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论道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实士农工商,各尽其职,农耕固然重要,商人、工匠又何尝能轻视了。”
萧庭没有在太宗年间到底是不是盛世这种很容易就犯忌讳的问题上纠缠,而是把话题拉回到自己的节奏上,道:“在下看来,国家想要真正富强,尤其不能轻视商人和工匠。”
李郎中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修齐适才反驳我的话,这次我要反驳修齐你的话了。士农工商,士人组成了朝廷,同时代表着天下人心,而农户产粮纳税,为国家的基石,这两者都是国本。工匠虽然也有其作用,但并非不可或缺的,而且人数极少。至于商人,重利轻义之徒罢了,向来为人不齿,朝廷虽不禁商,但绝不会提倡经商。”
“李兄说道‘不可或缺’,这话我不反驳。”萧庭指指自己的鼻子,又指指不远处的水车,笑道:“仅仅从活着的角度而言,工匠的确不是必须存在的,我们可以用泥碗、泥杯,睡在地上住在山洞里,以树皮遮体,都能活下去。但如果想要活的更好,那工匠就必不可少了,别的不说,你我身上的衣衫,住的房屋,还有眼前这台水车就是证明。”
“呵呵,修齐把话朝自己身上带,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恩,你说道‘活着’和‘活的更好’,这+4法我能接受,无论朝廷还是百姓,都不仅仅要活着,都想过得更好。”
李郎中一副论道的架势,追问道:“那商人呢?修齐又怎么说?”
“别的不说,就说税收吧。”萧庭指指远方的卧牛村,道:“今年卧牛村算是丰收了,麦子堆得和山一样高,可是整个卧牛村能收多少赋税?在土里刮地三尺也刮不到几两油水。对于国家而言,几十上百口人拼死拼活的苦干了一年,怕还不如长安城里一间中等酒肆一个月的赋税。对于个人而言,一家农户一年到头玩命种田,收入不过几贯钱,还要靠天吃饭,而长安城坊市街头卖饽饽的小贩,一个月就有好几贯收入稳稳的入袋。朝廷要养官、养兵,要行政,个人要吃穿住行,说的俗了点,就得有钱,这钱从哪来?”
李郎中沉吟片刻,抬头问道:“修齐只说钱,那义呢?国家再有钱,但若是人人见利忘义,没有忠君爱国之心,不知仁义礼智信,岂非一盘散沙,人心不古?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天下大乱?”
“这话就要分两说了。”萧庭不紧不慢道:“一来,商人未必都是见利忘义的,有时候反而是朝廷不允许商人有‘义’。”
李郎中不解道:“这话怎么说,朝廷不许商人有‘义’?我也算熟悉唐律,似乎并未看到哪一条禁制商人有义的。”
“不是法律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对于商人的定位,远的不说,我去救灾的时候,就遇到过粮商带着粮食,愿意资助灾民的,可朝廷不允许,说这是不本份。当然了,也不排除商人见利忘义。”
萧庭接着道:“这第二嘛,我刚才说了,士农工商各行其道,天下不能少了商人,但也不可能人人都去经商,就算朝廷鼓励经商,天下最多的,其实还是农民,因为经商要本钱,要头脑,要关系门路,而绝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所以天下不会发生人人经商,没有人种田的事。相反,商人多了,货物流通,反而能让各行各业的生产变得更加兴旺。”
“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商人多了,为何各行各业都会兴旺?天下的百姓是有数的,多出经商的这部分人,其他的行业,比如农户的人数就会减少,这是最简单的算学,听说修齐也懂算学,我说的不错吧?”李郎中的思维显然一下子没法理解千年后的商业价值。
“数量不代表质量,但质量可以反哺数量!”萧庭想了想,尽量用李郎中能听得懂的语言,说:“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咱们还是说卧牛村。”
“好,卧牛村是我亲眼看见过的,产粮大村,德行表率,用来做比方再好不过。”李郎中道。
“就好比卧牛村,赶上好年景,一年下来一户农家能多收几百斤粮食,差不多两三亩地的产量。但他们却不去长安城卖粮食,为什么,因为路不远不近,为了这点粮食来回折腾划不来,一个人挑不动,雇佣大车又不划算。但若是商业发达,卧牛村有一家粮店,专门收购村民的粮食,那么村民不用跑远路,就能把粮食换成钱,何乐而不为?而粮店有了稳定的货源,聚少成多,可以把零散的粮食,集中起来,雇佣大车,一次性拉到长安城或者其他地方去卖,产粮多的村民,将多余的粮食换成钱,而其他地方缺粮的人,也能有粮食糊口。”
李郎中忍不住补充道:“若是其他地方不产粮,但有其他出产,比如产布,也能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换,修齐说的,就是‘物尽其流,互通有无’的道理?”
