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第二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后来呢?”霍柔风问道。
“那老者从怀里掏了件东西交给老妇,老妇进去之后,很快又出来,把那物件还给了老者,小的离得远,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像是用绸布包着的。老者只好把那物件揣回怀里,就往这片竹林里来了,小的没敢跟上,就在庵堂外面转悠了一会儿,过了约末一盏茶的功夫,有顶轿子从山下上来,就落到庵堂外面,小的担心被人发现,便从另一条小路进了竹林,刚好遇到我哥,他让我在这里等着,若是那老者来了,便把他引开。”张亭说道。
霍柔风明白了,那间庵堂里的人定然和“玉笛公子”有些关系,莫非是那老者求见不果,他自己亲自去了?
霍柔风的兴趣来了,她问张亭:“你不是说还有一条路吗?怎么走?”
张亭指指身后,道:“就从这里向前走,转一个弯,便有一条小路,从那里向山下走,就能看到半山腰的那座庵堂了。”
他的话音刚落,霍柔风已经跑了出去。
果然,没过一会儿,她便看到了那座庵堂。只见青瓦白墙,掩映在竹海之中,门前一道青石台阶,直通向山下。
一顶青布小轿停在门前,霍柔风正想靠近一点仔细看看,便见庵堂的门忽然打开,一个丫鬟打扮的少女扶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名老妇。
那女子看上去也就是十一二岁,她梳着单螺鬟,穿着淡绿色的比甲,素白小袄,下面是一条月白色的挑线裙子,身量虽然尚未长成,但已是亭亭玉立,如同五月里尚未绽开的莲花。
她微垂着头,霍柔风看不清她的相貌,但是看那纤巧的身段,想来一定是位弱不禁风的小美人吧。
少女转过身去,重又看向那座庵堂,她伫立良久,直到那丫鬟和她说了什么,她这才上了轿子。
她们的行李并不多,只有丫鬟和那老妇背上的包袱,看这样子不像是要出远门的,但那少女在庵堂外默然而立的身影,却给了霍柔风一种感觉,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
轿子沿着石阶缓缓下山,丫鬟和老妇在后面跟着,显然山下另有马车或者轿子,只是少女身子金贵,走不得远路,这才让轿子把人抬下去。
看那轿子已经走出很远,霍柔风也准备回去了,正在她想要转身时,忽然,她看到庵堂后面的竹林里,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穿着玄青色的头篷,从霍柔风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脸,虽然不甚清晰,但是她能肯定,这就是当日在小船中给她治伤的那个少年。
少年缓步走向那石阶,看着那越来越远的轿子,他解下腰间的玉笛吹了起来。
这次的笛声不似那日在浮玉楼听到的,带着几分哀伤,霍柔风听出来了,这是李后主的《虞美人》,很少有人会用笛子演奏这支曲子,但是前世的时候,她曾在行宫之中听老宫人吹过,太监说那是前朝的宫人,皇帝仁慈,让她们留在行宫里照顾花草。
这一世,她师从柳无醉,也曾提起过这支曲子,柳无醉试着吹过,可是却没有前世她听到的那种韵味。
而这个少年,却比前世她听过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听着听着,手背上一点凉意,霍柔风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她已落下泪来。
她用手背抹一把眼泪,那少年手执玉笛站在蜿蜒的石阶之上,山风吹起他的衣裳,玄青色的斗篷如同一朵云,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这山、这遍山的青竹、谪仙般的少年拿着玉笛,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好隽永。
一曲终了,少年转身走入竹林之中,他毅然决然,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那庵堂和那石径一眼,倒像是用这一曲和这里的一切做一绝别。
霍柔风望着少年消失的方向,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之感涌上心头。
她能肯定,在宁波小船上,她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在此之前,她绝对没有见过他。
可是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他熟悉。
或者,他是像她前世时见过的某个人吧。
霍柔风苦笑,这一世的她与前生的她,在相貌上没有半分相像,即使有人如她这般幸运,投胎转世重生而来,也不会还是前世容颜了吧。
她叹了口气,顺着来时的小路回去了。
回到庄子里,她叫来张轩,问道:“你一直都跟着那位穿玄青色斗篷的公子吗?看到什么了?”
张轩道:“那位公子见过方丈大师,后来便穿过竹林去了后山。”
再后来的事情,霍柔风亲眼所见,也没有什么可再问的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那人竟然也见过方丈大师。
他们到达敞厅时,方丈大师还没有来,等了好一会儿才到,想来就是在这个时间里,方丈大师与那人见面的吧。
她又叫来张升平,道:“你去查查,万华寺后山半山腰的那座庵堂是怎么回事?”
张升平也是第一次听说万华寺后面还有一座庵堂,他有些吃惊,后山半山腰的地方显然已经不是万华寺所有,在那里有庵堂倒也并非不可。
但是万华寺是江南名刹,连带着附近的村镇也是远近驰名,若是在那旁边还有一座庵堂,想来也早就香火鼎盛了,又怎会无人知晓呢?
次日,霍柔风派了林文盛去了县衙,傍晚时分,林文盛回来,告诉霍柔风,梅树岭的人已经与永丰号立下契书,缪大将军做的中证,赵家和缪家都派了人手过去,明日便和万华寺的僧人一起,出发去寻找大德子说的那处地方。
另外几家则由孙家带头,捐了米面和一百两银子,由县衙转交给梅树岭的孤儿寡母。
听说只有几十两银子,霍柔风连连咂舌:“这些人不是都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吗?怎么才捐了一百两银子?那够干什么的?”
