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请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慢慢的就这样流逝而却,崇祯六年也是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七年。
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算起来岳阳来到这个时空也有快两个年头了,他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拼命的扇着自己的翅膀,努力的想要改变着什么,但由于他的翅膀实在太小,目前为止他所能改变的也只有五里寨以及应州一府之地。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的五里寨可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的五里寨只有不到两万人,整个寨子最繁荣的地方也不过是那条不足百米长的一到刮风的时候就漫天黄沙的街道。
短短的一年过去了,整个五里寨却是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五里寨以及周边的地区都种上了岳阳从现代带来的高产粮食种子,马铃薯、红薯、小麦等等高产作物在五里寨以及周边的村寨遍地开花,粮食产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截至去年秋收后,海楼领着数万流民新开垦了荒地二十万亩,收获粮食八万吨,五里寨也成了山西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这下五里寨出名了,也火了,在这个遍地饥荒普遍缺粮的年头,五里寨的名头一出后,无数的流民听闻了消息后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涌入应州府的流民就达到了六万,庞大的流民带来的是庞大的压力。面对着应州城里城外那遍地的流民,郑发奎也慌了,他急忙找来了岳阳商量对策。
但是岳阳对此却胸有成竹,他向郑发奎提出了几个对策。那就是将将应州城里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派到下面去担任书吏、典吏或是令吏之职,将这些人都分流到各个乡下、厂矿和农场去。该开矿的开矿、开荒的开荒、办养殖的办养殖。这样一来就能将流民们很快的分流下去。而且岳阳同时也派人到山西各地展开了宣传,蛊惑各地的读书人都到五里寨来做事。
崇祯七年阴历三月,时任应州守备的岳阳在五里寨迎接了来自太原府的两位贵客,他们是山西巡抚许鼎臣和镇守太监魏同和。
春日的阳光懒洋洋的洒在田野上。岳阳和郑发奎率领着顺宝、胡老三、吴成枫、海楼以及岳来福等一众人拥着许鼎臣、魏同和两人浩浩荡荡的走在田埂上,周围则是许多牵着耕牛扛着锄头的百姓。如今的五里寨的百姓可不是两年前的时候,吃饱了饭的他们如今都精神饱满的行走在田野里。
看着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精神头充足的样子,许鼎臣捋着胡须不住的微笑点头,诗兴大发的他不禁吟道:“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好……好诗!”
一旁的岳阳听了许鼎臣的诗,不禁点头赞叹了起来,他正想继续拍几句马屁,一旁的郑发奎夸奖道:“大人好记性。张继这首《闾门即事》是写得极好的,尤其是非常映衬如今的景色。”
郑发奎的话刚一出口,岳阳的脸立刻就红了起来。
“他娘的,幸好哥们的马屁还没派出去,要不是郑发奎先说了出来。哥们还以为这首诗是许鼎臣这个老头做的呢。”要是这个马屁拍出去,这个脸可就丢大发了。
“是啊!”一旁的魏同和也笑道:“咱家虽然是个废人,但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不胜欢喜,岳守备真是经营有方啊!”
“咳咳……这个全赖众人努力的结果。”听到众人如此夸奖,岳阳也连连摆手声称不敢当。
众人来到一块田地里,有老农牵来了一头披着红绸的耕牛。岳阳从老农手中接过缰绳递给了许鼎臣道:“大人,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乃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大人代天子牧守一方,此等大事自然是从大人开始才行,请大人不吝赐教啊!”
许鼎臣接过了缰绳,指着岳阳大笑道:“好你个岳正宏,老夫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你还想让老夫替你耕地啊。小心老夫参你个不敬老之罪!”
岳阳自然知道许鼎臣在跟自己开玩笑,他嘿嘿一笑,狡狯的说道:“巡抚大人莫要吓唬下官,您旁边不是还有魏公公嘛,您二人可以一起耕地啊。您牵着牛。魏公公扶犁,一样可以耕种嘛!”
“嘎嘎嘎……”魏同和扯起特有的公鸭嗓也笑了起来,“咱家算是看出来了,岳大人你今天把许大人和咱家喊来,哪里是让咱们视察啊,这就是请来了两个不要银子的苦力啊!”