“不错,还是李兄言简意赅,一句话说道了点子上,不像我,絮絮叨叨半天也讲的不透。”萧庭不动声色的拍了他一个马屁。
“修齐过谦了,没有你的那一大堆话阐明道理,我也总结不出这一句话。”李郎中心情不错,朝萧庭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恩,这么一来,百姓见能赚到钱了,生活变得更好,看见种田不仅仅能吃饱饭,还能赚钱,那自然就会更加卖力种地,更加有干劲,粮食也会产的更多。而商人的货源充足,便能做更大的买卖,缴纳更多的赋税,让朝廷和农户、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互利互益的事。
有了越来越多的粮食,越来越多的钱,人口数量也会随之提升,想要富,多生孩子多养猪嘛。没钱,没粮,生了孩子也养不起,送给他小猪仔他也养不大,都被偷偷吃掉了。”萧庭笑道。
李朗中也笑了:“呵呵,虽然粗了点,却是大实话,一户农家多一个孩子,便多一份劳力,国家也多一份税收和兵源,多养一头猪,年底养肥了卖一两贯钱,这户人家明年就有钱做新衣裳,买油盐酱醋。”
“就是这个理,所以说嘛,各行各业都有其的作用,商人和其他几个阶层一样,遵守唐律,缴纳赋税,服徭役,可为什么偏偏要把商人视为下等人?就像一个家,四个儿子,同样都为了这个家付出,当爹娘的却偏心大儿子,瞧不起小儿子,这小儿子心里能好受嘛。”
“但修齐适才所言,有商人要资助灾民是义举,这点我还是无法苟同,恐怕修齐你是被商人蒙蔽了,在商人心中,名利二字远胜过忠孝节义,此举分明是为了邀名。”李郎中道。
“其实士农工商,各尽其职,农耕固然重要,商人、工匠又何尝能轻视了。”
萧庭没有在太宗年间到底是不是盛世这种很容易就犯忌讳的问题上纠缠,而是把话题拉回到自己的节奏上,道:“在下看来,国家想要真正富强,尤其不能轻视商人和工匠。”
李郎中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修齐适才反驳我的话,这次我要反驳修齐你的话了。士农工商,士人组成了朝廷,同时代表着天下人心,而农户产粮纳税,为国家的基石,这两者都是国本。工匠虽然也有其作用,但并非不可或缺的,而且人数极少。至于商人,重利轻义之徒罢了,向来为人不齿,朝廷虽不禁商,但绝不会提倡经商。”
“李兄说道‘不可或缺’,这话我不反驳。”萧庭指指自己的鼻子,又指指不远处的水车,笑道:“仅仅从活着的角度而言,工匠的确不是必须存在的,我们可以用泥碗、泥杯,睡在地上住在山洞里,以树皮遮体,都能活下去。但如果想要活的更好,那工匠就必不可少了,别的不说,你我身上的衣衫,住的房屋,还有眼前这台水车就是证明。”
“呵呵,修齐把话朝自己身上带,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恩,你说道‘活着’和‘活的更好’,这+4法我能接受,无论朝廷还是百姓,都不仅仅要活着,都想过得更好。”
李郎中一副论道的架势,追问道:“那商人呢?修齐又怎么说?”
“别的不说,就说税收吧。”萧庭指指远方的卧牛村,道:“今年卧牛村算是丰收了,麦子堆得和山一样高,可是整个卧牛村能收多少赋税?在土里刮地三尺也刮不到几两油水。对于国家而言,几十上百口人拼死拼活的苦干了一年,怕还不如长安城里一间中等酒肆一个月的赋税。对于个人而言,一家农户一年到头玩命种田,收入不过几贯钱,还要靠天吃饭,而长安城坊市街头卖饽饽的小贩,一个月就有好几贯收入稳稳的入袋。朝廷要养官、养兵,要行政,个人要吃穿住行,说的俗了点,就得有钱,这钱从哪来?”
