人。有来自于东西京府,千万人中拔萃而出,权倾一方,名重当代,至交无数,家世煊赫;也有来自边陲荒州,籍籍无名之辈,琐琐凡庸之徒;更有来自普通郡州,小有名望,略有声气。有贵胄,有世家,有寒门,有归化之民,将门之子,商贾之徒。
尽管皆仅只一票,表决时举不出能算票数的第二只手,但声望、影响,都截然不同,权力也自迥然有别,从直通都堂,与宰辅对谈亦不落下风,到连在京百司的司阍都使唤不动,再到被报纸当成了笑料,议员之中,自有着三六九等的区别。而田腴不管用什么标准,都是八百议员中地位最高的那几人之一。
如今被天下蒙学用为识字课本的三字经,便是出自田腴手。每本三字经的封面和书脊上,都印着田腴二字。真要计较起来,天下数百万莘莘学子,都与他有几分受业之谊。
所以田腴一说要在京兆府参选,长安城中世家大族全都让他一头,没有谁敢跟争上一争。
而到了大议会中,田腴也因其声望、身份,以及韩冈的信任,成为了韩冈一系的首脑。
以韩冈门下、气学门徒为核心的小团体,在议会中占了五分之一还多。关西、河东的议员为主,南疆次之,还有零零散散出于其他地界。这一百七十八名议员,是摆明车马支持韩冈,打了铁券的韩党。自大议会召开至今,议案五六十份,这些议员在田腴的统领下共进共退,一否俱否,一同俱同,紫阿姨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有畏于韩冈权势,或认同韩冈治政,或立场偏近韩冈的议员,又有一两百人,他们对于韩冈一系的立场,要么附和,要么弃权,极少有敢于反对的例子。
加上大部分时候跟韩冈同进退的章惇门下的议员,总计已经占据了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占据了议会中的多数席位,普通议案轻易就能够得到解决,而重点议案,虽然说要三分之二才能通过,但那剩下的不到一半的议员,只是一盘散沙,缺乏一个足够坚强的核心来统括,同样是会依照韩、章的心意而决定结果。
决定议案命运的力量,就掌握在田腴的手中。各大报社所关注和畏惧的新闻审查法案,也毫不例外的掌握在田腴手中。
但田腴的态度呢?
“其实叫我说呢,我们这些议员啊,受你们欺负也够了。放个屁都能给你们说成是京中雾霾又多了三五分。”
尽管面前的这几位报社大佬都是京中民间数得着的人物,有两位还是早年就在士林中闯出名堂,常年与士大夫们交往唱和,为贵人家遮掩过不少丢人现眼的新闻,留下的诺大的人情,两大快报社更是与韩冈、章惇有着几位紧密的联系,但田腴丝毫不顾及一干他们的脸面。
田腴受韩冈所托,与人合著《三字经》,又著《童蒙训》,并主编《幼学千问》,在蒙学教育上是泰斗一级的人物,但世人所称到的安丘先生田诫伯却从来不是好脾气的人。他对小孩子耐心有加,对成年人却往往眼中揉不得沙子。
田腴的脾气,几人还是只能忍耐。齐云社的李副主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意,耐下性子说,“诫伯先生,你可是冤枉我们了,别的不敢说,我们这几家可是一点都没有报道议会的反面消息。”
田腴呵呵两声笑,“天高地厚不问,懵懂愚氓可知。季申兄,你说这是出自哪位大才子的手笔啊?”
李副主编立刻侧目而视,他身边开封日报社的总编辑脸色就是一变,“这是秦封的报道……”
开封日报社有一位记者,文风犀利,写出来的报道直刺人心,虽没有多少花巧,却他偏偏能得读者喜欢,在京师报业颇有几分名气。
且此人最是爱些一些犯忌的报道,多次直指都堂,甚至韩冈和章惇都有被隐晦的讥刺。开封日报社受到‘不明来源’的警告之后,立刻对这位记者加大了约束,对都堂的指责少了,但有几家胆子大的小报上,却多了同样风格的报道。
田腴嘿然冷笑:“化名在其他报纸上写报道,真以为世人都是瞎子吗?”
