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 > 明鹿鼎记 > 【0984 太监】

【0984 太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叔父,直接明说吧,这样猜话很累。”韦宝笑道。

    “别装了,你这么聪明,这么点事,还要怎么明说。”王体乾也笑了。

    韦宝喜欢看人笑,但不知道为什么,真的不喜欢看太监笑。

    因为太监笑起来,总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韦宝不轻视太监,甚至很多时候同情太监。

    但韦宝也会觉得太监可怕,因为他们的确不是正常人了,同情归同情,可怕归可怕,不防着这帮人,随时准备被他们弄死,尤其是像韦宝这种已经到了经常需要与太监接触的高官等级。

    “叔父,我哪里聪明了,真要是聪明,也不会入仕途才一年就干不下去,要辞官归乡了嘛。”韦宝苦着脸道。

    “那是你以退为进,我刚才就已经说了,这是一步好棋。”王体乾道:“现在朝廷的危局,只有小宝你这样的大才才有实力化解,而你深得陛下信任,又是英国公的女婿,别人想对付你是不容易的!而且小宝你左右逢源,与魏公公底下的人,与东林人的关系都处的不错,这更是难能可贵!陛下并不一定要用我们这样的太监,若是有像小宝你这样的朝臣,陛下也肯定会认真考虑重用的。”

    韦宝见王体乾挑明了,暗忖自己果然所料不错,王体乾就是来找自己一起反魏忠贤的啊。

    韦宝万万没有想到王体乾这回这么刚正面,胆子这么大。

    韦宝曾经深入研究过这些太监,甚至曾经认真设想过,对于古代的太监而言,如果他们感到痛苦,是“不能人道”还是“不能留下后代”影响更大。

    韦宝仔细想过之后觉得,自然是不能留下后代更痛苦,拥有成熟阉技术的民族都更习惯在少年期对人类和牲畜进行阉,没有性成熟男孩,从来没有过性体验,自然也不会有性冲动。

    试问一个男人要如何去后悔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呢。

    很多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都习惯收养义子,年幼时也体验过有亲人陪伴的感觉,自然对于留下后代充满了想法。

    太监有小时候便阉的,有少年阉的,有成年后自我阉入宫的,九千岁魏忠贤就是成年后入宫的。

    有切全部的,有只切蛋的,有只切鸡的,有切不干净还能搞事情的,据说九千岁就没有全部弄干净。

    还有根本不切进宫搞太后的,韦宝听说嫪毐与秦始皇老妈好像是那样。

    切掉以后可以对食,找个同样孤单的宫女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彼此照应着,还有可以和太后每晚进行正常生活。

    所以“对于古代太监”这个前提太宽泛了,韦宝觉得无后这种事情伤害最大,身体上和精神上一时的不满足在古人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太监切掉蛋以后没有**,有的保留原始的对女性朋友的向往,这个通过对食可以解决。

    韦宝觉得搞不成那回事和孤独,不至于让太监变态,归根结底还是政治体制造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势力分为几股,首先国家就像一个公司,某人首先创立该公司,他代表皇权。

    但他是孤家寡人,几乎公司每个人都在算计他,他招架不住,就请一个经理帮他管理,这个人就是CEO,代表相权。

    某人后来按捺不住花花世界中花姑娘的吸引,娶了媳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媳妇家那帮穷亲戚仗着枕头风全加入公司,他们是外戚。

    开始某人觉得还行,这么多人帮他。

    后来发现公司大了,这帮家伙也开始算计他,外戚觉得财产不过瘾,想直接变为自己的。

    做CEO的宰相也不老实,所有官员都听他的不听自己的。

    皇帝和这么多人拔河有点吃不消了,发现自家仆人旺财不错忠心而且没有小伙伴,就拉过来帮自己,这就是太监。

    太监在历史大多数时候是代表皇帝的,要为皇帝与文官与外戚斗争的,皇帝老人不好做的事情,他要做;皇帝为了千古名声丢不起的人,他就要丢。

    这样,太监的名声通常好不到哪里去,另外太监还要和文官战斗,而文官是负责撰写历史的,文官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天然优越感,觉得十年寒窗天子门生,怎么一个缺斤短两家伙就能掌权而且自己要看他脸色行事,心理就不会平衡自然不会说太监好话。