李郎中沉吟片刻,抬头问道:“修齐只说钱,那义呢?国家再有钱,但若是人人见利忘义,没有忠君爱国之心,不知仁义礼智信,岂非一盘散沙,人心不古?钱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天下大乱?”
“这话就要分两说了。”萧庭不紧不慢道:“一来,商人未必都是见利忘义的,有时候反而是朝廷不允许商人有‘义’。”
李郎中不解道:“这话怎么说,朝廷不许商人有‘义’?我也算熟悉唐律,似乎并未看到哪一条禁制商人有义的。”
“不是法律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对于商人的定位,远的不说,我去救灾的时候,就遇到过粮商带着粮食,愿意资助灾民的,可朝廷不允许,说这是不本份。当然了,也不排除商人见利忘义。”
萧庭接着道:“这第二嘛,我刚才说了,士农工商各行其道,天下不能少了商人,但也不可能人人都去经商,就算朝廷鼓励经商,天下最多的,其实还是农民,因为经商要本钱,要头脑,要关系门路,而绝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所以天下不会发生人人经商,没有人种田的事。相反,商人多了,货物流通,反而能让各行各业的生产变得更加兴旺。”
“这又是个什么道理?商人多了,为何各行各业都会兴旺?天下的百姓是有数的,多出经商的这部分人,其他的行业,比如农户的人数就会减少,这是最简单的算学,听说修齐也懂算学,我说的不错吧?”李郎中的思维显然一下子没法理解千年后的商业价值。
“数量不代表质量,但质量可以反哺数量!”萧庭想了想,尽量用李郎中能听得懂的语言,说:“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咱们还是说卧牛村。”
“好,卧牛村是我亲眼看见过的,产粮大村,德行表率,用来做比方再好不过。”李郎中道。
“就好比卧牛村,赶上好年景,一年下来一户农家能多收几百斤粮食,差不多两三亩地的产量。但他们却不去长安城卖粮食,为什么,因为路不远不近,为了这点粮食来回折腾划不来,一个人挑不动,雇佣大车又不划算。但若是商业发达,卧牛村有一家粮店,专门收购村民的粮食,那么村民不用跑远路,就能把粮食换成钱,何乐而不为?而粮店有了稳定的货源,聚少成多,可以把零散的粮食,集中起来,雇佣大车,一次性拉到长安城或者其他地方去卖,产粮多的村民,将多余的粮食换成钱,而其他地方缺粮的人,也能有粮食糊口。”
李郎中忍不住补充道:“若是其他地方不产粮,但有其他出产,比如产布,也能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换,修齐说的,就是‘物尽其流,互通有无’的道理?”
“不错,还是李兄言简意赅,一句话说道了点子上,不像我,絮絮叨叨半天也讲的不透。”萧庭不动声色的拍了他一个马屁。
“修齐过谦了,没有你的那一大堆话阐明道理,我也总结不出这一句话。”李郎中心情不错,朝萧庭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恩,这么一来,百姓见能赚到钱了,生活变得更好,看见种田不仅仅能吃饱饭,还能赚钱,那自然就会更加卖力种地,更加有干劲,粮食也会产的更多。而商人的货源充足,便能做更大的买卖,缴纳更多的赋税,让朝廷和农户、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互利互益的事。
有了越来越多的粮食,越来越多的钱,人口数量也会随之提升,想要富,多生孩子多养猪嘛。没钱,没粮,生了孩子也养不起,送给他小猪仔他也养不大,都被偷偷吃掉了。”萧庭笑道。
李朗中也笑了:“呵呵,虽然粗了点,却是大实话,一户农家多一个孩子,便多一份劳力,国家也多一份税收和兵源,多养一头猪,年底养肥了卖一两贯钱,这户人家明年就有钱做新衣裳,买油盐酱醋。”
“就是这个理,所以说嘛,各行各业都有其的作用,商人和其他几个阶层一样,遵守唐律,缴纳赋税,服徭役,可为什么偏偏要把商人视为下等人?就像一个家,四个儿子,同样都为了这个家付出,当爹娘的却偏心大儿子,瞧不起小儿子,这小儿子心里能好受嘛。”
“但修齐适才所言,有商人要资助灾民是义举,这点我还是无法苟同,恐怕修齐你是被商人蒙蔽了,在商人心中,名利二字远胜过忠孝节义,此举分明是为了邀名。”李郎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