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大玉儿进义州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聪古伦格格将父汗的要求对代善、皇太极等人说过。
皇太极沉思了一会儿道:“既然是父汗的旨意,那就派人去告知韦宝吧!”
代善道:“韦宝要是反了大明,以韦宝现有的实力,再加上我八旗仍然有万余人的铁骑精锐,我们一旦助阵,攻破大明京师指日可待!不知道父汗是不是真的想好了要立韦宝这么年轻的人当天可汗,其他部族会服气吗?还有,也不知道我们大金国子民们会服气拥护一个
十六岁的少年吗。”
“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皇太极道:“我们这回输给宝军,已经没有力量再战,缩一步是正确的,关键是看韦宝想要什么,如果韦宝维持原先的一千二百万两纹银不变,一切都还好说。如果韦宝要是再狮子大开口,那就不行了。”
“聪古伦,大汗说去告知韦宝,让韦宝自立天可汗,说了派谁去告知吗?还是随便喊个文臣去便可?”阿敏问道。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随便让个人去,上回不是鲍承先去的吗?这回再让他便是,轻车熟路的。”莽古尔泰道。
众将领也大都是这么个意思。
“要不然,还是等几天再说。”皇太极道:“等父汗的病情见好了再说。”
“父汗的病情已经见好了,而且这是父汗的命令,明日父汗问起,怎么回答。”聪古伦格格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皇太极问道。
本来这么重大的事情,是不必问聪古伦格格一个小女孩的。
但现在聪古伦格格成了宝军与金人联系的纽带,连皇太极也不得不询问聪古伦的意见。
“我亲自去见韦宝,叫一个阿哥和我一起去,我们不能每次找低阶汉臣去,每次韦宝接待了他们,那是韦宝有风度,哪天韦宝不接待他们了,我们自己找难看。”聪古伦格格道。
代善觉得聪古伦说的很有道理,便道:“要不然我去一趟吧,我几个儿子都比他韦宝的年纪大的多,我亲自去,够不失礼了。”
“不可,不可,阿哥何等身份,又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去。”皇太极道。
“那阿哥你去吧,你最合适了,而且你与韦宝原本就认识。”聪古伦道。
皇太极一怔,皇太极是不敢去的,怕韦宝扣下自己或者杀了自己,当使者这种事情,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要不然,聪古伦,还是你与鲍承先去一趟吧,聪古伦,辛苦你了。”皇太极道。
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闻言,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嘲笑的表情,他们都知道皇太极向来只会说好听的,真的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是没有胆量的。
聪古伦见实在没人愿意去,点头答应了。
就在这个时候,卫兵来汇报:“几位贝勒爷,八贝勒的侧福晋来了。”
“我的侧福晋?布木布泰来了?一共来了多少人?”皇太极皱了皱眉头:“她怎么来的?眼下败局,科尔沁草原与察哈尔人很可能落井下石,这么跑来多危险!”
“一共来了十多人,快马来的,没有带辎重。”卫兵答道。
“开城门放入!”皇太极道。
“是!”卫兵答应一声,转头跑着下去。
“可能有什么紧要消息带过来。要不然就是你的小福晋想你了。”代善对皇太极笑道,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代善原本是很欣赏皇太极的,但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病倒之后,这一段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行,也让皇太极的威望直线下降。
原本皇太极是以冷静著称的,这段时间很暴躁,而且似乎对宝军偏见太多。
虽然努尔哈赤与建奴的其他将领们也对宝军有成见,毕竟是敌对关系,但关外人凶悍,骨子里有一股对英雄的崇拜。
宝军连连取胜,变向的也大大的提高了韦宝的威望。
因为大玉儿的临时到来,也让聪古伦没有立刻与鲍承先去韦宝那头传话,想看看大玉儿带来了什么消息。
大玉儿进了义州城,和众人见过礼之后,道:“不好了,我们已经得知了你们的败局,察哈尔、科尔沁、毛文龙,似乎也都收到了消息。毛文龙的几路小股骑兵已经进入牛毛寨周边,看样子是要奇袭老寨!九阿哥已经带三千正红旗铁骑赶往老寨防御。”
建奴口中的老寨就是赫图阿拉,是建奴起家的地方,建奴历代祖坟都在那里,所以老寨不容有失。
老寨与沈阳城的关系,就好像是明朝的凤阳和大明京师的关系。
若是老寨被攻破,祖坟被挖,将对整个建奴势力集团形成士气上的重大打击!
