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奸猾的马士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百人马齐声呐喊,声势也不小,加上赵之龙身先士卒,因此这一支人马虽然不多,但如下山的猛虎一般,气势甚猛。
而且他们这些人可不管是锦衣卫还是手无寸铁的妇孺奴仆,见人就杀,见人就砍,很快又有一些妇孺老幼惨死在以赵之龙为首的府兵之手。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锦衣卫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死尸倒了一地,还有不少锦衣卫四散逃命,场面就更乱了,
郑鸿逵怒了,亲自带着人马冲了过去,挥刀还砍翻了几个擅自撤退逃跑的锦衣校尉,这才稳住了局面,双方就在总督府的大门前拼杀起来。
赵之龙充其量只有三百人,而郑鸿逵这里一千多人,时间一长哪里抵挡得住,因此这场混战没有一刻钟的工夫,赵之龙便只剩下十多个人,他一看根本冲不出去,带着这十多个人又退进了府门,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关上府门呢,郑鸿逵带着大批的锦衣校尉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可劲儿往里灌。
赵之龙只得带着这十几个人往里跑,跟郑鸿逵的人在总督府就捉起了迷藏。
总督府门口幸存下的妇孺老幼得救了,从这边逃生的有四五百人,眨眼之间死伤过半,此时连受伤的算上幸存下来的有二百来人,他们被隔离开,验明证身之后,有人开始为他们上药止伤。
负责救治并看守这些人是御马监的提督安林,弄清楚了这些人的情况之后,一边指挥着军医为这些人包扎伤口,一边道:“马士英这个老贼太可恶了,你们都上了他的当,给你们点好处是让你们为他们制造混乱,当挡箭牌,他们好趁机逃走,幸亏陛下有好生之德,否则你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些人现在才知道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纷纷向着朱由崧站立的方向哭拜在地,感念皇恩之余,把所见所闻毫不隐瞒全告诉了这位安公公,这可是重要的消息,安林如获至宝赶紧来见皇上。
朱由崧此时立在龙辇附近,对这里的战斗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大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简直赶上小型的战场了。朱由崧看得时而皱眉时而摇头。
倒不是因为死伤了很多人,因为这就是战场,死人在所难免,他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特别是无辜百姓的伤亡,救下的二百多人对他感恩颂德他隐约也听到了,心感宽慰。
但朱由崧也知道,为了救这些人,至少付出了上百名亲军禁卫的代价,如果按照郑鸿逵和卢九德的本意,锦衣卫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但为保护他的子民而牺牲,这是他帝国军人的职责,因此这件事他并不后悔。
此时朱由崧皱眉摇头的是这些锦衣卫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太差了,估计这种作为备胎的南京锦衣卫与北京的锦衣卫不能相提并论吧,等铲除了乱党稳住时局须得练兵,练兵须得从禁军练起。
另外朱由崧断定这是马士英等人的奸计,因为他只看见赵之龙带着人从里面冲出来又被郑鸿逵带人打回去了,这次始终没看到马士英父子的影子,据说他们不是还有火器吗,怎么没见动静?对,后院!
朱由崧刚想到这里,御马监的提督太监安林晃着胖乎乎的身躯跑过来了,把刚才从总督府逃出来奴仆妇孺老幼口中得知的消息禀奏了朱由崧,安林话音未落总督府的后院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咚,叨,啪啪啪,轰隆……。
果然不出朕之所料!
朱由崧立即知道了总督府的前院后院是一个模式,马士英父子来了声东击西,让赵之龙这个跳梁小丑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他打算从后院突围逃走,真够狡猾的!
