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三朝勋业遍旂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塞称天府,三河建洛都。飞云霭层阙,白日丽南隅。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何辞一万里,边徼捍匈奴。
《城》
李峤〔唐代〕
——我是分割线——
从长安出发,穿过京畿道所属的新丰、渭南县,就抵达了华州(今陕西郑县)的下邽县境内。而在这一路上自春秋战国、秦汉以降的名胜古迹,几乎是数不胜数;为此周淮安还专程在路过骊山的时候,专门爬到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上去凭高吊祭了一番。
同时这一带也是八百里秦川腹里的精华所在,因此自古以来就河渠遍布、平川沃野连绵,因此经过太平军入主以来一年多的不断移民填户、休养生息和营建修缮,那些荒败和废弃的村邑都相继恢复了人烟袅袅,因此,哪怕在肃杀冬日里也能远远看到,开始在野外活动和劳作的零散人群。
只是当周淮安的队伍抵达州城华阴之后,却是再没有继续东进潼关,而是在检阅和召见了当地军民代表之后,就转道北上渡过了洛水进入朝邑县境内,然后从朝邑境内的蒲津关/蒲津桥,度过了已经开始解冻开河的黄河古道,就此抵达了河中府所在的蒲州(今山西永济附近)地界。
在当地周淮安会见了从河中、河东赶过来汇报工作的,各州主簿、别驾、司马和长史,以及隶属于河东善后处置大使的各军管区守备、戍防军将;然后又继续东行之中条山北麓的解县(今山西运城附近)境内,亲眼巡视和查看了当地接管的诸多盐池生产,及其正在筹建中的化工厂。
然后,才重新沿着中条山南下渡过孟津口,进入到黄河南岸作为华州和虢州分野的潼关道内;在这里,周淮安也如愿以偿的就地“做”了一首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就此提前留下来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勒碑为记。
顺便还拐到禁坑所在的别道上去看看了,同样留下一块纪念义军西进、推翻旧朝的石碑。然后一路沿着被历代黄河所不断下切,而地形不断被改变的函谷道,穿过河东道所属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内的阌乡、弘农县,就抵达河南都畿道所属的陕州(今三门峡市)境内了。
然后,沿着陕州位于黄河岸边的桃林、陕县、硖石各县一路东行,就到了熊耳山脚下位于谷水之滨的渑池县,也是历史上被称为河洛盆地八门锁钥之一——双桥关的所在地;而在这里,也意味着正是进入了河南都畿道的腹心地带——河南府地界所在了。
而相比之前平川沃野、大河纵横的关内道、山势嶙峋、四壁狭夹的河东道,这里的沿途风光又呈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另一面。满眼望去都是绵连的丘陵和河泽,以及相连不断的河谷和小平原。虽然,在官道两边的村邑、市镇当中同样是人烟不绝,但是战火和灾荒所留下的疮痍和伤痕,却是比其他地方更加明显的多。
而在周淮安所途经和停歇的缺门、新安、横水等若干城邑当中,士民百姓的精气神也明显比在关内道的见闻要差了不止一筹;似乎因为在去年早了蝗灾和兵火的缘故,夹道迎接的人群中也不乏面黄肌瘦和衣衫褛烂的存在,且精神状态也是以疲惫、倦怠乃至麻木不仁居多;
这种沿途民间低迷和消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快要抵达洛都的非山脚下,才慢慢的开始有所改观。这却是因为随着靠近洛阳城,而在当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由太平军徕民屯垦和移民填户而成的营田所和屯庄、编管地;
这些地方的居民几乎是不分男女老幼,自发聚集起来而牵牛担酒的守候在各处路口,只求周淮安能够露个面对着他们说上几句勉励的话语,就格外的心满意足了。因此,在即将抵达洛阳的最后这段短短二三十里路程,居然是在一路劝慰下走走停停的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
当然了,在正式进入东都洛阳之前,其实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而关于河南道境内的一手资料,周淮安也在这一路上往复看了又看,同时也在不断接收来自各个渠道的最新汇报,这样在进入洛阳城内之后,才能在最快时间内进入状态和开展有效的治理、运营。