皇太极、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闻言大惊,后防不稳,是他们最害怕的。
以前毛文龙曾经多次在他们偷袭辽东的时候,也依葫芦画瓢的偷袭金国背后,让努尔哈赤很伤脑筋。
这一回选择在大冬天对辽东动手,一方面是建奴得到了确凿的情报,知道辽东边军正在退回关内,他们是来收玉米的。
另一方面,建奴严冬之际,粮食困难,也想向以往一样,多捞取一点粮食和金银,免得没法挨到春暖花开,意图度过粮荒。
现在看来,整个大金国大有要崩盘的迹象。
“这寒冬腊月,飞鸟都无法飞翔,科尔沁人、察哈尔人和毛文龙是如何这么快就得知我大军败了!?就算是韦宝派人送消息,也得半个月之后他们才能知道消息吧?等收到消息,再准备发兵,怎么样也得两三日功夫。你现在从沈阳城过来,又需要至少三日,也就是说,
毛文龙他们在五日之前就得到消息了?韦宝靠什么传递消息?”
天地会并没有把无线电搞出来。
但韦宝带来的镇远舰上就有几台展示用的无线电发报机。
现在像是朝鲜的汉城、辽南的辽阳、以及韦家庄和天津、济南,这些天地会所掌控的重镇,都有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像是京城和松江府、杭城、广城这些离得远的重镇,天地会也有收发机。
虽然不可能像现代的通讯那么灵便,但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法理解的通讯手段和速度了。
听闻毛文龙要对老寨动手,以及察哈尔对科尔沁蠢蠢欲动,这几乎让在场的建奴将领们崩溃。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军受损,现在已经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救援,别说救援其他地方,现在连努尔哈赤本人想安然退回沈阳城都很困难!
原本大家还对与韦宝的和谈抱有一定的希望,觉得只要韦宝提的条件不太过分,都能勉强接受,反正暂时度过危机最重要。
但现在大家都有些绝望了!
感觉韦宝就像是一个没法战胜的怪物,太强大了。
“你们知道毛文龙有动作这不奇怪,会有边军禀报。你们又如何知道的察哈尔人对科尔沁蠢蠢欲动了?你看见了?我们在义州城,也没有发现有察哈尔军队向科尔沁进发的迹象。”皇太极问道。
大玉儿脸一红,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路上被人抓到过的事。
但大玉儿感觉这事似乎瞒不住,她不说的话,其他人肯定也会说出来的。
大玉儿只得道:“我们在路上碰见察哈尔人了,察哈尔人把我们关了一晚上,次日送交宝军,是宝军把我们放了,我们才得以到这义州城。”
一大帮建奴将领闻言,一起露出了暧昧的笑容,虽然女人被敌方抓住这种事很侮辱人,但毕竟是皇太极的女人,而不是他们的女人,而且这种事在关外司空见惯。
还有脸滚回来。
于是皇太极上去就狠狠给了大玉儿一个大嘴巴子:“贱女人,你应该去死!”