虽然卢九德把总督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前院大门和后院门都布下了重兵,此时祖海带着一千锦衣卫在后门堵漏,但朱由崧仍觉不妥,因为他看到前院的情形了,赵之龙的三百人把数千名亲军禁卫几近冲散了,这还是自己这个皇上在这里坐镇,郑鸿逵斩杀了几个临阵退缩者并亲自带人冲锋陷阵才扭转了局面,这说明自己的锦衣卫处理诏案抓捕文武臣僚还可以,但讲真杀实砍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啊。
马銮武艺之高强,马士英老奸巨猾,朱由崧已经领教了,后院才是重点布防之地,祖海未必能应付得了,万一让马士英父子跑了,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朱由崧立即命卢九德带着保护自己的三千禁卫军增援后院。
“陛下,这三千人马是保护您和娘娘的,再说还有这么多文弱官员和内侍宫女呢,岂可擅自动?”提督东厂的卢九德劝道。
“是啊陛下,前院附近还有这么多锦衣校尉,奴婢可以调他们往后院集结抓贼。护驾之兵本就不多,陛下和娘娘的安危要紧。”御马监掌印李国辅也劝。
“尔等错了,围府戒严之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留下一百名侍卫足矣,你们俩也不必留在朕的身边,亲自过去督战,跑了乱党贼子,朕要尔等的脑袋!”
“一百名?”卢九德和李国辅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一百名禁军护驾这不是开玩笑吗?一个三品官的卫队也远不止这个数吧。
“一百名已经不少了。当年太祖仅率二十四名淮西布衣便成就了我大明三百年的基业,朕现在用一百名勇士护驾还少吗?难道朕在尔等眼中就如此不堪吗?”
“奴婢不敢,奴婢遵旨。”
卢九德和李国辅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同意朱由崧的说法,当初和太祖一起举义旗那二十四位,说是淮西布衣,那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开国二十四功臣,那是普通人吗?徐达、汤和、郭兴、郑遇春,等等,哪个不是以一当万的骁勇之将?
特别是徐达,文武兼备,智勇过人,指挥笃定,运筹帷幄,战陈友谅,擒张士诚,屡败元军第一悍将王宝宝,为大明开国之第一将,被朱元璋加封为中山王,世袭的魏国公,举国上下,古往今来有几人乎?眼前这些锦衣卫能与当年的淮西二十四将相提并论吗?
但虽然二人不同意朱由崧的说法,但看他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只好按旨而行。
很快几名千总将这三千名锦衣卫重新集合,然后给朱由崧留下一百名锦衣卫守在这里护驾,两千九百名锦衣卫,又分成两拔,分别由卢九德和李国辅亲自率领,从左右两边的街道向总督府的后院大门包抄过去。
三百人马齐声呐喊,声势也不小,加上赵之龙身先士卒,因此这一支人马虽然不多,但如下山的猛虎一般,气势甚猛。
而且他们这些人可不管是锦衣卫还是手无寸铁的妇孺奴仆,见人就杀,见人就砍,很快又有一些妇孺老幼惨死在以赵之龙为首的府兵之手。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锦衣卫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死尸倒了一地,还有不少锦衣卫四散逃命,场面就更乱了,
郑鸿逵怒了,亲自带着人马冲了过去,挥刀还砍翻了几个擅自撤退逃跑的锦衣校尉,这才稳住了局面,双方就在总督府的大门前拼杀起来。
赵之龙充其量只有三百人,而郑鸿逵这里一千多人,时间一长哪里抵挡得住,因此这场混战没有一刻钟的工夫,赵之龙便只剩下十多个人,他一看根本冲不出去,带着这十多个人又退进了府门,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关上府门呢,郑鸿逵带着大批的锦衣校尉像开闸的洪水一样,可劲儿往里灌。
赵之龙只得带着这十几个人往里跑,跟郑鸿逵的人在总督府就捉起了迷藏。
总督府门口幸存下的妇孺老幼得救了,从这边逃生的有四五百人,眨眼之间死伤过半,此时连受伤的算上幸存下来的有二百来人,他们被隔离开,验明证身之后,有人开始为他们上药止伤。
负责救治并看守这些人是御马监的提督安林,弄清楚了这些人的情况之后,一边指挥着军医为这些人包扎伤口,一边道:“马士英这个老贼太可恶了,你们都上了他的当,给你们点好处是让你们为他们制造混乱,当挡箭牌,他们好趁机逃走,幸亏陛下有好生之德,否则你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些人现在才知道究竟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纷纷向着朱由崧站立的方向哭拜在地,感念皇恩之余,把所见所闻毫不隐瞒全告诉了这位安公公,这可是重要的消息,安林如获至宝赶紧来见皇上。
朱由崧此时立在龙辇附近,对这里的战斗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大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简直赶上小型的战场了。朱由崧看得时而皱眉时而摇头。
倒不是因为死伤了很多人,因为这就是战场,死人在所难免,他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特别是无辜百姓的伤亡,救下的二百多人对他感恩颂德他隐约也听到了,心感宽慰。
但朱由崧也知道,为了救这些人,至少付出了上百名亲军禁卫的代价,如果按照郑鸿逵和卢九德的本意,锦衣卫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但为保护他的子民而牺牲,这是他帝国军人的职责,因此这件事他并不后悔。
此时朱由崧皱眉摇头的是这些锦衣卫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太差了,估计这种作为备胎的南京锦衣卫与北京的锦衣卫不能相提并论吧,等铲除了乱党稳住时局须得练兵,练兵须得从禁军练起。
另外朱由崧断定这是马士英等人的奸计,因为他只看见赵之龙带着人从里面冲出来又被郑鸿逵带人打回去了,这次始终没看到马士英父子的影子,据说他们不是还有火器吗,怎么没见动静?对,后院!