***
这是第二更,一小时后还有一更,今天共五更,困了的去睡吧,明天上午一起看。
“后来呢?”霍柔风问道。
“那老者从怀里掏了件东西交给老妇,老妇进去之后,很快又出来,把那物件还给了老者,小的离得远,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像是用绸布包着的。老者只好把那物件揣回怀里,就往这片竹林里来了,小的没敢跟上,就在庵堂外面转悠了一会儿,过了约末一盏茶的功夫,有顶轿子从山下上来,就落到庵堂外面,小的担心被人发现,便从另一条小路进了竹林,刚好遇到我哥,他让我在这里等着,若是那老者来了,便把他引开。”张亭说道。
霍柔风明白了,那间庵堂里的人定然和“玉笛公子”有些关系,莫非是那老者求见不果,他自己亲自去了?
霍柔风的兴趣来了,她问张亭:“你不是说还有一条路吗?怎么走?”
张亭指指身后,道:“就从这里向前走,转一个弯,便有一条小路,从那里向山下走,就能看到半山腰的那座庵堂了。”
他的话音刚落,霍柔风已经跑了出去。
果然,没过一会儿,她便看到了那座庵堂。只见青瓦白墙,掩映在竹海之中,门前一道青石台阶,直通向山下。
一顶青布小轿停在门前,霍柔风正想靠近一点仔细看看,便见庵堂的门忽然打开,一个丫鬟打扮的少女扶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名老妇。
那女子看上去也就是十一二岁,她梳着单螺鬟,穿着淡绿色的比甲,素白小袄,下面是一条月白色的挑线裙子,身量虽然尚未长成,但已是亭亭玉立,如同五月里尚未绽开的莲花。
她微垂着头,霍柔风看不清她的相貌,但是看那纤巧的身段,想来一定是位弱不禁风的小美人吧。
少女转过身去,重又看向那座庵堂,她伫立良久,直到那丫鬟和她说了什么,她这才上了轿子。
她们的行李并不多,只有丫鬟和那老妇背上的包袱,看这样子不像是要出远门的,但那少女在庵堂外默然而立的身影,却给了霍柔风一种感觉,她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
轿子沿着石阶缓缓下山,丫鬟和老妇在后面跟着,显然山下另有马车或者轿子,只是少女身子金贵,走不得远路,这才让轿子把人抬下去。
看那轿子已经走出很远,霍柔风也准备回去了,正在她想要转身时,忽然,她看到庵堂后面的竹林里,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穿着玄青色的头篷,从霍柔风的角度能够看到他的脸,虽然不甚清晰,但是她能肯定,这就是当日在小船中给她治伤的那个少年。
少年缓步走向那石阶,看着那越来越远的轿子,他解下腰间的玉笛吹了起来。
这次的笛声不似那日在浮玉楼听到的,带着几分哀伤,霍柔风听出来了,这是李后主的《虞美人》,很少有人会用笛子演奏这支曲子,但是前世的时候,她曾在行宫之中听老宫人吹过,太监说那是前朝的宫人,皇帝仁慈,让她们留在行宫里照顾花草。
这一世,她师从柳无醉,也曾提起过这支曲子,柳无醉试着吹过,可是却没有前世她听到的那种韵味。
而这个少年,却比前世她听过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听着听着,手背上一点凉意,霍柔风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她已落下泪来。
她用手背抹一把眼泪,那少年手执玉笛站在蜿蜒的石阶之上,山风吹起他的衣裳,玄青色的斗篷如同一朵云,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这山、这遍山的青竹、谪仙般的少年拿着玉笛,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美好隽永。
一曲终了,少年转身走入竹林之中,他毅然决然,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那庵堂和那石径一眼,倒像是用这一曲和这里的一切做一绝别。
霍柔风望着少年消失的方向,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之感涌上心头。
她能肯定,在宁波小船上,她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在此之前,她绝对没有见过他。
可是不知为何,她就是觉得他熟悉。
或者,他是像她前世时见过的某个人吧。
霍柔风苦笑,这一世的她与前生的她,在相貌上没有半分相像,即使有人如她这般幸运,投胎转世重生而来,也不会还是前世容颜了吧。
她叹了口气,顺着来时的小路回去了。
回到庄子里,她叫来张轩,问道:“你一直都跟着那位穿玄青色斗篷的公子吗?看到什么了?”
张轩道:“那位公子见过方丈大师,后来便穿过竹林去了后山。”
再后来的事情,霍柔风亲眼所见,也没有什么可再问的了。
只是她没有想到,那人竟然也见过方丈大师。
他们到达敞厅时,方丈大师还没有来,等了好一会儿才到,想来就是在这个时间里,方丈大师与那人见面的吧。
她又叫来张升平,道:“你去查查,万华寺后山半山腰的那座庵堂是怎么回事?”
张升平也是第一次听说万华寺后面还有一座庵堂,他有些吃惊,后山半山腰的地方显然已经不是万华寺所有,在那里有庵堂倒也并非不可。
但是万华寺是江南名刹,连带着附近的村镇也是远近驰名,若是在那旁边还有一座庵堂,想来也早就香火鼎盛了,又怎会无人知晓呢?
次日,霍柔风派了林文盛去了县衙,傍晚时分,林文盛回来,告诉霍柔风,梅树岭的人已经与永丰号立下契书,缪大将军做的中证,赵家和缪家都派了人手过去,明日便和万华寺的僧人一起,出发去寻找大德子说的那处地方。
另外几家则由孙家带头,捐了米面和一百两银子,由县衙转交给梅树岭的孤儿寡母。
听说只有几十两银子,霍柔风连连咂舌:“这些人不是都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吗?怎么才捐了一百两银子?那够干什么的?”
***
这是第二更,一小时后还有一更,今天共五更,困了的去睡吧,明天上午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