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明教入川攻防战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武林小说网 www.50xs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得不说,号称‘圣公’的方腊带领溃兵逃向川地,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自古以来,蜀地凭借地势天险名闻天下,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只要方腊可以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入蜀地,那不管是从南往北追击的童贯西军,还是从北向南包抄的张书夜的五府人马,都会被川地难于上青天的天然屏障挡住。
四川这块盆地周围有高山包围,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部是大凉山,东部是大娄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险塞。
西部为青藏高原,至大渡河一线戛然而止,此处地势陡然突起,海拔从500多米一下子增加到2000米以上,通行极其困难。因此邛崃山、大雪山、大渡河就成为了蜀地西部的天然屏障,加之青藏高原上没有强力政权,吐蕃只有在唐朝时短暂强势,此前此后均无力对中原构成威胁。
在其西南部,则是大凉山、五莲峰、小相岭、锦屏山及横断山脉,其山势绵延至云南。在其东南,则经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相接。
因此蜀地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即东部和北部。
在四川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越过这两座山,就是汉中盆地,在汉中北面,隔秦岭与关中相接。由于秦岭、米仓、大巴诸山都极其险峻,跨越极为困难,因此自古以来从汉中通关中、从蜀中到汉中的道路,只能沿崇山峻岭之间的河谷而行,多处河谷峭壁绝立,只能在悬崖之上架设栈道,其工程之大、形势之险,令人乍舌
其实不要不是科技水平较低的古代,就是在后世想要建设进川的道路,那也是艰难到不可言说。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不要说战斗,即使仅仅是走路,都是一种奇迹。
在其东部,则主要是沿着长江和湖北相接。但在巴蜀和湖北相接的那个地方,正好就是传说中的三峡,三峡东西长将近200公里,两岸绝壁陡立,最窄处不过一百多米,,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多米,险绝天下。其中瞿塘峡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险”的说法。
蜀地这样一个地区,与外界天然隔绝,而其内部却大江纵横,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流经整个地区,区域内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无水旱之饥,用诸葛亮的话讲,就是“益州隘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外有山川之险,内有天府之积,自然面对外来的进攻,四川就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夔州路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守护着蜀地东大门、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方腊就选择了这里作为进川突破口。
宋朝自立国之后,为了抵挡西夏和辽国,所以历代的兵力不断增长,宋太祖时期大概三十七万左右,仁宗时增长至一百二十万左右。
时至今日,在徽宗皇帝‘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全国军队数量达到一百多万,但是其中‘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万人少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六千多,所以大宋的真正兵力只有几十万而已。
北方为了防御强大的辽国,大宋在陕西、河东、河北三个方向部署了大军,为了攻伐西夏又在陕西五路,这五个相互支援非常困难的地带也部署了重兵。
本来兵力就不多的大宋,除去防御西北两个方向和保护东京城的军队外,留在各路州府的就多半是数量不多,还没什么战斗力的厢军了。
川地驻守的都是那些擅长干活,疏于训练的厢军,而进攻方则是拼死求活的二十万方腊叛军,这场仗还没有打,很多人就猜到了结果。
就在北方辽国的天祚帝被金兵追的屁滚尿流之际,方腊的大军也出现在了夔州的大溪口。
夔州知州郑思广闻之反贼方腊大军到来,连忙亲临瞿塘天险,构筑工事加强防御,厢军指挥使吴发率五千士兵扼守。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方腊遥望长江对岸的数千宋军和那三条悬于半空中扯掉了木板的铁索桥,虽知这次进攻这等天险必然会损失惨重,但后有童贯,张书夜等人的追兵,唯有向前一条活路。
“进攻!”方腊咬牙下令。
二十万明教大军所有的弓箭手都立于岸边,弯弓搭箭向对面攒射,掩护着那些抱着木板和兵刃,拼死冲向三道铁索桥的士兵们。
“啊!啊!啊!啊……”晃晃悠悠的铁锁沾染着江中的水气后变得湿滑,不断有明教教众尖叫着掉了下去。
没有人面对死亡会不畏惧,但是明教的振国元帅厉天闰亲自带人站在岸边挥刀劈砍,血光死贱中,那些踌躇不前的教众只能拼死向前,毕竟掉到江水里不一定会死,但是留在原地肯定没命。
明教教众前赴后继的冲击着,从凌晨十分毫不停歇的战到午时,终于占据了三条铁索桥的半段,并且在上面绑缚上了木板。
在明教弓箭手的箭雨覆盖下,原本人数就不多的大宋厢军,出现了大量的减员。
伤亡惨重的厢军士兵,躲在对岸的堡垒中躲避箭雨,他们拽动系在铁索桥上的绳索,就可以将桥上的明教教众甩到长江之中。
又战了两个时辰,明教大军已经攻至铁索桥末端,夔州厢军指挥使吴发见状,连忙对知州郑思广建议道:“如今方腊叛军迫在眉睫,我军将少兵寡,为今之计,只有将那数道铁锁砍断才能解此困厄!”
其实郑思广又何尝不知道此时正该如此行事呢?但要是真的砍断这三座铁索桥,那就等于断了川地东出的门户,蜀地的百姓必然会对下令之人恨之入骨。
何况从军报上来看,童贯和张书夜率领的宋军就在方腊叛军之后紧追不舍,只要自己能带人拖延阻挡住明教大军几个时辰,那就会立下天大的功劳。
思及此处,郑思广否定了吴发的建议,高声命令道:“准备火油,只要明教群贼接近岸边,那就纵火焚烧!”
