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1 伯山仍纯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李泰态度强硬的要求下,王德与韩褒所率领的人马还是服从州府的安排,乖乖缴械并住进了州府划定的营地中。
当然,被安置在防城中的王德可就免不了整日咆孝抗议,一副把李泰恨到了骨子里、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架势。
李泰对此倒也不甚在意,人家面子都丢了,嘴上强硬两下怎么了。须知他可没有限制王德的人身自由,随时都可以离开防城、率领部曲跟他干,但王德却只敢在防城中叫嚣抱怨,足见色厉内荏。
在西魏混了这几年,李泰最大感触就是人人都热衷给自己树立一个人设,但你要相信了那就是你蠢。这些老镇兵们从六镇兵变便开始闯世界,到如今剩下这些可谓是大浪淘沙,智商格局或许上限不高,但心机绝不简单。
就比如说邙山之战中放走了宇文泰的东魏彭乐,被许多人笑称是大傻子。但彭乐身上就有反向点名的BUFF,谁觉得他傻那才是真的傻,就连老阴比高欢都告戒儿子得提防彭乐。
王德不肯离开防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一旦离开如果双方再发生什么过激的碰撞,那他就是逼反陇右的第一责任人。留在这里虽然面子受损,但却能把后续需要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
同时这也是在向独孤信表明姿态,我虽然受命而来,但也不是因为怀疑你而要针对你,相信你绝不会毁弃旧情故义加害于我,所以才敢只身入此。
尽管韩褒所说国中今年将会提前举行大阅的消息让李泰震惊不已,也意识到自己的构想中不够周全的地方,但该做的事情总还要做。
毕竟陇右是不可能跟关中大打出手,而独孤信和宇文泰之间接下来如何接触磋商并达成怎样一个结果,也完全比不上丝路商道重新畅通给此边的普罗大众带来的影响深远长久。
所以李泰在跟韩褒见过一面后,便不再特意的对他们加以关注,而是继续专注的监督推动他的四方城建设。
韩褒并未被限制人身自由,本身也不像王德那样自尊心爆棚而躁闹不已,心中便有些好奇李泰如今在治内又搞什么勾当。于是在一番询问后,他便也寻到了四方城工地上。
看到这座地基框架颇为庞大,内里勾划如菜畦一般横竖整齐的城池雏形,韩褒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工地上找寻一番来到李泰督工所在,忍不住便开口询问道:“观伯山督造此城颇合营法,难道是要建造驻兵大城?单只城基便如此宏大,筑成之后怕不是可以容纳甲卒巨万?”
李泰听到韩褒言中探问之意便是一乐,倒也并没有刻意卖关子来吓唬他,只是笑语道:“秦州兵事诸类完备周全,倒是不需要再别筑新城以驻军。韩侍中所见工事,其实是一座经商行贸的仓城。”
韩褒听到这话后又是一奇,并一脸诧异的继续问道:“此边商贾事宜居然已经如此繁荣?竟需要建造如此庞大一座仓市来做维持?”
也不怪韩褒如此惊诧,商业繁荣与否,首先是和生产力挂钩的,若连最基础的商品都生产不出来,那还买卖个屁!其次便是社会安定程度,出门便被打劫,动辄烽火狼烟,生存活命都成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各种需求和欲望。
之前数年间,关中连两个最重要的元素都不具备,商业行为自是几近于无。
韩褒久为霸府属臣,对此自然是再清楚不过,故而看到眼前这座仓城规模后,心中自是震惊不已。这座城池甚至比国都长安城还大几分,他哪怕极尽想象都想不出究竟得是多大的贸易体量,才需要如此规模的基建设施?