    但就是这样历史上还是出现了高力士,王承恩,怀恩等一些有较好口碑的太监。

    太监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大臣中有奸臣和忠臣一样。

    当然考虑到太监老兄毕竟是因为丢了样东西,经常受到文官外戚的歧视,难免会心理变态作出很多变态事情。

    太监在地方的作用类似监理,它们只对中央负责,在帝制体系下就是皇帝,是中央用来监督地方和各个部门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监就是王权的延伸,它存在的意义是在各个位置上体现王权的意志。

    因为太监的立场,所以他们往往对具体的办事机构产生矛盾。

    老板都希望员工多做事少拿钱,而员工往往都指望没事开个小差也不会被扣奖金。

    实际上在中央之国的官僚体系下,老板就是皇帝,员工就是各个大臣。夹在两者之间的太监就会成为两边的矛盾博弈的中心,太监要为皇帝负责,那就一定会对大臣施压。

    而大臣们不敢直接忤逆皇帝,就只好通过丑化太监来向皇帝抗议。而不幸的是,大臣们往往都是正规文化阶层出身,舆论界天然倾向于官僚阶层。

    于是太监的名声自然好不了了。

    从官僚阶层推崇的儒家体系来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从入宫开始就天然地带着原罪。

    但要是没有太监站在皇权的立场上去制约官僚,那么官僚怎么无法无天也没有人能挡得住。

    事实上只要双方的博弈达到平衡,谁也压制不住谁,这个时候才能国泰民安。

    太监起源于何时,何地,史籍并没有明确记载。

    在中国的典籍文献中,关于太监的最早记载出自《春秋左传·僖公二年》,里边提及一个叫“寺人貂”的人,他是齐桓公的宠臣。郑玄注解,“寺人”就是“侍人”、阉人,“貂”是其称呼。郑玄的注解是有所本的,后来的《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史记》均有对此人的记载,信息也增加的很多,不过名字换成了“竖刁”或“竖刀”。

    根据这些记载,竖刁是一个阉人,而且是个自宫的阉人。

    为啥要自宫,就是为了取悦齐桓公,获得权势。

    后来此人也的确得宠,不过做尽了坏事,败坏了朝政,甚至活活俄死了齐桓公,最后被杀头。

    这些更详细的记载有可信的地方,也有后来人杜撰的地方。

    可信的地方有二,一是中国的太监起源于齐桓公时代的齐国;二是,太监的出现,他们的阉割行为是自发自愿的,而非被强迫的。

    是先有了太监,先有了自宫的人,然后齐桓公一看很合胃口,而不是齐桓公依靠自己的权势,去强制性地阉别人,强迫别人去做阉人。

    明白和记住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

    不可信的是,对太监起源的功利主义解释,将太监的自宫行为,完全归因于功利的考虑,说是为了邀宠国君而获取权势和财富。

    这太不划算,也太难以让人相信。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管仲老病,齐桓公就去问他,哪些人可用。问到竖刁时,管子的回答是:“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自宫)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管子的回答,指出了一对矛盾。一方面,每个人从本性来说都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竖刁为邀宠,居然严重损坏自己的身体,搞自宫。

    管子的结论是,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去爱惜齐桓公你呢。也就是说,阉人的自宫有违人之常情,管仲是绝对反对和排斥的。

    这样一来,如果第一个自宫的人,的确是出于功利的考虑,那么他将面临双重损失。一方面他本人承受巨大直接损失,失去身体和人生最要的东西之一。

    即便他后来的确可以获得权势和财富,但这个失去的东西,却可以让一切权势和财富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不能享受男女之乐,不能享受父子的天伦之乐,家庭之乐。另一方面,即便自宫的代价如此高昂,但是自宫后的你,很可能不被社会接受,遭到歧视和排斥,让你邀宠计划成功的概率变得很低很低。

    事实上,管子的对阉人的态度代表当时中国社会的一般态度。

    甚至说,当时中国社会对阉人的排斥程度比管子更甚。

    《三国演义》有个故事。夏侯惇在一次战斗中被箭射中了眼睛,急忙拔箭,不想却把眼珠带出。

    随后,夏侯惇做了一个现在看来怪异但又悲壮的举动,一把抓住眼珠,吞吃了。

    吃前,他还说了一句话,算是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他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夏侯惇的话也是有所本的。《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同是在《三国演义》,曹操一次下令说,破坏农民庄稼者斩。

    不料,话音未落,曹操的马不知何故惊了,跑到农田把禾苗踏坏了一大片。

    曹操接下来的反应被称为奸雄表现的经典案例。曹操说,军令如山,我违规了,也必须斩首,但是,我要“割发代首”。

    现在人们一般把这理解为曹操耍滑头,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为何“割发代首”在当时能被他的军队如此信服?现在哪个国家领导犯了事,他说要“割发代首”,这有丝毫的可行性、可信性吗?