大玉儿被皇太极打的嘴角流血,跌坐在地上,捂着火辣辣的脸庞道:“你干什么?我没有被人怎么样。”
莽古尔泰忍不住笑道:“谁信啊,你先被蒙古人抓,再被宝军抓,宝军还好说,哈哈哈哈。”
其余将领也都忍不住笑了,这笑倒是没多好笑,主要是为了嘲讽皇太极。
人都一样,不管哪个地方的人,都有那种见不得旁人好的特点。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皇太极在汗位排序中与代善旗鼓相当,代善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而且皇太极明显比代善更得到大汗的欢喜,所以几乎没有人能撼动努尔哈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
现在大家见皇太极如此出丑,自然开心。
“都笑什么!”皇太极怒喝了一声,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众人没有收敛,反而笑的更加大声。
大玉儿倒是没有继续坐在地上,反而很冷静的站起来:“我没有被人怎么样!你们不信算了,嘴长在你们身上,我也没有办法!如果有谁对我有所怀疑,就禀明大汗,让贝勒休了我,我没话说,否则就少搬弄是非。”
听大玉儿这么说,众人都感觉这个十三四岁的女人很不简单,有超过了大多数男人的心智,遇事很冷静,冷静的有点可怕。
这种事要是放在普通女人身上,可能会受不了羞辱走人,或者自尽。
但大玉儿只要不受干扰,继续留下,她仍然是皇太极的侧福晋,一般不会再为难她。
在原本的历史中,大玉儿对满人崛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儿,以及后面的孝庄,她出生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作为幼女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可在那个君主统治的封建年代,居高位,享受多,付出亦多。
在她13岁那年,嫁给大自己21岁,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当侧福晋。
与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曾经的姑父,现今的丈夫。
在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即定国策,在那个充满战争杀戮、权利纷争的年代,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主,她们身上都背负着家族的使命。
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所牺牲的政治联姻。
相隔9年后,孝庄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深得宠爱。
在崇德元年册封五大福晋时,更是以古代妃子常用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哲哲,位居第二,寝宫赐名为“关雎宫”。
诗经有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
反观孝庄,年少进宫,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妃位却位于末位,可见她在后宫地位并不显赫。
作为女人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她本就不幸,丈夫的满腔爱恋更是付与了她人。
看着可谓是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哪怕心中多有酸楚,也仍要强颜欢笑。
虽然在爱情上她没有占据到那个重要位置,但丈夫对她的感情是与其他妃嫔有所不同的,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
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
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
史料记载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烨,康熙皇帝继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当时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太皇太后亲政,被孝庄严词拒绝。
纵观前朝各代,她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规定宫中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在亲理朝政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少不得孝庄的从中协助与指点。
大清尚未一统全国,边疆忧患甚多,孝庄也常提醒康熙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可松懈。
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
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按照当时清朝早期丧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先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孝庄在其生前嘱咐康熙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她的陵墓建在了东陵风水墙之外,紧挨在顺治陵墓旁,未合葬于盛京太宗昭陵,而是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建暂安奉殿,灵柩在“暂安奉殿”停灵37年。
直到雍正继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并说到《礼记》“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彻底打消了合葬昭陵的念头,既定将暂安奉殿建为陵寝,命名为昭西陵,正式将孝庄葬入地宫,以定万年之兆。
后世关于她为何没有葬入盛京昭陵,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当年“太后下嫁”多尔衮,愧对太宗,有的说是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
总之,孝庄对大清的贡献不低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遇到这么点小事,很容易就能化解掉,不管是才智还是情商,这点事对于大玉儿来说都不算什么。
聪古伦在大玉儿被打之后,没有说什么,见大玉儿似乎没啥事,便要离开。
聪古伦与大玉儿的感情不错,虽然大玉儿才嫁给皇太极一年多,但两女因为年纪相仿,且聪古伦是长期跟在皇太极身边生活的,所以接触的也比较多。
出了这种事情,聪古伦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劝慰大玉儿,更不会去问大玉儿是否真的被蒙古人怎么样了。
这些事情,已经不重要,被掳走的女人被人糟蹋都是惯例,太稀松平常了。
倒是大玉儿见聪古伦要走,主动将聪古伦拉到一旁说话。
聪古伦格格将父汗的要求对代善、皇太极等人说过。
皇太极沉思了一会儿道:“既然是父汗的旨意,那就派人去告知韦宝吧!”