“哈哈哈……”听到魏同和的话,众人全都笑了起来。而站在许鼎臣身后的唐学颖和郑发奎相视了一眼,两人同时心照不宣的微微一笑,看着一旁的岳阳,心中涌起一股赞许之意。
春耕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每到这个时候,别说旁人了,就是皇帝老子也得下地做个示范以示自己的重视。岳阳邀请许鼎臣和魏同和同时下地干活这可不是贬低他们的意思,而是非常隐晦的拍了两人的马屁。毕竟这件事若是传了出去,满朝文武那是绝不会有人笑话他们的,反而会赞扬二人的亲民行为,这是可以在政治上加分的。所以郑发奎和唐学颖才会在心里赞扬岳阳的狡猾,这个马屁可是比直接送银子有用多了。
果不其然,当许鼎臣和魏同和开始耕地的时候,一旁便走来了两名耆老,后面跟着一群男女农民,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声唱着歌:
秋耕深,春耕浅。
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此时的气氛依然达到了**,旁边有人放起了爆竹,噼噼啪啪的声音和阵阵硝烟味的将一大片的农田笼罩起来……
热闹的春耕结束了,十多日后,回到了太原的许鼎臣在书房里提起了狼毫开始写起了奏折:“臣山西巡抚许鼎臣谨按:七年春,臣奉命入晋,察看山西屯粮之事。今岁旱荒凶馑,沿途村乡无炊烟,萧条惨楚,目不可忍视。独晋北一方,五里寨之地,百姓安乐,钱粮自足,屯粮百万担有余,此皆为守备岳阳之功也……
臣愚见,五里寨该地四野平旷,乃无险之地,素来为兵匪聚集之地。今居民稠密,商贩密集,恐为贼虏所垂涎,加之芦芽山丛木茂林,土寇易于啸聚,外患内忧均当防范,乃仅以一守备守之,恐缓急无济于事,议请设之游击,设险固守所当昕夕戒备,公禀可取之商税,不费加增,一调剂间而于地方之御虏弭盗两得之矣……”
与此同时,在一所房间里,山西镇守太监魏同和也提着毛笔书写着密折:“奴婢山西镇守中宫太监魏同和恭请圣安:奴婢奉皇上旨意勘察山西各处,发现如今山西遍地匪患,唯独应州府却是一片太平。有应州守备岳阳率军民屯田开荒。获粮无数,粗略估计便有百万担,流民得知后蜂拥而至,然岳阳并不慌张,其一边收拢流民,一边发放种子粮种,令其开垦荒地以稳定人心。
目前应州一地已然成为山西最大产量之地,依奴婢愚见,岳阳此人有大才。守备一职已然不足以发挥其才智,奴婢愚见应褒奖其人,以安民心……”
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四月初三京城皇宫紫禁城前
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大汉正恭敬的站在皇极门前浩浩荡荡的广场前,低着头恭敬的等着召见,此人就是大明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太监来到陆全有的面前尖声说道:“陆大人,皇上要召见你,现在你随咱家来吧!”
虽然陆全有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称得上是权柄赫赫,但对着这些日夜伺候在皇上身边的太监依然不敢怠慢,他从袖子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悄悄的塞到了小太监的手中不动声色的笑道:“公公辛苦了,不知皇上今日心情如何?”
小太监的手飞快的一缩,隐蔽的在袖子里掂了掂,脸上露出了笑容:“陆大人太客气了,咱家怎么好意思呢。不过陆大人可以放心,皇上今日心情颇佳,陆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跟皇上提好了。”
“谢公公!”
一路上走过一道道地重檐庑殿,说不尽的富丽气派和风韵,陆全有虽然常来皇宫,但也不敢多看,只是随着传旨小太监急步而走。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来到了暖香阁外面,那传旨的小太监对他道:“陆大人请稍候,待咱家去通禀皇上一声。”
陆全有赶紧拱手道:“公公请!”
不多久,那传旨太监出来,对陆全有道:“陆大人您进去吧,皇上宣您进去呢。”
进入了御书房,陆全有赶紧跪下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叩见皇上!”