比如作为太平军入驻都畿道前期工作的成果之一,东都/河南府境内九县的户口清查和重新编籍已经完成,总共检点出来了二十七万户,约九十三万丁口(未成年子女和老人不算),其中三分之一都集中在洛阳城内,却是比易帜和发生变乱之前还要多上十多万。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朱老三在交出地盘前后,就地查抄了大量原本的衣冠户和形势户,以及旧朝的官宦所属之后,通过大量释放官私奴婢和重新检定出来许多隐匿人口,再加上劝诱逃入山中避祸的难民,讨伐伊洛群山啸聚的山棚、匪寇结寨的缘故。
因此,现如今的河南道,除了都畿道一(河南)府(汝、郑)两州之外,通过张居言的前期工作和朱老三的竭力配合;已经全面接管主要是西部的滑、汴、曹、陈、许、殷、蔡、颍九个州郡;不同程度的部分接管的,则是位于中部和北部的濮、郓、济、宋、亳、宿六州之地;
此外,还有作为新近占领区进行军管和名义上保持有限从属的地区,则主要来自东部的故泰宁军/兖海镇的兖、齐、淄三州;以及刚夺取自平卢军/青淄镇的青州等地。
尚有平卢军/青淄镇下辖的沂、密、登、莱四州;武宁军/徐泗镇除了被围困的徐州彭城之外,包括泗、海两州在内的大片区域;因为太平军暂时无暇顾及这些地方,而暂时处于群龙无首、自生自灭或是自行其是的放任状态当中。
因此,周淮安此次东巡洛都而来,既是为了宣示对于中原之地的统治权,也是表示了从战略方向上开始倾向关东的重视态度,更是为了解决河南平定之后的诸多善后和统治秩序构架的问题。毕竟,这个是自古以来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历代积累下来的问题和情况,也远要比其他地方复杂的多。
为此。大都督府已经准备了来自各大讲习所约三千三百名的各色生员,和两千一百名内退转乡军人,一千六百名各地抽调而来的“三支队”干员;随同这次东巡的大队进入河南。就等这些地方上的衣冠户、形势户和官宦、胥吏等旧属相继押解起行,就地分批进行接管和运作、维持工作。
这时候,在张居言出镇天平军之后作为留守副手的张归霸,在提前出城汇报日常工作和东都营建、修缮进度的同时,也给周淮安带来了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要知道,作为昔日丰饶富足的河南之地,却饱受其患的四大苦之一“淮上贼”,已经随着秦宗权为首蔡州贼的覆灭,而被朱老三带人给连根拔起,如今正在从外地徕民填户来替换乡土;同时兴修水利河渠,以断绝淮泛为乱的历史根源,这样四大苦其二的“黄淮水患”也将得以缓解。
而作为其中的第三苦,因为在朝中失意或是党争失利,被迫贬放、隐退、致仕在都畿道内,在地方上仗势强取豪夺的肆意兼并之事;乃至令作为富庶的河南腹地,变成被罗索和穷括的重灾区,世代深以为患的“洛都公卿”及其眷属、附庸,也在历次的战乱和清洗当中几乎销声匿迹了。
因此剩下的就是“藩镇”林立所带来的第四苦;作为天下人口富集的中州之地,河南道境内最盛时就足足设立了十个藩镇,几乎占据了元和年间天下四十四路藩镇的十分之一;而这些藩镇因为各种缘由和需要,蓄养了大量不事生产的武装兵员,而对外抄掠攻杀,对内横征暴敛以为维系。
结果就是偌大的中原腹地,几乎少又不战之年,鲜有不加之征,士庶百姓百姓沦陷于水深火热之间,却被迫供养了一大批越来越贪婪和欲壑难填的武人集团;可谓是苦不堪言。虽然这些年随着藩镇之间的兼并和太平军的崛起,陆陆续续改造和消灭了其中大多数的藩镇。
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就有藩镇体制下,诸多脱产世兵/军户的问题。虽然现今的淮上三镇已经平定了两个,剩下一个武宁军也是坐困孤城的风中残烛;但是相应三镇地方所留下来的将门和世兵/军户所属,却是在当地的人口当中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本来按照太平军的制度和传统,新朝的军事序列当中也基本没有他们这些旧式军队渊源什么事情;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最初的甄别和审判、追责之后,剩下普通士卒全部迁置他地打散安置,或是就此前往边疆地区加入建生军麾下,武装戍屯的结果。
但是这这个过程当中却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插曲;其中有位徐州出身的裨将刘知俊,暗中只身前往围城中的朱存营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者说是一个条件。说是这些徐州所属的旧日世兵/军户之家,自庞勋之乱后就世代生息于军营之中,因此除了一身战阵攻杀的技艺就别无所长了。