代善道:“韦宝要是反了大明,以韦宝现有的实力,再加上我八旗仍然有万余人的铁骑精锐,我们一旦助阵,攻破大明京师指日可待!不知道父汗是不是真的想好了要立韦宝这么年轻的人当天可汗,其他部族会服气吗?还有,也不知道我们大金国子民们会服气拥护一个
十六岁的少年吗。”
“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皇太极道:“我们这回输给宝军,已经没有力量再战,缩一步是正确的,关键是看韦宝想要什么,如果韦宝维持原先的一千二百万两纹银不变,一切都还好说。如果韦宝要是再狮子大开口,那就不行了。”
“聪古伦,大汗说去告知韦宝,让韦宝自立天可汗,说了派谁去告知吗?还是随便喊个文臣去便可?”阿敏问道。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随便让个人去,上回不是鲍承先去的吗?这回再让他便是,轻车熟路的。”莽古尔泰道。
众将领也大都是这么个意思。
“要不然,还是等几天再说。”皇太极道:“等父汗的病情见好了再说。”
“父汗的病情已经见好了,而且这是父汗的命令,明日父汗问起,怎么回答。”聪古伦格格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皇太极问道。
本来这么重大的事情,是不必问聪古伦格格一个小女孩的。
但现在聪古伦格格成了宝军与金人联系的纽带,连皇太极也不得不询问聪古伦的意见。
“我亲自去见韦宝,叫一个阿哥和我一起去,我们不能每次找低阶汉臣去,每次韦宝接待了他们,那是韦宝有风度,哪天韦宝不接待他们了,我们自己找难看。”聪古伦格格道。
代善觉得聪古伦说的很有道理,便道:“要不然我去一趟吧,我几个儿子都比他韦宝的年纪大的多,我亲自去,够不失礼了。”
“不可,不可,阿哥何等身份,又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去。”皇太极道。
“那阿哥你去吧,你最合适了,而且你与韦宝原本就认识。”聪古伦道。
皇太极一怔,皇太极是不敢去的,怕韦宝扣下自己或者杀了自己,当使者这种事情,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要不然,聪古伦,还是你与鲍承先去一趟吧,聪古伦,辛苦你了。”皇太极道。
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闻言,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嘲笑的表情,他们都知道皇太极向来只会说好听的,真的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是没有胆量的。
聪古伦见实在没人愿意去,点头答应了。
就在这个时候,卫兵来汇报:“几位贝勒爷,八贝勒的侧福晋来了。”
“我的侧福晋?布木布泰来了?一共来了多少人?”皇太极皱了皱眉头:“她怎么来的?眼下败局,科尔沁草原与察哈尔人很可能落井下石,这么跑来多危险!”
“一共来了十多人,快马来的,没有带辎重。”卫兵答道。
“开城门放入!”皇太极道。
“是!”卫兵答应一声,转头跑着下去。
“可能有什么紧要消息带过来。要不然就是你的小福晋想你了。”代善对皇太极笑道,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代善原本是很欣赏皇太极的,但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病倒之后,这一段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行,也让皇太极的威望直线下降。
原本皇太极是以冷静著称的,这段时间很暴躁,而且似乎对宝军偏见太多。
虽然努尔哈赤与建奴的其他将领们也对宝军有成见,毕竟是敌对关系,但关外人凶悍,骨子里有一股对英雄的崇拜。
宝军连连取胜,变向的也大大的提高了韦宝的威望。
因为大玉儿的临时到来,也让聪古伦没有立刻与鲍承先去韦宝那头传话,想看看大玉儿带来了什么消息。
大玉儿进了义州城,和众人见过礼之后,道:“不好了,我们已经得知了你们的败局,察哈尔、科尔沁、毛文龙,似乎也都收到了消息。毛文龙的几路小股骑兵已经进入牛毛寨周边,看样子是要奇袭老寨!九阿哥已经带三千正红旗铁骑赶往老寨防御。”
建奴口中的老寨就是赫图阿拉,是建奴起家的地方,建奴历代祖坟都在那里,所以老寨不容有失。
老寨与沈阳城的关系,就好像是明朝的凤阳和大明京师的关系。
若是老寨被攻破,祖坟被挖,将对整个建奴势力集团形成士气上的重大打击!
皇太极、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等人闻言大惊,后防不稳,是他们最害怕的。
以前毛文龙曾经多次在他们偷袭辽东的时候,也依葫芦画瓢的偷袭金国背后,让努尔哈赤很伤脑筋。
这一回选择在大冬天对辽东动手,一方面是建奴得到了确凿的情报,知道辽东边军正在退回关内,他们是来收玉米的。
另一方面,建奴严冬之际,粮食困难,也想向以往一样,多捞取一点粮食和金银,免得没法挨到春暖花开,意图度过粮荒。
现在看来,整个大金国大有要崩盘的迹象。
“这寒冬腊月,飞鸟都无法飞翔,科尔沁人、察哈尔人和毛文龙是如何这么快就得知我大军败了!?就算是韦宝派人送消息,也得半个月之后他们才能知道消息吧?等收到消息,再准备发兵,怎么样也得两三日功夫。你现在从沈阳城过来,又需要至少三日,也就是说,
毛文龙他们在五日之前就得到消息了?韦宝靠什么传递消息?”