不得不说,号称‘圣公’的方腊带领溃兵逃向川地,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自古以来,蜀地凭借地势天险名闻天下,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只要方腊可以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入蜀地,那不管是从南往北追击的童贯西军,还是从北向南包抄的张书夜的五府人马,都会被川地难于上青天的天然屏障挡住。
四川这块盆地周围有高山包围,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龙门山、邛崃山、大雪山,南部是大凉山,东部是大娄山、武陵山、巫山,真正是四面险塞。
西部为青藏高原,至大渡河一线戛然而止,此处地势陡然突起,海拔从500多米一下子增加到2000米以上,通行极其困难。因此邛崃山、大雪山、大渡河就成为了蜀地西部的天然屏障,加之青藏高原上没有强力政权,吐蕃只有在唐朝时短暂强势,此前此后均无力对中原构成威胁。
在其西南部,则是大凉山、五莲峰、小相岭、锦屏山及横断山脉,其山势绵延至云南。在其东南,则经大娄山、武陵山等山脉相接。
因此蜀地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即东部和北部。
在四川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越过这两座山,就是汉中盆地,在汉中北面,隔秦岭与关中相接。由于秦岭、米仓、大巴诸山都极其险峻,跨越极为困难,因此自古以来从汉中通关中、从蜀中到汉中的道路,只能沿崇山峻岭之间的河谷而行,多处河谷峭壁绝立,只能在悬崖之上架设栈道,其工程之大、形势之险,令人乍舌
其实不要不是科技水平较低的古代,就是在后世想要建设进川的道路,那也是艰难到不可言说。所以在这个方向上,不要说战斗,即使仅仅是走路,都是一种奇迹。
在其东部,则主要是沿着长江和湖北相接。但在巴蜀和湖北相接的那个地方,正好就是传说中的三峡,三峡东西长将近200公里,两岸绝壁陡立,最窄处不过一百多米,,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多米,险绝天下。其中瞿塘峡自古就有“瞿塘天下险”的说法。
蜀地这样一个地区,与外界天然隔绝,而其内部却大江纵横,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河流流经整个地区,区域内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无水旱之饥,用诸葛亮的话讲,就是“益州隘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外有山川之险,内有天府之积,自然面对外来的进攻,四川就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夔州路雄踞瞿塘峡口,形势险要,守护着蜀地东大门、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方腊就选择了这里作为进川突破口。
宋朝自立国之后,为了抵挡西夏和辽国,所以历代的兵力不断增长,宋太祖时期大概三十七万左右,仁宗时增长至一百二十万左右。
时至今日,在徽宗皇帝‘兢兢业业’的治理下,全国军队数量达到一百多万,但是其中‘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万人,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万人少了三分之一,也就是六千多,所以大宋的真正兵力只有几十万而已。
北方为了防御强大的辽国,大宋在陕西、河东、河北三个方向部署了大军,为了攻伐西夏又在陕西五路,这五个相互支援非常困难的地带也部署了重兵。
本来兵力就不多的大宋,除去防御西北两个方向和保护东京城的军队外,留在各路州府的就多半是数量不多,还没什么战斗力的厢军了。
川地驻守的都是那些擅长干活,疏于训练的厢军,而进攻方则是拼死求活的二十万方腊叛军,这场仗还没有打,很多人就猜到了结果。
就在北方辽国的天祚帝被金兵追的屁滚尿流之际,方腊的大军也出现在了夔州的大溪口。
夔州知州郑思广闻之反贼方腊大军到来,连忙亲临瞿塘天险,构筑工事加强防御,厢军指挥使吴发率五千士兵扼守。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自古就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方腊遥望长江对岸的数千宋军和那三条悬于半空中扯掉了木板的铁索桥,虽知这次进攻这等天险必然会损失惨重,但后有童贯,张书夜等人的追兵,唯有向前一条活路。
“进攻!”方腊咬牙下令。
二十万明教大军所有的弓箭手都立于岸边,弯弓搭箭向对面攒射,掩护着那些抱着木板和兵刃,拼死冲向三道铁索桥的士兵们。
“啊!啊!啊!啊……”晃晃悠悠的铁锁沾染着江中的水气后变得湿滑,不断有明教教众尖叫着掉了下去。
没有人面对死亡会不畏惧,但是明教的振国元帅厉天闰亲自带人站在岸边挥刀劈砍,血光死贱中,那些踌躇不前的教众只能拼死向前,毕竟掉到江水里不一定会死,但是留在原地肯定没命。
明教教众前赴后继的冲击着,从凌晨十分毫不停歇的战到午时,终于占据了三条铁索桥的半段,并且在上面绑缚上了木板。
在明教弓箭手的箭雨覆盖下,原本人数就不多的大宋厢军,出现了大量的减员。
伤亡惨重的厢军士兵,躲在对岸的堡垒中躲避箭雨,他们拽动系在铁索桥上的绳索,就可以将桥上的明教教众甩到长江之中。
又战了两个时辰,明教大军已经攻至铁索桥末端,夔州厢军指挥使吴发见状,连忙对知州郑思广建议道:“如今方腊叛军迫在眉睫,我军将少兵寡,为今之计,只有将那数道铁锁砍断才能解此困厄!”
其实郑思广又何尝不知道此时正该如此行事呢?但要是真的砍断这三座铁索桥,那就等于断了川地东出的门户,蜀地的百姓必然会对下令之人恨之入骨。
何况从军报上来看,童贯和张书夜率领的宋军就在方腊叛军之后紧追不舍,只要自己能带人拖延阻挡住明教大军几个时辰,那就会立下天大的功劳。
思及此处,郑思广否定了吴发的建议,高声命令道:“准备火油,只要明教群贼接近岸边,那就纵火焚烧!”