“倒也并非如此,只是先作预备……”
李泰也并没有嘲笑韩褒的大惊小怪,耐心的将他一番构想向韩褒讲述一番。
宇文泰既然将韩褒派来陇右执行计划,这说明在其心里未来的陇右秩序中是应该有韩褒的一席之地。
眼下情况虽然有悖霸府预期,但彼此间仍然不失和平对话的空间余地。眼下彼此间立场虽然有些冲突,可如果韩褒接下来留事陇右的话,为了确保商路贸易的畅通,李泰也少不了同其人打交道。
李泰也不担心自己这一番谋计会被韩褒剽窃抄袭,因为这是他基于自己的处境地位进行筹划、并努力营造出的一个计划,核心自然是他。其他人加入进来也只会让这计划涉及和影响到的人事更加庞大,但却难以取代他的位置。
霸府这些属官们有一个有点就是很务实、懂得变通,并不会固执什么重农抑商之见,也不觉得满脑门子利害计议就是蝇营狗苟、有失体面。
这当然也是穷闹的,西魏本就立国于危患,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增加财政收入,那就是好办法。
所以当韩褒听李泰讲起各种推动陇右商贸发展的策略时,并未因此而有所轻视,而是听得分外认真,当听到他比较认同的方式时,还忍不住的连连点头忍不住的表态。
“怪不得主上屡屡有赞伯山你精擅事业营建,常有前人难及之功,离府外事后每有怅然若失之感。今日得见伯山规划之能,也实在是让我自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啊!”
末了,韩褒更忍不住对李泰赞不绝口。
其实有关陇右商贸的问题,之前台府中也经过了一番详细讨论,毕竟抓住任何机会广开财源是每一个霸府属臣都必须要具有的基本觉悟,资历越深便觉悟越高。陇右河西的经商传统和历史本就源远流长,群众们又怎么会忽略这当中所蕴藏的利益。
可尽管他们讨论多次,得出的结论却是有限,远远的比不上李泰的谋划这样详实具体且步骤分明,甚至都已经开始推动实施。
倒也不能说他们一众台府属臣们智力有限,归根到底还是想象力不足,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见识到的事情,又怎么能够煞有介事的规划具体?
听到韩褒转述宇文泰对自己的夸奖,李泰也不由得一乐,你这臭黑獭表面上对我已经不屑一顾了,背地里却还念念不忘,一段时间不见就又想起了我的好?
虽然思路上有乏,但韩褒也是极富主见,在对李泰夸赞一番后,心内也在快速消化相关讯息,并且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陇右适乱年久,仍欠王道宣教,豪强富室常有宾而不臣之想,其徒把窃乡情,虐人为威。
伯山你所计虽好,但却似乎并未涉及此番乡土情势。兴商富民虽好,但也须得细加甄别,判其缓急、均其多寡,裁强扶弱,才是为治本心。若使富室恒富,则贫者愈贫,为富者不仁,为贫者不义,则国祸民危,所鉴不远。”
李泰听到韩褒这么说,不免对其有些肃然起敬。无论其人是基于怎样的意图而提出均贫富这样一个想法,都足以说明是一个有良心的人。能够关注底层利益和诉求的人,他在这个世道见到的委实不多。
“多谢韩侍中一番赐教,道义之言如雷贯耳!”
李泰当然也有惠及贫苦大众的设想,已有逐步放免寺庙那些奴户的计划。只不过如此大量人口涌入社会,必须要有足够的社会资源进行承载,即将伴随商业兴盛起来的手工业就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他也想听听韩褒对此有何想法,韩褒当即便也认真的跟李泰探讨起这个问题来。
不同于传统的耕织畜牧等行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源早被此边豪强瓜分殆尽,韩褒也认为新兴的商贸所带来资源的流动和增长是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机会,必须要由官府控制协调、妥善分配,才能让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平均。
李泰在听完韩褒的想法后,又提出将地方豪强向中枢召集,抬高他们政治地位的同时削减其乡土竞争力。
他们陇西李氏其实就是被基于这种思路召入中枢,而后世的五姓七望等禁婚家也是被通过这种手段逐渐淘汰了对乡土秩序的管理和维持。