天地会并没有把无线电搞出来。
但韦宝带来的镇远舰上就有几台展示用的无线电发报机。
现在像是朝鲜的汉城、辽南的辽阳、以及韦家庄和天津、济南,这些天地会所掌控的重镇,都有无线电收发机。
此外,像是京城和松江府、杭城、广城这些离得远的重镇,天地会也有收发机。
虽然不可能像现代的通讯那么灵便,但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法理解的通讯手段和速度了。
听闻毛文龙要对老寨动手,以及察哈尔对科尔沁蠢蠢欲动,这几乎让在场的建奴将领们崩溃。
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军受损,现在已经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救援,别说救援其他地方,现在连努尔哈赤本人想安然退回沈阳城都很困难!
原本大家还对与韦宝的和谈抱有一定的希望,觉得只要韦宝提的条件不太过分,都能勉强接受,反正暂时度过危机最重要。
但现在大家都有些绝望了!
感觉韦宝就像是一个没法战胜的怪物,太强大了。
“你们知道毛文龙有动作这不奇怪,会有边军禀报。你们又如何知道的察哈尔人对科尔沁蠢蠢欲动了?你看见了?我们在义州城,也没有发现有察哈尔军队向科尔沁进发的迹象。”皇太极问道。
大玉儿脸一红,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路上被人抓到过的事。
但大玉儿感觉这事似乎瞒不住,她不说的话,其他人肯定也会说出来的。
大玉儿只得道:“我们在路上碰见察哈尔人了,察哈尔人把我们关了一晚上,次日送交宝军,是宝军把我们放了,我们才得以到这义州城。”
一大帮建奴将领闻言,一起露出了暧昧的笑容,虽然女人被敌方抓住这种事很侮辱人,但毕竟是皇太极的女人,而不是他们的女人,而且这种事在关外司空见惯。
还有脸滚回来。
于是皇太极上去就狠狠给了大玉儿一个大嘴巴子:“贱女人,你应该去死!”
大玉儿被皇太极打的嘴角流血,跌坐在地上,捂着火辣辣的脸庞道:“你干什么?我没有被人怎么样。”
莽古尔泰忍不住笑道:“谁信啊,你先被蒙古人抓,再被宝军抓,宝军还好说,哈哈哈哈。”
其余将领也都忍不住笑了,这笑倒是没多好笑,主要是为了嘲讽皇太极。
人都一样,不管哪个地方的人,都有那种见不得旁人好的特点。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皇太极在汗位排序中与代善旗鼓相当,代善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而且皇太极明显比代善更得到大汗的欢喜,所以几乎没有人能撼动努尔哈赤将汗位传给皇太极。
现在大家见皇太极如此出丑,自然开心。
“都笑什么!”皇太极怒喝了一声,怒气冲冲的离开了。
众人没有收敛,反而笑的更加大声。
大玉儿倒是没有继续坐在地上,反而很冷静的站起来:“我没有被人怎么样!你们不信算了,嘴长在你们身上,我也没有办法!如果有谁对我有所怀疑,就禀明大汗,让贝勒休了我,我没话说,否则就少搬弄是非。”
听大玉儿这么说,众人都感觉这个十三四岁的女人很不简单,有超过了大多数男人的心智,遇事很冷静,冷静的有点可怕。
这种事要是放在普通女人身上,可能会受不了羞辱走人,或者自尽。
但大玉儿只要不受干扰,继续留下,她仍然是皇太极的侧福晋,一般不会再为难她。
在原本的历史中,大玉儿对满人崛起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儿,以及后面的孝庄,她出生蒙古科尔沁,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次女,作为幼女的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可在那个君主统治的封建年代,居高位,享受多,付出亦多。
在她13岁那年,嫁给大自己21岁,当时还是贝勒的皇太极当侧福晋。
与其姑姑哲哲共侍一夫,曾经的姑父,现今的丈夫。
在清初,满蒙联姻是一项即定国策,在那个充满战争杀戮、权利纷争的年代,她们的婚姻都不能自主,她们身上都背负着家族的使命。
孝庄的婚姻就是一场为家族所牺牲的政治联姻。
相隔9年后,孝庄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深得宠爱。
在崇德元年册封五大福晋时,更是以古代妃子常用封号,封海兰珠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姑母哲哲,位居第二,寝宫赐名为“关雎宫”。
诗经有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
反观孝庄,年少进宫,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妃位却位于末位,可见她在后宫地位并不显赫。
作为女人来说,在一夫多妻的婚姻中,她本就不幸,丈夫的满腔爱恋更是付与了她人。
看着可谓是宠冠六宫的海兰珠,哪怕心中多有酸楚,也仍要强颜欢笑。