时间慢慢的就这样流逝而却,崇祯六年也是一样,时间很快就到了崇祯七年。
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算起来岳阳来到这个时空也有快两个年头了,他就如同一只小小的蝴蝶,拼命的扇着自己的翅膀,努力的想要改变着什么,但由于他的翅膀实在太小,目前为止他所能改变的也只有五里寨以及应州一府之地。
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如今的五里寨可谓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的五里寨只有不到两万人,整个寨子最繁荣的地方也不过是那条不足百米长的一到刮风的时候就漫天黄沙的街道。
短短的一年过去了,整个五里寨却是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五里寨以及周边的地区都种上了岳阳从现代带来的高产粮食种子,马铃薯、红薯、小麦等等高产作物在五里寨以及周边的村寨遍地开花,粮食产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截至去年秋收后,海楼领着数万流民新开垦了荒地二十万亩,收获粮食八万吨,五里寨也成了山西名副其实的大粮仓。
这下五里寨出名了,也火了,在这个遍地饥荒普遍缺粮的年头,五里寨的名头一出后,无数的流民听闻了消息后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涌入应州府的流民就达到了六万,庞大的流民带来的是庞大的压力。面对着应州城里城外那遍地的流民,郑发奎也慌了,他急忙找来了岳阳商量对策。
但是岳阳对此却胸有成竹,他向郑发奎提出了几个对策。那就是将将应州城里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派到下面去担任书吏、典吏或是令吏之职,将这些人都分流到各个乡下、厂矿和农场去。该开矿的开矿、开荒的开荒、办养殖的办养殖。这样一来就能将流民们很快的分流下去。而且岳阳同时也派人到山西各地展开了宣传,蛊惑各地的读书人都到五里寨来做事。
崇祯七年阴历三月,时任应州守备的岳阳在五里寨迎接了来自太原府的两位贵客,他们是山西巡抚许鼎臣和镇守太监魏同和。
春日的阳光懒洋洋的洒在田野上。岳阳和郑发奎率领着顺宝、胡老三、吴成枫、海楼以及岳来福等一众人拥着许鼎臣、魏同和两人浩浩荡荡的走在田埂上,周围则是许多牵着耕牛扛着锄头的百姓。如今的五里寨的百姓可不是两年前的时候,吃饱了饭的他们如今都精神饱满的行走在田野里。
看着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精神头充足的样子,许鼎臣捋着胡须不住的微笑点头,诗兴大发的他不禁吟道:“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好……好诗!”
一旁的岳阳听了许鼎臣的诗,不禁点头赞叹了起来,他正想继续拍几句马屁,一旁的郑发奎夸奖道:“大人好记性。张继这首《闾门即事》是写得极好的,尤其是非常映衬如今的景色。”
郑发奎的话刚一出口,岳阳的脸立刻就红了起来。
“他娘的,幸好哥们的马屁还没派出去,要不是郑发奎先说了出来。哥们还以为这首诗是许鼎臣这个老头做的呢。”要是这个马屁拍出去,这个脸可就丢大发了。
“是啊!”一旁的魏同和也笑道:“咱家虽然是个废人,但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不胜欢喜,岳守备真是经营有方啊!”
“咳咳……这个全赖众人努力的结果。”听到众人如此夸奖,岳阳也连连摆手声称不敢当。
众人来到一块田地里,有老农牵来了一头披着红绸的耕牛。岳阳从老农手中接过缰绳递给了许鼎臣道:“大人,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乃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大人代天子牧守一方,此等大事自然是从大人开始才行,请大人不吝赐教啊!”
许鼎臣接过了缰绳,指着岳阳大笑道:“好你个岳正宏,老夫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你还想让老夫替你耕地啊。小心老夫参你个不敬老之罪!”
岳阳自然知道许鼎臣在跟自己开玩笑,他嘿嘿一笑,狡狯的说道:“巡抚大人莫要吓唬下官,您旁边不是还有魏公公嘛,您二人可以一起耕地啊。您牵着牛。魏公公扶犁,一样可以耕种嘛!”
“嘎嘎嘎……”魏同和扯起特有的公鸭嗓也笑了起来,“咱家算是看出来了,岳大人你今天把许大人和咱家喊来,哪里是让咱们视察啊,这就是请来了两个不要银子的苦力啊!”