因此,希望能够在投降之后继续为新朝卖命和出力,而不是编遣他乡就此种地为生。而作为交换条件,他不但可以说得太平军尚未来得及用兵的各州来降,甚至就连据守在徐州彭城里的武宁军将士,都可以想办法进行分化和瓦解。
然而,对于这种涉及太平军对敌方针的要求,身为一方主将的朱存却也不敢擅专独处,因此就毫不犹豫的用快马加鞭的信使,将相应的请示转送到了正在行进当中的周淮安这里来了。然而,周淮安只是略加思索和权衡之后,就对着左右批示道:
“如果能够有效减少我军不必要伤亡的话,可以考虑大致的条件。。”
“不想回乡种田,想要在军中卖命也可以,但就不能保持原有的建制,就此打散分派到河北境内去,补入曹翔的天平军和诸葛爽的河阳军好了。。”
“日后若是河北的战事打完了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去域外作战,去新罗、去渤海、去倭国,依旧是大有可为的一番天地所在。。。”
“如此此事可行,并足以做为一个成功的范例,那日后对待旧朝所属的军队,都可以额外追加这么一条参考的出路。。”
毕竟,在周淮安的规划当中,一旦平卢军所控制下的胶东半岛安定下来之后,就可以以此为跳板进取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辽东半岛,然后从陆地和海上与正在攻略当中的新罗连成一片了;然后等到在新罗国沿海地区站稳脚跟之后,就可以新罗沿海诸港口为中转依托,发起对于扶桑列岛的跨海征伐了。
而在胶东——辽东——新罗——倭国这一条规划中的战线延伸上,同样是需要许多额外追加的军事力量和后续兵员所在;而在目前太平军的主力还需要继续扫平和稳固国内的情况下,河南道境内收降的这些藩镇背景下的世兵/军户们,就正巧赶上了真正的好时节而得到了大派用场的机会了。
这些带有旧式军队烙印和积习的降兵和俘虏,放在中土国内或许是一个祸害和隐患,但是放在境外的征拓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相比这个时代中土大唐所代表的的先进文化和文明上游的辐射优势,周边几乎都是具有低人权优势的道德和文教低洼地。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运作起来的话,顺便还能持续消耗掉战乱留下来的诸多不安定因素,转移战后社会矛盾的重要契机。当然,太平军也会在其中逐步设立相应的门槛,以为分流到不同需要的区域去。
四塞称天府,三河建洛都。飞云霭层阙,白日丽南隅。
独下仙人凤,群惊御史乌。何辞一万里,边徼捍匈奴。
《城》
李峤〔唐代〕
——我是分割线——
从长安出发,穿过京畿道所属的新丰、渭南县,就抵达了华州(今陕西郑县)的下邽县境内。而在这一路上自春秋战国、秦汉以降的名胜古迹,几乎是数不胜数;为此周淮安还专程在路过骊山的时候,专门爬到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上去凭高吊祭了一番。
同时这一带也是八百里秦川腹里的精华所在,因此自古以来就河渠遍布、平川沃野连绵,因此经过太平军入主以来一年多的不断移民填户、休养生息和营建修缮,那些荒败和废弃的村邑都相继恢复了人烟袅袅,因此,哪怕在肃杀冬日里也能远远看到,开始在野外活动和劳作的零散人群。
只是当周淮安的队伍抵达州城华阴之后,却是再没有继续东进潼关,而是在检阅和召见了当地军民代表之后,就转道北上渡过了洛水进入朝邑县境内,然后从朝邑境内的蒲津关/蒲津桥,度过了已经开始解冻开河的黄河古道,就此抵达了河中府所在的蒲州(今山西永济附近)地界。
在当地周淮安会见了从河中、河东赶过来汇报工作的,各州主簿、别驾、司马和长史,以及隶属于河东善后处置大使的各军管区守备、戍防军将;然后又继续东行之中条山北麓的解县(今山西运城附近)境内,亲眼巡视和查看了当地接管的诸多盐池生产,及其正在筹建中的化工厂。
然后,才重新沿着中条山南下渡过孟津口,进入到黄河南岸作为华州和虢州分野的潼关道内;在这里,周淮安也如愿以偿的就地“做”了一首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就此提前留下来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勒碑为记。
顺便还拐到禁坑所在的别道上去看看了,同样留下一块纪念义军西进、推翻旧朝的石碑。然后一路沿着被历代黄河所不断下切,而地形不断被改变的函谷道,穿过河东道所属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内的阌乡、弘农县,就抵达河南都畿道所属的陕州(今三门峡市)境内了。