他冷眼看了一圈,“议员我本来也不想做,但玉昆相公特地写信与我,我才来做的。韩相公把这件事看得有多重,我最清楚不过。”
几人的脸微微泛白,眼中脸上却有几分不服气的神情闪过。
“德顺军的陈。良才当真不是奉了相公钧令?”一位主编问道。
田腴回以冷笑。
如果只是普通的议案,韩冈从来不会直接指示内容,最多提点一二,
一开始韩冈对大议会就选择放手。把大议会跟他本人勾连得太紧密,就等于给自己身上套了一个靶子。议会里面出了什么事,都可以牵扯到他本人。
天下悠悠众口,即使是设了大议会,依然是堵不上,议员之中,有批评韩冈御下无方,有批评韩冈揽权,也有批评韩冈罔顾君恩,这些杂音根本避免不了,真是有许多议员就想着骂几句宰辅,为自己搏一搏名声,但要维护天下安稳,维系太平盛世,就少不了议会的存在。
但也仅此而已,韩冈不会牵涉太多。田腴很明白韩冈对大议会的态度,大议会应该是帮忙解决麻烦的,而不是给他添麻烦的。
可是在外人眼中却不是如此。
眼前的这几位主编也正怀疑陈。良才不过是韩冈的传声筒。也正是因为这个怀疑,让他们很不服气。
眼下的局面能怪得了他们吗,明明是韩冈的问题。
眼下大宋朝堂内通行的选举制度,本于何时何事且不论,最早还是韩冈创立。从一开始的廷推宰辅,到如今的各州各县选举议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推动。每个人一开始都认为韩冈对这大议会看到十分重要,因而当有人用大议会挑衅韩冈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等韩冈的反击。从来没有人在韩冈重视的问题上挑衅他之后,能够安然无恙,甚至几乎没有人能多安稳两天,韩冈的反扑总是来得迅疾又暴烈,如同狂风骤雨冰雹瀑布一般劈头盖脸的砸回去。
可他们什么都没有等到,韩冈仿佛沉入了水底的木箱,他的反应,他的心情,他的态度,全都掩盖在了黑暗里。多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韩冈根本就没把大议会放在心上,他已经放弃了对议会的干涉,心思已经放在了卸任出外之后的安排上了。
虽然京师的几大报社被约束不要报道议会的负。面新闻,知道韩冈并不是全然抛弃了大议会,但他们也没有收到为大议会正名辩驳的指示,若是几大报社同时为大议会鼓吹,要挡下那些脏水,甚至掩盖过去,并不是太过困难的一件事。
多少年来,各家报社已经做过太多类似的事情。
要帮议政压下自己儿子当街奔马惊倒行人的传言,那就上一篇郡王杀妾案,用一篇新的热点报道,引走民众对之前的注意力,不用说谎,却有足够的成效。
若是遇上大相国寺警察掀翻小贩的摊位,那就上摊贩过多堵塞交通,人流稠密导致窃案频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换一个角度去报道,负。面新闻也会变成正面。
可韩冈方面完全没有指示,并不只是韩冈,他那一系的宰辅议政,还要章惇那边,以及都堂中的其他派系,都没有有关遮掩大议会负。面报道的指示。
这让几位资深的报人如何服气。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但没有直接的指示,自把自为造成的后果,谁都免不了要考虑一下。
“我知道你们不服气。”田腴眼神没有漏掉几位报社主编脸上一闪而逝的表情,也毫不客气的说了出来,“但什么事都要相公亲口告诉你们怎么做,要你们这些主编何用?直接召集门客写出来登报不行吗?相公不想约束你们,相公一向都很欣赏报社能够仗义执言,布衣御史的名号,不是相公先喊出来的吗?不是相公一力主张,这京师里面哪有你们说话的地方。”
田腴抬起手,伸出食指,一二三四五的一个个主编指过去,“议会之制,是好是坏,你们难道不清楚?天下士人多了一个畅所直言之地,更有了参政议政之权,县议会州议会能辅佐贤守安治,也能阻拦贪官污吏祸乱一乡,大议会甚至可以约束天子、宰辅,这哪点不好?偏偏要揪住少少几人的错失不放,硬要把大议会栽上一个无用无能可笑之辈充斥其间的印象,日后局势变了好撤是不是?”
五人人人噤口,一个个都不敢吱声,见田腴正在气头上,谁敢出声反驳?说到底,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也弄不清两位宰相的心思,是不是想要顺水推舟,多设置一个衙门控制报社,以策安全。
“该说不说就是错。不立场鲜明的站出来,在旁想看风色,这就是罪过。平日里得意的到处显摆,到事头上就脖子一缩做乌龟,” 田腴声色越发尖锐,报社主编们的表情也越发得难看,“要是你们一以贯之,对所有人都用同样的标准来约束那倒也罢了。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米元章虽说是古怪脾气……”
田腴自嘲的笑了一下,米芾的脾气不止是古怪了。带着古风的高冠,坐在慢吞吞的牛车里招摇过市,因为冠冕太高,不得不把牛车顶棚去掉,路人看时,倒像是被抓回来的罪犯关在囚车被游街,这只是他很普通的日常了。常自诩楷书天下第二,草书天下第一,有好事人问他,宰相笔墨如何——韩冈的楷书因为其宰相身份如今还是被一些人追捧——米芾回了一句何不去问我邻家小儿笔墨如何?