李泰之前便向独孤信做过类似提议,那是站在独孤信的角度通过这种荐主和门生关系来扩大独孤信在国中的影响。此时再跟韩褒谈论起来,则就是站在霸府的角度笼络更多人事于中枢,从而加强各方的向心力。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有利无害的选择。如果没有这种左右逢源的本领,他也不敢公然的吃两家茶饭。
这个思路并不新鲜,可若配合商贸资源的调配一起使用,足以瓦解此边诸多强族那种宾而不臣的桀骜想法,降低敌方管理的难度。
两人就此谈论诸多,彼此间的谈话氛围也重新变得融洽起来。而在结束了这番谈话,韩褒返回防城后,又将相谈的内容仔细回捋了一番,便取来纸笔伏桉疾书起来:“依臣所观,李伯山并无据外不恭之意,仍有聚引诸边人事于国之心……”
在李泰态度强硬的要求下,王德与韩褒所率领的人马还是服从州府的安排,乖乖缴械并住进了州府划定的营地中。
当然,被安置在防城中的王德可就免不了整日咆孝抗议,一副把李泰恨到了骨子里、绝不肯善罢甘休的架势。
李泰对此倒也不甚在意,人家面子都丢了,嘴上强硬两下怎么了。须知他可没有限制王德的人身自由,随时都可以离开防城、率领部曲跟他干,但王德却只敢在防城中叫嚣抱怨,足见色厉内荏。
在西魏混了这几年,李泰最大感触就是人人都热衷给自己树立一个人设,但你要相信了那就是你蠢。这些老镇兵们从六镇兵变便开始闯世界,到如今剩下这些可谓是大浪淘沙,智商格局或许上限不高,但心机绝不简单。
就比如说邙山之战中放走了宇文泰的东魏彭乐,被许多人笑称是大傻子。但彭乐身上就有反向点名的BUFF,谁觉得他傻那才是真的傻,就连老阴比高欢都告戒儿子得提防彭乐。
王德不肯离开防城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一旦离开如果双方再发生什么过激的碰撞,那他就是逼反陇右的第一责任人。留在这里虽然面子受损,但却能把后续需要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
同时这也是在向独孤信表明姿态,我虽然受命而来,但也不是因为怀疑你而要针对你,相信你绝不会毁弃旧情故义加害于我,所以才敢只身入此。
尽管韩褒所说国中今年将会提前举行大阅的消息让李泰震惊不已,也意识到自己的构想中不够周全的地方,但该做的事情总还要做。
毕竟陇右是不可能跟关中大打出手,而独孤信和宇文泰之间接下来如何接触磋商并达成怎样一个结果,也完全比不上丝路商道重新畅通给此边的普罗大众带来的影响深远长久。
所以李泰在跟韩褒见过一面后,便不再特意的对他们加以关注,而是继续专注的监督推动他的四方城建设。
韩褒并未被限制人身自由,本身也不像王德那样自尊心爆棚而躁闹不已,心中便有些好奇李泰如今在治内又搞什么勾当。于是在一番询问后,他便也寻到了四方城工地上。
看到这座地基框架颇为庞大,内里勾划如菜畦一般横竖整齐的城池雏形,韩褒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工地上找寻一番来到李泰督工所在,忍不住便开口询问道:“观伯山督造此城颇合营法,难道是要建造驻兵大城?单只城基便如此宏大,筑成之后怕不是可以容纳甲卒巨万?”
李泰听到韩褒言中探问之意便是一乐,倒也并没有刻意卖关子来吓唬他,只是笑语道:“秦州兵事诸类完备周全,倒是不需要再别筑新城以驻军。韩侍中所见工事,其实是一座经商行贸的仓城。”
韩褒听到这话后又是一奇,并一脸诧异的继续问道:“此边商贾事宜居然已经如此繁荣?竟需要建造如此庞大一座仓市来做维持?”
也不怪韩褒如此惊诧,商业繁荣与否,首先是和生产力挂钩的,若连最基础的商品都生产不出来,那还买卖个屁!其次便是社会安定程度,出门便被打劫,动辄烽火狼烟,生存活命都成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各种需求和欲望。
之前数年间,关中连两个最重要的元素都不具备,商业行为自是几近于无。
韩褒久为霸府属臣,对此自然是再清楚不过,故而看到眼前这座仓城规模后,心中自是震惊不已。这座城池甚至比国都长安城还大几分,他哪怕极尽想象都想不出究竟得是多大的贸易体量,才需要如此规模的基建设施?