然后,沿着陕州位于黄河岸边的桃林、陕县、硖石各县一路东行,就到了熊耳山脚下位于谷水之滨的渑池县,也是历史上被称为河洛盆地八门锁钥之一——双桥关的所在地;而在这里,也意味着正是进入了河南都畿道的腹心地带——河南府地界所在了。
而相比之前平川沃野、大河纵横的关内道、山势嶙峋、四壁狭夹的河东道,这里的沿途风光又呈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另一面。满眼望去都是绵连的丘陵和河泽,以及相连不断的河谷和小平原。虽然,在官道两边的村邑、市镇当中同样是人烟不绝,但是战火和灾荒所留下的疮痍和伤痕,却是比其他地方更加明显的多。
而在周淮安所途经和停歇的缺门、新安、横水等若干城邑当中,士民百姓的精气神也明显比在关内道的见闻要差了不止一筹;似乎因为在去年早了蝗灾和兵火的缘故,夹道迎接的人群中也不乏面黄肌瘦和衣衫褛烂的存在,且精神状态也是以疲惫、倦怠乃至麻木不仁居多;
这种沿途民间低迷和消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快要抵达洛都的非山脚下,才慢慢的开始有所改观。这却是因为随着靠近洛阳城,而在当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由太平军徕民屯垦和移民填户而成的营田所和屯庄、编管地;
这些地方的居民几乎是不分男女老幼,自发聚集起来而牵牛担酒的守候在各处路口,只求周淮安能够露个面对着他们说上几句勉励的话语,就格外的心满意足了。因此,在即将抵达洛阳的最后这段短短二三十里路程,居然是在一路劝慰下走走停停的用了两天时间才走完。
当然了,在正式进入东都洛阳之前,其实还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而关于河南道境内的一手资料,周淮安也在这一路上往复看了又看,同时也在不断接收来自各个渠道的最新汇报,这样在进入洛阳城内之后,才能在最快时间内进入状态和开展有效的治理、运营。
比如作为太平军入驻都畿道前期工作的成果之一,东都/河南府境内九县的户口清查和重新编籍已经完成,总共检点出来了二十七万户,约九十三万丁口(未成年子女和老人不算),其中三分之一都集中在洛阳城内,却是比易帜和发生变乱之前还要多上十多万。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因为朱老三在交出地盘前后,就地查抄了大量原本的衣冠户和形势户,以及旧朝的官宦所属之后,通过大量释放官私奴婢和重新检定出来许多隐匿人口,再加上劝诱逃入山中避祸的难民,讨伐伊洛群山啸聚的山棚、匪寇结寨的缘故。
因此,现如今的河南道,除了都畿道一(河南)府(汝、郑)两州之外,通过张居言的前期工作和朱老三的竭力配合;已经全面接管主要是西部的滑、汴、曹、陈、许、殷、蔡、颍九个州郡;不同程度的部分接管的,则是位于中部和北部的濮、郓、济、宋、亳、宿六州之地;
此外,还有作为新近占领区进行军管和名义上保持有限从属的地区,则主要来自东部的故泰宁军/兖海镇的兖、齐、淄三州;以及刚夺取自平卢军/青淄镇的青州等地。
尚有平卢军/青淄镇下辖的沂、密、登、莱四州;武宁军/徐泗镇除了被围困的徐州彭城之外,包括泗、海两州在内的大片区域;因为太平军暂时无暇顾及这些地方,而暂时处于群龙无首、自生自灭或是自行其是的放任状态当中。
因此,周淮安此次东巡洛都而来,既是为了宣示对于中原之地的统治权,也是表示了从战略方向上开始倾向关东的重视态度,更是为了解决河南平定之后的诸多善后和统治秩序构架的问题。毕竟,这个是自古以来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腹地,历代积累下来的问题和情况,也远要比其他地方复杂的多。
为此。大都督府已经准备了来自各大讲习所约三千三百名的各色生员,和两千一百名内退转乡军人,一千六百名各地抽调而来的“三支队”干员;随同这次东巡的大队进入河南。就等这些地方上的衣冠户、形势户和官宦、胥吏等旧属相继押解起行,就地分批进行接管和运作、维持工作。
这时候,在张居言出镇天平军之后作为留守副手的张归霸,在提前出城汇报日常工作和东都营建、修缮进度的同时,也给周淮安带来了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要知道,作为昔日丰饶富足的河南之地,却饱受其患的四大苦之一“淮上贼”,已经随着秦宗权为首蔡州贼的覆灭,而被朱老三带人给连根拔起,如今正在从外地徕民填户来替换乡土;同时兴修水利河渠,以断绝淮泛为乱的历史根源,这样四大苦其二的“黄淮水患”也将得以缓解。