    “割发代首”透露更多信息不是曹操有多么奸猾,而是三国时代的人们,至少是中原一代的人们,普遍对头发有多么重视,重视地把头发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

    夏侯渊的生吞眼珠,曹操的割发代首,以及《孝经》要爱惜身体发肤的谆谆教导,共同指向一个被后人早已遗忘的事实:在早期的中国,存在一种高度重视和爱惜自己身体的人生理念,这种理念甚至说是一种宗教性的崇拜。

    身体是受之父母的,来自父母的就是一种天生就有的状态,天然、自然的状态。

    早期中国这种对身体的崇拜情节,根源于对“自然”的重视和崇拜。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和现代意义上“自然”有本质不同。中国传统意义上“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它对立面是“人为”、“干预”。

    所以自然也可以解释成非人为,不干预,就是“无为”,“自然”和“无为”是一体两面。

    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指的是人之外的物理世界,其特质是物质的、机械的,它的对立面是人。

    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崇拜,而是利用和歧视,这需要积极地干预,不是无为,而是有为。

    这种理念的文献起源是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但真实起源更古老,来自古西亚文明。

    在反对佛教时期,韩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入主出奴”,宋儒也经常讲。

    “自然”一词含义的今古变迁,就是一种典型的、新一代的入主出奴。一种外来的意义进入了,成了主人,而原来的意义却被驱赶走了,成了仆人。

    对中国自然崇拜的最好总结和体现来自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甚至也可叫“自然学”、“无为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爱国治民,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由于普遍存在重视、爱惜,甚至崇拜个人身体的思维理念,由于存在“自然”崇拜、“无为”崇拜,太监起源的功利主义解释绝不可信,太监也绝不可能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内部产生。

    那么自宫行为究竟出于何种目的,它又是出现在哪里?

    关于阉人最古老的传说和记载,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自古西亚和古埃及。

    一开始阉人不是来自世俗领域,而是来自宗教领域,他们是祭司,是在神庙中,服务于神的。

    只是随着王室的出现、祭司才从神庙,走进王室,由服务于神,而服务于国王、君主。

    事实上,在古西亚和古埃及,乃至后来的基督教和***文明,甚至现代已很世俗化的国君、政府都和神、和宗教有剪不断的关系。

    在古埃及,法老本身就是神。

    在古两河,国君不是神,但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

    所以,在古西亚和古埃及,祭司由服务于神到服务于君王,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那么在古两河和古埃及,作为阉人的祭司是起源于何时,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才阉割生殖器的呢?

    对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直接的历史记载,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解释。

    事实上,古埃及和古两河文明本身也在公元前4世纪,随着亚历山大的入侵而迅速消失。

    他们的语言、文字、祭祀仪式,早已被人遗忘,这两个区域都被***教文明覆盖。

    只是到了19世纪,随着考古发掘的兴起,人们从这两个地方的地下和古墓中,发掘出大量的古代实物和文字材料,并且很快破译了发掘出来的古两河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被埋在地下两千余年的古文明才得以重建天日,为世人所知。

    梳理古两河、古埃及文明的历史沿革,进而可以理解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尤其是在与同期中国文明相比较的情况下。

    在这个基础之上,是可以找出所需要的答案的。

    阉人祭司由两个要素组成:祭司和去除生器。

    研究阉人祭司的起源,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祭司的起源,另一个是和生器有关的祭祀行为。

    两个问题的答案合起来,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太监这种族群。

    这两个问题不是分离的两个问题,而是存在紧密联系的,是一体的,只是从思考逻辑上分。

    研究祭司的起源,必先从研究神的起源,以及祭祀的起源开始,因为祭司是服务于神的,是祭祀仪式的制定和主持者。

    一提到神,现代人的印象是,他是全知、全能的,世界的创造和主宰者。

    对于神,人只能无限服从和祈求。

    事实上,这样一个形象的神是后来才有的,准确地说,是公元前1500年,“一神教”出现以后才有的。

    最典型和成功的一神教是犹太教,但是,除此之外,大致同一时期,印度教也具备一神教的核心特征,古埃及也出现了一神教化的宗教改革,但不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