“哈哈哈……”听到魏同和的话,众人全都笑了起来。而站在许鼎臣身后的唐学颖和郑发奎相视了一眼,两人同时心照不宣的微微一笑,看着一旁的岳阳,心中涌起一股赞许之意。
春耕在历朝历代都是大事,每到这个时候,别说旁人了,就是皇帝老子也得下地做个示范以示自己的重视。岳阳邀请许鼎臣和魏同和同时下地干活这可不是贬低他们的意思,而是非常隐晦的拍了两人的马屁。毕竟这件事若是传了出去,满朝文武那是绝不会有人笑话他们的,反而会赞扬二人的亲民行为,这是可以在政治上加分的。所以郑发奎和唐学颖才会在心里赞扬岳阳的狡猾,这个马屁可是比直接送银子有用多了。
果不其然,当许鼎臣和魏同和开始耕地的时候,一旁便走来了两名耆老,后面跟着一群男女农民,他们一边走一边高声唱着歌:
秋耕深,春耕浅。
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此时的气氛依然达到了**,旁边有人放起了爆竹,噼噼啪啪的声音和阵阵硝烟味的将一大片的农田笼罩起来……
热闹的春耕结束了,十多日后,回到了太原的许鼎臣在书房里提起了狼毫开始写起了奏折:“臣山西巡抚许鼎臣谨按:七年春,臣奉命入晋,察看山西屯粮之事。今岁旱荒凶馑,沿途村乡无炊烟,萧条惨楚,目不可忍视。独晋北一方,五里寨之地,百姓安乐,钱粮自足,屯粮百万担有余,此皆为守备岳阳之功也……
臣愚见,五里寨该地四野平旷,乃无险之地,素来为兵匪聚集之地。今居民稠密,商贩密集,恐为贼虏所垂涎,加之芦芽山丛木茂林,土寇易于啸聚,外患内忧均当防范,乃仅以一守备守之,恐缓急无济于事,议请设之游击,设险固守所当昕夕戒备,公禀可取之商税,不费加增,一调剂间而于地方之御虏弭盗两得之矣……”
与此同时,在一所房间里,山西镇守太监魏同和也提着毛笔书写着密折:“奴婢山西镇守中宫太监魏同和恭请圣安:奴婢奉皇上旨意勘察山西各处,发现如今山西遍地匪患,唯独应州府却是一片太平。有应州守备岳阳率军民屯田开荒。获粮无数,粗略估计便有百万担,流民得知后蜂拥而至,然岳阳并不慌张,其一边收拢流民,一边发放种子粮种,令其开垦荒地以稳定人心。
目前应州一地已然成为山西最大产量之地,依奴婢愚见,岳阳此人有大才。守备一职已然不足以发挥其才智,奴婢愚见应褒奖其人,以安民心……”
公元一九六四年农历四月初三京城皇宫紫禁城前
一名身穿锦袍的中年大汉正恭敬的站在皇极门前浩浩荡荡的广场前,低着头恭敬的等着召见,此人就是大明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太监来到陆全有的面前尖声说道:“陆大人,皇上要召见你,现在你随咱家来吧!”
虽然陆全有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称得上是权柄赫赫,但对着这些日夜伺候在皇上身边的太监依然不敢怠慢,他从袖子里掏出了一锭银子,悄悄的塞到了小太监的手中不动声色的笑道:“公公辛苦了,不知皇上今日心情如何?”
小太监的手飞快的一缩,隐蔽的在袖子里掂了掂,脸上露出了笑容:“陆大人太客气了,咱家怎么好意思呢。不过陆大人可以放心,皇上今日心情颇佳,陆大人有什么话尽管跟皇上提好了。”
“谢公公!”
一路上走过一道道地重檐庑殿,说不尽的富丽气派和风韵,陆全有虽然常来皇宫,但也不敢多看,只是随着传旨小太监急步而走。
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来到了暖香阁外面,那传旨的小太监对他道:“陆大人请稍候,待咱家去通禀皇上一声。”
陆全有赶紧拱手道:“公公请!”
不多久,那传旨太监出来,对陆全有道:“陆大人您进去吧,皇上宣您进去呢。”
进入了御书房,陆全有赶紧跪下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陆全有叩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