“但只要他心思纯正,却也是好相识。”田腴如此说着,他与米芾的确关系不错。虽然没有那份狂气,但米芾天性直率坦荡,喜爱小儿天真烂漫,对成年人复杂心思多有不喜的田腴,跟米芾一见如故。同在京中时,经常一起说话喝酒。
五位报人相互打了眼色,田腴的态度如此,自然不能再抗着头。各自心中的想法掩盖的严严实实,脸上倒是不约而同的现出谦卑认错的表情。
“先生说的是,今日局面,的确有我等处置失措和放任的结果。”李副主编一副坦诚诚恳的口吻,另外四人与他一起,诚恳向田腴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一事,我们不敢推脱。今日回去,便动员全社上下,洗心革面,端正态度。”
田腴也不说好,也不说话,看着五人一个个指天誓日,要重新做人。
“不过……诫伯先生,我等还是有一点冤屈要说一声。”另一位主编顺畅的接上去,“我等布衣,能为御史之事,实赖报纸之力。所谓报道,非止我报人之声,实乃万民之声。黎庶与都堂有九重之隔,欲下情达于天听,非报纸无以为之,欲上意能传于民间,非报纸无以为之。百姓求安稳,求公道,宰执求通达,求清明,上下有所求,故而有报纸。报纸,乃是宰相耳目,百姓喉舌,若报社为朝廷左右,那就又是一衙门,官吏居其间,欺上瞒下,谁再为百姓鼓与呼?中枢又从何处了解民生疾苦?而且诫伯先生,”他的眼中有光芒闪动,“今日报纸要被审查,那么明日,《自然》是不是也要被审查?”
相比起报纸在韩冈那边隔了一层的关系,几位报人更清楚《自然》在韩冈那边得到的亲儿子的待遇。能够让平章和宰相做主编的期刊,这天下也只有《自然》一本,而报纸,能够的宰相的些许荫庇就很了不得了。
即便韩冈可以坐视天下报业头上多一道新闻审查的头箍,但韩冈绝不会同意,《自然》的脖子上也被套上绳索。
几位主编的说词,不出田腴的意料之外,“尔等所言甚是,报社最大的益处就是为民声张,采风也罢,行人也罢,都是官子口。易为人左右。报社立足民间,不涉朝堂。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得你们能够秉公直言,而不是像之前推墙倒户一般,抓住皮毛小事大做文章。”田腴瞅着几人,冷笑,“照我说,大议会的议员,更是规规矩矩从千万人中选举出来的,为民喉舌四个字,议员们更加贴切,你们说对不对?”
终究还是利益之争。谁才是百姓代言之人?议员还是报纸。
田腴这几天觉得自己看得越发清楚,报纸正是想要打压下议会的声势,维持报社在民间舆论上的权威。虽然面前的几人,还有那些小报,并不一定有如此明确的认知,但他们的潜意识中——这个词是出自某本小说,田腴觉得还是很形象和贴切——却已经按照对敌人的态度去做事了。
几位大权在握的报人,在田腴挑明之后,他们一时失语。报社要为民声张,议会是万民代表,谁更代表百姓的呼声,谁的话更能让朝廷信服,这正是两个
所以这些人的见识就仅止于此了。明明可以相互配合发出更大的声音,明明可以相辅相成去制约朝堂,掌握更大的权力,偏偏认为议会是来抢食的敌人而狺狺做声。
“相公还是不想看到万马齐喑的局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否则也不会在报纸之外,设立议会了。天处高而听卑,正是想要天下人能参政议政,能够让万民的声音能传达于上,才先后有了报纸和议会。本应相呼应和,共……共为朝廷耳目,”田腴磕绊了一下,他更想说共制朝廷,但他现在不可能明着说出口,“孰料现状竟与相公的想法截然相背,此事诚可叹矣。”
田腴的口气稍稍软化了一点,其余五人顿时精神一震。他们听了田腴半日的训斥,正是想要听到他说出现在的话语。
田腴愿意跟他们长谈,这姿态就表明了他和他身后韩冈没有太强烈的给报社勒绳上锁的打算。挨一阵骂就能免了日后的后患,在个人虽说是憋屈,但只是一时,总比日后日日憋屈要强上亿万倍。
“诫伯先生放心,我等报社,日后定然会好好配合议会,为民声张。”
“诫伯先生之意,我等已明,对这几日的事,定然会日日反省,戒之慎之。”
田腴言外之意,不难明了,几位主编自然知道该如何表态。更有开封日报社的主编,“为大议会解说的文章,早已经在印刷了,眼下多半在分报点中,待会儿就呈递给先生。”
当他们的反应一如所料落在田腴眼中,田腴心中只有冷笑。恐怕不能如他们所愿了。
韩冈不在京师的时候,如何能控制住京师舆论不为他人左右?可以设立一个衙门——这也是几家报社所畏惧的——但也有其他解决的办法。但终究,报业的鼻子上肯定要穿上一根绳子,免得其乱冲乱撞,更要防备其反噬。
门厅正门处喧哗声传来。田腴分神张望了一下,随即起身,几位主编一看,也立刻跟着站起。
曲珍的孙女婿,德顺军的陈。良才陈议员,先一步到了。
“法案声势已张,撤回徒惹人笑。”见几位主编就要说话,田腴抬手拦住,“议员还是要脸面的。但结果,你们稍可安心。”
说罢,田腴就掀帘而出,走到被人众围起的陈。良才面前。
“陈议员。”田腴道。
一见田腴,陈。良才身子一震,忙排开众人。众人的喧哗也一起安静下来,在旁看着。
众目睽睽之下,这一位犯下大错,但一夜之间又闹出偌大声势的年轻议员,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良才见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