“倒也并非如此,只是先作预备……”
李泰也并没有嘲笑韩褒的大惊小怪,耐心的将他一番构想向韩褒讲述一番。
宇文泰既然将韩褒派来陇右执行计划,这说明在其心里未来的陇右秩序中是应该有韩褒的一席之地。
眼下情况虽然有悖霸府预期,但彼此间仍然不失和平对话的空间余地。眼下彼此间立场虽然有些冲突,可如果韩褒接下来留事陇右的话,为了确保商路贸易的畅通,李泰也少不了同其人打交道。
李泰也不担心自己这一番谋计会被韩褒剽窃抄袭,因为这是他基于自己的处境地位进行筹划、并努力营造出的一个计划,核心自然是他。其他人加入进来也只会让这计划涉及和影响到的人事更加庞大,但却难以取代他的位置。
霸府这些属官们有一个有点就是很务实、懂得变通,并不会固执什么重农抑商之见,也不觉得满脑门子利害计议就是蝇营狗苟、有失体面。
这当然也是穷闹的,西魏本就立国于危患,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增加财政收入,那就是好办法。
所以当韩褒听李泰讲起各种推动陇右商贸发展的策略时,并未因此而有所轻视,而是听得分外认真,当听到他比较认同的方式时,还忍不住的连连点头忍不住的表态。
“怪不得主上屡屡有赞伯山你精擅事业营建,常有前人难及之功,离府外事后每有怅然若失之感。今日得见伯山规划之能,也实在是让我自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啊!”
末了,韩褒更忍不住对李泰赞不绝口。
其实有关陇右商贸的问题,之前台府中也经过了一番详细讨论,毕竟抓住任何机会广开财源是每一个霸府属臣都必须要具有的基本觉悟,资历越深便觉悟越高。陇右河西的经商传统和历史本就源远流长,群众们又怎么会忽略这当中所蕴藏的利益。
可尽管他们讨论多次,得出的结论却是有限,远远的比不上李泰的谋划这样详实具体且步骤分明,甚至都已经开始推动实施。
倒也不能说他们一众台府属臣们智力有限,归根到底还是想象力不足,根本就没有经历过、见识到的事情,又怎么能够煞有介事的规划具体?
听到韩褒转述宇文泰对自己的夸奖,李泰也不由得一乐,你这臭黑獭表面上对我已经不屑一顾了,背地里却还念念不忘,一段时间不见就又想起了我的好?
虽然思路上有乏,但韩褒也是极富主见,在对李泰夸赞一番后,心内也在快速消化相关讯息,并且很快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陇右适乱年久,仍欠王道宣教,豪强富室常有宾而不臣之想,其徒把窃乡情,虐人为威。
伯山你所计虽好,但却似乎并未涉及此番乡土情势。兴商富民虽好,但也须得细加甄别,判其缓急、均其多寡,裁强扶弱,才是为治本心。若使富室恒富,则贫者愈贫,为富者不仁,为贫者不义,则国祸民危,所鉴不远。”
李泰听到韩褒这么说,不免对其有些肃然起敬。无论其人是基于怎样的意图而提出均贫富这样一个想法,都足以说明是一个有良心的人。能够关注底层利益和诉求的人,他在这个世道见到的委实不多。
“多谢韩侍中一番赐教,道义之言如雷贯耳!”
李泰当然也有惠及贫苦大众的设想,已有逐步放免寺庙那些奴户的计划。只不过如此大量人口涌入社会,必须要有足够的社会资源进行承载,即将伴随商业兴盛起来的手工业就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
他也想听听韩褒对此有何想法,韩褒当即便也认真的跟李泰探讨起这个问题来。
不同于传统的耕织畜牧等行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源早被此边豪强瓜分殆尽,韩褒也认为新兴的商贸所带来资源的流动和增长是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机会,必须要由官府控制协调、妥善分配,才能让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平均。
李泰在听完韩褒的想法后,又提出将地方豪强向中枢召集,抬高他们政治地位的同时削减其乡土竞争力。
他们陇西李氏其实就是被基于这种思路召入中枢,而后世的五姓七望等禁婚家也是被通过这种手段逐渐淘汰了对乡土秩序的管理和维持。
李泰之前便向独孤信做过类似提议,那是站在独孤信的角度通过这种荐主和门生关系来扩大独孤信在国中的影响。此时再跟韩褒谈论起来,则就是站在霸府的角度笼络更多人事于中枢,从而加强各方的向心力。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有利无害的选择。如果没有这种左右逢源的本领,他也不敢公然的吃两家茶饭。
这个思路并不新鲜,可若配合商贸资源的调配一起使用,足以瓦解此边诸多强族那种宾而不臣的桀骜想法,降低敌方管理的难度。
两人就此谈论诸多,彼此间的谈话氛围也重新变得融洽起来。而在结束了这番谈话,韩褒返回防城后,又将相谈的内容仔细回捋了一番,便取来纸笔伏桉疾书起来:“依臣所观,李伯山并无据外不恭之意,仍有聚引诸边人事于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