朱由崧刚想到这里,御马监的提督太监安林晃着胖乎乎的身躯跑过来了,把刚才从总督府逃出来奴仆妇孺老幼口中得知的消息禀奏了朱由崧,安林话音未落总督府的后院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咚,叨,啪啪啪,轰隆……。
果然不出朕之所料!
朱由崧立即知道了总督府的前院后院是一个模式,马士英父子来了声东击西,让赵之龙这个跳梁小丑吸引住了我们的注意力,他打算从后院突围逃走,真够狡猾的!
虽然卢九德把总督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前院大门和后院门都布下了重兵,此时祖海带着一千锦衣卫在后门堵漏,但朱由崧仍觉不妥,因为他看到前院的情形了,赵之龙的三百人把数千名亲军禁卫几近冲散了,这还是自己这个皇上在这里坐镇,郑鸿逵斩杀了几个临阵退缩者并亲自带人冲锋陷阵才扭转了局面,这说明自己的锦衣卫处理诏案抓捕文武臣僚还可以,但讲真杀实砍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啊。
马銮武艺之高强,马士英老奸巨猾,朱由崧已经领教了,后院才是重点布防之地,祖海未必能应付得了,万一让马士英父子跑了,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朱由崧立即命卢九德带着保护自己的三千禁卫军增援后院。
“陛下,这三千人马是保护您和娘娘的,再说还有这么多文弱官员和内侍宫女呢,岂可擅自动?”提督东厂的卢九德劝道。
“是啊陛下,前院附近还有这么多锦衣校尉,奴婢可以调他们往后院集结抓贼。护驾之兵本就不多,陛下和娘娘的安危要紧。”御马监掌印李国辅也劝。
“尔等错了,围府戒严之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留下一百名侍卫足矣,你们俩也不必留在朕的身边,亲自过去督战,跑了乱党贼子,朕要尔等的脑袋!”
“一百名?”卢九德和李国辅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一百名禁军护驾这不是开玩笑吗?一个三品官的卫队也远不止这个数吧。
“一百名已经不少了。当年太祖仅率二十四名淮西布衣便成就了我大明三百年的基业,朕现在用一百名勇士护驾还少吗?难道朕在尔等眼中就如此不堪吗?”
“奴婢不敢,奴婢遵旨。”
卢九德和李国辅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同意朱由崧的说法,当初和太祖一起举义旗那二十四位,说是淮西布衣,那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开国二十四功臣,那是普通人吗?徐达、汤和、郭兴、郑遇春,等等,哪个不是以一当万的骁勇之将?
特别是徐达,文武兼备,智勇过人,指挥笃定,运筹帷幄,战陈友谅,擒张士诚,屡败元军第一悍将王宝宝,为大明开国之第一将,被朱元璋加封为中山王,世袭的魏国公,举国上下,古往今来有几人乎?眼前这些锦衣卫能与当年的淮西二十四将相提并论吗?
但虽然二人不同意朱由崧的说法,但看他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只好按旨而行。
很快几名千总将这三千名锦衣卫重新集合,然后给朱由崧留下一百名锦衣卫守在这里护驾,两千九百名锦衣卫,又分成两拔,分别由卢九德和李国辅亲自率领,从左右两边的街道向总督府的后院大门包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