虽然在爱情上她没有占据到那个重要位置,但丈夫对她的感情是与其他妃嫔有所不同的,皇太极不但会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
孝庄天资聪颖、胆识过人且富有谋略,皇太极执政时期就夸赞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
皇太极逝后,她又在暴风疾雨的皇位纷争中,扶持自己的儿子继位。
不知道当孝庄看到穿着明黄龙袍还不谙世事却受万人跪拜的福临时,会不会想起当年比自己先产下皇子的海兰珠。
当时的皇太极喜不自胜,欲立为“皇太子”。
好景不长,孩子未来得及取名便夭折,海兰珠随后也跟着去了。
今天如果她们母子还在世的话,不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切仿佛都是注定好了的,是命运将她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后,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然而不识汉字的他,无法批阅大臣奏章。
史料记载他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
福临把部分的原因归结在“甚厌汉语”,认为“汉俗盛,则胡运衰”的孝庄身上。
母子两人在满汉文化上有着很大分歧,加剧二人矛盾爆发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就是孝庄强加给顺治的两次婚姻。
顺治的生命终结在二十四岁。
女人一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孝庄无一幸免。
顺治死后,8岁的玄烨,康熙皇帝继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
当时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太皇太后亲政,被孝庄严词拒绝。
纵观前朝各代,她深知外戚专权的亡国教训,规定宫中女子不得临朝干政。
康熙在亲理朝政铲除“鳌拜”、平定“三藩”,清除朝廷内部和地方的隐患期间,少不得孝庄的从中协助与指点。
大清尚未一统全国,边疆忧患甚多,孝庄也常提醒康熙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可松懈。
在政治各方面看来,孝庄是个充满智慧的女性。
公元1688年,孝庄走完了她这一生,享年75岁。
按照当时清朝早期丧葬制,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先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
孝庄在其生前嘱咐康熙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她的陵墓建在了东陵风水墙之外,紧挨在顺治陵墓旁,未合葬于盛京太宗昭陵,而是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建暂安奉殿,灵柩在“暂安奉殿”停灵37年。
直到雍正继位后,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皇考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且海宇升平,兆人康阜”,并说到《礼记》“古合葬之礼,原无定制,神灵所通,不间远近。因时制宜,惟义所在”,彻底打消了合葬昭陵的念头,既定将暂安奉殿建为陵寝,命名为昭西陵,正式将孝庄葬入地宫,以定万年之兆。
后世关于她为何没有葬入盛京昭陵,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当年“太后下嫁”多尔衮,愧对太宗,有的说是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
总之,孝庄对大清的贡献不低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遇到这么点小事,很容易就能化解掉,不管是才智还是情商,这点事对于大玉儿来说都不算什么。
聪古伦在大玉儿被打之后,没有说什么,见大玉儿似乎没啥事,便要离开。
聪古伦与大玉儿的感情不错,虽然大玉儿才嫁给皇太极一年多,但两女因为年纪相仿,且聪古伦是长期跟在皇太极身边生活的,所以接触的也比较多。
出了这种事情,聪古伦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劝慰大玉儿,更不会去问大玉儿是否真的被蒙古人怎么样了。
这些事情,已经不重要,被掳走的女人被人糟蹋都是惯例,太稀松平常了。
倒是大玉儿见聪古伦要走,主动将聪古伦拉到一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