而作为其中的第三苦,因为在朝中失意或是党争失利,被迫贬放、隐退、致仕在都畿道内,在地方上仗势强取豪夺的肆意兼并之事;乃至令作为富庶的河南腹地,变成被罗索和穷括的重灾区,世代深以为患的“洛都公卿”及其眷属、附庸,也在历次的战乱和清洗当中几乎销声匿迹了。
因此剩下的就是“藩镇”林立所带来的第四苦;作为天下人口富集的中州之地,河南道境内最盛时就足足设立了十个藩镇,几乎占据了元和年间天下四十四路藩镇的十分之一;而这些藩镇因为各种缘由和需要,蓄养了大量不事生产的武装兵员,而对外抄掠攻杀,对内横征暴敛以为维系。
结果就是偌大的中原腹地,几乎少又不战之年,鲜有不加之征,士庶百姓百姓沦陷于水深火热之间,却被迫供养了一大批越来越贪婪和欲壑难填的武人集团;可谓是苦不堪言。虽然这些年随着藩镇之间的兼并和太平军的崛起,陆陆续续改造和消灭了其中大多数的藩镇。
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就有藩镇体制下,诸多脱产世兵/军户的问题。虽然现今的淮上三镇已经平定了两个,剩下一个武宁军也是坐困孤城的风中残烛;但是相应三镇地方所留下来的将门和世兵/军户所属,却是在当地的人口当中占据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本来按照太平军的制度和传统,新朝的军事序列当中也基本没有他们这些旧式军队渊源什么事情;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最初的甄别和审判、追责之后,剩下普通士卒全部迁置他地打散安置,或是就此前往边疆地区加入建生军麾下,武装戍屯的结果。
但是这这个过程当中却是出了一点小小的插曲;其中有位徐州出身的裨将刘知俊,暗中只身前往围城中的朱存营中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者说是一个条件。说是这些徐州所属的旧日世兵/军户之家,自庞勋之乱后就世代生息于军营之中,因此除了一身战阵攻杀的技艺就别无所长了。
因此,希望能够在投降之后继续为新朝卖命和出力,而不是编遣他乡就此种地为生。而作为交换条件,他不但可以说得太平军尚未来得及用兵的各州来降,甚至就连据守在徐州彭城里的武宁军将士,都可以想办法进行分化和瓦解。
然而,对于这种涉及太平军对敌方针的要求,身为一方主将的朱存却也不敢擅专独处,因此就毫不犹豫的用快马加鞭的信使,将相应的请示转送到了正在行进当中的周淮安这里来了。然而,周淮安只是略加思索和权衡之后,就对着左右批示道:
“如果能够有效减少我军不必要伤亡的话,可以考虑大致的条件。。”
“不想回乡种田,想要在军中卖命也可以,但就不能保持原有的建制,就此打散分派到河北境内去,补入曹翔的天平军和诸葛爽的河阳军好了。。”
“日后若是河北的战事打完了也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去域外作战,去新罗、去渤海、去倭国,依旧是大有可为的一番天地所在。。。”
“如此此事可行,并足以做为一个成功的范例,那日后对待旧朝所属的军队,都可以额外追加这么一条参考的出路。。”
毕竟,在周淮安的规划当中,一旦平卢军所控制下的胶东半岛安定下来之后,就可以以此为跳板进取渤海与黄海之间的辽东半岛,然后从陆地和海上与正在攻略当中的新罗连成一片了;然后等到在新罗国沿海地区站稳脚跟之后,就可以新罗沿海诸港口为中转依托,发起对于扶桑列岛的跨海征伐了。
而在胶东——辽东——新罗——倭国这一条规划中的战线延伸上,同样是需要许多额外追加的军事力量和后续兵员所在;而在目前太平军的主力还需要继续扫平和稳固国内的情况下,河南道境内收降的这些藩镇背景下的世兵/军户们,就正巧赶上了真正的好时节而得到了大派用场的机会了。
这些带有旧式军队烙印和积习的降兵和俘虏,放在中土国内或许是一个祸害和隐患,但是放在境外的征拓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相比这个时代中土大唐所代表的的先进文化和文明上游的辐射优势,周边几乎都是具有低人权优势的道德和文教低洼地。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运作起来的话,顺便还能持续消耗掉战乱留下来的诸多不安定因素,转移战后社会矛盾的重要契机。当然,太平军也会在其中逐步设立相应的门槛,以为分流到不同需要的区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